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佛是不断地来世间普度众生的,为什么在佛书上只写了一次佛祖创立佛教后圆寂的事,以后在没有以一个

金蝉子的原型!应为佛陀的二弟子阿难!
  首先,一个没有学明白儒、释、道的人去读《西游记》,得出来的结论,必然是愚蠢的!
  末学不敢说自己儒、释、道学明白了多少,有能力和人家比辩才、比考据、或者比什么长篇大论。末学不才,在查阅了当今网络之各种关于《西游记》的诠释之后,发现大多诠释,实乃胡编乱造、混淆视听甚至肆意妄为,(网络言论泛滥,可不一定是什么好事,这也许是所谓网络**的弊端之一!)深感痛惜,斗胆写出自己作为一个修行者对《西游记》的看法,希望对大家明辨是非有所帮助。
  读所谓四大名著的原文,最大的感受就是,《西游记》是其中看似最浅显,却也是道理最深刻最难懂的一部,以致大部分人看不出来其中深藏的奥妙。至于末学认为金蝉子的原型(注意是金蝉子的原型,不是唐僧,唐僧的原型是玄奘**)是阿难,还是可以进行简单推断的,毕竟《西游记》是小说,有很强的创作成分,无法进行考证。
  首先是关于阿难的资料(引用自,我把与金蝉子相似的地方标出):
  “释迦牟尼的十大弟子之一,(?~公元前463)为梵语 ananda 的音译。意为「欢喜」,「喜庆」原是释迦牟尼佛的堂弟,后跟随佛陀出家,佛陀五十五岁时,选阿难为常随侍者,当侍者达二十五年。因为他专注地服侍佛陀,谨记无误佛的一言一语,因此被称为「多闻第一」。佛灭后第一结集由阿难诵出三藏中的经藏。
  佛祖涅盘后,大迦叶尊者成为「初祖」,统领广大佛家弟子。大迦叶圆寂后,阿难尊者继承迦叶率领徒众宏扬佛法,被后世尊成为「二祖」。
  在寺院中,阿难与迦叶总是侍立在佛祖的两边,成为佛祖的协持。
  文殊菩萨曾经这样赞叹阿难的庄严、多闻:“相如秋满月,眼似青莲华,佛法如大海,流入阿难心。”在佛陀十大弟子中,阿难记忆最强,仪容俊秀庄严,令见者心生欢喜。在当时僧团中年纪最轻,聪明而多闻。不但佛陀喜欢他,更有大众缘,尤其深得女众的尊敬。
  佛陀的姨母摩诃波阇波提夫人的出家,就是经阿难再三向佛陀请求,才得允许,于是有比丘尼僧团的成立。
  阿难有功于女人,所以女人也对他特别有缘,他是教团里里外外最受女人尊敬的人。有一次,阿难和大迦叶尊者同在行化途中,路过比丘尼的兰若,比丘尼总是先请阿难开示,然后再请大迦叶。由于阿难的慈心、善良,常常给他的修道带来许多的麻烦和障碍,如摩登伽女的诱惑,以致佛陀常单独对年轻的阿难说教,要他避开女难,远离**,日后必是绍隆佛种的传人。
  佛陀因为看重阿难的善良细心、知道进退、不违所教,属意他为侍者。当时,舍利弗、目犍连也都向阿难劝说,要他当佛陀的侍者。阿难为了避免日后不必要的误解、讥嫌,提出三个希望,要目犍连转呈佛陀:
  第一、佛陀的衣服,无论新旧,他决不要穿着。
  第二、如有信众恭请佛陀至家中供养,他决不要随侍前去。
  第三、不是见佛陀的时候,他不到佛陀身边。
  阿难的品格,获得佛陀高度的赞许,当时阿难仅有二十多岁。在他侍奉佛陀二十七年的岁月里,他遵照佛陀的意旨行动,跟随佛陀到各处弘化。因为有这样的因缘,如大海似的佛法完全流入阿难的心中。每天跟随着佛陀,阿难的女难减少了,同时也成为佛陀与诸比丘之间的调和者。
  做了侍者的阿难,虽然不像舍利弗和目犍连那么活跃进取,但也不像大迦叶的保守传统,他的温和友爱,与人为善,乐于助人的随喜性格,不论在家、出家,甚至外道,也都曾受到他的感召。他曾协助佛陀挽回为了**打算还俗的掘多比丘的心意,并且鼓励他修行,使他证果;也曾调和过僧团的争执,使争执不下的人复归于好。他曾在只园精舍和舍利弗论道;在巴连弗城和跋陀罗谈说各种问题;在俱睒弥国为诸比丘说修道的要点;在东园曾代替佛陀应比丘之请,前去说法;他赞叹目犍连的孝心,宣扬富楼那的说法。在教内教外,他对人的道情法爱,充份的表现出他已经尽了大弟子的任务。”
  看到这里,已经可以推断,《西游记》里的佛陀二弟子金蝉子和他的转世唐僧,应该是以释迦牟尼的二弟子阿难和我国唐代的玄奘**为原型创作的。
  至于《西游记》中唐僧和孙悟空通过修行,被授记旃檀功德佛和斗战胜佛,这两个佛称号来自《佛说决定毗尼经》的三十五佛名号。
  对《西游记》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清代素朴散人刘一明解读《西游原旨》,尤其是《西游原旨》在卷首专门作了《西游原旨读法》一篇,共45条。我也比较认同《西游记》其实是在阐述儒、道、释三教一家之理,解读性命双修之道。只不过道、佛是显写,儒是隐写(或者说比较基础的,已经蕴藏在整个情节之中了)。
  例如第4条:“《西游》贯通三教一家之理,在释则为《金刚》、《法华》;在儒则为《河》、《洛》、《周易》;在道则为《参同》、《悟真》。故以西天取经,发《金刚》、《法华》之秘;以九九归真,阐《参同》、《悟真》之幽;以唐僧师徒,演《河》、《洛》、《周易》之义。”
  学儒,这是做好人的标准;学道,可以成仙,延长寿命、扶危济困;学佛,可得无上智慧,出离三界生死轮回,普度众生。
  末学不才,不敢多说,去看《西游原旨》吧,第3条所云:“《西游》,神仙之书也,与才子之书不同。才子之书论世道,似真而实假;神仙之书谈天道,似假而实真。才子之书尚其文,词华而理浅;神仙之书尚其意,言淡而理深。”
  最后,强调一点,佛、菩萨、罗汉,与一般意义上的神、仙有本质上的不同,他们是通过修行跳出轮回,出离三界(欲界、**、无**)的,而神、仙一类,属天道,寿命虽然极长,但仍然有限,或者说,他们仍然会有贪、嗔、痴、慢、疑的习气,以及看待事物的分别、妄想、执著。
  佛、菩萨、罗汉从来不会发怒、或者惩罚众生,众生的苦难来自于众生自身的业力造作,你种什么样的因,你就得什么样的果。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佚名
2024-06-10 01:58:4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