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巴蔓子的探访古墓

巴蔓子墓,在封闭十余年后,将重新开放。
墓园清明开放
从重庆七星岗的民生路299号附2号一个挂着“利中家具”的门口进去,下行了40步台阶,记者便来到了位于相邻的渝海大厦下的巴蔓子墓所在地。几个工人正在装修天棚,负责现场施工的张先生告诉记者,他们是去年底进场施工的,现在工程已完成了80%,按照渝中区文管所的要求,他们将在3月底完工并接受验收,以保证修葺一新的巴蔓子墓在清明节前对市民与游人开放。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巴蔓子墓的前面,已拓展出200多平方米的空间,修建为墓园的展示厅和管理用房及游客的卫生间,整个墙面装饰采用灰绿色的文化石,以与原墓室的青石卷拱相协调。展示厅的顶部采用厚重的木质结构,将室内照明与巴渝传统建筑的穿斗风格融为一体。展示厅靠右的墙面,是整面的落地玻璃,既增强了室内的采光又拓展了视觉空间。
充当精神载体
巴蔓子墓呈六边形,其墓前的石碑上刻有“东周巴将军蔓子之墓”的字样。墓碑的上款是“**十一年二月吉旦”落款为“初荣县但懋辛题”,但懋辛为辛亥**名将,曾任熊克武部市长、川军第二军长等职,**任西南军政委员会**部长。
据史料记载,巴蔓子当年的行为,使楚王深为感动,于是礼其头与楚。而其躯体的埋葬地有重庆渝中区七星岗、忠县城西北、湖北恩施市西三说。关于七星岗的墓园里,是否埋葬着巴蔓子的“真身”,也有人提出过质疑,但更多的专家学者认为,此墓的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具有精神载体的作用。
相传巴蔓子墓始建于战国,后历代皆有所修葺。从王尔鉴(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任巴县———即今重庆———知县)的诗中看,在240年前,巴蔓子墓还处于“渝城颠……年年春草青墓门”的自然环境之中。而近代最大规模的修建就在但懋辛题碑文的1922年,据史料记载,当时的墓园规模颇大,四周有围墙,里面刻有许多诗文与对联,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乡闲赵朗云所撰的“霸业久销沉,楚子何曾留寸土;荒坟犹耸峙,将军依旧镇三巴。”
1929年重庆建市以后,拆除城墙,修建马路,巴蔓子墓一段的低谷填高,墓园遂被置于马路的堡坎之下。**彻底返修七星岗一段马路,“加宽再削平”,从此巴蔓子就被掩埋在民生路之下的石拱洞内。
上世纪60年代,由当时的渝中区基层街道文化员提供相关资料,巴蔓子墓被列为文物进行保护。1992年,市**公布其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然而,在上世纪末轰轰烈烈的城市开发与建设高潮中,地处特殊位置的巴蔓子墓被林立的高楼所“掩藏”。
还将继续改造
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民间人士都对改善巴蔓子墓的状况进行不懈呼吁,各级的人大代表与政协委员也多次提交建议,要求保护和修缮。2003年前后,重庆市**有关专家在评审通远门城墙修复设计方案时提出,从通远门修建一条展现巴文化的“时空隧道”通向巴蔓子墓,充分展示巴蔓子的史迹,延续历史文脉。这一方案得到了当时渝中区一位区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不少专家的肯定。但基于种种原因,最后没有得到实施。
在渝中区文管所,副所长徐晓渝向记者出示了一本由“重庆市文物考古所”于2009年3月定稿完成的《巴蔓子将军雕塑设计及墓园环境改造工程方案》,徐晓渝对记者说,现在实施的,就是这个方案的一部分。在墓园“环境改造”完成的同时,他们还将在展示厅里布置巴蔓子将军的生平与历代吟诵巴蔓子将军的诗词碑刻,并争取社会力量的支持,布置有关巴蔓子将军的主题书画展览。
英名传遍巴渝
千百年来,巴蔓子将军以身殉国的英雄壮举,在巴渝大地上广为传颂。唐贞观八年,太宗皇帝念巴将军的忠仁,改其故里“临州”为“忠州”(即现在的忠县)。宋时,人们在忠州城内为巴将军建了一座祠庙,以供后世人瞻仰,该祠早称永贞祠,后称巴王庙。每年的农历三月三日(巴蔓子忌日),忠州城内都要举行盛大的“三月会”以纪念其功绩。据明代史籍记载:“每值会期,旗帜塞巷,金鼓鸣街,彩亭锦棚,相望盈道”。如今,在忠县境内,还有许多以巴蔓子将军命名的历史遗迹与地名。
东汉末年,巴郡临州(即忠县)名将严颜的一句“我州只有断头将军,而没有投降将军!”成为弘扬巴蔓子英雄气概的千古名言,以至抗战时期,面对日寇飞机的狂轰滥炸的重庆名流在聚会演讲中多次引申———“**自古有断头将军,无投降将军”。
如今,在朝天门的“重庆历史名人馆”里,巴蔓子将军的塑像被安置在《第一乐章:千古英雄谱》显眼位置。在重庆的许多大型景观雕塑中,凡是涉及到巴渝文化主题的作品,都将巴蔓子的形象摆在重要的位置。

佚名
2024-06-02 06:57:5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