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周易》中的阴阳矛盾观是什么?

《周易》反映的是人们刚刚迈出蒙昧时期的哲学观。它把自然界与社会中的一切变化都看成是由阴阳两种对立的力量交互作用引起的。以阴阳为基本矛盾组成八卦,这就演变为天与地、雷与风、水与火、山与泽四对矛盾。也就是《易·系辞》里说的:“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式如下:

这说明太极经过三次“一分为二”,形成八卦。八卦起初无名,即老子说的“无名天地之始”,后来有名如下:

然后以“八”为基点,再经过三次“一分为二”,即从十六,到三十二,再到六十四。这样,八卦就形成了六十四卦。所以,“一分为二”在**哲学中是根深蒂固、渊远流长的。易有太极,生天地,生万物。天地是产生万物的根源,雷风水火山泽都是它的派生物,都是一分为二、阴阳矛盾的产物。

例如,既济卦(@)是水(阴)在火(阳)上,上下卦之间构成一对矛盾。又如螈(guài)卦(@)是泽在天上,本来泽与天不是矛盾的关系,泽只与山构成矛盾,但嫄卦说明天外、天上有泽,这同实际情况是矛盾的,意味着不正常。因此在此卦爻辞中连连发出“不利”、“不胜”、“终有凶”等警告。

《周易》的阴阳矛盾观主要体现在《系辞》里。《系辞上》讲“刚柔相推而生变化”,“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说,阴阳刚柔等对立面的相互作用是一切运动变化的根源。天道就是“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系辞下》)这是说,日月交替,寒暑相推,世界才有光明,万物才能生成。这些观点都反映了自然界中日月运行、一寒一暑的变化规律。《系辞上》还说:“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这里“易有太极”,太极在阴阳二气之前,易就成了生天生地的东西了。表示“物”或“物质”的概念,在汉语中习惯地称作“东西”。所以,“易”也就有物质的意思,亦包**阴阳和合(两端和合、矛盾和合)的哲理。这和老子、庄子讲的“道”,在本质上是一样的,也就是“易”、“道”生天地,生万物。

那么,人道又是怎样的呢?

《周易》的根本思想是“顺天应人”。天道与人道都是“易”支配的。对于人道,《周易》用男女来解释阴阳、天地,说:“乾,**也;坤,阴物也。阴阳合德而刚柔有体,以体天地之撰,以通神明之德。”(《系辞下》)所以,“乾,天也,故称乎父;坤,地也,故称乎母。”(《说卦》)

《周易》总结了人道中如何消解矛盾、调整各方面关系的经验。

第一是“正家”。在《家人卦》中讲:“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正家而天下定矣。”

第二是“守君道”。在《系辞下》中强调君要守君道。指出:“天地之大德日生,圣人之大宝日位。何以守位?日仁。何以聚人?日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日义。”而且最重要的君道是不能一国两君:“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第三是保守机密。在《系辞上》中指出:“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几事不密则害成。”只有保密,才能保住君位,否则危险。

第四是能刚能柔,能进能退。《象卦·乾》讲:“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要强健,但不要高亢。因为“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所以“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乾卦·文言》)只有圣人才能做到能屈能伸,居安而不忘危。这些都是“君子”们的护身法。所以,《周易》中的这些机灵妙算,都是保身、保家、保国、保天下的宝贵经验。要领会做到,的确是“易者,不易也”!
佚名
2024-05-30 13:38:2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