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三皇五帝时期东荑和九黎什么意思?

东夷概述  东夷为多义词大致有三种意思:
  1 本义:东方之人。即我囯古代对对东部各民族的统称。最为著名的部落有淮夷、莱夷、鸟夷、岛夷、湡夷等。分布在今山东省,江苏省一带。
  2 东夷人华化之后,称外国或外囯人。如我国东方日本、**等**
  3 “夷”字后来蔑指中原以外的各族,东夷一词也带有了贬义。
  远古东方部落称为夷,而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因为周室相对于东方诸夷部落来自于西部,但是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词义性质从地理名词转变成对**文化起源领域意义上的文化渊源性质的名词。东夷,即东边的夷人,“夷”,古山东话中音同“人”,原意为“一人负弓”(《说文解字》),与华是同位语。东夷作为一个名词则来自于周代,周人为了记述历史就把中原以东的众部落称为东夷,事实上他们只有一个部落自称为“夷”,后来这个词被史学界统一用来借指史前**生活于今山东,淮河地区,活动在今泰山周围的被称为夷的众多部落、方国的一个名词范畴。在汉时**,日本也被称为东夷。东夷文明作为华夏文明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有人认为岳石文化(距今约3900年),是东夷文明。
   东夷的起源与分布
  鉴于广大的东亚原始人已经在先前的冰期(距今7万年,第四纪晚更新世冰期)中全部死光,一部分黄人奔向印度恒河流域、又移向东南亚、接着占据**南部、进而渡过长江黄河、一直到达渤海,沿途次第形成南亚-南岛、百越(壮侗或泰老)部落,为南亚人种。另一部分黄人向东进入黄河流域,形成阿尔泰部落,其中游牧在河套和黄土高原的为突厥群,游牧在河北平原为蒙古群,游牧在环渤海和**半岛的为通古斯群,均为北亚人种。
  一部分百越渡淮河北进,其中的三苗部落占领河南平原,其余部落与通古斯融合为新的民族(东夷),韩民族就是东夷的一支;
  夷的族称,今所见为当时确证的,以甲骨卜辞关于尸(夷)方的记录为最早;古籍记载则夏代的东方已有众多夷人的方国部落。《后汉书·东夷传》说:“夷有九种,曰畎夷、于夷、方夷、黄夷、白夷、赤夷、玄夷、凤夷、阳夷。”这九种夷都见于古本《竹书纪年》关于夏朝与东方诸夷关系的记载。实际上,“九”仅言其多,不必拘泥于九种。《竹书纪年》所载,夏代还有淮夷、蓝夷;《尚书·禹贡》记载两河之间的冀州有鸟夷(一作岛夷,字形近似致误);青州在泰山以东至海有嵎夷、莱夷;青州南部至淮河有淮夷;淮南与淮海之间扬州也有鸟夷(一作岛夷)。《禹贡》成书于战国,或亦保存了夏代民族的名称。
  甲骨卜辞对于商朝东方与东南方的夷人,写作“”方和“”“”方。前者像人侧立之形,释为“人方”,后二者均像人蹲踞之形,与夏人危坐不同,释为“尸方”。甲骨文学界认为作为族称,两者都是夷的假借字。然而有的学者认为“人方”指商东南方淮水流域靠海一带和山东半岛靠海一带;有的学者认为人方与尸方是同一称谓的不同写法,都是指商东方与东南方的诸夷。郭沫若先生说:“尸方当即东夷也。征尸方所至之地有淮河流域者,则殷代之尸方乃合山东之岛夷与淮夷而言。”
  西周金文才正式出现了“东夷”的称谓。在整个西周时期,东方诸夷都是周王朝的劲敌。文献记载周对东方的战争,不同时期出现了东夷、淮夷、南淮夷、南夷等不同称谓,这些称谓,实际上反映了周王朝不同时期对东方劲敌用不同地理方位概括。西周前后两三个世纪观念上的变化,造成了现在研究工作辨析的困难。学术界对西周时期东夷、淮夷、南淮夷到底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有着不同的看法。
  据张懋镕《西周金文所见东夷、淮夷、南夷、南淮夷比较表》统计,西周早期仅见有“东夷”,周公、成王**的对象金文中记载都概称为东夷,而《史记·周本纪》说:“召公为保,周公为师,东伐淮夷,残奄,迁其君薄姑。”《鲁周公世家》说:“管、蔡、武庚等率淮夷而反。周公乃奉成王命,兴师东伐……宁淮夷东土。”周公,成王**虽涉及淮夷,而主要是在山东省境,此为东夷起源的地区,也是夏、商时东方诸夷的核心地区。金文为当时实录,西周早叶以东夷概称东方诸夷部落与方国,而淮夷包括即在其中。
  周公,成王**以后,今山东省境内的东夷势力一蹶不振,且周王朝封大公于齐,封周公子鲁以镇东方。到西周中叶淮夷在淮河地区兴起,成为东夷中势力最强的一支。据上引张懋镕的《比较表》第二栏,西周中期金文只见有淮夷,反而不见东夷的记录。说明成康以后,周王朝与东方诸夷的关系,主要对手是淮夷,因而又以淮夷概称东方诸夷部落与方国了。文献记载多为后世追叙,关于周公、成王**的记载,盖成于成康以后,所以依周中期的观念,反以淮夷概称东夷了。
  到了西周晚叶,夷王时期《禹鼎》复见淮夷与东夷并举,而淮夷居前;厉王时器《钟》又有南夷与东夷并见,而南夷居前。周晚叶的南淮夷、东夷各指哪些地区的部落与方国,可在东夷与西周的关系中去辨析。总之,一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文献中关于东夷的军事活动已涉周雒邑畿甸地区,然而其分布范围,都没有超出海岱与淮河流域。
  秦汉以后的东夷,主要是指先秦的东北夷,又将倭人列于其中,是泛指东方的民族和**,与先秦东夷在地区与民族等方面,都有明显的区别。
  先秦的东北夷,包括肃慎,息慎同音异译。《史记·五帝本纪》叙述舜时“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在来贡的诸民族中有息慎。《集解》引郑玄的注解说:“息慎,或谓之肃慎,东北夷。”《国语·鲁语下》,记述孔子在陈,有隼死于陈侯之庭而身上留着射来的楛矢石砮,于是问孔子。孔子说:“隼之来远矣,此肃慎民之矢也。”并且讲述其中出典,是周武**商,命四方各族进贡方物,于是肃慎氏贡楛矢石砮,其长度有一尺多。周王为了以其能招来远方的美好政绩垂法后世,在箭杆上刻了“肃慎氏之贡矢”,分给舜的后裔而封于陈。孔子说:“分异姓以远方之贡,使无忘服也。故分陈以肃慎之贡。”韦昭注:“肃慎,东北夷之国,故隼之来远矣。”
  肃慎的分布,学术界长期有过多种推论。然而古人早已指明肃慎在不咸山(今长白山)之北。《山海经·大荒北经》:“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不咸,有肃慎氏之国。”郭璞注:“今肃慎去辽东三千余里。”郭璞晋人,晋辽东城即今辽宁省辽阳市老城区,晋尺约相当今6寸,当时3000里合今华里1800里左右,明显已在长白山以北。《三国志·东夷传》:“挹娄在夫余东北千余里,滨大海。”又说:“其弓长四尺,力如**,矢用楛,长尺八寸,青石为镞,古肃慎之国也。”三国时夫余王城大概还在今吉林市境,其东北晋时千余里,合今华里600里左右。两书所记肃慎地理,都相当于今黑龙江省宁安县附近。《新唐书·渤海传》说:渤海“以肃慎故地为上京,曰龙泉府”。贾耽《入四夷道城纪》说:渤海上京“临忽汗海,其西南三十里,有肃慎城”,渤海上京遗址即今宁安县东京城。按文献记载,肃慎分布在以今牡丹江中游为中心的地区。再证在考古学发现的楛矢石砮及对肃慎人文化遗址得出的判断,可以肯定肃慎是起源于今牡丹江流域的东北古民族,又是东北与中原王朝发生**交往最早、源远流长的古代民族。
  夫余,又有扶余、凫臾等异译。《史记》记述秦汉时的经济区域说:“夫燕亦勃、碣之间一都会也……北邻乌桓、夫余”,而《论衡·吉验篇》记述夫余立国的传说:“北夷橐离国王侍婢有娠,王欲杀之。婢对曰:‘有气大如鸡子,从天而下,故我有娠。’”后产子,即夫余的始祖东明。说明夫余的始祖传说,也带有东夷以鸟为上天使者的特点。夫余立国以北流松花江中游平坦地区为中心,其先橐离大概分布在嫩江支流乌裕尔河流域。

[编辑本段]历史上的九黎  template:**历史少数民族诸侯政权九黎,**上古传说中的一个族群,又称“黎”。
  九黎在远古时代是一个部落联盟,民族集合,并不是作为一个单薄的民族个体存在。
  居住并发展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为**最早进入农业时代的民族集团。
  九黎共有九个部落,每个部落有九个氏族,蚩尤是他们的大酋长。《史记》等书记载:蚩尤姜姓,炎帝之后。酉字对应于鸡,易经中为巽,主号令群雄之意。故蚩尤古又记为蚩酉。传说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有八十一个支系氏族。他们信奉巫教,杂拜鬼神。掌握文化的人称为“巫”;能用铜制造兵器;有刑法。这些文化对于后来的华夏族有深刻的影响。有人认为五刑即由此而来。
  九黎势力很大,上古传说中三皇五帝中的**伏羲、地皇女娲、人皇神农皆从东夷九黎出。后羿、帝狻、熙和等神话体系亦出自东夷九黎。
  黄帝与蚩尤在涿鹿大战,而以九黎的失败告终。九黎经过长期斗争,一部分留在北方,建立了黎国,后来灭于周朝(西伯勘黎);一部分参加了黄炎部落联盟,可能即'黎民',逐渐融合于华夏族;另一部分退回到南方江汉流域,建立了三苗部落联盟。有人认为,战国时的荆楚与今天的苗族,就是九黎、三苗的后裔。
  -------
  民族和**从部落发展而来。世界和**各民族的形成有着许多不同的**,苗族的形成基本上属于恩格斯所谈到的这一**。许多历史事实表明,九黎是南方最早最大的部落联盟,是由许多部落组成的,它是南方百越民族集团、苗蛮民族集团以及南方部分汉族最早的先民。“九黎”是**古史传说时代活动在中华大地上的最早的人们共同体之一。
  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的首领。《史记·五帝本纪·集解》孔安国曰:“九黎君号蚩尤。” 《国语·楚语》注中说:“九黎,蚩尤之徒也。”《书·吕刑释文》、《吕氏春秋·荡兵》、《战国策》高诱注,都说蚩尤是九黎之君,所以,称之为“蚩尤九黎”或“九黎蚩尤”。
  “蚩尤九黎”是苗族最早的先民。“九黎”是我国古史传说中的三大部落联盟集团之一;蚩尤是“九黎”部落联盟集团的首领,是传说中我国远古赫赫有名的人物,也是苗族世代祟拜的英雄。他活动的年代大致与传说的华夏族首领炎、黄二帝相同,即距今约5000年前。蚩尤为首的九黎部落联盟与黄帝、炎帝为首的两部落集团发生冲突,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战败,在**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苗族的形成有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苗族传说和汉文记载中,苗族先民与**古史传说时代的蚩尤、九黎有着密切的关系。如《风俗通义》说:“颛顼有子曰黎,为苗民。”同时,古代《苗经》及苗民《姓氏歌》都说古代苗民大姓的首领是“纹黎够尤”,即“九黎蚩尤”。苗族长期以来尊蚩尤为其始祖,把他当作祖先和英雄加以崇拜。如今各地苗族都有关于蚩尤的传说,有的地方称为“尤公”;在川南、黔西北等地区还有蚩尤庙,受到苗族人民的信奉。”(见《川南黔西北苗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贵州省民族研究所))湖南城步的苗族有祭“枫神”为病人驱除“鬼疫”的风俗,装扮“枫神”的人,头上反戴铁三脚,身上倒披蓑衣,脚穿钉鞋,手持一根上粗下细的圆木棒。这位令人敬畏的“枫神”就是蚩尤,与《山海经·大荒南经》所载的“蚩尤所弃其桎梏是为枫木”的传说有联系。黔东南的《苗族古歌》中有一首叫《枫木歌》,歌中唱道:“枫树生妹榜,枫树生妹留……榜留和水泡,游方十二天,成双十二夜,怀十二个蛋,生十二个宝。”其中从黄色的蛋里孵出了苗族的祖先--姜央,因而这里的苗族将与蚩尤有直接关系的枫木作为始祖看待。(《苗族简史》第3页。)
佚名
2024-06-09 05:55:2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1:45:44

    梦见皇帝和金龙是什么意思

    你有更完整详细梦境吗,越完整越详细越好。比如入梦时,梦里,你在哪里?和谁在一起?在干什么?这样从入梦讲到梦醒。因为梦一般是围绕一个主题的,多细节可以互相验证避免...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三皇五帝是我们朝代的象征,关于三皇五帝有哪些故事?

    1、伏羲传说伏羲因为制造八卦,人奉之为天神,尊其为八卦祖师。远古时代,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梦见皇帝赠东西给我吃是什么意思?

    梦见皇帝赠东西给我吃的梦境解释:自己一副悠闲的样子,却没观察到已经影响到别人的地方。皇帝不急倒是急死了周围一堆太监,让需要跟你配合的人焦虑。或许是自认为按自己的...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梦见蛇、皇帝、五雷轰顶同时梦见什么意思?

    梦中的皇帝,代表父亲与支持者,梦中的皇帝几乎都象征做梦者的父亲,而在历史上,人们也多半将皇帝和父亲相提并论,有时也暗示着父亲以外的支持者。梦见自己成为皇帝,则是...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古代三皇五帝时代的五患是指什么

    古代三皇五帝时代没有“五患”的提法。春秋《礼记·杂记》有“三患五耻”之说:君子有三患:未之闻,患弗得闻也.既闻之,患弗得学也。既学之,患弗得能行也。君子有五耻:...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皇帝的万骑之乘,九五之尊是什么意思???

    万乘:帝王的代称。周 制,天子地方千里,能出兵车万乘,因以“万乘”指天子。《孟子·梁惠王上》:“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 赵岐 注:“万乘,兵车万乘,...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三息五帝什么意思

    不应该是三皇五帝吗,你是不是看错字了,三息五帝不明白,但是分开能解释清楚三息:《法海遗珠》卷二:“调匀八十一息。”注间云:“一呼一吸,为一息。”三息就是三个呼吸...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三皇五帝的名字怎么读

    一、三皇:1、伏fú羲xī。2、神shén农nóng。3、轩xuān辕 yuán。二、五帝:1、颛zhuān顼xū。2、帝dì喾kù。3、尧yáo。4、舜shù...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三皇五帝,三皇有那三位,五帝有那五位,他们的名字和称号又是什么。

    版本一: 三皇五帝——**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其实“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十夏九黎什么意思

    十夏九黎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十个华夏族里就有九个是黎族的,也说明了当时古代黎族发展多么的好,人口众多。也有将夏,理解成夏朝的意思,一直发展到夏朝,大部分夏朝人都是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