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道家思想的特征

封人曰:“寿、富、多男子,人之所欲也。女独不欲,何邪?”尧曰:“多男子则多惧,富则多事,寿则多辱。是三者,非所以养德也,故辞。”类似的言词还有许多,但均说明了一个事实,即先秦道家作为一种富含哲学内容的思想体系,不仅原本不存在追求长生不老、得道成仙的思想,而且与这种思想还是相互对立的。道家关于养形不足以存生的见解,或“方生方死,方死方生” 等关于生命现象的阐说,并不仅仅在于要人们懂得追求不死成仙的荒谬,而更重要的是借助“死生”这一最能反映自然规律无法抗拒的事实,去说明自然规律和“道法自然”的思想宗旨。
道家是主张“保身”的,但这一概念同样不包含追求长寿的含义。未暇治天下也”却之,和子华子以“两臂重于天下”劝昭僖侯莫争邻国之地等事例,说明“此有道者之所以异乎俗者也”,“能尊生者,虽贵富不以养伤身,虽贫贱不以利累形”,不可“见利轻亡其身” [14] 的价值观念.
若参之以《韩非子·显学》中有关“身”与“寿”的议论,则更能清楚地看到这两个概念的差别:
今或谓人曰:使子必智而寿,则世必以为狂。夫智,性也;寿,命也。性命者,非所学于人也。而以人之所不能为说人,此世之所以谓之为狂也。
今有人于此,义不入危城,不处军旅,不以天下大利易其胫一毛,世主必从而礼之,以为轻物重生之士也,夫上所以陈良田大宅、设爵禄,所以易民死命也,今上尊贵轻物而重生之士,而索民之出死而重殉上事,不可得也。
尽管在言及“保身”思想时,必须要考虑到杨朱学派的影响,即无论是道家的“保身”还是杨朱的 “贵身”,原本都是对人生价值观的阐发。至于说杨朱后学与道家后学如何将这种身与天下孰轻孰重的价值观念改造成清心寡欲、长生久视的养生理论,则将在后面讨论。
然而如果我们认真考察一下先秦道家对于“寿命生死”问题的看法,就不难发现上述观点并非道家宗旨。在《老子》中,虽然没有直接讨论人的寿命生死问题,但从其一切均不得违反自然规律的宗旨观之,是不可能相信长生不死的,即所谓:“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天地尚不能久,而况于人乎?” 而成书于其后的《庄子》,对于生死乃自然规律这一点,则有较明确的说明,如:“终其天年而不中道夭者,是知之盛也”;“死生,命也。” “生之来不能却,其去不能止。” 在《庄子》借寓言、故事阐发道家思想的表现形式中,虽然提到寿限“上及有虞,下及五伯”的彭祖;在南伯子葵与女偊的对话中有“子之年长矣,而色若孺子,何也” ;肩吾闻于接舆言:“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⑩] 等等,但不能将这些描述作为道家追求长生不死的例证。因为道家引用这些故事传闻,目的在于说明凡事不可刻意追求,即所谓“世之人以为养形足以存生,而养形果不足以存在,则世奚足为哉” 。另外,《庄子》在以封人与尧之名写成的对话中,更加明确地表达了道家“不知说(悦)生,不知恶死”,方为“真人”的思想: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道家所主张的“道”,是指天地万物的本质及其自然循环的规律。自然界万物处于经常的运动变化之中,道即是其基本法则。就是关于“道”的具体阐述。所以,人的生命活动符合自然规律,才能够使人长寿。这是道家养生的根本观点。
道家思想中,“清静无为”、“返朴归真”、“顺应自然”、“贵柔”等主张,对中**养生保健有很大影响和促进。
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志、气功导引、健身**等各方面。
贵柔、返朴归真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道家的自然养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历代都有众多的崇拜者与继承者。同时还阐述发挥补充老庄养生思想,撰述著作,指导后人。
形神兼养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佚名
2024-05-29 18:48:3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5-29 13:47:02

    道家思想

    道家的《道德经》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可以...

  • 佚名
    2024-05-29 20:47:42

    道家思想虚无

    三摩呬多地(卷六十二至六十三上):指出众生不能证得心一境性的原因,解释《随身念经》,二解脱(心解脱、慧解脱),眠缠,五种与定相违法(犯戒、无无间加行、无殷重加行...

  • 佚名
    2024-05-29 05:30:35

    关于道家思想

    这里所讲的体和用 应该就是道之体 道之用 而道 本身就是 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 老子 道德经 第一句不就已经做出解释了吗? 道可道 非常道 别人说出...

  • 佚名
    2024-05-29 07:13:50

    儒家与道家思想

    儒家代表人物 孔子,孟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论语等。 道家代表人物 老子,庄子等,比较出名的代表作,道德经等。 儒家入世、道家出世。儒家讲先天下之忧而忧、道家...

  • 佚名
    2024-05-29 23:02:45

    每到夜晚就特别想家,想的特别多特别害怕生活,不知道是不是开始长年纪了,心思重了。

    到事业发展的瓶颈了,迷茫之中想找安慰,记起最温暖的港湾了。

  • 佚名
    2024-05-29 08:00:00

    猫的特征

    体貌特征  猫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大多数全身披毛,少数为无毛猫。猫的趾底有脂肪质肉垫,因而行走无声。捕鼠时不会惊跑鼠,趾端生有锐利的爪。爪能...

  • 佚名
    2024-05-29 08:00:00

    道家的避世思想的体现

    道家不能就说是避世的,老子应该是入世的,他致力于当时的**管理,我们称他为智者。但是后来,庄子从另一方面发扬老子的思想——也即避世,他被称为出世的真人。所以到现...

  • 佚名
    2024-05-29 08:00:00

    儒家思想与道家思想的主要区别有哪些

    儒家的思想是以自我的约束为基本点,而后进行主动的社会活动。特点是从修身而行动,《大学》中说“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

  • 佚名
    2024-05-29 08:00:00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是互相抵触的吗?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不是抵触关系,可以从多方面区别开来:一、文化主旨不同儒家文化——进取文化。道家文化——规律文化。二、做人标准不同儒家文化——仁、义、礼、智、信...

  • 佚名
    2024-05-29 08:00:00

    谁知道郎窑红的特征?

    1 郎红釉面玻璃光泽强烈,釉子清澈透明,光亮夺目;祭红的釉面凝厚莹润,釉子浓郁呈失透状。2 郎红釉流动性大,口沿下因此显露出白色胎体,此“脱口”为郎红典型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