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加入道教学什文化

道教文化纷繁绚灿,包罗万象,其内容庞杂多端,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道教神学
  在道教文化杂而多端的内容当中,有一个核心,就是道教神仙信仰。道教作为一个成熟的宗教,具有一套自己的神学理论,有一种能够吸引人们进行追求的宗教信仰目标。这种信仰就是,人可以通过努力追求而成为长生不死、功能广大的神仙。这种神仙信仰乃是道教所阐发的神学理论核心。道教产生之初,即已确立了其神仙信仰,同时这一时期的道教还从古代哲学、原始宗教及古人的养生锻炼等行为中吸取了许多成分,用来组建其有关神仙信仰的理论和行为体系,奠定了道教神学发展的基础。在"神仙信仰"这块"磁石"的吸引之下,道教徒进行了种种吸收、创建文化的活动,营造出一个庞杂的道教文化体系。

  道教**
  道教的**道德思想,反映在道教的教规、戒律当中。道教的**道德观念,既吸收了道家的**道德观念,同时也吸收了儒、释二家的,故其内容愈来愈多,亦愈来愈复杂。其中对道教**观念影响十分显著的是儒家以忠孝为主轴的三纲五常思想。但和儒家不同的是,道教的**道德,主要是靠神灵的威力来贯彻的。道教一方面以长生成仙的美好幻想来引导人们自觉地遵守**道德;另一方面又用赏善罚恶的神灵威力来迫使人们遵守**道德。正面引导与反面恐吓相结合,使它的道德**准则,在社会上发生更大的影响。此外道教的劝善书,使道教的**道德思想更集中、更系统化和更通俗化。
  道教哲学
  以往道教被认为是一种低级通俗的民间宗教,只有一些近于巫术的符水、斋教、科仪,谈不上哲学思辩。但如今大部分的学者皆认为道教有其哲学性的内容。道教哲学是为其教义服务的,是其教理教义的思想理论基础,换言之,对道教教义的哲学论证就是道教哲学。道教哲学的思想素材一开始就来自**哲学,主要是道家哲学。道教大量地利用了道家哲学的理性论证,使道教思想中包含世界观、认识论、**学、人生论等丰富的哲学内容,这些内容是道教哲学的基本范围和构成成分。其中神仙不死之"道"是道教哲学的中心范畴,神仙存在和人能成仙不死是基本的命题,论证人有无成仙的内在根据、人成仙取何途径是其思想体系中最主要的一面。

  道教金丹术
  金丹术是道教的一项重要方术,包括外丹和内丹。外丹即通常所说的炼丹术,也称外丹黄白术。外丹以丹砂、铅、汞、硫为主要原料与其他**物相配合置于炉鼎之中,运用"飞"、"抽"、"伏"、"封"、"淋"…等等手段加以烧炼,以求制得服饵后能使人长生不死、羽化登仙的仙丹妙**。因相信服食金丹才能长生成仙,故历来道士莫不投入毕生心力加以炼制。虽然服食金丹最后并不能长生不老,但道士在炼丹过程中,却意外地推动了**古代科学的发展。随着外丹术的逐渐衰落,代之而起的是炼养人体精、气、神的内丹术。内丹术继承综合了服气、胎息、守一、存思等功 法,对后来的气功 影响很大。

  道教**学
  自道教创兴之时,道教就把**术作为其传道济世的工具。而且随着魏晋神仙道教理论体系的建立,道教徒更是把****视为其追求和达到长生的必要辅助手段和必备知识。道教**学"道法自然"的思想为理论指导,加以进一步发展,从而形成了极富道教特色的人体**学思想。道教**学家经过长期济世行**的**疗实践活动,积累了丰富的**疗经验,并且发明创新了各种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道教**学养生功 法,如房中术、服食、辟榖等等。

  道教文艺
  道教文学艺术就是以宣传道教教义、神仙长生思想以及反映其宗教生活为题材的内容的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作品。文学艺术可以扩大道教的社会影响,进而提高道教的宗教素质。反过来,道教的神仙信仰也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巨大的影响。在道经中,不仅有些道经本身就是文学作品,而道教中的音乐、宫观建筑、神仙图像等,也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在**的文学艺术作品中,以道教和神仙为内容的作品更是不可胜计,从中也可以看出道教与文学艺术的密切关系。
  当然,道教文化的内容还不止上述六个方面,如果深入地加以探究起来,必将会发现道教文化的丰富及多彩。
  风水文化
  风水文化是**古老的文化现象,对**的社会、经济、文化都产生了深远影响。道教建筑是道士布道传教,供奉、祭祀神仙和举行各种宗教仪式的场所,它不仅受到道教文化的影响,而且其建筑设计也体现了风水理念和原则。
  从本质上看,风水文化和道教文化是两码事情,风水立足于世俗社会的生存需要,追求现实生活中的理想环境;而道教立足于超世俗的“仙界”和“仙境”,追求一种精神世界中的理想环境。但是,二者从内容和形式上表现出来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理想环境的追求,又使二者之间产生了密切联系。二者都包含了阴阳、五行、周易、八卦、九星、气论等思想,风水中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的理想环境**中的四灵兽与道教中四个方位的守护神颇有渊源,道教中的符录、斋醮、咒语等术语也同样流行于风水中。道教经典
  《道藏》中收录有如《宅经》这样的风水著作,道教丛书中也有关于风水师“相地”的记载,而许多道士同时也是民间的风水师。正因为风水文化与道教文化之间有诸多联系,道教建筑除了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外,还包含了大量的风水理念和原则。风水理念和原则在道教发展演变的历史过程中始终都影响着道教建筑。东汉末年道教成立之初,便有“治”的修道场所的设立,三国时期有“二十四治”、“二十八治”的空间概念,道教早期的“治”已经有了风水文化的蕴涵。如《云笈七签》中收录有“二十四治”的首治“阳平治”的资料“, 治在昌郡彭洲九陇县,去成都一百八十里,道由罗江水两岐山入水路四十里。治道东有龙把守,神水二
  柏生其上;西南有泉,决水东归”。在资料中,作者记载了治所的路、门、泉、交通、方位等事项,这些关于治所山川形势、水流、方位等地理环境的描述也正是风水文化所看重的。资料中关于道教早期治所地理形势的提示性描述,说明在道教初创时期设立修道场所的时候,不仅考虑到了道士、香客和游客的出行方便、基本生活需要以及有利于传道布教等因素,而且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了风水文化中的“系统性原则”。所谓“系统性原则,即综合考虑地处中心、交通便利、地域、、资源、地质条件等客观环境因素”。
  道教建筑是道教文化的深刻反映,是道教思想和信仰体系的生动体现,其建筑设计深受道教文化的影响;不仅如此,道教建筑自道教成立以来就受到风水文化的影响,在诸多方面都打上了风水文化的烙印。加强对道教建筑和风水文化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全方位、多层次地了解**传统文化,也可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借鉴。
  参考资料:http://_0iop01dhtpfjjerbu6h1k1xjenjyn_ezte-jfp9oqfaln4pbrjaqjh#6
佚名
2024-06-05 04:19:4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05:04:57

    道教入门。应当先学什么?

    天干地支是首要的!!!然后可以看看《相集》、弄清楚八卦、然后是其他的11

  • 佚名
    2024-06-05 22:36:41

    道教和佛教对**文化影响的事例

    在**文化史上,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哲学...

  • 佚名
    2024-06-05 21:37:50

    道教对**文化的影响

    道教是由我国的历史文化发展而来的,老庄思想起的开头道教,是一种发源于**古代的传统宗教。它在**古代的影响仅次于佛教。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和儒教和佛教...

  • 佚名
    2024-06-05 13:41:11

    道教文化的文化困境

    一个宗教盛行久了以后,必然会产生一些糟粕与包袱,所以常常必须注入新血轮或加以改革,才能使它适应时代而历久而弥新,也使它的理论及传教方式,愈来愈完善。举例而言,...

  • 佚名
    2024-06-05 10:36:28

    学道教入门课程是什么

    入门课程: 《道德经》,道教瑰宝。 《心印经》,丹经之祖。 《北斗经》、《三官经》,消灾解厄,度化生死。 《清净经》,明白清净根本。 ...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道教文化九字真言顺序什么排列

    不是很懂,临兵斗者皆阵列在前这九个?还是卷蓬河伯前导辟蛟龙,不避万灾消灭天清明,**乾坤令诸邪避散。如果是临兵斗者的话,你小心别把**抄的盗版给当正版用。也就是...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什么是道教?道教文化的基本意义

    道教是发源于**古代的传统宗教。以“道”为最高信仰,认为“道”是化生宇宙万物的本原。在中华传统文化中,道教被认为是与儒学和佛教一起的一种占据着主导地位的理论学说...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想深入学习道教文化

    道教,是指我国的本土宗教,以老子为教主,奉《道德经》为最高经典。学习道教文化,不管那一派,《道德经》不可不读。建议从读《道德经》开始吧。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加入道教需要什么条件?

    道教门规是非常严格的,而在道教中,皈依和拜师又是两回事情,皈依了不等同于拜师.象我一个散居的道士朋友,拜师时为了表示诚心,三天背了一本书.当然咯,如果你只修内丹...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道教文化的道教诗词发展

    道教诗词是反映道教生活、抒写超凡脱俗情感的诗歌作品。道教诗词发端甚早:在东汉的《太平经》中,便可略见端倪。与《太平经》同时代的《周易参同契》多用四言、五言及骚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