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潇湘妃子的六之哭泣

一、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多义的,不可以一语指实,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多义” ,总有一个是基本的;也有人说《红楼梦》的内在意象和读者的审**验均带有一定模糊性,很难对审美对象做出精确的质的界定,这也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模糊”,总有一点是明确的;还有人运用各种手段(包括电子计算机)说明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的某些差异,这是否也有道理?也有,但不管怎样“差异”,至少有一点是一致的。这种“基本”的、“明确” 的、“一致”的是什么呢?即:哭泣。读者的眼光可以有种种,有人看到了“**”,看到了 “缠绵”,看到了“病”和“梦”等等,但谁都无法否认《红楼梦》写的“哭泣”。大观园女儿没有一个不哭的,“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上至荣贵人元妃,作为小说人物正面出现时,“呜咽对泣”“泪下如雨”;下至丫环侍女,无辜罹难而饮泣者比比。真是哭声嗷嗷,血泪斑斑。梁启超论《桃花扇》是“一部哭声泪痕之书”,《红楼梦》更复如是,皆为哭泣之作。刘鹗《老残游记序》指出,一切优秀文学作品都是在哭泣,浸渍着作家的眼泪。“盖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有一分灵性即有一番哭泣,而际遇之顺逆不与焉”,又说:“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其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刘鹗这一艺术见解无疑是精邃破的而发人深省的。然而,《红楼梦》之哭泣者莫过于林黛玉,“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禁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她那一颗颗晶莹的泪珠凝结成一首首幽怨的诗篇,交织回荡着她那深切悲痛的讹缘心曲和疾愤抑郁的名利心声,了解她的哭泣,才能理解她的性格;抓住她那些光彩闪烁的泪珠,才能映照出全书的主题;亦可领悟到作家的创作契机,并可重新认识一些有争议的问题。
二、黛玉为何而哭泣,作家创造了一个神话般的“还泪说”。怎样解释这个还泪说的现实基因 ?《礼记?檀弓》曰:“哭有二道:有爱而哭之,有畏而哭之。”畏而哭之极为常见,为智能低下之哭泣。爱而哭之则是艺术天才冶炼之洪炉,熔铸建构出无数精妙的文学巨著和感人至深的典型人物。“创作总根于爱”(鲁迅),林黛玉就是“爱而哭之”的光辉典范。小说写她自进贾府之后,就和宝玉一见如故,情投意合,亲密无间,“日则同行同坐,夜则同止同息,真是言和意顺,似漆如胶。不想如今忽然来了一个薛宝钗”,自此,生活的平静打破了,心灵的爱河之水翻起波澜,性格也迅速嬗变。廿三回写她与宝玉一起阅读《西厢记》,“ 但觉词句惊人,余香满口”,及至听到《牡丹亭》的动人词曲,并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时,更是“心痛神驰,眼中落泪”。这表明,外界情事的触发,正在这个早慧而又早熟的少女的心弦上跳动着人生的旋律和欲的颤音,使她由青春的觉醒已进入对自己价值和归宿的思考,这思考显然是痛苦的。等级森严的贾府,寄人篱下的处境,尔虞我诈的人际关系,尤其是代表着宗法思想、家族势利和神的意志的“金玉相对”之说,象一座座无形的高山横亘在宝**奶之路上,使她很快意识到环境和自身、现实和理想的距离,意识到名位的历程的艰难与渺茫,是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悲哀。因此,就在这位痴情而又敏感的少女的心理感应上,处处形成客观世界和内心世界的触发点,每次触发都会引起她对现实和自身的省视,引起感情层次的迭加和心理机制的变化,这种触发和变化一次比一次激涨,哭泣也一次比一次悲怆。“志撼恨而不逞兮,抒中情而属诗”,于是才哭泣吟唱出那些血泪交进的《葬花辞》、《柳絮词》、《风雨词》和《拂琴曲》等等哭泣之作。“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这正是由名位心的觉醒而启发了她的人生忧患意识,一种敏锐的失落感袭上心头。
三、所谓“哭泣者,灵性之现象也”,灵性即天赋的聪明才智,也包括人的性格和气质。然而,在这可悲的时代,黛玉表现出顽强的名位心和忠君精神。但是在男女关系上,她因为接触到一些**词艳曲,一种新的“**”要求和新的“欲爱(饿鬼爱)”出现了,使自己受其毒害,且看第二十六回的一段描写,黛玉睡醒叹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多么不象大家闺秀的样子!一部《红楼梦》,一曲宝黛讹缘的悲歌,可以说自始至终都是在“金玉姻缘”和“木石姻缘”的交织冲突中演进的。曹雪芹拥护的前者是非世俗而伟大的,曹雪芹批判的后者是纵欲的。再如第四十五回,写到夜间下雨,宝玉要从黛玉那里回去:黛玉听说,回手向书架上把个玻璃绣球灯拿下来,命点一枝小蜡,递与宝玉道:“这个比那个亮,正是雨里点的。”宝玉道:“我也有这么一个,怕他们失脚滑了打破了,所以没有点来。”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怎么忽然变出这‘剖腹藏珠’的脾气来! ”黛玉深知,宝玉死了,自己的名位心就很难实现了。紫娟告诫她:“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就是要黛玉好好把握眼前的宝玉。她多次声称自己“一无所有”,“比不得宝姑娘,什么金哪玉的,我们不过是个草木之人罢了”,并明确对宝玉说:“我那里能够象人家有什么配的上你的呢?”(第二十九回)这些虽是气话,也是真话。有时宝玉说她“多心”,可是她回答得很好:“我为的是我的心”(第二十回),这“心”,就是名位心、功利心,不允许掺有任何杂质。然而,这种觉醒了的意识,这种理想与要求,却为曹雪芹所不容,所以她的哭泣也是一种选错路之后无路可走的悲哀,这是她精神痛苦的主要形式。因而,她常常感到孤独、寂寞、无援以助,并渴望为人理解而求其友声:“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娇羞默默同谁诉?倦依西风夜已昏。”“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因而,她感叹人生竟象草木那样凋零失落,也象讽忽的柳絮那样无所凭依:“叹今生,谁舍谁收!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 因而,在极度痛苦之时,自怨自艾的感情借幻想的羽翼飞腾了:“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不教污淖陷渠沟!” 这都是一个无路可走的失败者的哭泣心声。
四、所谓“感情愈深者,其哭泣愈痛”,在黛玉来说,即爱名利爱得愈深,哭泣愈痛,愈是宝玉向她表示出真正爱情的时候,她愈是伤心落泪,不能平静。黑格尔说:“生命的力量,尤其是心灵的威力,就在于它本身设立矛盾,忍受矛盾,克服矛盾。”所以这种爱而不得所爱但又不能忘其所爱的矛盾与苦痛,经常使她反常与失衡:“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更向谁 ?尺幅鲛绡劳惠赠,为君那得不伤悲!”“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当感情流量超过神经负荷时,心理就易失去平衡,所以“蛇影杯弓 ”“痴魂惊恶梦”,哭泣变成梦魂的惊悸。在长期禁锢郁积于内心深处的**和愤懑在失衡时的自然爆发就产生了“我问问宝玉去!”的反常行动。最后,生存失去支柱,所以泪尽、自戕。生命的存在既是如此**横流、自私自利,那么生命又值得活下去么?她已不是历史上闺怨诗词中的女性那样自哀自怜与无可奈何的逆来顺受,而是热衷世俗名利的执念者。随着名利心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深化,在黛玉面前展现的种种幻影都变成了无数病痛、破败、幻灭和死亡。在那“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的渊薮,“女儿薄命”是普遍的,所以她眼前无非是一片坟墓和死场。“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装”,“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这的是,昨贫今富人劳碌,春荣秋谢花折磨”,她的诗也和她那倍受“折磨”的性格一样,到后来也由热而冷、由怨转悲、由明变暗,表现出“冷月葬花魂”的一种“死”的预照和冷的美。
五、林黛玉之哭泣不仅有深刻的内涵,也有鲜明的个性。表象呈现着“悲哀的秀美”,深层意蕴则充溢着忧愤之壮美;既是缠绵悱恻,又是刚烈果决,强烈地表现出一种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功利精神,有着“可贵”的“坚韧”性与“执念”性。所谓“灵性生感情,感情生哭泣”,黛玉正是如此。小说写她“痴”“狂”“灵窍”“心较比干多一窍”,这即黛玉之心性。“积好成痴,积痴成魔”,所以悲愤、哭泣、失败是必然的。她是一个“弱女”,但实是一“痴女”。
六、黛玉的哭泣,是作者批判“狭儒人格”的一种手段。批判儒家,向往出世的佛道;批判饿鬼爱,向往法爱;批判纵欲,向往宝钗式的“愤世嫉俗”“离相愿”“恒无怨”“怜愍众生”“彻悟”。 名园筑何处?仙境别红尘。
借得山川秀,添来景物新。
香融金谷酒,花媚玉堂人。
何幸邀恩宠,宫车过往频。 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
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盛世无饥馁,何须耕织忙? 无端弄笔是何人?作践南华《庄子因》。
不悔自己无见识,却将丑语怪他人!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
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
手把花锄出绣闺,忍踏落花来复去。
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
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
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
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
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
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
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
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
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
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
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
愿侬此日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
天尽头,何处有香丘?
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
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
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一
眼空蓄泪泪空垂,暗洒闲抛却为谁?
尺幅鲛绡劳解赠,叫人焉得不伤悲!
  
其二
抛珠滚玉只偷潸,镇日无心镇日闲。
枕上袖边难拂拭,任他点点与斑斑。
  
其三
彩线难收面上珠,湘江旧迹已模糊。
窗前亦有千竿竹,不识香痕渍也无? 西施
一代倾城逐浪花,吴宫空自忆儿家。
效颦莫笑东村女,头白溪边尚浣纱。
  
虞姬
肠断乌骓夜啸风,虞兮幽恨对重瞳。
黥彭甘受他年醢,饮剑何如楚帐中?
  
明妃
绝艳惊人出汉宫,红颜薄命古今同。
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绿珠
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
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红拂
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
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 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
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
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
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毫端蕴秀临霜写,口齿噙香对月吟。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秋心。
一从陶令平章后,千古高风说到今。 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
圃露庭霜何寂寞,鸿归蛩病可相思?
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话片时。 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
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
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铁甲长戈死未忘,堆盘色相喜先尝。
螯封嫩玉双双满,壳凸红脂块块香。
多肉更怜卿八足,助情谁劝我千觞。
对斟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騄駬何劳缚紫绳?驰城逐堑势狰狞。
主人指示风云动,鳌背三山独立名。

佚名
2024-06-12 00:14:4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2 02:20:45

    周公解梦,梦见前妻在风雨之夜哭泣

    梦见前妻在风雨之夜哭泣:这两天的你是个很好的安慰者。有人因受到委屈而哭泣的话经由你的安慰大多可因此抚平喔。工作课业上则不要怕难为情,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是这两天...

  • 佚名
    2024-06-12 11:17:06

    为什么做梦哭泣而真哭泣了呢。

    没什么不对的,出现这种情况的人不在少数。可以条理,总体来说只有自制力差的人才会出现这个情况,也就是说如果你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或者明确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的情况...

  • 佚名
    2024-06-12 23:54:50

    梦见哭泣

    哭泣顺利哭泣把所有悲伤委屈都哭出去了,剩下的就是顺利。所以在梦中,哭泣代表顺利。梦见自己泣不成声,意味着一切顺心如意。女人梦见自己泪流满面,意味着会更加体贴丈夫...

  • 佚名
    2024-06-12 19:23:31

    梦见妻子在**中哭泣

    1、很多人误以为做梦,肯定是预示着什么。其实,每个人每天晚上,或多或少会做梦的,只不过一般情况下,人做梦都很快过一遍,不会留下什么印象。有的人做了梦印象比较深刻...

  • 佚名
    2024-06-12 05:00:35

    梦见官材和去世的母亲哭泣我也在哭泣

    官材内有人是饱财无人是空财。,你有财。

  • 佚名
    2024-06-12 08:00:00

    梦见官材和去世的母亲哭泣我也在哭泣

    官材内有人是饱财无人是空财。你有财。

  • 佚名
    2024-06-12 08:00:00

    潇湘妃子的六之哭泣

    一、有人说《红楼梦》的主题是多义的,不可以一语指实,这很有道理,但不管怎样“多义”,总有一个是基本的;也有人说《红楼梦》的内在意象和读者的审**验均带有一定模糊...

  • 佚名
    2024-06-12 08:00:00

    求书~潇湘冬儿的《**皇后》和《唐歌》出书完结版

    亲,你好。你要的资源已上传,如有问题请hi我。如若满意请采纳我的答案,还可以轻轻点个赞哦,谢谢o(∩_∩)o~ 来自 往昔つ惋兮团队 为您解答!~~(ps:附件...

  • 佚名
    2024-06-12 08:00:00

    **的七十二嫔妃

    所谓七十二嫔妃,不过是泛指皇帝后宫人数的众多,实际上皇帝后宫侍妾的数目远比七十二为多。《管子·小匡》即言:“九妃六嫔,陈妾数千”。《礼·昏仪》则言周代后妃制曰:...

  • 佚名
    2024-06-12 08:00:00

    有关“潇湘”的诗句

    1.《潇湘神》诗人: 刘禹锡  朝代: 唐代 斑竹枝,斑竹枝,泪痕点点寄相思。楚客欲听瑶琴怨,潇湘深夜月明时。2.《题米元晖潇湘图二首》诗人: 尤袤  朝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