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易经》和《黄帝内经》成书在什么时期?哪个更早?

《易经》据说最早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的。

《黄帝内经》最早成书于战国或西汉时期。

《易经》更早。

《易经》八卦出现于“伏羲氏”那个时代,而伏羲是首领,因此众人之成果集中于伏羲;《易经》六十四卦及经文则由周文王与周公,他们两父子整理完成,而他们两人以周文王作代表;《易经》十翼或者说《易传》,是由儒家学派完成,而整个学派创始人是孔子,因此整本《易经》由伏羲、周文王、孔子共同完成。

关于《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许多学者考证后都认为,此书成书于战国或西汉时期,乃后人假托黄帝所作,其意只是溯源崇本,借以说明我国****文化发样甚早。在它汇编成书以后,又经过两汉时代以及后世一些学者的修汀和补充。


扩展资料

《易经》的核心就是著名的“三易说”,即:简易、变易、不易。

(1)简易:是指世界上的事物再复杂再深奥,一旦人类的智慧达到,就可以把它们转换**们容易理解和处理的问题。

(2)变易:是指世界上的万事万物每时每刻都在变化发展着,没有一样东西是不变的,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万物就难以形成。

(3)不易:是指在宇宙间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就是能变出万象之物的东西不变;即是说万物皆变的规律是永远不变的。

所谓“不易”,就是基本平衡;“变易”就是发展变化,就是不平衡;“简易”就是世界上所有最复杂的事物可以用最简单的符号来概括。发展变化、不平衡是绝对的、永恒的,平衡是相对的、暂时的。

《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部分:《素问》重点论述了脏腑、经络、病因、病机、病证、诊法、治疗原则以及**等内容。《灵枢》除了论述脏腑功能、病因、病机之外,还重点阐述了经络腧穴,针具、刺法及治疗原则等。

理论体系

(1)理论精神

《黄帝内经》基本理论精神包括:整体观念、阴阳五行、藏象经络、病因病机、诊法治则、预防养生和运气学说等等。

历代**家用分类法对《黄帝内经》进行研究。其中分类最繁的是杨上善,分做18类;最简的是沈又彭,分做4卷。各家的认识较为一致的是脏象(包括经络)、病机、诊法和治则四大学说。这四大学说是《黄帝内经》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

(2)脏象学说

脏象学说是以五脏六腑十二经脉为物质基础的,主要包括脏腑、经络和精气神三部分。脏腑又由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组成。五脏,即肝、心、脾、肺、肾;六腑,即胆、胃、大肠、小肠、膀胱和三焦。

(3)病机学说

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变化等等之内在机理的学说称病机学说。

(4)诊法学说

望闻问切四诊源于《黄帝内经》,望诊:包括观神色、察形态、辨舌苔;闻诊:包括闻声和嗅气味;问诊:问讯患者的自觉症状,以诊断病情;切诊:包括切脉与切肤。

(5)治则学说

研究治疗法则的学说称治则学说。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易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黄帝内经

佚名
2024-05-25 09:41:5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