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可否从严格的学术角度解释"学富五车"到底是多大的信息量,又相当于当今社会的什么教育水平。

学富五车在古代一般都是形容大儒了,差一点通过科举的也算是学富五车了。关于科举,**历史很长 就拿崖山之前的宋代为例,因为重文轻武的宋代是中华文明的巅峰了 关于宋代的科举:宋神宗时期罢九经、五经,开之礼、三史、三礼、三传、学究、明经、明法诸科,以经义、诗赋取士,通宋一代基本遵此未改。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考进士了,通过经义和诗赋两门取进士,诗赋的水平高低,才思敏捷占了很大部分,就像三苏,做历史论文水平(六国论等)一般,但文笔很好,故只看经义这门考试。以《诗》、《书》、《易》、《春秋》、《礼》、《乐》六者之术,以为大义,谓之六艺,经秦火一炬,《乐经》从此失传;东汉在此基础上加上《论语》、《孝经》,共七经;唐时加上《周礼》、《礼记》、《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尔雅》,共十二经;宋时加《孟子》,后有宋刻《十三经注疏》传世。也就是说最基本要背诵十三本书,但这是最基本的,由于古代书写介质的关系,书都是文言文写成的,所谓微言大义,每个人对一句文言的理解都可能不同,所以更重要的是背诵注疏,也就是北宋以前大儒对这些书的注释、解释。以论文为例,论语注疏,又称论语正义,又称论语注疏解经,魏何晏注,宋邢昺疏,有二十卷。《论语》全文共有11705个字,大约相当于现今对开报纸一个版面的容量。它在《孟子》、《周易》、《尚书》、《诗经》、《礼记》、《左传》七种经书中字数最少的一种书。而《十三经注疏》多大416卷,据清人钱泰吉统计,经文本身除去篇名,共有647500多字。所以说如果想参加科举考试,基本功就是背诵这647500多字,并且全部理解,所以我认为:古代评选谁称得上学富五车,第一条硬性标准就是能背诵理解一本647500多字的书。再说现代,史学、文学专业,它们的教授不是通才,他们研究的是某一个年代,几十年间的事,就算是哲学教授,也是研究某个**,某个时代,某个哲学家的思想著作。当然四书五经等等也是它们的基础知识,但要能够将注疏全部背诵的,据我所知,包括所有的所谓国学**也是凤毛麟角的。在这个方面,古代书生完胜,更不要提一个个大儒或者把大家之类的文豪。但是现代是信息大**年代,其他方面的咨询非常多,尤其是自然科学方面,所以综合起来看,两者差不多,但就专业知识水平,古代的学富五车者更全面,更熟练,更渊博。
佚名
2024-06-05 08:32:4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