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我和孩子是童子命,每周末带他去野外做三皈依放生可否化解?

皈依三宝非常好,你的发心非常好,平时多念佛,忏悔自然就业消智朗。也可以放生,捐款之后把功德回向做为助缘。
这也是我的一点建议。

===========================================

下面是师父的开示:
正信的生活与正信的信仰

社会上有一些人虽然也说有某种信仰,其实,实际上却都是**的多,甚至于有的更是邪信。那么什么才是正信呢?又如何获得正信的生活与信仰呢?

(一)从伪装的信仰到真实的信仰

一般社会大众,由于没有获得真实的信仰而趋于**、邪信,因此,民智不开,便胡里胡涂的做出很多愚昧的事情来。比如看风水、时辰、算命、占相、卜卦、烧锡箔金银纸时,都是**的行为,都为佛法所不容许。

佛光山有一个万寿花园公墓,常有人因亲友故世,想将他葬在公墓上,如果我遇到了,我常对他们说:「最好不要带地理先生来看风水。」有些人不明白为什么,因为找地理先生看风水,必须要管理公墓的人先送红包给他,如果不送,他在看了墓地后,即使丧家主事者觉得满意,他也会借故说:「这块地方向不好,如果你的父母安葬于此,对子孙犯冲。」听了这话,你一定认为那还得了,为了安葬父母,却冲犯了小儿小女,绝对不能要这块地。又如盖一栋房子,即使你已看好一块地,如果地理先生说:「房子的方向朝这边不好,因为朝这一个方向对你的父母不利。」试想你能冒这个大忌吗?**,就是用一种恐怖的方法,抓住人性的弱点,使得你不敢违抗他的信仰,一个人如果没有正信的智能,就不能从**中解脱出来。佛陀在《遗教经》中一再指示我们:「不得占相吉凶,仰观星宿。」因此,我自己一生所奉行的是「日日是好日,处处是好地」的至理名言。只要我们存心公正,什么地方都可以去;只要大家感到方便,每一个时辰都吉祥。真正的佛教徒绝不**,**的绝不是真正的佛教徒。

另外有一种是邪信,譬如**,究竟什么是**?恐怕很少有人能够真正了解;可是又为什么有那么多人去相信它呢?或许是它那一份神秘的色彩,以及那扣牢你的誓言,不敢违反,只得一直相信下去。然而,信仰不应该这样轻率的,只因人情,或为自私,都不能算是真正的信仰。因此,我们要把伪装的**的**舍弃,而选择真正佛教的信仰。

(二)从天命的信仰到自主的信仰

一般人通常都欢喜相信天命,任何事物,都归于天的安排。饭食,是上天给我们吃的;利益,是靠天得来的。当然,这种思想并非有什么罪恶可言,只是,把自己的**,毫无条件的送给了神明,让神来作主宰,来统治我们,这种不知道自己有**可以主宰自己的人,实在是世间上最愚痴、最可怜愍的人。一个人人生的幸福、生活的快乐、精神的愉快,前途的光明,为何要让神明来支配、来施予呢?佛教讲「人人有佛性」,就是在提高我们每一个人的**。让我们警觉到原来我们可以主宰自己的一切,黑暗的,可以改变为光明;悲惨的可以化为幸福;崎岖不平的,可以铺成坦荡荡的人生大道。信佛,说得透彻一点,就是信自己。凡事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比依赖神明的支配不是更有意义吗?

(三)从人情的信仰到正信的信仰

有许多人的信仰,往往因为这个庙也去应酬,那个庙也去走动,到最后终于被众多人情包围,而不能选择真正的信仰。其实,信仰应该是依法不依人。佛陀说有「四依止」,即一、「依法不依人」:信仰佛教的人,依据佛陀的教法而求「信解行证」,不要因人(说法的人)的优劣而放弃信仰;或只做某一个寺庙、某一个僧众的信徒,而置整个佛法于不顾。

二、「依智不依识」:智是智能,如光明朗照,可以看到本来面目;识是差别、分别。学佛的人,不以分别的知识去追求佛法,才能得到佛法的真髓;学佛的人,应该运用智能去内证真理,才能获得解脱。

三、「依义不依语」:信佛的人,应该从义理上去了解佛法,不应该在语言上推敲、计较。
四、「依了义不依不了义」:不了义的佛法,只是劝诱初信或根基浅薄的人的方便法门;信仰真理,应该相信那究竟的一乘解脱之道。
「四依止」是我们每一个信佛的人都应该知道的道理,并且要切实去施行。

(四)从寺庙的信仰到僧团的信仰

我们信仰佛教,不要只做一个寺庙的信徒,应该要做整个佛教僧团的信徒;不要只做某一个人的弟子,应该要做全僧团的弟子。做为一个佛教徒,对任何一个寺院,都应该要护持;凡僧团的任何事情,只要能力所及,都应该尽心协助,应该爱护僧团如爱护自己的家园一样。本省各地寺庙林立,信徒众多,常常看到一些在家信徒,走动于每一个寺庙之间,比较僧众待他的热忱程度,有些甚至于**是非,使寺庙与寺庙之间感情不和,这种情形都不是一个正信佛教徒所应有的行为。信仰僧团,护持僧团,才是佛弟子应有的责任。
(五)从杂乱的信仰到纯正的信仰
现在的信仰太复杂了,也不管礼拜的对象是什么,他就这儿也烧香,那里也拜拜,其实杂乱信仰就不能获得信仰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要杂信,这个也信,那个也信,心力不能集中,真正困难时就得不到帮助。倒不如把身心归向三宝,让三宝统一我们的信仰,不必见神就叩拜,逢庙就烧香,应该要清化我们的信仰。

===========================================
发愿、学佛、修善,能够改变未来的命运。当然,其中有佛法不可思议的力量在;经中说,皈依三宝即有三十六位大善神来做护持,求愿消灾、延生的人,既皈敬三宝,当然也有善神护持。由于无始以来,善恶因果循环不已,而且复杂之至,恩恩怨怨,彼此交错,谁先欠谁,一般众生乃至于罗汉都难辨明;若以佛法的力量和护法善神的庇佑,应受的果报,也不一定非受不可。例如富贵者不会和贫贱之人计较小债而急求偿还,当宿世的冤亲,超生离苦之后,心头的怨恨消除了,便不再以冤报冤了.
再深一层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如果为了满足不同的愿望,而经常变换修行的方法和崇拜的对象,便会失去中心的目标。正信的佛教徒,信仰三宝是为学佛、修法,是学佛的慈悲与智能,以佛法的正确指导,修行专一的法门,以达成持戒、修定、发慧等一贯的目标。只要不离三宝的原则,日复一日地,以看佛书、做佛事、持戒、布施、礼诵、忏悔等为日课,纵然不求现实利益,现实的利益也会在你的日常生活中自然成就。
摘自-圣严法师
南无阿弥陀佛~!
佚名
2024-06-02 05:23:2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