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入宅,上梁,斋醮,出火,谢土是啥意思

入宅:即迁入新宅、所谓“新居落成典礼”也。移徙,旧指搬家迁移之意,亦称入伙,入宅。即是搬家入新居的意思。通常古时在移徙的同时,还有一系列相伴活动如安香,安灵。通常称为归火。即入宅安奉祖先福神香火等事。时下归火与移徙入宅即是统称搬家之义。不管是归火也好,安香也好,这其中当然少不了选取黄道吉日来进行了。《象吉通书》云:凡论入宅归火,世俗但以日下神杀为避;殊不知新立宅宇,未入香火,则是未有主宰;即入香火,人眷则有司命之神不可不谨慎择日归火。然而现今,很多现代家庭很少供奉祖先灵位或神位,安香就少了此环节。
上梁:主要是指安装建筑物屋顶最高一根中梁的过程。而这里所谓的「中梁」 除了建筑结构实用上的重要位置外,同时更有其无形的宗教层面的意义。因此,在上梁典礼中藉著梁的作用,来连接庙宇建构本身、天地、神灵与宗教人之间的关系,通书上说:「上梁有如人之加冠。」明代徐师曾《文体明辨序说》对此有相关解说:“按上梁文者,工师上梁之致语也。世俗营构宫室,必择吉上梁,亲宾裹面(今呼馒头)杂他物称庆,而因以犒匠人,于是匠人之长,以面抛梁而诵此文以祝之。其文首尾皆用俪语,而中陈六诗。诗各三句,以按四方上下,盖俗体也。”

斋醮:亦称斋醮科仪,道教仪式。道士们身着金丝银线的道袍,手持各异法器,吟唱着古老的曲调,在坛场里翩翩起舞,犹如演出一场折子戏,这就是道教斋醮科仪,俗称“道场”,谓之“依科演教”,简称“科教”,也就是法事。其法为设坛摆供,焚香、化符、念咒、上章、诵经、赞颂,并配以烛灯、禹步和音乐等仪注和程式,以祭告神灵,祈求消灾赐福。
东汉五斗米道仅有“指(或作旨)教斋”、“涂炭斋”等斋仪,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仪式简单。东晋、南北朝时,经上清派、灵宝派道士之推演,逐渐形成整套的仪范和程式;出现了灵宝六斋、九斋、十二斋等不同斋仪。六斋,即金篆斋、黄篆斋、明真斋、三元斋、八节斋、自然斋。再加玉篆斋、上清斋、指教斋、涂炭斋、二皇子午斋、靖斋,即为十二斋。各种斋仪有其特定对象与目的。如金篆斋救度国王,黄篆斋救世祖宗,明真斋忏悔九幽,三元斋首谢违犯科戒,八节斋忏洗宿新之过,自然斋为百姓祈福。
出火:谓移动神位,「火」指「香火」而言。 【出火】又名鬼火位于恒春东门城外往佳乐水途中的公路左侧,从东门往出火开车大约只需要二分钟,既可抵达。《周礼·夏官·司爟》:“季春出火,民咸从之。季秋内火,民亦如之。” 唐 王建 《寒食》诗:“田舍清明日,家家出火迟。”
谢土:在古代**地区”安葬之后三天或七天,孝男及近亲须备牲礼至墓地祭祀,称为「收灰」亦称为「谢土」。古代房屋盖成后酬谢土神的一种祭祀形式。明 李贽 《移住上院边厦告文》:“今尚未塑佛,未敢入居正室,且亦未敢谢土。”
建筑全部竣工之后,择日举行谢土仪式,届时由泥水匠取提前请到的八尺神照镜用红布包裹,之后当日埋放在工地专门为八尺神照镜准备水泥坑,一般坑在工地的正中间,深1米或更深为佳,坑长宽以正好可以放入八尺神照镜为佳。把八尺神照镜子放入水泥坑的过程称作“筛圆”。放入后可以放一些贡品如宋代的崇宁通报之铜钱及粮米若干,撒放于里面四方,边撒边念吉语:
此是我造听我断:
一、要人丁千万口
二、要财宝自盈丰
三、要子孙螽斯盛
四、要头角倍峥嵘
五、要登科及第早
六、要牛马自成群
七、要南北山府库
八、要寿命好延长
九、要家资石崇富
十、要贵显永无疆”
一散东方甲乙木,代代子孙食皇禄;
二散西方庚辛金,代代子孙斗量金;
三散南方丙丁火,代代子孙早登科;
四散北方壬癸水,代代子孙大富贵;
五散中央戊己土,代代子孙寿比彭祖。
佚名
2024-06-05 01:50:0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