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道教的创立人是谁

老子老子
老子(约公元前600 - 公元前500) 春秋时思想家,道家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 (今河南鹿邑东)厉乡曲仁里人,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管理藏书的史官),孔子曾向他问礼,后退隐,著《老子》。一说老子即太史儋,或老莱子。《老子》一书是否为老子所作,历来有争论。《老子》以“道”解释宇宙万物的演变,以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乃“夫莫之命(命令)而常自然”,因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为客观自然规律,同时又具有“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永恒意义。《老子》书中包括大量朴素辩证法观点,如以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物均为“有”与“无”之统一,“有、无相生”,而“无”为基础,“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其学说对**哲学发展具深刻影响,其内容主要见《老子》一书。

道家哲学
道家是**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中最重要的思想学派之一,道家思想的起源很早,传说中,轩辕黄帝就有天人合一的思想。

一般来说,公认第一个确立道家学说的是春秋时期的老子,老子在他所著的《老子》(《道德经》)中作了详细的阐述。

道家思想其他的代表人物还有战国时期的庄周、列御寇、惠施等人。道家倡导自然的世界观和方**,尊黄帝、老子为创始人,并称黄老。

道家思想的核心是“道”,认为“道”,是宇宙的本源,也是统治宇宙中一切运动的法则。老子曾在他的著作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萧呵!寥呵!独立而不改,可以为天地母。吾未知其名,强名之曰道”(《老子》第25章)

西汉初年,汉文帝、汉景帝以道家思想治国,使人民从秦朝苛政中得以休养生息。历史称之为文景之治。 其后,儒家学者董仲舒向汉武帝提倡“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并被后世帝王采纳。道家从此成为非主流思想。 虽然道家并未被官方采纳,但继续在**古代思想的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宋明理学更是揉合了道学的思想发展而成。

道家思想后来被张鲁的五斗米道等宗教吸收,并演变成**的重要宗教之一——道教。魏晋风流在清谈玄学时更着重炼丹。因此,道家与道教常被人混淆。

基本观点
道家哲学首先**儒家社会哲学的进路,直接从天道运行的原理侧面切入,开展了以自然义、中性义为主的"道"的哲学。天道运行有其自然而然的原理在,道的哲学即在解明此一原理性内涵,而得以提出一个活泼自在的世界空间。透过对此一世界运行秩序之无定限、无执着的认识,道家哲学发展出迥然不同于儒家的社会哲学,社会只是一方存在的客体,在其中生存的人们,应有其独立自存的自由性,而不受任何意识型态的束缚。基本上 道家哲学并不否定儒家的社会理想,但对于社会责任的态度并不先存立场,而能有更尊重人类自主性的态度与存在定位。

道家重视人性的自由与解放。解放 一方面是人的知识能力的解放, 另方面是人的生活心境的解放,前者提出了“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此亦一是非彼亦一是非”的认识原理,后者提出了“谦”、“弱”、“柔”、“心斋”、“坐忘”、“化蝶”等的生活功夫来面对世界。

道家的社会哲学不是进取的,积极的,因为社会只是天道的过程,而不是目的本身。道家认为儒家的社会理想是合理的,但不是绝对的,因此基本上并不需要提出一套决定性的社会理想,因为天道变化,本身无所谓绝对的是非善恶之性能,因而道家强调得更多的 是在社会中生存的智慧原理,而且这种智慧必须是能应在任何历史情境的社会之中都行之有效的生存之道。也就因为道家的社会哲学不以自己发展规格为主, 而强调应对的智慧,因此利于人们修养生息的需求,故而让汉初的黄老之治有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同时也安定了千百年来**士大夫失意于儒家本位的官场文化之后,也能有一广大的心性世界以顺遂人生。

重要哲学家之思想
道家的理论奠定于老子,老子《道德经》一书上下五千言,字字珠玑,书中广论道的形上学义、人生智慧义,提出一种有物混成且独立自存之自然宇宙起源论,也提出世界存在与运行原理是"反者道之动"的本体论思想,对于存活于其中的人类而言,其应学习的就是处世的智慧,于是老子也提出了众多的**、社会与人生哲学观点出来,但重点都在保身而不在文明的开创,可以说他是以一套宗本于智慧之道的社会哲学与理论来应对混乱的世局,而无意制造社会的新气象,因为那些都不是大道的本

庄子是老子之后道家理论最重要开创者,道家哲学基本上也就是老庄二型而已。庄子的道家学不同于老学之处,在于庄子更详尽地处理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的可开创能力,包括智慧上、认识能力上、身体能量上等等。庄子同样站在天道自然的命题基础上,提出了从人的自我修养到面对整个社会**的处世之道,庄子书内七篇之作,就是他从世界观到知识论到工夫论到社会哲学的内圣外王之道的理论。

列子,战国时人。现存有的《列子》八篇 是东晋张湛所辑 一般认为该书反映了战国至魏晋间的思想。《列子》从道家思想出发 并对道家思想中无为的人生观有所改造 强调人在自然天地间的积极作用 并认为人在一种不任强使力的生存状态下,不忧天 不畏天 才是最好的生存状态。

王弼,三国时代人。当两汉经学的发展已到尾声,社会**一直在**与不义的情境中,知识份子转向玄学清谈的风气,王弼以其对老子哲学的深切体悟,注解老子《道德经》一书,重体用之分 有无之别 不但发展出诠释老学的宗旨:"贵无"的精神,并以此原理注解《易经》,甚至还因此改变了从汉易以来言象数易学的气化宇宙论 而将易经的研究方向代之以纯粹玄学思想 使**易学史走向一个崭新的局面。

郭象,西晋人,以《庄子注》闻名,主张“独化”理论 是一种从高度抽象思维当中所发展出来的的玄学式概念理论 认为宇宙万物都生于偶然的"玄冥"境界 因此提倡一种物无大小 各顺其适之精神,平等尊重每一个生命的人生观。

发展时期
道家起源应为远古的隐士传统,当然也有学者说老子是清庙之守,总之,道家的起源绝不是社会**的积极参与者,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型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当先秦的老庄二子总摄整理了道家思想的纲领之后,道家形上思想的深度立刻影响了儒家与法家的形上思想,儒家《易传》之作与韩非子《解老》之作都是在其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新说。但是在社会**的实际影响力上,老子之学要到汉初黄老之治的实施后才正式被试验着,因为在迭经春秋、战国、灭秦、楚汉之争之社会战乱终告停止之时,人们终于发现争强斗争的害处以及休养生息的重要,于是老学原理的**哲学观点遂被重视。等到西汉强盛,君王开始好大喜功,争战的岁月再度启幕,时代的风气再度转变,然后也再度败坏,等到魏晋清谈之风起,道家哲学又开始了它的生命力,何晏、王弼首开其风,王弼更以简洁有力的注经之作,从理论上深入道家之学并予以阐发,而向秀、郭象则发展庄学的注释工作。魏晋之后,道家思想并未有鲜明的创造传统之再现,但是道家思想的理路却转为道教、易学与儒学理论的开创所藉用的重要启示,尤其是源自庄子的气化宇宙观,更被广泛且深度地再开发着。而同一时期的佛学传播,亦曾有一断相当长的时间是以道家“无”的智慧原理来表达的,此即世称“格义佛学”时期。

对**文化的贡献
道家对**文化的贡献是与儒家同等重要,只是在**思想上一为表显一为裹藏之别而已。而道家在理论能力上的深厚度与辩证性,则为**哲学思想中所有其它传统提供了创造力的泉源。至于道家文化在**艺术、绘画、文学、雕刻等各方面的影响,则是占据绝对性的优势主导地位,即使说**艺术的表现即为道家艺术的表现亦不为过。当然,道家哲学对****活动也提供了活络的空间,使得**知识份子不会因着有太强的儒家本位的**理想而执着于官场的追逐与性命的投入,而能更轻松地发现进退之道,理解出入之间的智慧

对道家应简单理解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这两句话是老子最高深的思想,但其实也是最浅显的道理。

其实两句话是一个意思。

实际拆分,应该是:道,可道,非常道。也可以拆成:道可,道非,常道。意思很简单,但也非常多,就像怪石大山一样,不同的人看到的也不一样。没有定论,这就是道德经最玄妙最高深的地方,其实也是这句话的意思。

道,天地之道。可道,人人皆可得道。非常道,但世间之道皆非永恒之道。(有的版本为非恒道)合起来就是:天地之道,实际乃是人人皆可得之道,但世间万物,道道道,皆非恒道。还不够白?那就在白一些吧!

白丁翻译文:天王老子制定的规则,实际没有那么复杂,人人只要用心观察周围,热爱生活、享受生活,就能悟出这个“玄而又玄”的道。但是不要忘记,世界上所有道,都不是永恒的,所有事物都有生,自然也有死。老子的这本道德经也不是真理的化身,早晚也会被**取代。而实际上,这种世间无恒道的道理,就是天地万物之道。

道可,道非,常道,其实也大致是这个道理。

道可,道可以左右天地万物。

道非,但是再大的道也有被**、被打倒的时候。

常道,世间唯一的常道就是此道,万物皆有始有终。

这两种拆法的意思都是一样的,其实你可以试试,把这六个字,不管用什么方法拆,意思都是一样的,这也精妙的应扣了道家万物循环、太极常转的中心思想。这就是老子的最大智慧。

呵呵,其实老子的根本思想就是自我、平常、和谐和循环。

只要你快快乐乐、平平安安、看透自我、包容他人。

你就已经可以算是老子的弟子啦!

1.老子,根据《史记》的记载,姓李,名耳,谥曰聃,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涡阳县)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曾做过周朝的守藏史。老子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古代伟大思想家,他所撰述的《道德经》开创了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先河。他的哲学思想和由他创立的道家学派,不但对我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我国2000多年来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佚名
2024-06-07 07:46:4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04:02:44

    **古代传说中创立八卦的人是谁?

    传说是由**神话里人类文明的伏羲创立,叫伏羲先天八卦后来周文王姬昌囚于商纣王老中,推演八卦,改进之,叫文王后天八卦

  • 佚名
    2024-06-07 01:26:06
  • 佚名
    2024-06-07 15:04:50

    道教创世人?

    我觉得还是张道陵,老子创立了道的哲学,并没有设立教派。而张道陵则是开山第一宗大祖师,俗称“张天师” 道教,是**土生土箍的宗教。创立于东汉顺帝时期。在文化传统上...

  • 佚名
    2024-06-07 10:26:36

    道家创始人是谁

    看你说的是道教还是道家,战国诸子百家中的道家是以老子为创始人的,是一种哲学流派。道教,是发源于古代本土**春秋战国的方仙道,是一个崇拜诸多神明的多神教原生的宗教...

  • 佚名
    2024-06-07 14:35:01

    道家是谁创的?

    反正不是老子。 道家的源头不知道在哪,早在老子前就有许多关于修道成仙的传说。把老子定为道家始祖,主要是他系统化了整个道家的言论。一部《道德经》问世,让这个扑朔迷...

  • 佚名
    2024-06-07 21:28:27

    道家创建者是谁?

    道家创始人老子 春秋末期思想家,道家学派主要创始人。一说即老聃,姓李名耳,字伯阳,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县)人,做过周朝史官。孔子曾向其问礼,后退隐,著《道...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道教的创始人、创始时间、地点、道教宣扬什么?

    **的道教创始人是:张陵。道号张道陵。又叫张天师。 时间:东汉末年,地点:在蜀中鹤鸣山(今四川省大邑县境内),道教宣扬的思想核心:天人合一,无为而治。顺其自然,...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道家创始人是谁?

    “道家”的创始人,是春秋时期的老子,也就是太上老君。 另外还有个“道教”,创始人是张道陵,也就是张天师。 道教,后来尊太上老君,为道教教主。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道教的创始人是谁?

    首先必须明确一个概念,即诸子百家中的道家与后来的道教没有关系。道家与道教都以以“道”为最高信仰,但之间完全不同,道家的道是追究宇宙万物的本原关系。而道教的道是求...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道家的创始人是谁?

    老子(李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