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西虢国的遗址及墓葬

主条目:李家窑遗址
南、北虢国都城上阳所在地李家窑遗址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湖滨区涧河北岸的台地上,东西长1500米,南北宽350米,面积52万平方米,由城垣、城壕、宫城、宫殿以及制骨、制陶、铸铜作坊和粮仓等组成。1956年,三门峡虢国墓地被发现后,考古队多次调查陕县至平陆一带,共发现三处与三门峡虢国墓地同时代的遗址:位于陕县东南4.5公里的李家窑遗址、三门峡虢国墓地以北的上村岭遗址和平陆县东北3.5公里的盘南村遗址,其中李家窑遗址被推断为最有可能是虢国都城上阳的所在地。但由于未能发掘宫殿、城墙等标志性建筑遗址,学术界对于此观点存在争议。2000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再次对李家窑遗址进行发掘,发现了城垣、城壕、宫城、宫殿等建筑遗址,确认了李家窑遗址所在地为南虢国国都上阳。
1963年6月,李家窑遗址被河南省人民委员会列为第一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主条目:三门峡虢国墓地
三门峡虢国墓地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北上村岭一带,南北长590米,东西宽550米,占地32.45万平方米。1956年至1957年,黄河水利考古队发现并发掘了三门峡虢国墓地,共发掘墓葬234座,车马坑3座,马坑1座,出土各类文物达9179件。1988年,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清理车马坑1座。1990年代以来,河南省文物研究所和三门峡市文物工作队再次对三门峡虢国墓地进行大规模发掘,共发掘墓葬18座,车马坑4座,马坑2座,出土文物达26000余件。其中以m2001号虢季墓和m2009号虢仲墓最为重要。
西周至春秋时期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家族,三门峡虢国墓地最明显的特征就是聚族而居,墓地的墓葬严格遵守周礼中的列鼎制度和昭穆制度。列鼎制度是根据死者生前不同的社会地位,随葬不同数量的青铜礼乐器。分为七鼎的国君、太子;五鼎的国君夫人、卿大夫;三鼎的贵族夫人、士大夫;一、二鼎的贵族家族成员、破落贵族;无鼎的贵族家庭一般成员、已破产贵族。墓葬的分级是宗法制社会等级关系的现实体现。昭穆制度是根据血缘关系,按照左昭右穆的顺序对于墓葬进行排列。第一个葬于此墓的家长居最北部的中央,子辈为昭,居于家长南部的左边;孙辈为穆,居于家长南部的右边,以后各代依次序由北向南排列。由于子孙的繁衍,家族的墓葬逐渐形成三角形。此外在三门峡虢国墓地还发现了70多个祭祀坑,都是虢国贵族祭祀祖先留下的痕迹。三门峡虢国墓地的葬制反映了虢国贵族遵守西周的宗法制度、礼乐制度和家族制度。
三门峡虢国墓地是**发现的唯一一座规模宏大、等级齐全、排列有序且保存完好的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邦国公墓。1996年12月,三门峡虢国墓地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列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佚名
2024-06-07 07:05:3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