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雍正为什么不愿在泰陵设石像生和神道?乾隆为什么又加上?

泰陵七孔桥北、神道两侧安设了石像生五对。分别是“狮子、大象、骏马、文臣、武将”。雕刻拙朴,突出各自神韵。
石像生作为陵寝建筑这一大规模的纪念性建筑群的一部分,其配置并无定制。修建泰陵时,因为风水的原因而未设置。直到乾隆十三年(1748),乾隆皇帝为了表示孝心,不顾大臣的反对,强行建置了五对石像生,其间引起了他与臣工抵牾的波折。

雍正七年(1730)十二月,雍正帝曾在谕旨中明确表示,不建石像生。而乾隆登基以后,出于礼制和孝道的考虑,为泰陵建置石像生谕**大事务大臣:“朕因泰陵前安设石像生一事,于乾隆元年降旨,令王大臣议奏,据奏称,询问原相度风水之巡抚高其倬,户部员外郎洪文澜佥称:‘泰陵甬道,系随山川之形势盘旋修理,如设立石像生,不能以其丈尺,整齐安供,而甬路转旋之处,必有向背参差之所。则风水地形,不宜安设。’是泰陵之未设石像生者,实由风水攸关,**制之未备等语。朕思陵前石像生,系典礼一节,若因甬道前地势盘旋,难于安设,或将大红门、龙凤门、拓展向外、俾地势宽敞,位置攸宜。尔等同和亲王带领通晓风水之洪仑澜再加敬谨相度,妥协定议具奏”。

臣工们尊旨赴现场审核了原有设计后,旋即奏议:“大红门,正在蟠**踞之间,护北面随龙生之旺气,纳南面特朝环抱之水,前朝后拱,天心十道,实天造地设门户,不便展拓向外,况石像生之设,古制未详 ,无大关典礼之处,似可毋庸添设”。
天津大学建筑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其亨先生,是国内外知名的“风水”专家。我们看一下他是怎样看这个问题的:“作为泰陵建筑总休布局的序列起点,大红门南对元宝山,元宝山东西两翼,又有东、西华盖山的耸峙,成为陵前气势雄伟的天然屏障和对景,而大红门两翼,则东有九龙山,西有**山迤逦延展,大红门正扼于两山天然豁**间,前后地势在聚中又呈宏廓,南易水更分岔在这山口,南北汇流,因天然水势,大红门前筑五孔白石拱桥,后修石水桥,再于门前蔬密得宜构筑了东、西、南三座五间六柱十一楼石碑坊,更增强了这陵区人口的空间界面。天工人巧完美结合,显示出非同凡响的气概。这种精心布局,如果苟且迎合皇帝旨意,展拓向外,则必成败笔。” --泰陵石像生的设置,虽未构成败笔,却也形成蛇足。~~
佚名
2024-06-10 01:09:1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