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要先读易经

关于读书的次第,一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有的人读经典从《三字经》开始,也有人读书的次第参考《三字经》里的建议,还有人推荐从《论语》开始读、也有人建议先读《弟子规》、更有倡导先读《易经》的。我个人比较赞同首选《易经》之说,下面谈一下拙见,若有不当之处欢迎大家及时指正。 那么现在分析一下,我们一直说要站在巨人的肩上,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就会望的远,同时也可以看到另外一层,看到的是什么?还能看到的是圣人在读什么书! “与经典为伍,与圣人同行”这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捷径,成长提高的捷径。 那么什么是经典?我现在再发一下,算是复习:经典是深入人心,影响深远,永不贬值,千年不朽,世代流传的原创性典籍,是中华民族文化精品、文化精华,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最著名的二位圣人,他们皆是春秋时期著名的圣人,大家都应该很清楚,是老子和孔子,不妨思考一下,《道德经》《论语》分别为老子、孔子所做,那么他们二位圣贤读什么书?用现在的话来说,他们的成才之路是怎么样的? 我们现在站到老子和孔子的肩膀上看,看看他们最钟爱的是什么书?对他们影响最大的是什么书?举例:《老子·道德经》的哲学思想来源与《易经》 《周易·系辞传》对于道的论述为:“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一阴一阳之谓道”。而老子的《道德经》里就可以看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四十二章)《老子》是以《易经》的哲学观点,用诗一般而有哲理的语言,建立起了自己一套崭新的世界观;孔子为《易经》做系辞的时候就写着“子曰《易》其至矣乎!夫《易》,圣人所以崇德而广业也。知崇礼卑,崇效天,卑法地,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矣。成性存存,道义之门”,可见周易在孔子心中的地位。 黎鸣也说:“孔子的一生,实际上是受易经思想的影响逐渐展开的。最明显的是孔子自述的一生六段、编选‘六经’、‘六纬’,以及孔子本人的精通‘六艺’等等。什么都与‘六’有关,这明显与周易六十四卦的六个卦位相关。” 《史记·孔子世家》云: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 即使读到了这样的地步,孔子还谦虚地说:“假如让我多活几年,我就可以完全掌握《易》的文与质了。” 我们总以为“中庸”之道是孔子的思想,其实是易经的思想。老子的《道德经》中关于易经这一思想的发挥是以辩证的方式出现的,虽与中庸不同,但与中庸有同样的意蕴。在《道德经》中,诸如“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的句子可以说是比比皆是。孔子说“过犹不及”其实也是这个道理。老子的哲学求静,而避难;孔子的哲学求动,而立行。看起来是背道而驰,实则道的不同方面而已。不但是孔子和老子对《易经》推崇备至,历代君王必读的就是《易经》,秦始皇焚书坑儒读留下的就是《易经》。 我们再看看《易经》为何成为经典,我们数一下就知道是多少圣人集体所做了:先是伏羲氏作,伏羲氏没神农氏作、然后是尧、舜、禹、黄帝,一直到了周文王周武王父子,最后到孔子从上古开始到中古、近古历经了三个大时代,才完善,这样一部集历代圣贤集体创作的经典是不是真正的群经之首?! 而《易经》又是一部自然科学的巨著,古代就有说过 “不学易无以为将相”“不学易无以成太**”。 拿近处说,**是研究透了《易经》所以他写出了著名的《矛盾论》,**结合****的实践,提出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转化的重要思想——这就是后来**著作《矛盾论》的主体思想。 孤阴不生,孤阳不长,矛盾也是无时无刻不在。矛盾论的这种对立统一与易经的太极阴阳如出一辙。易经的太极图中有两个阴阳鱼对立统一存在于一个整体——太极中。黑鱼的头部有一个白点,以象征阴中的一点元阳;白鱼的头部有一个黑点,以示阳中的一点真阴。这种阴阳的消长变化的哲学概念如同主要矛盾和非主要矛盾、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转化的思想是相同的。 现在来说儿童读经,在儿童经典教育上我们有个共识,那就是"素读",对孩子来说,读任何一部经典难易程度是一样的,区别在于孩子发音器官的完善与否,能否能说出长句子。单纯从素读而言不考虑理解和运用的话,有了现在的注音教材,读《易经》是不难的,现在给孩子读易经的家长非常多,从家长的反馈也可以看到,孩子更喜欢易经。 现在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到了巨人最爱读什么书,看到了哪些著作对圣人有深远影响!圣人以不言之教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书读,那么,我们按照圣人的指引,让孩子从高起点起飞!我们也让孩子读《易经》! 易经里有非常多的话成为现在的成语 “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等等,一下就能看到,有几百条,在这里我就不写了。我们常说追本溯源,那么我们顺着经典的长河逆流而上,找到源头,惊喜的发现,原来经典源头就是《易经》,有这么一句话“为有源头活水来”《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在《易经》的影响下,产生许多著作,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都离不开《易经》的思想,在《易经》的影响下,发展出道家、儒家、**学、甚至于兵法等等,那么,我们就跟在圣贤后面,也去喝源头之水,来读群经之源--《易经》。 大家都知道计算机是外国人发明的,但是不知道大家是否知道,现代计算机科学的二进制代数,源自**易经八卦的阴爻和阳爻,一个意大利的传教士在德国出版了一本《**上考古》,详细介绍了《易经》、太极八卦的演化过程,德国数学家、哲学家和自然科学家莱布尼茨在研究《易经》中悟出了计算机科学的二进制。 《道德经》对我们后人产生和很大的影响,对外国人的影响同样非常大:二战以来的德国产生过最了不起的科学家群体,他们许多人都读《道德经》;大家很推崇的日本早教专家七真田他也说过:日本教育就是这样按字面来教孩子‘素读’**经典的。 我们都在学习孔圣人,孔子无论是在《易传》中还是《论语》等其它文章里都告诉大家他对《易经》的推崇与热爱,那么我们是不是更要读读孔圣人推崇备至的书?让孩子学经典已有了共识,就是“素读”---- 只读原文,不讲涵义,让孩子熟读成诵乃至背诵,牢牢记住,让经典的种子扎根孩子心田,在心中生长、发芽、成才! 读完《易经》孩子再读其它经典或者按照累积式教育的三线程读书法,再加入其它经典同时读,就会发现很多思想、理论或者引用的语句都来源于易经。
佚名
2024-05-31 21:43:4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5-31 22:28:55

    易经入门要先学什么?

    视频搜索 输入 曾仕强

  • 佚名
    2024-05-31 21:14:32

    为什么会读不懂《易经》

    九天灵宇声明:本文所述既不是神佛启示,也不是魂游异界见闻,而是纯粹从逻辑上推导出来的,这是一种科学手段,科学手段就是从已知合理地推导未知,然后再加以验证。如果你...

  • 佚名
    2024-05-31 08:38:41

    易经为什么要分成上下经

    因为他是按卦序中来排的卦序指六十四卦排列的顺序。为了记忆,古人编了一首卦序歌: 乾坤屯蒙需讼师,比小畜兮履泰否,同人大有谦豫随,蛊临观兮噬嗑贲,剥复无妄大畜颐,...

  • 佚名
    2024-05-31 22:00:40

    **人先读易经?

    根据以前的观点来看,分辨**人高低的标准是 看你对**文化具备多少,作为**人我们应该坚持本国的文化而易经就是我国文化的精华

  • 佚名
    2024-05-31 08:02:37

    学习**文化为什么强调易经先读

    因为**传统文化是建立在易经和阴阳五行的整体哲学体系上面的。所以,传统文化的语言表述中,自然而然的就用到了这些名词,或者指代,如果没有哲学体系基础,学习传统文化...

  • 佚名
    2024-05-31 14:33:15

    学习**文化为什么强调易经先读

    易经是百经之首,是五千年的智慧结晶,是最难让人参透的经书。连孔夫子都为其写传!读懂易经,就像孔子说的,朝闻道夕可死矣。

  • 佚名
    2024-05-31 12:51:49

    《为什么刚学佛的人要先读地藏经?》

    地藏孝,观音悲,文殊智,普贤行,四位大菩萨修证各有侧重,但前提是地藏孝,从家庭亲情小孝,再到天下大孝,到无分别心的眷属般若智慧,这个心怀苍生,佛家大孝是学佛修行...

  • 佚名
    2024-05-31 08:00:00

    请问初学《周易》,直接读《易经》呢,还是先读《易传》呢?

    如果你是想学算卦的话,就不要看易经了。我认为学易经先看周易(卦爻辞),再看易传;因为易传是解释周易的。易经包括周易和易传。

  • 佚名
    2024-05-31 08:00:00

    傅佩荣解读易经.pdf为什么容量这么小

    突然站起来,手起刀落

  • 佚名
    2024-05-31 08:00:00

    易经和周易应该先读哪个

    哇,想研究这个啊!那就先周易再易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