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连州朝天至石桥管理区的公路今年会修好吗

春秋战国时,连州属南越楚地,西汉初(公元前206年)立县,称桂阳县;隋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置连州,因连口水得名。**元年,全国废州立县,改称连县,广东省**也曾于1938年搬迁到连州,使连州一时繁荣,被人誉为“小广州”。1994年4月,**批准撤销连县设立连州市,开始了连州新纪元。隋开皇十年(590年)连州一说因有黄莲岭得名。
连州市历史悠久。三代(夏、商、周)属荆州,春秋战国属楚,秦(公元前221—
公元前206)属长沙郡。西汉初年(公元前206)立县,称桂阳县,含今连州、连南、连山三县(市)。桂阳名来由有二说。一说治之西有桂阳山,故名桂阳。二说因桂水发源于大罗岭(连州与蓝山县的界山)向北而流,古时有水北为阳,故名。属吴芮长沙国。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文帝时绸帛地图,标明有“桂阳县治”。武帝元鼎六年(前111),以湘南粤北之地置桂阳郡,本县(市)隶属之。自此以后,历经两汉、三国、两晋到南朝宋、齐两朝,桂阳县建制一直未改,仅隶属关系略有变化;三国吴时属始兴郡,晋同吴制。
南朝的宋高祖(420—422)时置小桂郡,治在桂阳。明帝泰始六年(470)析置冈溪县(地在今连州市西北),并置宋安郡,附郭在桂阳,领桂阳、含匡、阳山、冈溪4县。泰豫元年(472),废宋安郡,改始兴郡为广兴郡,本县(市)属之。南齐复名始兴郡,析桂阳县地置希平县(隋改名熙平县,在今连山县北),并属始兴郡。梁天监七年(508),于含洭置衡州及阳山郡,郡治在含洭。南陈因之。
隋(581—618)开皇九年(589)平陈,隋开皇十年于本县(市)置连州。连州名称的来由有四种说法:①、连州有黄连岭(今属连山)盛产黄连,因物得名。②、连州群山起伏,三面踞险,一水潆环,故有“连万山为一山连众水为一水”之说,因山川得名。③、连州盛产铅锡矿,古语“铅之未炼者曰连”又有“铅锡璞名曰连”之说,因矿产得名。④、连州山岭延绵,河流环绕,但交通阻塞,人们渴望车船畅通。“连”字有车船合并之意,因意愿得名。领桂阳、广泽二县。大业初年(605),州废,于本州(市)置熙平郡,领桂阳(含今连州市、连南县,下同)、连山、阳山、宣乐(以梁乐县改名,在今阳山县南)、游安(故治在怀集县西)、熙平(故治在连山县西北)、武化(故治在广西象县西北)、桂岭(故治在贺州市东北)、开建(故治在封开县南丰东)等9县,此为连州辖区最大时期。唐武德四年(621),复置连州;天宝元年(742),改连州为连山郡;乾元元年(758),复名连州,辖境均只有桂阳、连山、阳山三县。自晚唐光化三年(900)至五代,归于马楚。到乾和九年(951),改属南汉。自此至两宋,连州、桂阳的州县名称及辖境均无移易。面归属则几经变化:贞观年间属江南西道,天宝年间属岭南道,乾元以后属湖南道,大历三年属广州,两宋属广南东路。至元十三年(1276),元兵下岭南。初,在连山置安抚司,直隶行书省。十七年废安抚司,升为连州路总管府,隶湖南道宣抚司。十九年降为散州。其时连州迁出桂阳县城,移治于连山,领连山一县。同时,升桂阳县为散州,称为桂阳州,领桂阳及阳山二县。大德年间(1297—1307),桂阳州、连州一度改隶广东英德路。明洪武二年(13**)三月,桂阳州省入连州;四月,废连州入连山县,改属韶州府。明洪武三年九月,革连山入阳山,属广州府。十三年十一月,复置连州于桂阳。十四年四月,加领连山、阳山二县,隶于广州府。清袭明制,连州仍属广州府。从明洪武三年(1370)起,连州成为广州府所辖1州15县中唯一以州连置的地方政权。时间长达359年。雍正七年(1729)升为直隶州,直属广东布政司,辖境不变。嘉庆二十一年(1816),连山升为绥瑶直隶厅,连州只领阳山。咸丰四年(1854)八月,连州农民**军配合太平军,攻陷三江镇,进驻连州城,改连州为熙平州,奉行太平天国年号,约近半年。**元年(1912),废州置县,连州改称连县。从以上沿革可见,从唐大历三年(768)年到**元年(1912)一千多年里有五百多年归广州府管辖,成为连州此后誉称“小广州”历史因素。同粤北各县一样,先后属南韶连道、北江善后委员会公署、西北区绥靖委员会公署。其间,**17年(1928),从连县、连山、阳山三县划出瑶族聚居八排二十四冲,(其中连山五大排,连县三大排),设连阳化瑶局,直属省府管辖(**24年,改称连阳安化管理局;**35年正式设立连南县)。抗战时期,**广东省**迁连,百业兴旺,一度是粤省**、经济、文化、军事中心,被称为粤北“小广州”。**38年4月,在本县设广东第五行政督察区,辖连县、连南、连山、阳山4县。
1949年12月8日连县解放,20日成立连县人民**。连县先后隶属北江专区、粤北行政区、韶关专区、韶关地区和韶关市。1956年6月,原属阳山县的西江、朝天、大田、莲花、泮塘、凤凰、石桥、松柏、高山9乡划入本县(市)。1959年4月12日,将连县、连南、连山、阳山四县合并为连阳各族自治县,县**驻连州镇。1960年8月24日,阳山县恢复原建制,三连改称连州各族自治县,县**仍驻连州镇,1962年3月27日,撤销连州各族自治县,连南、连山恢复原建制,本境复名连县。1988年元月,设置清远市(地级),连县于当年2月28日划归清远市管辖。1994年4月22日,经**批准,撤销连县,设连州市(县级市),6月18日举行**仪式,由清远市代管。此后市名、市境,基本没有变动,相沿至今。1996年,省**批准连州市为历史文化名城。市**驻连州镇,该镇在湟(匡)水(连江)东岸,地处北纬24°37′,东经112°27′。市**位于爱民路51号。
连州历史悠久,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拥有极其丰富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复杂的地质构造,发育了喀斯特山原、丘陵、台地、河谷、盆地等多种类型的地貌形态,从而构成了连州独特而绚丽多姿的自然景观。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称连州“惟有千山画不如”,大文豪韩愈则赞连州“山水名天下”,宋朝学者张栻总结性地概括了连州八景“巾峰远眺、圭峰晚霭、秀岩滴翠、昆湖叠献、静福寒林、双溪春涨、楞枷晓月、龙潭飞雨”。连州名胜古迹众多,有湟川三峡石刻、慧光斜塔、燕喜亭、福山古寺、大云洞石刻、韩愈亭、双溪亭、张魏国公祠等等。现存并可以开发利用的旅游资源有:湟川三峡、连州地下河、潭岭天湖、大东山温泉、福山古寺、民间艺术表演以及市区的文化古迹等。连州旅游资源丰富且品位高、数量多、品种结构合理,传统特色丰富,综合载体大,可塑性强。主要特色是:山清水秀、洞奇湖高、林茂石美、瀑布众胜。比较有特色的有:
湟川三峡石刻
[瑰异卓绝的湟川三峡]
湟川三峡是小北江风景画廊之精华所在,兼有长江峡谷之奇趣,又有漓江山水之仙境。沿河两岸茂林修竹,山花烂漫,钟乳悬垂,山泉欲涌,秋冬江水碧绿晶莹,清澈如镜,春夏江水奔腾浩荡,两岸峭壁飞瀑,气势磅礴。游湟川三峡有五大特色:过船闸、赏瀑布、游三峡、观奇石、览古迹。可游览之处有:双溪亭、龙船闸、龙泉瀑布、龟山、龙泉峡、唐宋纤夫古道、世外桃源、宰相石、楞枷古峡、古戏台、羊跳峡、龙宫滩。唐代诗人刘禹锡说“湟川钟乳石天下甲”,大文豪韩愈说“湟川瀑布垂天坤”,清代大学士林华皖说“湟川三峡瑰异卓绝,历相九洲名胜,罕有伦比,惟巫山巫峡可与同观”,现代大作家陈残云说“湟川可与漓江媲美”。
连州地下河
[神秘瑰丽的地下河]
连州地下河是我国最神秘、最瑰丽的地下河,距地面50~60米,穿过四座山头,水面宽4~10米,水深1~7米,其主要特色是洞中有洞、洞中有河、洞中有桥,钟乳石“千姿百态、巧夺天工、瑰丽多彩、神秘莫测”。地下河共分三层:上层仙人洞,中层玉帝宫,下层地下银河。主要景点有:古炮台、古城墙、玉帝神像、玉帝罗帐、仙人桥、仙人神田、恐龙化石、巴西仙人掌、仙女浴池、望海观音、鸳鸯韩信点兵、寿星公、金鸡报晓、鳄鱼戏水、飞象过河等。现代大作家秦牧说它是“神秘瑰丽的地下河”,现代名作家杨羽仪说它是“永远没有满足的艺术品”,现代诗人杨应彬说它“胜似世外桃源”。
潭岭天湖
[山清水秀的潭岭天湖]
潭岭天湖位于南岭原始森林边,处于**自然保护区内、是广东海拔最高的大型水库。水面海拔643米,湖面面积12平方公里,蓄水1.7亿立方米,四周环湖公路34公里,湖水明净如镜,湖中小岛众多,湖边森林茂密,四周景色如画,环湖山峰,有庐山之秀、泰山之宏、华山之险、黄山之奇。春暖夏凉,秋爽冬冷,春可观云海,夏可避暑,冬可赏雪。潭岭天湖还是我国南方植物物种的发祥地和集中地之一,森林覆盖率达83.4%,八千公顷的自然保护区呵护着2000多种高等植物,属**保护的珍稀树种有30多种
大东山温泉瀑布
[奇山异水的大东山温泉瀑布]
大东山位于龙坪镇的次原始森林中,温泉水从山腰的几处岩缝里涌出,终年热气腾腾,蒸气如烟,为重碳酸

风景如画的大东山景区
钾矿泉,泉水无臭无毒无味,清澈透明,水温在40℃~70℃之间,流量为每秒6.85升,日均**量为300吨,一年四季流量不变,水温不变,水质优良,可浴可饮,并对人体皮肤保养和理疗有特殊的疗效。在温泉深谷处在相距不到2公里的溪涧内,有三处较大的跌瀑,落差达196米,一级为天龙瀑布,二级为人龙瀑布,**为地龙瀑布,最为雄伟壮观的是人龙瀑布,水从50多米高的巨岩处凌空直泻发财潭,水珠随风飞溅,似雾如雨,响声如雷。
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连州作为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祖先为我们留下众多的名胜古迹。
[慧光塔]
省重点保护文物,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砖塔之一,建于南北朝宋秦始四年(公元468年),塔身空心可登,斗拱型结构,平面呈六角型,造型美观,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慧光古塔经历了千年风雨,仍巍峨雄伟,但由于地质结构的变迁,使原来垂直的古塔已向西倾斜1.047米,被称为“慧光斜塔”。
[燕喜亭]
坐落在连州城燕喜山上,筑于唐贞元十三年(公元797年),为唐朝吏部员王宏中所建,是重檐四方亭,当时称为宴喜亭,为地方官员设宴消闲的场所。六年后,韩愈到连州议事复题名为燕喜亭,并撰《燕喜亭记》,现在碑文仍立于亭内。燕喜亭四周怪石嶙峋,古树苍郁,盘根错节,历代文人的诗文石刻随处可见。附近有:唐元和年间刘禹锡被贬作连州刺史时所建流杯亭;宋代所建的卧龙亭、振鹭亭等。
[静福山]
位于连州城北20公里的保安镇内,为道家天下七十二福地之四十九福(广东仅两福),又称“静福寒林”。始建于南北朝梁大通三年(公元531年),原古寺有一泉、一池、二井、十一殿等,最具特色的是福字井,石匠把一块巨石凿成草书“福”字形状的小渠作为井台,将清澈的泉水引至福字的第一点顺着福字的笔画流动,然后在福字的田中间流走,再从龙头**,确是匠心独到。福山三面环山,山中古柏苍松竞翠,修竹奇花争妍,奇形怪树众多:石中树、树中树、九龙树、阴元树等,还有成片的桂花林。作为千年古刹福山古寺历史上在方圆200公里内极负盛名,享有较高的宗教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
[岭南(连州)古村落]
①北斗星座座的明清古村——保安卿罡。卿罡古村距连州市约5公里,三面青山环抱,一面良田千顷,是一个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卿罡古村的布局完全是按北斗星座来安排的。东、南、西、北四座门楼就是“天枢”、“天璇”、“天玑”、“**”。
②丰阳古村——南唐元帅隐居地、北宋御史中兴乡、明清湘桂古商道(四座门楼南唐元戎遗韵、三间祠堂显现丰阳文化底蕴、二条古街繁华明清商道、一间家庙北宋御史风采)。
③东陂——明清商埠、石板古街。
④精雕细琢的古老村庄——昆陂。
⑤清末“文武双进士”村——沙坪古村。
⑥岭南第一古道上的驿站——顺头岭(楚越雄关秦汉古道、明清凉亭驿站客栈)。
⑦西岸镇千年古寨-石兰寨 当年四大才子中的骆宾王后裔在此繁衍生息
寨旁山(我们村土话,紧挨着村子的一座山,外称岳荣岭)上更有岳飞将军抗战过的足迹。
连州丰富的旅游资源,是连州旅游业的优势所在,不仅能满足现代人返朴归真,回归大自然的旅游**,而且能使人们感受“粤北小广州”的文化氛围,领略多姿多彩的民间艺术。连州的旅游资源在国内甚至国际旅游市场都是极富吸引力的。
民族风情
连州有瑶族乡2个,瑶族近万人。连州源远流长的文化孕育了丰富多彩并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艺术和工艺。耍歌堂、抬大神、唱春牛、舞龙、舞狮、舞马鹿、瑶族长鼓舞、赛龙舟等民间艺术丰富多彩,仅舞狮的狮种就有十多种,为广东之最。石雕、根雕、木刻、纸扎、竹木工艺、山水盆景等工艺别具一格,是很有开发潜力的旅游项目。
文化
人口
2009年末全市户籍人口52.21万人,比上年增加0.33万人,增长6.3‰,其中男性人口26.90万人,女性人口25.64万人。年出生人口0.59万人,人口出生率为11.31‰,比上年上升0.7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0.28万人,死亡率为5.38‰,比上年上升0.15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为5.92‰,比上年上升0.56个千分点。[2]
民族
连州市现有民族29个,汉族为主要民族,占总人口的98.7%,其余有瑶族、壮族、畲族、**、満族等28个少数民族7000余人。少数民族以瑶族为主,有人口5000余人,分布在连州瑶安瑶族乡和三水瑶族乡,其余各少数民族皆是零星迁入。
 连州市瑶安瑶族乡总户数2300多户,总人口12000多人,其中少数民族640户,总人口3340人,大部分是瑶族,主要分布在新九、田心、瑶安、瑶岭、九龙、自安等6个瑶族村委会。
 三水瑶族乡辖4个村民委员会,32个村民小组,总共779户3809人,其中瑶族人口为1459人,占总人口的38.7%。[2]
语言
连州的语言多种多样,有“邻村不同声,十里不通话”之说。据有关部门统计连州使用的语言达26种。目前使用的语言有:[普通话]
即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京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是学校教学、重要会议使用的主要语言。对外交往中广泛使用。[2]
[粤方言] 共有八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广州话,为连州、连州镇、市场、商场等广泛使用,是连州市的公众语言。其中连州北山村300多人历来使用。
(二)四会话:主要分布在清水、西岸、东陂、附城、麻步、龙坪、西江等镇,其它镇乡也有零星分布,使用人口8万人左右。
(三)惠州话:保安的北岭、岭嘴、良塘、黄村,清江的西联等一些村民使用,使用人口3000多人。
(四)南海白话:西岸黄家洞、溪塘村使用,使用人口800人左右。
(五)潮州话:九陂风冲口村及保安程下坪村部分人使用,使用人口300多人。
(六)河源话:九陂新塘基、樟木墩村等使用,使用人口300人左右。
(七)龙川话:九陂田澄村使用,使用人口200人左右。
(八)东陂镇区还有谢屋话(东莞南社)、关屋话(南海九江)、单屋话(东莞石龙),是明清从东莞等地迁来的广商后裔使用的语言。
[客家方言] 连州的客家方言主要分布在县境南部与连南、阳山交接的地区,即九陂、龙潭、朝天等乡镇的大部份地区。另外连州、附城、星子、龙坪、西江、保安、清水、东陂、瑶安,也有程度不同的分布。**38年《连县志》云:“凡来自本省惠(州)、潮(州)、嘉(应州)、南(雄)、始(兴)及粤赣边境各属者,称客家话,全邑计之,客家人约占五成以上。”现在调查表明连州客家人约10万人,使用客家语的占总人口的百分之二十左右。
连州各地客家方言差异不大,与连南、阳山等地的客家方言大同小异。
[连州土话]
连州土话是一个内部差异较大的土话群,20世纪80年代末出版的《**语言地图集》把它归属末明的韶州土话。根据实际情况,连州土话可分为星子话、保安话、连州话、西岸话和丰阳话等10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星子话:分布在市东北部的星子、清江、山塘、潭岭、大路边、龙坪6镇乡及麻步、瑶安2镇乡的部分地区。以星子镇为中心,使用人口12万左右。各地星子话有不少差别,但大同小异、基本可通话。
(二)连州话:或者称之为“附城话”,当地人称“阿b
(a+24+pi55)声”,分布在连州镇、附城镇、保安镇、龙坪镇和西岸镇,使用人口4万人左右,是早期连州城的主要语言。
(三)保安话:分布在中部的保安镇和龙坪镇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3万左右。保安话与星子话最为接近。
(四)丰阳话:当地人称为“小蛮声”,分布在丰阳镇及朱岗、东陂、瑶安等镇乡的部分地区,使用人口5万左右,丰阳话与西岸话较接近。
(五)西岸话:当地人称“大蛮声”,主要分布在西岸镇,使用人口3万人左右。
(六)松柏话:朝天的大围、李屋两个管理区使用,使用人口3000人左右。
(七)城村话:东陂城村管理区使用,使用人口2000人左右 。
(八)沙坊话: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语言,附城沙坊村等使用,使用人口2000多人。
(九)吾州话:近似连山壮族语言,清水龙池村使用,使用人口约1000人。
(十)烟厂话(切了话):西江宝山田庄等使用,使用人口200多人。
上述10种土话之间基本上都无法通话,差异性比较显著。
[西南官话] 共有三种类型,分述如下:
(一)“湖南正字”,是对湖南、江西语言的统称。连州的鸬鹚嘴、翠仙、煤龙等村使用。
(二)邵阳话,上置村、朱屋,西岸的黄花坪、潭屋、西江的马头岗,三水的沙木、水王冲,大路边的源潭等村使用。
(三)临武话,与湖南省宜章、江华、兰山、临武各县交界的一些山村兼通该类方言,另外,还有江西及湖南的宁远、耒阳、常宁、祁阳、永州、新田、嘉和、安仁、衡阳等语言在部份市民中使用。他们多是楚商江西**材商在连州的后裔,西南官话可以相互通话。
[少数民族语]
连州境内有少数民族26个,使用少数民族语言主要是瑶话。瑶族约6000人,分布在瑶安瑶族自治乡3500人左右,三水瑶族自治乡1500人左右,市区及部分乡镇1000人左右。
佚名
2024-06-01 08:57:5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