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神话故事里什么人物会给身边的人带来灾难

神话,是指传说中的神仙和古代神化英雄的故事。而《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 1、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和美丽的向往。2、指荒唐的无稽之谈。人们对于神话不约而同形成了这样一个看法:神话嘛!无非是原始人凭着想象编造出来的、听起来挺好玩的、实际上没什么意思的故事。一句话,在有些人的眼里,神话就是神话,根本不能当历史来看待。

但是,在人类文化史学的研究中,神话具有最独特的位置。这是由神话的这样一些特点决定的:一是古远;二是流传范围广;三是极具艺术魅力。神话在它艺术光环的内核深处,无可替代地蕴藏着历史的真实。在远古时代,最重大的历史**都是以口授的形式代代相传的。为了保证这种“口授记录”的不间断,甚至还有专门的仪式和培训,有的还把某一段历史编成琅琅上口的史诗。从这个意义上说,将神话理解成为历史记述的一种形式似乎更加准确。我们应该确信的是,神话出现的早期并非出自某些人的有意编造,它应该是人类认识和经历的真实记录。神话从本质上讲,当本期文明还没有发明文字之前,它是信息积累和信息传递的手段。当然在神话的形成与传播过程中,由于认识水平的局限,由于人为编撰的过失,也由于神话自身在发展中也需要融合、消化、兼并其他同类型神话的内容,导致神话一方面走失了原来的模样,另一方面严重扭曲变形。那是漫长的岁月用无情的时间车轮,把事实碾压演变的结果。但无论如何演变,它口述历史的本质则不会变。思维科学告诉我们,人类的想象能力并非一匹脱缰野马,它也在受某种制约。不论多么奇怪的神,总是以某种现实的真实性作为背景创造出来的;不论多么离奇的神话,最终都能在现实与愿望中找到构成它的原始素材。正因为如此,有必要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神话进行认真的解析,提取出神话中蕴涵的生活素材和历史背景,正确解读神话对人类历史的真实贡献。

一、盘古王开天地神话的解读

在古文献中,盘古开天辟地的记录是:天地浑沌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天地开辟,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盘古日长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古极长。后乃有三皇。我国一些古代小说中,往往开头都写道:“自从盘古开天地”以来如何如何,历史也常常从他写起。**的“盘古王开天辟地”的神话是比较深入人心的。说的是盘古一觉醒来,见天地混沌一片,就摸了一把斧子,把天地砍开了。天向上升起,地向下下降,于是混沌世界得到了初步治理。无论故事怎么样扭曲,盘古与世界的混沌状态总是相关的。 既然能够记录天地混沌状态,说明那个混沌时期是有人存在的,而且那些古人应该经历过混沌时期。笔者以一种全新的观点和角度解析:盘古是经历过天地混沌时期的目击证人。在人类历史上,地球自转轴突发性快速翻转(以下简称:地球翻转)运动导致的,长达几十天暗无天日的时期,正是所谓的天地混沌时期。他和那时的同伴们就是历史翻开新的一页时候的目击者和主人翁。在那时候他应该是一位成年男子,曾经救护过灾后的难民,并且曾经鼓励和领导他们重建自己的家园。于是百姓们推举其为领袖人物,并在历史演变过程中将其最终置放在神龛上,顶礼膜拜。

二、伏羲和女娲的传说的解读

女娲是我国远古传说时代,母系群团或氏族的著名首领之一。最初记载女娲名字的典籍有:《楚辞.天问》、《礼记.明堂位篇》和《山海经.大荒西经》。这些都是战国或秦汉时代的论著。女娲和伏羲二名并称则始于西汉《淮南子.览冥训》。但女娲抟土造人的传说却早已在民间流传,和宗教传说有相同之处。传说中还有关于伏羲与女娲在一次洪水吞没举世人群的过程中,只有他俩侥幸脱险,于是结为夫妻,人类才免于灭绝的奇迹。后世人庆幸人类因之得以繁衍永续,便称伏羲、女娲为人类始祖。在汉代画像石里伏羲拿“圭”,又叫“矩”,类似“三角尺”;女娲拿“规”,就是圆规。用地球翻转论的观点解析一下看,应该说伏羲和女娲都共同经历了地球翻转的特大自然灾难,即使他们不是准确地标定为某一个人,也可以看出是他们从大洪水中抢救出了一部分古代文明,他们手持的“规、矩”,在中外史学家的眼中应该解读为,代表着前一期史前文明中的数学成就。而《周易》及其有关的图象表现之一的“八卦”,是早已经形成了系统的东西,他们也应该只是做了从大洪水中抢救和整理古文献的工作。还有龙马负书出洛水、灵龟负图现黄河的传说,其实也应该是从大洪水中挽救历史文献的一种扭曲记录。

女娲补天的神话最早见于《淮南子·览冥训》。“往古之时,四极废,九州裂,天下兼覆,地不周载,火爁炎而不灭,水浩洋而不息,猛兽食颛民,鸷鸟攫老弱,于是女娲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断鳌足以立四极。”简单译成白话文即:传说上古时候,不知道由于什么原因,忽然发生了一场自然界的大灾变,天崩地塌,大火燃烧,洪水泛滥,恶禽猛兽残害人民,女娲就熔炼五色石块去修补苍天。无论女娲炼石补天神话的版本有多少种,其核心说的是女娲在大荒山中,炼五彩石用于补上天上的大窟窿。人类在古代最早冶炼的是铜,冶炼的地址是就近的出产铜矿石的山区,也就是大荒山。如果我们到一处废弃的土法炼铜处去看看,炼铜的矿石,可能是翠绿色的孔雀石、深兰色的蓝铜矿或铜蓝、五彩的斑铜矿、黑色的辉铜矿、赤铜色的自然铜等。经历过地球翻转的大灾难以后留存下来的古人,发现了已经废弃的炼铜遗址,很自然会给后人解释,那是在炼五彩石。其实,传说中的自然大灾变,就应该是地球翻转运动导致的全球性灾难现象。它不是虚无的想象,而应该是在不理解的情况下的一种真实记录。它发生在一天之内,而**在几十天以后结束。在那几十天里,由于天翻地覆的变化,出现过天昏地暗的混沌状态。所谓的炼石补天应该是前一期史前文明留下的冶炼遗迹。**的夏、商、周三代断代研究工作中确认的:铜器的出现是这一时代技术进步的总体反映。上述仰韶文化初城中尚未找到青铜的直接证据,但陕西姜寨仰韶文化早期的残铜片、甘肃林家马家窑文化的铜刀、山西源涡仰韶晚期的铜渣、山东大汶口文化墓葬的铜残迹,都早于或相当于初城时代[1]。这些考古发现并不是难以解释的古谜题,也不一定是当时有了冶炼青铜的技术,极有可能是前一期史前文明的残留物!
佚名
2024-06-05 22:05:3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