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摇卦算命会不会折福

不会的,想清楚的理解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知道:什么是六爻预测法,也就是所说的摇卦,下文节选自《还本归宗-六爻预测指南》,作者王炳中,**商业出版社出版。
什么是六爻预测学

所谓六爻预测学,又称纳甲预测学,是易学应用范畴中的一种预测方法。是在六十四卦的基础上,把天干地支纳入各爻(yáo),通过研究干支之间的生克冲合进行预测的一种随机预测方法。六爻预测法主要适用于一事一测,卦到精深之处也可一卦旁及多事,含过去与未来,也就是常说的一卦多断。但决不是海阔天空,要什么有什么。尽管有的老师有时断出的事情离题万里,又很准确,似乎可以海阔天空去断了,其实并非如此。
还要知道,预测人的一生,或太久远的事情,决不是纳甲法的长项。它远非四柱命理那样准确。
现举一例说明之:
2003年2月26日,某人测求财得否?依据纳甲预测法的起卦方法得“地水师”变“地泽临”卦:
癸未年 甲寅月 庚午日
蛇 酉父 ━ ━ 应
勾 亥兄 ━ ━
雀 丑官 ━ ━
龙 午财 ━ ━ 世 丑官
玄 辰官 ━━━ 卯孙
虎 寅孙 ━ ━× 巳财
财爻持世临日辰,子孙临月建动而生世,得财之象。故可断此财必得。
六爻预测学从创立以来,由于其实用性、简捷性,预测的系统性、准确性,特别是其可学性,历代广泛流传,多朝被喻为周易预测的大宗之法。
周易来自于自然,易学的一些基本原理都是自然、社会的现象和基本原理的写照,六爻预测法也是一样,六爻预测法的基本原理都与自然、社会的基本原理相一致,熟谙自然、社会、人生之理,六爻预测的原理就会了然若揭,预测的准确性也会大大增加。这一观点后篇会多处谈到。
第二节 六爻预测学的起源和发展

一、起源
六爻预测学起源于汉代,创始人京房。当时预测需要工具,即仍沿用蓍草(学名achillea alpina,又名“锯齿草”、“蚰蜒草”,属菊科,多年生草本,生于我国北部。河南省安阳市的羑里城可见之。)。后来,京房易发展成火珠林法,并正式使用铜钱“摇卦”。火珠林法产生后,六爻预测学已基本完备。但著作流传下来最多、可读性最强的还是明清两代的著作。其中有几部著作值得一书。但可以说,所有的著作除了基础讲解之外,几乎都是在明代重臣、易学大家刘伯温(又名刘诚意)所著《黄金策》的基础上,对《黄金策》的注释,但注释的水平却有高低之分,理解各有不同。
二、主要古籍简介
(一)《黄金策》
明朝开国重臣刘伯温著。
刘伯温(1311--1375),名刘基,字伯温,被封诚意伯。死后139年,即明武宗正年(1514),被追赐太师,谥“文成”,因而后人又称他文成公。生于浙**田的武阳村。
50岁被已起兵的朱元璋请在帐下,进献“十八策”。从此,成了朱元璋的主要谋士,宏才大略得到施展。洪武四年(1371),刘基请求告老还乡,退出**舞台,时年61岁。生病时,服用了丞相胡惟庸送来的太****后,病情加重,不久,便不明不白死去了,这一天是洪武八年(1375)夏历四月十六日,享年65岁。
《黄金策》是明清以来六爻法预测的宗祖之作,《黄金策》语言简约、优美,排比、对仗工整,卦理论述深刻,对六爻法的若干原则进行了准确的描述,后世的大部分六爻著作皆是在该书的理论支撑下完成,且相当多的著作干脆就是对其的注解。当今仍不失为指导我们学习六爻法的宗祖力作。建议各阶段的六爻研究者都要反复研读之。
(二)《增删卜易》
明末清初野鹤老人著。
野鹤老人,一种观点认为就是著名学者、文学**丁耀亢先生。丁耀亢(1599—16**),字西生,号野鹤,又号**道人、木鸡道人、辽阳鹤等。1599年出生在诸城城里,生长在名门世家。为明末清初的著名周易**、诗人、文学家、剧作家和小说**。一生不愿做官,专事写作。晚年因著《续**梅》一书,触犯朝廷,康熙四年(1665年)八月,年过六旬的他被捕入狱,到十二月得赦,但此书几尽焚毁,沉重的打击使他双目失明,于清康熙八年(16**年)冬腊月病逝于家中,享年71岁。
《增删卜易》是一部穷纳甲预测技术至极的专著。最大的长处是对卦爻之间的生克制化、旬空月破等基本规则的论述可谓出神入化,决断事情的性质分析入微,且有大量的卦例为佐,不致于断主事模棱两可。它的不足之处是:
1.有些观点不值得提倡,如多占法,即一卦看不懂再测一卦。再如,教后来者不必深研,只知官鬼持世有官,妻财持世有财即可断卦等,明显的站不住脚,所以,这一点也被王洪绪先生的《卜筮正宗》批得“体无完肤”。
2.百分之百使用纯纳甲技术,而将卦爻辞、卦象、爻象都搁之不理,断卦过于单调。
3.完全舍弃六神及刑害理论,致使断卦不够细致,在实践中站不住脚。
4.主张绝对的一事一断,连傍击都没有。断卦不生动,太单一。
5.全书不见窥视过去之法,预测当中无法使人信服。
尽管如此,但瑕不掩玉,建议初学者多读此书,定会从中受益。
(三)《卜筮正宗》
清代王洪绪著。
王洪绪(16**—1749),名维德,字洪绪,又字林洪、澹然,自号林屋山人,又号洞庭山人、定定子,人称林屋先生。清代江苏吴县洞庭西山人。自幼精研易理,后参师于新安杨广含先生,得到悉心培养,并获得杨广含先生数册占验笔录。从二十六岁,卖卜于市,直至终年,因一生卖卜,故尔占卜经验十分丰富。此书即是在杨广含先生所授之基础上,增益删杂,编辑而成。
《卜筮正宗》是一部评注《黄金策》最好的书,理解正确,分析深刻,注重分类占断,分类占断详尽,细节生动。但在断卦的技术方面阐述得则不够细致,深度也不够,且例证较少。另外,对《增删卜易》、《易林卜遗》等诸书利弊都有自己深刻的评断,大部分是正确的。十八问答是该书的又一亮点。
不足之处是该书多为对前人著作的注释与评述,没有更多属于自己的理论。
建议后来者读完《增删卜易》后读之,为恰到好处。
(四)《易冒》
清代康熙年间目盲之人程良玉著。
程良玉,字元如,歙县人。五岁病致双目失明,开始学易。早年随《易林补遗》作者张星元先生,“最后从星元先师游,独尽其传,朝夕问讯,记忆控讨,相随五载”,其六爻预测名气很大,“车马阗骈如市,日既晡,不得下帘休息”。“晚遇枯匏老人,互相质证,有所悟”。晚年“命人笔记”,历经三年《易冒》成书。遇枯匏老人后,由初作筮类五十章,增定为九十章。
该书是**文化史上极少的,更是易学六爻预测史上仅有的两部盲人著作之一。
《易冒》确是一本简约、精练、可操作性极强的好书,又是一本**《黄金策》的论述而自成一家的佳作,里面充满了先生的实践经验。该书侧重于对具体事情定性的析断,单就其前言中的有些观点就值得当今有些著书立说者一读,如“复曰太过者损之斯成,非云吉凶,断事之成合时也。若曰用爻太过为不吉,则生扶拱合之语非矣。”
该书的另一个观点是将纯六爻理论与卦象卦名有所结合。如占婚姻一节“若咸、恒、节、泰为吉,惟合冲、变冲而不宜,睽、革、解、离为凶,虽用备化合而不吉”。
该书的不足之处是,不很注重断卦的细节,不像《卜筮正宗》、《易隐》那样,看起来出神入化。
该书的另一个不足之处是,没有卦例为佐。
建议后来者可与《增删卜易》相伴而读。
(五)《易隐》
清代著作,非一人所著,曹九锡辑。
《易隐》是一部即包揽万象,又有自己特点的六爻书,在断卦的全面性,系统性等方面要胜过《卜筮正宗》,如测求财,就分有无、难易、多少、得于何人、得何财、何日得、仗托吹嘘等内容细论。特别在卦、宫、爻位、六亲真假等方面论断细致。在断细节方面,堪称为最,在实践中也具有可操作性。所以,学习一卦多断,《易隐》不失为一本好书。
但该书也有不足,在六亲的鉴定方法,如把内卦的定为真亲,外卦定为外亲或友人之类,看真亲内卦无,宁可查伏神也不看外卦,过于僵化,与实际情况多有不符。故,此等也为其不足。另外,对前人的论述,皆原样照搬,良莠俱纳,未加评注,易使读者无法分辨。
建议后来者基本功到了一定程度再读之。
(六)《卜筮全书》
明朝中期易卜老人著。关于著者的生平资料没有流传下来。
《卜筮全书》也堪称荟萃多部前人六爻著作于一体的好书,《黄金策》、《天元赋》、《阐奥歌》等名篇均纳其间,而且注解得准确细微。但没有自己的独立论述也是该书不能与有些著作相并论的原因。
建议可与《增删卜易》、《卜筮正宗》等相伴而读。
(七)《易林补遗》
明朝礼部冠带术士张世宝先生所著。张世宝又名张星元,自幼双目失明,从孩童时学易,目盲心聪,通神灵窍。中年后周游卖卜,影响很大,曾为《易冒》作者程良玉之师,为历史上为数不多的盲人作者之一。
《易林补遗》广列条章,群汇诸事,粗细并收,分一百四十五种条目,下至百匠工艺,上至朝**事,细则钱财琐事,大到仕宦升迁,直指筮卜要诀,对测事用神分节分条解断,一一细细阐微,使后学者直观明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易学典藉。
尽管《卜筮正宗》的王洪绪先生把它批得体无完肤,尽管《易林补遗》中如“凡月破之爻决无解救,惟独日主临之,不为月破……”等观点笔者也不能苟同,但都难掩《易林补遗》的光辉。
《易林补遗》又一值得一提之处是,全书为作者自己心得,不像《卜筮正宗》《卜筮全书》等书那样是对《黄金策》的注解。

历史进入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后,以邵伟华先生为大旗的易学应用研究又掀高潮,以邵伟华先生的《周易预测学》、廖墨香先生的《周易预测学指南》、《周易与现代经济预测》为早期代表的六爻预测学著作如雨后春笋,蓬勃而生。
经过了二十年的发展,六爻预测的方法、理论及效果都得到了继承和提高,应该说六爻预测法在新时代得到了发展。
佚名
2024-06-07 15:53:3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