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对杨涟和杨继胜的评价

杨继盛(1516-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明正德11年(1516年)生于山西阳城。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深夜秉烛长读,终在嘉靖年间得中进士,官至兵部员外郎。
  时西部蒙古族鞑靼俺答部南侵,大将军仇鸾率军迎战,一败涂地。仇鸾请开马市,向鞑靼俺答屈辱求和。杨继盛以十不可五大谬上疏谏阻,竟为仇鸾及把持朝政的严嵩诬陷而下狱遭贬。死劾严嵩,列举严嵩十大罪五**,但终因朝政昏暗,再次被诬下狱,备受严刑摧残。
  他在诏狱期间,曾接受了廷杖一百的处罚。一位同僚实在看不下去了,他托人送给杨继盛一副蛇胆,告诉他:用此物可以止痛。 然而杨继盛再次表现了他的无畏与勇气:
  “我杨椒山(杨继盛号椒山)自己有胆,用不着这个!”
  廷杖打折了他的腿骨,腿肉被打掉,一片血肉模糊,已经昏迷的杨继盛被拖回了牢房,没有人给他包扎,在蝇虫滋生,肮脏阴冷的空气中,他的伤口开始恶化感染。
  在诏狱,杨继盛干出了一件耸人听闻、挑战人类极限的事情。
  廷杖之后的一个深夜,杨继盛十分安静地坐在诏狱一角,他低着头,手中拿着一片破碎碗片,聚精会神地刮着腿上的肉,那里已经感染腐烂了。他没有麻**,也不用铁环,更没有塞嘴的白毛巾,只是带着一副平静的表情,不停地刮着腐肉,碗片并不锋利,腐肉也不易割断,这是令人难以忍受的剧烈疼痛,然而杨继盛没有发出一点声音。
  他平静的等待着死亡的到来,只求一死。
   嘉靖34年(1555),杨继盛依然在狱中顽强地坚持着,这一年,严嵩终于达到了他的目的——除掉这个动摇自己权位的人。世宗下诏将杨继盛处死。
  10月27日,杨继盛被害于北京市刑场,年仅40岁。人们听说杨继盛要处斩,四城百姓蜂拥赶到西市,为杨继盛送行。沿街人山人海,哭声震天,晴朗的天空突然天昏地暗。杨继盛临刑,神态安详,昂首挺胸,视死如归,当众放声吟诵绝命诗(临刑诗):
  (一)浩气还太虚,丹心照万古;
  生前未了事,留与后人补!
  (二)天王自圣明,制度高千古;
  平生未报恩,留作忠魂补!(注:这是真正的原版,是根据他家乡的明清容城县志及他的文选整理出来的,而其他版本则是把两首诗并为一首。这是一个错误,纠正了,希望以后不要出错了。)
  在这一天,严嵩在他的府邸里欢庆自己的胜利,而嘉靖依然在西苑继续着他的修道事业。
  在这一天,杨继盛用他的死向全天下人揭示了严嵩的真面目,之前威风八面,不可一世的严党就此走上灭亡之路,因为有这样一句古话——众怒难犯。
  杨继盛死后七年,严嵩父子被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徐阶等人斗倒。明穆宗登基后,为前朝冤案大臣**,杨继盛是第一人,并追赠为太常少卿。
  隆庆二年,直隶监察御史郝杰,在保定民众的强烈要求下,上奏穆宗:“保定府是杨继盛的故乡,本地官吏和百姓请为杨继盛立祠,以做永久的纪念,请求批准。”皇帝很快批准,并定名为“旌忠”祠。
  杨公祠建于金线胡同,正殿三间,正中塑杨继盛像,正殿两旁各建碑亭一座,亭内各竖一碑,一碑刻杨继盛劾仇鸾的《罢马市疏》,一碑刻《劾严嵩疏》。清顺治十三年,将清世祖福临御制文两篇刻碑立于祠内。杨公祠大门外有一牌坊 ,写有“表”,祠后另一牌坊写“旌忠坊”。
  金线胡同杨公祠建成后三十三年,人们认为此处风水欠佳,于是又在皇华馆街建了第二座杨公祠(即旌忠祠),院中立有大学士孙承宗撰写的《旌忠祠碑记》,前门有“昭代忠臣坊”一座。清康熙十年重修时,又增“成仁坊”一座。
  遗著有《杨忠愍文集》。
 杨涟是明代晚期著名大臣、谏官、东林党人、**家,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初任常熟知县,举全国廉吏第一,入朝任给事中。明神宗病危,力主太子进宫服侍皇帝。明光宗即位,极力反对郑贵妃求封皇太后。光宗病重,杨涟上书光宗,力陈光宗过失,召见大臣,他不属大臣,亦在召见之列,临危顾命;光宗逝世,李选侍居乾清宫挟太子欲把持朝政,他说服朝臣,挺身而出,闯进乾清宫,拥太子即位,并逼李选侍移出乾清宫,安定了朝局,升兵科都给事中。   天启五年(公元1625 年)任左副都御史,因弹动魏忠贤24大罪,被诬陷,惨死狱中;后**昭雪,谥号“忠烈”;有《杨忠烈公文集》传世。   杨涟终生致力于争“梃击案”、“红丸案”、“移宫案”三案以正宫闱,反阉党以遏止魏忠贤,为挽救混乱的政局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崇祯初年,诛灭魏忠贤阉党之后,杨涟冤案**,赠太子太保、兵部尚书,谥号“忠烈”   杨涟不求家财万贯,不求出将入相,不求青史留名,唯以天下、以**以百姓为任,甘受屈辱,甘受折磨,视死如归,有慨然雄浑之气,万刃加身不改之志。   杨涟,千年之下,终究不朽!
佚名
2024-06-10 06:41:5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0 17:15:38

    历史上对杨修的评价

    杨修(175年—219年),字德祖,东汉文学家,司隶部弘农郡华阴(今陕西华阴)人,太尉杨彪之子,母为袁氏(司徒袁安曾孙女)。 杨修为人恭敬,学问渊博,极聪慧,建...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如果评价杨振宁先生的成就?

    说杨振宁在世的最伟大的物理学家,大家这样说,可能是因为规范场论,但实际上如果杨振宁与米尔斯的规范场论如果真的是原创性特强的工作,那么理应得到诺贝尔物理奖。因此,...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杨赐的历史评价

    刘宏:“①故司空临晋侯赐,**所挺,九德纯备,三叶宰相,辅国以忠。朕昔初载,授道帷幄,遂阶成勋,以陟大猷。师范之功,昭于内外,庶官之务,劳亦勤止。“②大司马杨赐...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杨溥的人物评价

    胡俨:①初学小子当退避三舍,老夫亦让一头地。②立玉阶方寸地,必能为董子之正言,而不效公孙弘之阿。诚孝张皇后:①仁宗皇帝念卿忠,屡加叹息,不意今尚见卿。②此五臣,...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杨廷和的人物评价

    李东阳:吾于文翰,颇有一日之长,若经济(经邦济国)事,须归介夫。余子俊:介夫当相天下,为我熟此,以助他日谋断。彭泽:杨公先见,吾不及也。梁储:天下大事,非石斋莫...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如何评价明朝名臣杨继盛?

    杨继盛是明朝著名的一位谏臣,字仲芳,号椒山,直隶容城(今河北容城县北河照村)人。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杨继盛考上了进士,朝廷授予他南京吏部主事的官职。此后...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写一篇有关杨继胜的传记

    杨继盛(1516-1555年),明代著名谏臣。明正德11年(1516年)生于山西阳城。其母早亡,其父另娶,生活孤苦,白天放牛,晚间访师问友,深夜秉烛长读,终在嘉...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杨涟后代家谱和后人!

    “正”“大”“光”“明”“维”“辅”“国” “诗”“书”“礼”“约”“永”“传”“家” 谢谢楼主采纳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简要评价明代杨博

    三杨,指明代杨士奇、杨荣、杨溥。 杨溥(1372—1446),字弘济,湖广...大学士翟銮巡视“九边”的守备部署时,以杨博随行。 嘉靖三十三年(1554),.....

  • 佚名
    2024-06-10 08:00:00

    杨守敬的人物评价

    《清史稿·列传》:杨守敬,其学通博,精舆地,用力于水经尤勤;通训诂,考证金石文字,能书摹钟鼎至精;工俪体,为箴铭之属,古奥耸拔,文如其人;以举人官黄冈教谕,加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