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易学讲易(变化),佛学讲空(变化),道学讲道(规律),⊙学讲运动规律(变化规律)。

余学习易经自九五年始,经历多名高深老师指导与多年刻苦的学习与实践。最终领悟易学的真谛,万事万物跳不出三界五行外的真理。万事万物归极之理。这也正是易学里讲的表面上最基础最简单的道理,无极生太极,太极生两仪即阴阳,两仪生四象,春夏秋冬,四象生八卦,天地风云雷电河湖。八卦又是万事万物的概括。例如,乾卦可以代表天地人三界的天,也可以代表**中的领导、**部门、**,小家庭中的父亲,地理位置的高亢之处,气候中的干燥萧杀,人体结构中的骨胳、头部。性情中的阳刚,交通工具中的飞机、小矫车,饰品中的金银,形状中的圆物等。也即万事万物都可以归纳到八卦来表示,虽万事万物复杂多变,形态万千,但确终是可以分为阴阳,归为太极。归为最终一点。

余零九年又开始学习佛学,反复多遍的听《金刚经》《心经》,后又看达摩祖师传法的过程,到六祖慧能。听闻《六祖坛经》,渐悉佛学里所讲的空的意境,正如六祖所讲的清静即是直入佛的境地。清静即如来,智慧即普贤,高僧也曾多言,心外求法是求外道。唯修自心才是修佛的根源。众生皆有佛性,佛也是众生。众生为根,佛为花为果,根果不离相互为依。金刚经里的心不住于相,也正是六祖慧能开悟的引子,相是表面的现象,这个现象是变化的,没有不变化的相,也即佛学里的这个空相,为何叫空相的原因,因为它是变化不能保持原有状态或形体或空间位置等,所以它的空是空在变化上了,而并非真的什么也没有的空,顽空。所以佛学里的金刚经被称为诸经里的至上至经,破除了所有相。高僧圣贤对金刚经的内容总结为两字,即空相。空相也就是变化的相。那么用今天的物理学来说呢,牛顿这位大科学家,虽不是佛,只不是这个佛的名字而己,但他确用他的智慧发现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没有不运动的物体。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我们今天用这个伟大的定律完成了前人所未创造的诸多成果。科学的解释了诸多的世间物理现象。今天的人们用牛顿的定律可以理解很多事物的现象,其实这些现象的原因,佛经里早早的就讲了,只是佛的经文字对于古时的人是难信的,因那时没有达到今天的科技成果,而今人读到佛经同样又被经文艰涩难懂的字义所难。不能正确理解佛祖留下的至理。以致信佛的样子万千,而不能从心理真正明白佛在说什么。而佛在说什么呢,佛就是一个劲的在说世界是变化的,没有一个事物不是变化的,所以劝戒人们不要执著于相,要懂这个变化的道理,让心自由。而于人来讲,心目是人的关键,决定人的意识。好比车辆的马达。所以高僧大德们的修行都是从自己的心修行,那么自己的心如何修行呢,我是这样理解的,用易经的理论,太极最终生的万物,形成万千变化的事物,一花一世界,一物一太极。那人也是其中一物,人的太极在哪里,人的变化最多的是思想,妄念多多。决定人的行为妄念的又是人的心。即思想。这是于人来讲的化生万物之处,心,太极。所以修心就是让这些妄念行为回归太极。即清静自心,禅修而为。这也是能量的归一。把一分为二,能量上就分为了两部分,二再分为三,三生万物,这样能量被多分。如果把这些万物归到太极一点,这些能量就又回归一点太极上。所以应该是太极的能量比它化生以后的其它能量都要大。人清静了自心,把能量回归一点上,所以气血**而通畅,百病渐消而身健。这种理论也正符合当今我们所学习的化学理论,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即不能创生,也不能消灭,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而能量的总和是保持不变的。即能量守恒定律。”写到这我不禁感慨古人的智慧,虽没有今天的科学理论思想,确早早的知道了怎么能饱满自身能量的方法。真是不可思议。同时惊叹中华的易经看似简单实质确科学博深以括天地的功用。

道德经里的第一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檄。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这样的精典句子又岂是常人所能读得懂的呢。没有相当深的易学知识与对佛学深度的理解,哪里能知晓老子这位真正的神仙在讲什么呢。短短的几句将太极阴阳,天地万物的空相,全部凝练成这几句以示世人。

以前曾一度认为佛学是佛学,易经是易经,道家是修道各不相干。其实当知识扩长到一定程度,理解力深到一定层次后,才暮然发现,佛说的话是千真万确的正确啊。佛说,修行的法门有八万四千法门,万法归宗,真的是如此啊。
佚名
2024-06-07 04:44:4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