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宋元时期汾河流域的晋西北下葬习俗

宋元时期汾河流域的晋西北下葬习俗:
出殡时间确定以后,便要通告亲友,五寨一带称之为。送孝”。去时要带去孝布一块,依关系远近亲疏,大者一身孝衣,者一方孝巾。晋中祁县等地,于出殡这天,门前要悬挂用白麻纸剪成图案的幡状物;纸与纸的衔接不用浆糊粘连,而是用铁器或石器把纸折叠后捣在一起,名为。砸岁纸”。这类似于前面提到的“岁数纸”,只是悬挂时间不一罢了。死者达到耄耋高龄的“岁纸”,当地人时行撕一条给孩子佩戴,据说可以延年益寿。撕回家糊在面瓮上,不生虫子。旧时有些地方还要在大门外立起“避忌牌”,男左女右,不仅
写明生卒年月、出殡日期,还要列出避忌事项。除宁武一带有“崖葬”习俗外,山西各地都通行“土葬”,即“墓葬”。墓穴有提前建好的,也有死后临时开穴打墓的。打墓时要请阴阳先生坐看风水,将穴定点。然后撒五谷,在所定穴位上用银针开“十”字,名为“开土”或“破土”。“开土”之后,便可打墓挖土了。合葬者,只须在旧葬处旁边另开一穴。死者如入祖坟,其墓穴在上辈脚下。依次类排,直到坟地无法再开穴后,再请阴阳先生看风水,选新地另建新坟。旧时出殡前,在山西各地,如沁县、牢县等地都有“点主”的仪式。即请人用朱砂笔往牌位上原来写的。王”字上加一点,使“王”字成为。主”字。俗称“成主”,即成为神灵之意。点主的人称为“点主官”,要请当地德高望重的名流学者或地方长官担任。这项仪式一般只限于正常死亡的中、老年人,幼丧及凶死者**行。出殡这一天,亲友、邻里汇集丧家,祭送奠仪,以示哀悼。奠仪一般包括祭席、馒首、挽幛、纸扎。至亲送祭席。俗称“祭”,以肴馔为主,每一付都要插大小不等的纸花,其次则为馒首,即一种用碗扣出上笼蒸熟的面食。亲朋好友大多送挽幛、挽联,以后衍化为一块布料。普通街坊则送四色纸礼,含蜡烛、香、锡箔、纸四样,或仅纸一道。五十年代以后,纸礼多为花圈代替。
吊祭者公奠之后,死者的长子跪拜致礼,即身背棺木大头,在众人的协助下把棺木移出灵棚,俗称“出灵”。山西各地都有在出灵时于棺木后头打碎死者生前用过的一个饭碗的习俗,五寨一带称之为“斩殃”,取的是斩殃杀祟,祛灾除祸之意。有些地方还要磕碎死者生前用过的**罐,表示今后家中不再有人生病,再也用不着熬**了。起灵前,晋中祁县一带,死者的儿子们还要进行一种摁“食压钵”的仪式。他们在一个瓷罐中挟入各种菜肴、食品,然后轮番摁捺,一直到满为止。最上面放一个馒头盖住,用一双筷子竖立穿扎,上
面再盘一些染红的粉丝。此罐食品连同。下气馒首”、“长明灯”等,在出殡时都将随棺下葬。棺木抬出灵堂后,便放到预先绑好的架子上,有豆腐架、二龙杠、独龙杠等数种形式。五寨一带,还要在棺木前摆上供桌、供品,家人扛着引魂幡,在鼓乐声中绕棺木左转三圈,右转三圈,以表示对死者的依恋难舍。每转一圈,就要浇奠一次。绕棺完毕,升棺起灵,当地称为“绕灵大起丧”。山西各地出殡盛行用棺罩,其状如长形轿体,上有锡顶葫芦头金顶,四角男性死者用龙头龙尾,女性用凤头凤尾,周围饰以红、蓝、黄布帷幔,上绘各种吉祥如意的图案。这种器物均有店铺专门出赁厚重的棺木,加上庞大的棺罩,人手少了就比较吃力。于是,抬者由8人增至16人、24人,甚至32人,俗称16杠、24杠、32杠。山西有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门后,要一路不歇气(路祭除外),送到坟地。抬棺人手众多,既便于做到这一点,前呼后拥,又显得气派。棺木抬起之前,死者的长子双膝跪
倒。手捧烧纸钱的瓦盆,痛哭失声,然后把瓦盆在地上摔破。忻州、定襄一带称之为“摔丧子盆”。民间认为,摔破丧盆,死者就可以把所有烧化的纸钱带到阴间去用了。
摔过“丧子盆”,出殡便正式开始了。晋南一些地方讲究棺木出院门时,要大头在前;出了门后,都要掉个头,一直抬到坟地。原来人们认为死者躺在棺木中也象人站着一样,出门头向前,等于回首瞻顾家园,表示了对人世的依恋;出门以后头朝后,等于再不往后看,一往无前,直奔西天乐土。
出殡队伍最前面有开路的,沿途插放“路旗”——用五色纸或白纸糊成的小三角旗,指引死者亡魂;抛撒引路纸钱,以示买通沿路鬼魂。次为仪仗、各种纸扎(兴县一带称为“纸文”)、粗,细乐班、由外甥或孙子扛着的引魂幡、扛条凳的,然后即为牵缆持丧棍的孝子,孝子之后是棺木,棺木后跟着的是坐着车轿的女眷和步行的亲友。
送殡队伍至人多处或大路口,还要停灵路祭,鼓乐也要停下来演奏。古代一般由亲友,邻里设祭,后来大多为丧家自己设祭,其意不过是显示丧事办得排场、隆重罢了。
来到村外后,送葬的亲朋止步,由死者的儿子“谢孝”。然后除去棺罩、停下仪仗,只有家人与至亲携纸扎及祭品随棺前往坟地。时辰一到,即刻下葬。棺木入墓后,晋中祁县一带,阴阳先生要摆下罗盘仪定方位,左挪右移,直到他认为可以为止。大体上方位为东南——西北向(乾——巽位),当地有“头顶紫金山,足蹬雁门关”的说法。晋东南沁县等地则还要由阴阳先生安置镇物,如桃弓、柳箭、桑枝、棉花、五谷等。死者的儿子人墓检视,然后家人往墓内扔“富贵钱”,“富贵馍”。浮山一带,墓内要放由阴阳先生画符的新砖、新瓦,民间认为这是阴间的锁和钥匙。五寨等地在掩埋棺木时,要求“人停锹不停”。家人则要呼喊死者“躲土”。坟丘堆成后,死者儿孙所持的“哭杖”和“引魂幡”要插在坟头(引魂幡也有放置于棺顶的),接着烧化所有纸扎(。童男童女”已经被把头或脚扭向后,置于棺木一侧),大家再祭奠一番,痛哭尽哀,然后悄然退出,让死者永远安息于此。
佚名
2024-06-07 18:50:1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21:16:48

    丧葬习俗

    原坟、烧七、烧百天、烧周年、烧三周年解析  1:自古**丧葬习俗有:出殡日起三天原坟的习俗,即:在墓地下葬的需到墓地,上梁、摆供品、上香、踩院子、烧纸等程式。(...

  • 佚名
    2024-06-07 06:22:11

    英国葬礼习俗

    英国的丧葬习俗较简单。如家中有人不幸故去,家人便会在报纸上刊登一则小启事,说明丧礼将在何时何地举行。参加丧礼的男女都穿黑色或颜色暗淡的服装,只送鲜花或花圈。英国...

  • 佚名
    2024-06-07 16:20:45

    武汉丧葬习俗

    丧葬礼俗包括互相渗透的丧葬礼仪制度与民间丧葬风俗。**丧葬习俗产生于史前的祖先崇拜。经过三代时圣人制礼作乐,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丧礼、丧服制度,载在《仪礼》、《礼记...

  • 佚名
    2024-06-07 15:54:50

    北京婚礼习俗?

    你和你老公订婚后第一次去他们家的时候,见到家里的人就应该给一次,这是认钱。给多少不限。根据家庭情况。如果关系好的话,准备结婚期间买家具的时候,也会给钱去买东西。...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四川丧葬习俗

    有一本名叫《中阴救度法》的书,记述了藏族对一个人从接近死亡到死亡以后的处置准则。这本书的藏语音译是《巴多春果》,“巴多”即“中阴”的意思。也有人根据它的含义翻译...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宋代人的生活习俗是什么模样

    宋代民风风俗宋太祖建国时就确立土地私有产权制度,买卖自由,并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租佃经营成为重要的土地经营形式。租佃契约期满后佃农可以自由决定终止或续 约。人口...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东北上坟习俗

    井台上,各个屋里都亮灯。我们的灯是用面食做的底,小的蜡烛插在上面。还要说一句我是 山东的。东北上坟习俗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玩古钱币,现在那个时期的钱有潜力? 1.秦战王莽时期 2.唐北宋 3.南宋金元等 4.明朝 5.清

    跟时期关系不太大少见品,稀有版别,爱好人员多的泉种,农民**品。例如:隆庆,大宋,泰昌,永昌,大顺,昭武篆,裕民,太平天国,乾隆嘉庆道光大样,咸丰大钱,货布等等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汾河流水哗啦啦 歌词

    电影《汾水长流》主题歌作词:乔羽 作曲:高如星演唱:吴雁泽汾河流水哗啦啦阳春三月看杏花待到五月杏儿熟大麦小麦又扬花九月那个重阳你再来黄澄澄的谷穗好象是狼尾巴九月...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北京结婚习俗

    在北京办婚礼,免不了要入乡随俗,虽然老北京人的北京结婚习俗礼仪太多,要是按照过去那可惨了,现在是新时代,就不必一一遵循那些繁文缛节。但基本的规矩还是要学习一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