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明代殉葬嫔妃的标准是什么

据史料记载,明朝的殉葬制度规定很细,哪些妃嫔应殉葬,哪些可以不殉葬,都有明文规定。凡被删封为贵妃等高等名号的,生过儿子并且儿子被封潘的,可以不殉葬,娘家原有功勋的也可 "恩免"。其余的皆殉葬。 

殉葬时,先将殉葬的妃嫔带到一个房间,让她们吃饭,吃过饭后,将她们引人大堂。大堂之上,放有许多小床,让这些殉葬的妃嫔分立其上,将头纳人床上的绳扣之中,而后去床,使其吊死,然后送人墓中。 

殉葬有的是死者的妻妾、侍仆被随同埋葬,也有用俑、财物、**等随葬,他们死后会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龙山文化时期(约五千年以前)就出现人殉,商朝男女贵族墓葬有大量的人殉,可没有夫妻合葬、妻妇殉夫的现象。

殉葬制度是指强迫或鼓励殉葬的制度,例如《元史 卷三十四》所载”大宁和众县何千妻柏都赛儿,夫亡以身殉葬,旌其门“  ,往往成为奴隶制或封建王朝压迫百姓的手段。

明初延续的殉葬制度:

**殉葬之事虽然早有禁令,但不绝于史。特别在辽代之后,殉葬制度已经死灰复燃,并一度波及大臣。 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死后,述律平就杀死百余名大臣做殉葬。

金代女真贵族下葬风俗是不用棺椁但要殉葬,“死者埋之而无棺椁,贵者生焚所**婢、所乘鞍马以殉之”(宋 徐梦莘《三朝北盟会编》)。

元代成吉思汗死去时用四十名贵族女子殉葬(何建民《**殉葬史》)。蒙兀死时,沿途杀了两万人殉葬(《马可波罗记》)。明初延续了这种残暴的习俗,直到明英宗才废除。

朱元璋共有四十六个后妃:

皇后:

孝慈昭宪至仁文德承天顺圣高皇后马氏,宿州人,卒於1382年,寿51岁。父马公母郑媪(公与媪非正式名字),郭子兴义女。

妃:

成穆贵妃孙氏,陈州人,卒於1374年,寿32岁。兄孙藩,元帅马世熊义女。

淑妃李氏,寿州人,父李杰。 生太子朱标、秦王、晋王

宁妃郭氏,濠州人,父郭山甫,兄郭兴、郭英。李淑妃薨后,命郭宁妃摄六宫事务。

碽妃:成祖(朱棣)生母

胡充妃

达定妃

郭慧妃:慧妃(?—?)郭氏,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永嘉公主和汝阳公主。

胡顺妃:生朱元璋第十二子朱柏(湘献王)。

韩妃:生朱植,十五子,辽简王

杨妃:生朱权,十七子,宁献王

周妃:生朱栴,十六子,庆靖王;朱松,二十子,韩宪王;

赵贵妃:生朱模,二十一子,沈简王

李贤妃:生朱桱,二十三子,唐定王

刘慧妃:生朱栋,二十四子,郢靖王

葛丽妃:生二十五子,伊历王

郑安妃:生福清公主

**妃韩氏:生含山公主

扩展资料:

五个皇帝陪进去近百嫔妃

明太祖死后,共陪葬及殉葬40个嫔妃,除了两个死在太祖之前,最后得以埋在太祖陵墓的东西两侧外,其余38人都是殉葬而死。

给成祖殉葬的嫔妃人数有两种说法,一种是《大明会典》的16人,一种是**的《李朝实录》的三十余人。

仁宗死后有五个妃子殉葬,分别为:贵妃郭氏、淑妃王氏、丽妃王氏、顺妃谭氏和充妃黄氏。宣宗的景陵葬八人,所以一种说法认为殉葬人数是七个;不过从《明史·后妃传一》最后的加谥名单来看,又可能是十人。

至于景帝,史书上仅记载“诸妃嫔唐氏等”殉葬,具体人数不明。五个皇帝加起来,殉葬嫔妃总数在一百人左右。

这些殉葬的嫔妃,多数没有子女或者地位较低。比如宣宗殉葬十人说中,只有一人生前为妃,其余的生前不过是宫女罢了。不过也有例外。

给仁宗殉葬的郭氏生前已经是贵妃,并且育有三子,似乎不合殉葬者的“标准”。所以《野获编补遗》中感叹说:“贵妃……例不当殉,岂衔上恩自裁以从天上耶!”这种“自愿”的现象还真是绝无仅有。

集体** **女子命丧他乡

明代殉葬的方式主要是自缢、**,具体过程鲜见于正史。不过**《李朝实录》中详细记载了给成祖殉葬的嫔妃集体从殉过程。

被挑选出来殉葬的宫女嫔妃共三十余人。集体“**”那天,是明永乐二十二年十月戊午。先让她们在殿外用餐,吃完后带到殿内,彼时“哭声震殿阁”。

殿内放了三十多张“小木床”,这些即将赴死的妃嫔被命令站到木床上去,她们的头顶上方是已经准备好的绳子,末端结圈,“以头纳其中,遂去其床,皆雉颈而死。”

在这三十多个人中,有两个是**进献的女子,一为韩氏,身份大概是宫女;一为崔氏,封号“美人”。上殿之后,仁宗亲自进来与她们“辞决”,韩氏突然跪倒在地,苦苦哀求仁宗放她回国,因为家里还有**亲需要奉养,可是仁宗不为所动,最终这两个**女子只能在异国他乡命归黄泉。

韩氏临死时,她的乳母就在一旁送别,韩氏回头对她喊到:“娘,吾去!娘,吾去!”话还没说完,脚下的小木床就被抽掉。转瞬之间,三十多个女子就被活生生地吊死。

殉葬的报酬 朝天女户

为了对这些殉葬人有所补偿,下一任皇帝多半会给她们及她们的亲戚一些好处。最常见的是追赠谥号,表彰其行。比如宣宗死后,“嫔何氏、赵氏、吴氏、焦氏、曹氏、徐氏、袁氏、诸氏、李氏、何氏皆从死。正统元年,皆追加赠谥。

册文曰:‘兹委身而蹈义,随龙驭以上宾。宜荐徽称,用彰节行’。”而且“岁时侑食于本陵之享殿,俱得标名沾祭”,也就是可以分得皇帝的一点“香火”。至于其亲戚,有时也能得到优恤。

有一首明宫词这样写道:“掖廷供奉已多年,恩泽常忧雨露偏。龙驭上宾初进爵,可怜女户尽朝天。”这首词中所提到的“朝天女户”就是得到优恤的殉葬者家属。

《明史·后妃传》载:“太祖崩,宫人多从死者。建文、永乐时,相继优恤。如张凤、李衡、赵福、张璧、汪宾诸家,皆世袭锦衣卫千百户,人谓之‘太祖朝天女户’。

历成祖、仁、宣二宗皆然。”这些人多为殉葬妇人的父亲或兄弟,他们的“朝天女户”的身份还是世袭的。不过这种优待究竟持续了多久,很难断定。

参考资料:百科-殉葬

佚名
2024-06-16 14:23:0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6 04:59:12

    梦到古代宫廷埋死去嫔妃地方是怎么回事

    你好,我来回答你的问题。在古代(举例,清朝)皇子公主称呼皇后为皇额娘,生母为额娘,其他妃嫔为x(封号)娘娘。

  • 佚名
    2024-06-16 03:21:39

    关于古代后妃活人殉葬的祖制究竟是怎么记载的

    活人殉葬,殷周君王死后就很盛行,他们死后把生前享用的一切,包括美妻艳妾都送到坟墓中去,周朝那个烽火戏诸侯丢了江山的周幽王,他的墓中有百余尸体,其中只有一具是男性...

  • 佚名
    2024-06-16 07:25:37

    古代为什么要实行活人殉葬

    说明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惨无人道! 殉葬制度到明朝才废止 人类进人阶级社会之后,出现了用活人殉葬的残酷制度。远在商朝,用奴隶殉葬和祭祖的做法十分盛行,而且规模很大,...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清朝妃嫔头饰,首饰详细名称清朝妃嫔头饰,首饰有哪

    清朝戴的叫旗头 一般有发型 大拉翅 两小把头 小把头 等 看详细资料去百度百科首饰的话 簪 扁方 护甲 头花 步摇 等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历史上最后一位殉葬的妃嫔是谁

    贞妃是顺治帝后妃中唯一从殉的人,后世对个中理由有所猜测。有一说认为她的殉死与董鄂妃有关:因为孝庄太后深感顺治帝太过宠爱董鄂妃,在董鄂妃死后顺治帝伤心过度,做出追...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朱元璋生了儿子的妃子要殉葬吗

    明朝的殉葬制度始于明太祖,终于明英宗殉葬的妃子一般是没有子嗣的,等级相对较低的。有儿子的妃子一般不会被殉葬。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册封皇后、妃嫔圣旨

    康熙朝 皇后、妃嫔等册文(转自清实录)  【皇后赫舍里氏】  册文曰:朕惟乾坤德合、式隆化育之功。内外治成、聿懋雍和之用。典礼于斯而备。教化所由以兴。咨尔何舍里...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清朝后宫嫔妃等级

    等级如下:正超品:皇后 正一品:皇贵妃 从一品:贵妃、德妃、贤妃、丽妃庶一品:夫人正二品:妃 从二品:贵嫔庶二品:嫔正三品:昭仪、昭媛、昭容从三品:修仪、修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