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童氏的发源地在哪?

董、杨两姓联宗,早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目前,这两个姓氏的联宗组织,无论国内国外,到处都有。

  董杨联宗,完全是一项基于血统关系的结合??距今天约一千年以前,在福建的泉州,有一位董姓之子因故附养于杨家,并且以杨为姓,后来,这个孩子的后裔便承继了杨姓,一直没有回复原姓,等于是在杨氏的阵容中加入了董姓的血统。
为了怕以后的血统浑淆,影响下一代的健康,最初,泉州地区的董、杨两姓是互相约定不联婚,其后,便逐渐发展成为彼此亲如手足的联宗关系,并且世代相沿相袭,以迄于今。

  董、杨两姓联宗的发源地泉州,是在抗战之前便已经有了两姓的联宗组织的,当时的名称叫做「董杨氏家族联谊会」,总会所设在泉州中山中路宝发银楼。据说,参加该会的宗亲极为勇跃,遍及同安、南安、安溪、**等县及漳州地区。不久之后,旅居菲律宾和泰国等地的两姓华侨相率响应,一个个组织庞大的「董杨宗亲总会」先后出现。

  一九七一年,遍布海内外各地董杨宗亲会,更进一步组成了全球性的联宗组织,总会就设在**省的台北,经常举办大规模的祭祀、恳亲、及联谊活动,非常受到瞩目。

  董、杨两姓的联宗关系,究竟是怎样发生的?

  全球董杨宗亲总会总干事董渊源先生,曾经费了长时期的心力对这个问题深入研究,最后在许多具体证据的支持下,在所撰「董杨联宗源流考」一文中,提出了下列的结论:

  「泉州董杨二姓之血缘关系,一向有两种说法,笔者在十余年前曾亲闻考古学家董作宾氏云:其一,始自董思安,传说谓当思安起兵建州勤王时,曾将其后裔附养杨家,后改杨姓。此说因无正式资料可资印证,姑置存疑。(笔者稽之杨氏家谱,知当时随王审知入闽者尚有杨明珠。杨与董思安同为光州固始县传庆乡人,而同事王审知,其交好之笃,可以想见。后董思安起兵勤王,将其子托孤于杨氏,亦属当然之事,故此说极有可能。)

  其二,系源自宋高宗时代(约在西元一一五七年间),距今八百余年,南宋朝议郎董世兴公,馀杭人(今浙江省馀杭县古称余杭郡,清为杭州府),仕于闽,与泉州杨梦麟公(宋高宗绍兴二十七年进士)友善。二人感情弥笃,有逾骨肉,后以子附养杨家,承杨姓。

  在我国社会向以「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之观念弥漫下,而世与公竟能以单传独子承继梦麟公杨姓一脉,其舍己为人之义行,文不逊管鲍分金,羊左舍身,诚为泉州董杨联宗千古不朽之佳话。]

  董渊源先生所获的上述结论,是有许多历史文物做为佐证的,以下,便是他所拿出来的证据:

  ??「明史」及「董氏家乘]所载:「上峰布政榜眼派,原董姓,祖籍余杭,因祖朝议郎仕于闽,与祖梦麟公情同骨肉之亲,以子附养杨家,承杨姓。传至七世祖贯斋公讳道会,登嘉靖甲子科举人,至隆庆戊辰科登进士,任布政;又万历丙子科,荆严公讳道宾登举人,丙戊科及第榜眼,授东官讲官、礼部左侍郎、赠礼部尚书,其男锡,荫至刑部,题疏恳求思准复姓董,奉神宗皇帝御批「既承久代不准复姓,钦赐董杨公,仍以杨姓传嗣」,是以贯斋公、荆严公后世所设神主题曰董杨公,是亦不忘本之谓也。]

  ??「泉州府志人物列传」:「杨相孙字敬在,其先本董姓,余杭人,至祖君选(董世兴子)为元从事郎,朝阳县尹,幼孤,从母鞠于杨,从杨姓,居泉,遂为晋江人。父伯渊为泉州蒙古字学正,相孙为泉州直学,再补石井书院,能公出纳,斥贪鄙,以严正自持;升仙游教谕,复学田之侵牟者若干亩;摄县事………念祖(南宋朝议郎子君选)成立于杨而扬无后,愿加董于杨之上,俾二祀不绝,上自郡府干宪每时祭祀必均焉。」

  ??数十年前,福建**、曾坑、永宁、沙堤、城区等处的董、杨宗人,曾联袂赴泉州城内旧馆驿的杨氏宗祠谒祖,当时大家亲眼看到祠内三堂的神主,自宋迄清均书「董杨公」,**以下则否,所奉宋代始祖的神主上书「南宋始祖朝议郎董杨公」,其四世祖则书「仙游教谕相孙董杨公」,此外,旅菲族人杨人盛先生于一九四九年返国至泉州谒宗祠,亦亲见祠中悬有木刻大明神宗皇帝御批之匾额,上书「历史既久,不准复姓,赐予董杨公,仍以杨氏传嗣」,可见「董杨公」之称谓」确为大明皇帝所钦赐。

  除了董、杨联宗,发生于一千七百多年前汉朝末叶的董、童二姓联宗关系,也已经「唐山过**」,基隆市便有一个甚具规模的董童宗亲会组织。

  董、童联宗由来,据基隆市董、童宗亲会理事长童力先生表示,是这样的:「吾族始祖即后汉骠骑大将军董仲颖公也,缘为侍婢所害,惨遭灭门,后裔为避夷族之祸;乃弃「草]易「立] ,改董为童,裔孙为敬祖尊宗,慎终追远,乃于祖庙正堂举祀始祖董仲颖将军之塑像,以示不忘本也。」

  目前、台北的板桥和基隆的万里一带,分支自董姓的童氏,为数不少,邻近板桥的土城,有一座「童氏祖庙」,庙中香案上所供的始祖,便是汉末的董仲颖将军。

  据基隆万里童氏家族的族老童涂伯先生表示,他们的渡台祖童元生,是于清仁宗的嘉庆年间(约两百年前),自福建漳州廿五都蔗头社的老家,来到板桥开基的,其后,童元生的孙子童攀抬再徙居万里,以迄于今。因此,板桥和万里两地的童氏,实际上是一家人,没有丝毫彼此可分。
佚名
2024-06-11 06:45:0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1 12:55:29

    柴氏起源

    [柴氏属地]  望族居汝阳郡,今河南息县西;《百家姓》注说是平阳郡,今山西临汾西南。  [柴氏来历]  据《姓谱》记载:齐文公子高裔孙高柴,为孔子弟子。其孙名举...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童氏的发源地在哪?

    董、杨两姓联宗,早已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一段佳话。目前,这两个姓氏的联宗组织,无论国内国外,到处都有。董杨联宗,完全是一项基于血统关系的结合?距今天约一千年以前...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李氏起源

    二、李姓姓氏:李 祖籍:陇西祖宗:利真 郡望:陇西郡分类:以官为氏李姓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七点九,即超过8700万人。李姓在国内分布极广,以北方居多,在海外也几乎...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襄阳柏氏起源于哪里

    化妆品吗?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广西宾阳廖氏源于哪里

    廖监元 山东人 宋代到宾阳 在七里村定居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哪里是土家族文化的发源地?

    湖北恩施,是巴文化的发源地。巴楚文化、巴渝文化在这里交融,是土家族、苗族文化的摇篮,积淀了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摆手舞、铜铃舞、滚龙连响舞动山岳,山歌、情歌,歌海...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杨氏的来源是哪些?

    杨氏来源有二。《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受封于杨(今**县东南),建立杨国,但春秋时杨国为晋所灭,尚父的子孙遂以国为氏,姓杨。杨...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杨氏的来源

    [杨氏属地]  弘农郡,今河南灵宝县南四十里。  [杨氏来历]  杨氏来源有二。《通志·氏族略》中记载,周宣王姬静的小儿子尚父,于周幽王时受封于杨(今**县东南...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单”姓氏的起源?

    (2)shàn xìng,**姓氏之一。源出有二: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2.北方少数民族复姓改单姓而来。单氏来源:三千零五十年前,周成王封其少子臻[经考古证...

  • 佚名
    2024-06-11 08:00:00

    斗鸡发源地是哪?

    斗鸡游戏起源于亚洲。**是世界上驯养斗鸡的古老**之一。《列子》有“纪渚子为周宣王养斗鸡”的记载。斗鸡之风在春秋时期已较盛行。**斗鸡按其地理分布主要有河南斗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