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曾氏祠堂对联

曾氏宗祠对联集锦
折叠四言
南丰撰史;
西府养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字于固,南丰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年间进士,曾奉诏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善于写文章,散文平易舒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王安石所推许,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元丰类稿》。下联典指北宋大臣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晋江人,天圣年间进士,历官会稽知县、郑州知州、开封知府,仁宗时任宰相,以熟悉法令典故著称。晚年向神宗推荐王安石,共同辅政。为相十五年,历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号称老成持重。晚年被儿子曾孝宽(官端明殿学士)接到西府孝养,世人都以为荣耀。
酒肉养志;
童冠咏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以孝著称,奉养父亲的时候,必有酒肉;将撤下的时候,必请示父亲允许,孟子称他为"养志"。后被尊为"宗圣"。下联典指曾参的父亲曾点,字子皙,孔子的弟子,曾这样表明自己的志向:"暮春三月,穿着春装,和冠者(成年人)五六人、童子(小孩)六七人,去沂水中洗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一路唱歌,一路走回来。"
武城世第;
鲁**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武城世德;
沂水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省身世泽;
传道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曾参,孔子弟子。语出《论语·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下联典指宋·曾巩,主张先道后文,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南丰世泽;
鲁**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曾氏的望族居鲁郡。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嘉佑年间举进士,尝奉召编校史馆书籍,官至中书舍人。曾为王安石所推许。散文平易郐缓,长于叙事说理,讲究章法结构,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后人亦以其与欧阳修并称为"欧曾"。著有《元丰类稿》等。另《降平集》也题为其作。
南丰世泽;
东鲁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同上。
南丰撰史;
西府迎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代南丰人曾巩,任史馆修撰。下联典指宋·曾公亮之子孝宽为吏部尚书,迎父至西府孝养。
三省门第;
一贯家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三省堂"通用堂联。
三班判押;
两浙屏藩。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曾公亮为政有能声,至夜户不闭。累迁至同中书门下事。下联典指宋·曾致尧,出为两浙转运使,性刚直好言事。
舜雩逸致;
坟典淹通。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曾点,姓曾,名点,字子皙。春秋莫鲁国(今山东省平邑县)人。唐·开元封"宿伯",宋又封"莱芜侯"。"舜雩逸致",谓其收藏经史之丰。下联典指后周曾崇范,庐陵人。家中藏有九经、子、史诸书。南唐刺史贾皓到崇范家求书,并用自己的钱来抵偿书的价值。曾崇范笑曰:"坟典天下公路,世乱藏于家,世治藏于国,其实一也,何估值以偿耶。"曾崇范被诏授官太子**,后迁为**使。
大和保合;
万福攸同。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通用春联。

折叠五言
东鲁家声远;
南丰世泽长。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曾氏的望族居鲁郡。下联典指北宋文学家曾巩,字子固,南丰(今属江西省)人。世称"南丰先生"。
鲁**声远;
武城世泽长。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大学家声旧;
万民气象新。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堂联。
鼎新开**;
克服振家邦。
--**撰(赠赐)曾姓宗祠通用联
折叠六言
才遇天麟地凤;
志在沂水春风。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折叠七言
宗传内无双学士;
圣教中第一名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省屏东市曾氏宗祠联。联以鹤顶格镶嵌"宗圣"二字。
武城世第承三省;
沂水渊源流九洲。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佚名撰广东省深圳市保安区沙井镇新桥村曾氏宗祠联
新桥村曾氏宗祠约建于明代(一说元代),曾是居住在新桥一带的曾姓人的宗族祠堂。据说他们是孔子的得意门生曾参之后,南宋初年到此落籍,迄今已逾800年,繁衍32代。祠堂占地1050平方米,三进三间,由檐廊、山门、前殿、正殿和后厅等组成,气势恢宏,是深圳现存最大的古祠堂。走过天井中的石牌坊,祠门上方"曾氏大宗祠"的匾额扑进眼帘,两侧柱木上镌刻着这一副对联,联语说的是先圣曾参的事,因为曾参在孔门弟子中排位第三,其后人便自称"乔木第三家"。据说居住在这里的曾姓后人崇尚诗书传家,仅前清时便出过翰林7个进士、数十个举人和秀才,祠前现存的10多对旗墩,便是彼时族中子弟中举或升官时升旗庆贺留下的遗迹。
南北真传唯一贯;
古今道学第三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字子舆,孔子的弟子,提出"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多次自我反省)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曾氏后裔都尊写《孝经》的曾子为祖先。古有四大贤人:孔、颜、曾、孟,曾子排行第三,于是便有"古今道学第三家"之说。
一部孝经贻世业;
八家文蕴绍宗风。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堂联。
宗传内无双学士;
圣教中第一名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堂联。联以鹤顶格嵌"宗圣"堂名。
气象更新绵世泽;
现归依旧焕人文。
--佚名撰江西省兴国县三僚村曾氏杨公祠"若文堂"堂联
"挂壁天井"是三僚曾屋村的一处典型风水建筑,位于三僚圩南面与曾氏杨公祠隔河相望,建于明朝,属曾氏三房的祠堂,正式名称是"若文堂"。"若文堂"结构非常怪涎,大门不是开在正房中间,而是在其山墙的一侧,其天井分上下两座,上天井在祠堂中间,与普通天井无异。下天井在山墙的正中开大门的位置,只有三面,一面由墙代替,故名"挂壁天井",亦即把天井挂在墙上的意思。天井那扇墙特别高,完全挡住了视线。这座墙上对称排列着二对燕尾墙,墙上有一种龙头鱼身的雕塑,这种是龙生九子的一种,名叫蚩吻,是龙生的第九子,好吞,它可以吞山食海,故专用于屋脊做兽头装饰,避邪镇煞。天井上用蚩吻装饰,显然是看重其避邪的意义。"若文堂"是明朝时由三僚曾屋名师曾乔世主持设计的,大门不开在正面,据说是为了维护长房的利益,因为正中开门与长房有碍。大门开以侧面,是侧面山头大吉。 "挂壁天井"在风水上还有另外一个名称,叫"翻肚鲤鱼形",据说这座祠堂的门多次遭雷击,这里又有一个讲究,叫雷越打,鲤鱼籽越多。因为一打雷,鲤鱼便产卵,象征人丁更为兴旺。 "若文堂"的山头座向是坤艮兼申寅向,辛丑分金,甲方开门,出子口,卯水上堂,对酉卯峰,所以不能正面开大门,正面开门没有山峰,而侧面开门是一个尖峰,甲方开门对文峰,是希望出文人。堂上有这副对联,说明曾氏三房建祠时,是盼望后世多出文彩。事实上,三僚的国师曾邦旻、曾永章等人都是出在这个祠堂。若文堂前面是大坪,坪外为水池,两侧建有两排平房,后面一排平房,成矩形封闭在祠三面,中间留有卵石铺成的走廊,连成一气,成为一个颇具规模的方形围屋。三僚曾氏这一房人丁很旺,仅长房就达800多丁。
折叠七言以上
投杼逾墙,误疑贤母;
跃舟赴水,饮恨贞妃。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有人告曾参母曰曾参**,母不信,至三告,母惧,投杼逾墙而走。下联典指明末唐王朱聿键被清兵所掳,其妃曾氏没水而死。
道德春秋,学继一宗圣;
文章唐宋,名扬八大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堂构相承,维凛修齐盈旧德;
宗公流庆,冀将钟釜妥先灵。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堂联。
圣绍尼山,道德文章齐日月;
徽传鲁国,春秋俎豆永乾坤。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追远堂"通用祭祀联。
衍一贯薪传,圣道渊源昭万古;
相三朝谊辟,官勋赫奕振千秋。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联。
祖德何如东鲁,传经光百代;
家风曷似南丰,修史裕千秋。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始兴县太平镇东湖坪村曾氏宗祠联。
资水如练、凤岭如屏,四面尽环淑气;
孝子在周、忠臣在汉,千秋无愧宗风。
--清·曾国藩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湖南省**县高沙镇曾氏八支祠联。
传大学十章,明德新民,治人当先治己;
衍孝经一册,敬亲思长,事父可通事君。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泗水乐从游,亲炙既深,道统源流传一贯;
明堂呈贺表,新奇无匹,文明炳耀列八家。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养志堂"通用堂联。
春风沂水,上下同流,江汉秋阳,后先合撰;
地凤天麟,孙曾济美,芝山霞屿,堂构长新。
--新加坡华侨丘菽园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漳州市曾氏宗祠联。
道统绍一贯之传,师孔友颜,来者直开思孟;
文章擅八家之誉,接韩步柳,同时并驾欧苏。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通用堂联。
述格致、诚正、修齐、治平之传,万世成承厥训;
超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外,一人独得其宗。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山东省嘉祥县曾氏宗祠联。上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曾参在《大学》一书中提出的思想:"格致(格物致知)"、"诚正(诚意正心)"、"修齐(修身齐家)"、"治平(治国平天下)"。下联典出春秋末鲁国孔子所授科目:"德行、"言语"、"政事"、"文学"。
为孔氏高徒,志可与、道可传,桥梓联辉,不愧是父是子;
作宋朝硕辅,治有声、政有绩,棣华竞秀,堪称难弟难兄。
--佚名撰曾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曾氏宗祠"宗圣堂"通用联。
蒲田分派,琼岛移居,百余年庙貌重新,惟长念水源木本;
闽矫登科,陵阳作宰,廿数世凤徽共仰,愿不忘祖德宗功。
--清·曾对颜撰海南省海口市迈德村曾氏宗祠联

浪淘岁月,560多个春秋,有**也有安宁,有险峻也有平坦,有顺遂也有困厄,有荣耀也有屈辱,有丰美也有贫陋,有欢欣也有哀苦。桂林洋上,龙窝坡前,迈德村在这片沃野上,守护着祖先遗训、"鲁**风",守护着古典胜迹、**文化,守护着一座祠堂、一眼古井、一部家谱。走进绿意盎然的村庄,走进古意森然的祠堂,心中就溢满了怀古幽思、沧桑之感。木质结构的曾氏宗祠原建于明朝,重建于清代(1787年)。如今门窗破损,梁架、檐柱上浮雕和透雕尽皆褪色。拜祭亭已毁,只遗几个石础。宗圣殿神台两边的圆柱上贴着**科举制度末期广东最后一个解元、清末先进的思想家教育家曾对颜撰写的这副楹联,全联44个字概括了曾氏**的历史,浓缩了**的文化。

姓肇武城,溯明新绵远,经义流芳,由古至今,锡爵封贤昭阀阅;
基开宁化,念石壁生支,嘉应衍族,邑迁台疆,浓山沂水顾蒸尝。

此联为曾氏宗祠"武城堂"通用堂联。

〖圣宗曾子祖训〗
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三省诚身,道传一贯。
〖曾氏家规〗
孝亲悦心,尊师扶幼;世袭立嫡,承嗣立长。
嫡宗不婚,子嗣敏聪;抚子继嗣,同宗择侄。
招赘为嗣,宗圣脉混;**邪**,圣规则罚。
佚名
2024-06-09 09:10:2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7:32:13

    找陈氏祠堂大门对联

    〖陈姓宗祠门楣题辞〗  义门传家 文范遗风  “义门传家”出自陈氏第七十世旺公事迹。陈氏族谱载:“旺公,字天相,宋仁宗天圣四年刺封晋国公,后迁江州德安太平乡儒教...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曾氏祠堂的公祠历史

    这就是宗圣公祠,一座有着600多年历史的古祠,一座文化底蕴极为深厚的古祠。古祠始建于明朝永乐2年(公元1404年),于永乐7年落成,系当地曾氏开基之祖荣千九郎为...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求新建王氏家祠对联一对

    1、黄槐青箱千秋秀,紫气红鹅万年春。上联典自王佑、王导、王安石、王阳明、王夫之等,比喻王氏家族礼义传家,诗书教子,人才济济,尤善整章建制;下联典自轩辕黄帝、王羲...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祠堂大门对联 祠堂大门对**全

    原发布者:vr4fn4 祠堂对联集神龛联祖德流芳思木本,宗功浩大想水源。树发千枝根共本,江水源同流万派。祖德振千秋大业,宗功启百代文明。敬恭明袖则笃其庆,昭穆列...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祠堂对联有谁推荐一下,要求是东海徐氏一支

    东海家声远,南州世泽长。上联典指徐氏郡望为东海郡。联典指东汉朝时期的豫章南昌人徐穉,字孺子,家境贫苦,靠种地生活。桓帝时,因不满宦官专权,虽然朝中多次征聘,他坚...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吴氏祠堂对联 求宗祠功德碑对联,

    蜀国登庸,尚书郎名垂青史; 银砂通利,转运使惠溥黔黎。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曾氏宗祠中堂对联

    曾姓宗祠七言通用联南北真传唯一贯古今道学第三家气象更新绵世泽现归依旧焕人文天下斯文宗一贯 古今乔木第三家 一部孝经贻世业八家文蕴绍宗风武城世第承三...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求一副曾氏祠堂对联。

    祖源吉水县 八百年德昭日月根植上泗坑 几十代仁盛山河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为什么有的曾氏宗祠称为大学堂

    曾氏大宗祠座落于宝安区沙井街道新桥社区深巷路北,与观音天后庙、古乔曾公祠和武术馆形成大片建筑群体。始建年代有待考证,现建筑是清嘉庆三年戊午(1798)大规模扩建...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祠堂重修对联

    省在塘口胡氏祖有n百年人家、无非行善;员自富水忠简公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n按家史数定。如5、8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