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易筋经和洗髓经是佛家还是道家

道家。

清代凌延堪在《校礼堂文集与程丽仲书》中,认为《易筋经》是明代天台紫凝道人假托达摩之名所作。易筋经表达了道教练气求长生的一种境界,里面含有大量道教词汇和修炼内容。当然,还有其他说法,孰是孰非,莫衷一是。

易筋经中多是导引、**、吐纳等**传统的养生功夫。且其中许多道家术语。由此可见一斑。例:清虚者,洗髓是也;脱换者,易筋是也。易者,乃阴阳之道也。 清虚、易筋、洗髓、阴阳。易。多是道家术语。

目前考证出现最早的《易筋经》版本是道光年间的来章氏《少林易筋经》,其中有紫凝道人的《易筋经义》跋语,称此书传于“绍黄两家”,并历数“禅家”、“宗门”、“金丹”、“清净”、“泥水”诸术语,显系明人手笔。而“易筋”之名又明显出自道家文献,并非佛家所创的语汇。

据清代学者凌廷堪的《校礼堂文集》、周中孚的《郑堂读书记》、康戈武的《**武术实用大全》、周明和周稔丰的《易筋洗髓经(修订本)》以及《**大百科全书·体育卷》等书考证,均认为该书籍《易筋经》系明朝天启四年(1624)天台紫凝道人所作。

扩展资料:

易筋、洗髓本是道家术语。《云笈七签.延陵君修真大略》中已有“易髓”、“易筋”的说法,更早的还可以在魏晋时期出现的道家求仙小说《汉武帝内传》中找到渊源。

《汉武帝内传》已有“一年易气,二年易血,三年易精,四年易脉,五年易髓,六年易骨,七年易筋,八年易发,九年易形”的记载,表述的是道家练气求长生的一种理想。

仙道之学,能有二三易者可以说都已凤毛麟角,而体察神气之变化大成者才能称之为一易!仙人罗公远,炼九已通,遇难时自身分化千百,这种本领才是九易完成后的仙真境界!

人身小宇宙,身内的学问无穷无尽,而人体七为内(气、血、脉、肉、髓、筋、骨),八为外(毛发),合而称九,九为形。炼九还已通,此时已是仙人境界,延寿万数。因此,仙人境界才是炼形的开始,也就是说仙人之后,九已通融,才能称作炼形。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洗髓经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易筋经

佚名
2024-06-02 13:52:0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