QQ网名大全

有一篇作文《语言的魅力》其中讲了一个故事是一个国王梦见掉牙了请了两个占卜师.....谁能帮我在百度

巧言令色与妙语惊人
成语“巧言令色”是花言巧语、伪装和善的意思。语出《尚书·皋陶谟》,禹说:“能晢而惠,何畏乎巧言令色孔壬?”能明智而仁爱,何怕花言巧语、伪装和善、孔壬之类的**佞?孔子说:“巧言令色,鲜矣仁。”(《论语·学而》)巧言,必言不由衷;令色,必心怀叵测;这种人很少有仁德。他对“足恭”和“匿怨而友其人”的行为深恶痛绝。(《论语·公冶长》)“足恭”是过分恭维。有些人刻意做出讨人喜欢的**,求得宠爱和信任。“匿怨而友其人”是内心深藏怨恨,表面却同他表现得十分亲近。当面奉承,暗中损毁,定然包藏祸心。少一些谄媚,多一份正直,少一些虚伪,多一份真诚,做仁德之人。“巧言令色”是阳奉阴违者惯用伎俩,他们以三寸如簧之舌、一张善变之脸、千种心机、万般手段,每每得势。然而,假象永远是假象,历史自有评判。李林甫是唐玄宗时宰相,《资治通鉴》说他“口有蜜腹有剑”,以“啖以甘言而阴陷之”为能事。他曾对左相李适之说:“华山有金矿,采之可以富国,上未之知。”适之信其言,奏于玄宗,玄宗悦,顾问李林甫,李林甫说:“臣知之久矣,然华山陛下本命,王气所在,不可穿凿,臣故不敢上言。”于是,玄宗“薄适之言疏。”(《旧唐书·卷九十九》)李林甫“口蜜腹剑”可见一斑。
善辞令非巧言,是智慧。试举几例:南朝齐高帝善书,与尚书令、书法家王僧虔**书毕,问:“谁为第一?”虔答:“臣书第一,陛下亦第一。”言外之意,臣书臣中第一,陛下书帝中第一。齐高帝对王僧虔不卑不亢的回答不由赞道:“卿善为辞。”(《南史》)清末徐坷《清稗类钞》有则故事:王菊轩娶妻久**,将娶妾,商之于妻,妻不答,一再商之,则曰:“此不知是谁之过,其各以一人试之,可乎?”菊轩语塞。古代有则笑话:唐代艺人高崔嵬善辞令,敬宗李湛命人将他的头按在水中,拉起后问:“水中见何物?”高说见到三闾大夫屈原,向臣云:“我逢楚怀王无道,乃沉汨罗水,汝逢圣主,怎么也来了?”敬宗尴尬笑之。晋明帝司马绍小时坐其父元帝膝前,有使自长安来,元帝问绍:“汝谓日与长安孰远?”绍答:“长安近,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也。”元帝异之。明日宴群僚时又问之,绍答:“日近。”元帝怪其误,绍说:“举目则见日,不见长安。”小小司马绍妙语惊人(《晋书》)。画家张大千蓄长髯。一次参加宴会,一友想开张大千玩笑,发起每人说一则胡子的故事,于是大家戏谑了一番胡子。张大千静静地听着,然后也说了一个故事:三国时,关羽之子关兴与张飞之子张苞随刘备兴师伐吴,二人报父仇心切,争为先锋。刘备左右为难,便叫他们各述其父生前功绩,多者为先锋。张苞抢先将张飞当阳单骑拒曹、夜战马超、义释严颜、智取瓦口隘等功绩说了一番。关兴口吃,急得说不出话,半晌大呼:“我父须长二尺,献帝御封美髯公,先锋应由我任!”此时,立于云端的关羽直气得蚕眉倒竖、凤眼圆睁,大声骂道:“不肖子,你父生前诸多功绩不讲,怎么只讲老子这一口胡子!”语毕,一座哑然失笑。
佚名
2024-06-06 06:05:0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