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莫欺少年穷。 是什么意思!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一句广泛流传的谚语,用来形容世事盛衰兴替,感叹世事变化无常。

莫欺少年穷。

意思是:宁可看不起没钱的白头老翁也不要看不起贫穷的年轻人,因为少年人前途不可限量。白须公就是白头老翁。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出处:历史上黄河屡次改道,原本在黄河东岸的村庄多年后因黄河改道而变为在黄河西岸。

莫欺少年穷,出自出自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是个谚语,以喻世事盛衰无常。《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成老爹道:‘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气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

而“十年河东,十年河西”可能是它的一个变体。东、西,指河的南北岸。因黄河常改道,故用来比喻人事的盛衰兴替,变化无常。

扩展资料:

《儒林外史》是清代吴敬梓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或稍前,先以抄本传世,初刻于嘉庆八年(1803年)。

全书五十六回,以写实主义描绘各类人士对于“功名富贵”的不同表现,一方面真实的揭示人性被腐蚀的过程和原因,从而对当时吏治的**、科举的弊端礼教的虚伪等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和嘲讽;一方面热情地歌颂了少数人物以坚持自我的方式所作的对于人性的守护,从而寄寓了作者的理想。

小说白话的运用已趋**自如,人物性格的刻画也颇为深入细腻,尤其是采用高超的讽刺手法,使该书成为**古典讽刺文学的佳作。 

《儒林外史》代表着**古代讽刺小说的高峰,它开创了以小说直接评价现实生活的范例。《儒林外史》脱稿后即有手抄本传世,后人评价甚高,鲁迅认为该书思想内容“秉持公心,指摘时弊”,胡适认为其艺术特色堪称“精工提炼”。

在国际汉学界,该书更是影响颇大,早有英、法、德、俄、日、西班牙等多种文字传世,并获汉学界盛赞,有认为《儒林外史》足堪跻身于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可与薄伽丘、塞万提斯、巴尔扎克或狄更斯等人的作品相提并论,是对世界文学的卓越贡献。

参考资料:

儒林外史 (清代吴敬梓创作长篇小说)-百科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百科

佚名
2024-06-09 08:16:2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