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曾氏祠堂的公祠结构

宗圣公祠分前、中、上三厅。前厅三门六开,正门入口置一对龙头石鼓。厅顶或雕或刻或画,各种图案栩栩如生、寓意吉祥,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厅顶正中那直径2米有余的腾云团龙,神采奕奕,动感十足。
跨过高高的门槛,进入中厅,迎面便是一个大天井,约100平米见方,这使得宽阔的中厅丝毫不用担心采光问题。令人颇感意外的是,天井正中,一口古井赫然在目,至今仍水清泉畅。这种上有天井、下有水井的形制,在赣南客家祠堂中是极为罕见的。
中厅高堂,正挂一牌匾,上书三个遒劲大字——“崇孝堂”。此乃本族先人、明朝万历年间进士、官至太常寺少卿(正四品)的曾汝召所题。古往今来,全南在外为官者不多,**尤少,曾汝召乃其中翘楚。《全南县志》载,汝召为官绩著,曾上书力陈民生疾苦,免除了朝廷增摊给家乡的税银,还曾痛谏万历皇帝革除“左道”之弊,“慎微戒忽”。如此刚直不阿、心怀苍生的官员,在昏庸**的大明万历朝可算是一个另类吧。从匾名所题,不难发现这位老先生在弘扬祖训、教化后人方面亦毫不含糊。曾子的孝道思想已成为一种精神风范,于曾氏宗族世代薪火相传。
从中厅沿回廊,转过门屏,即步入上厅。上厅又留有一天井,约30平米见方,采光极佳。抬眼望厅堂,前檐又挂一牌匾——“簪缨世家”,右柱书“簪缨辅国政”,左柱书“世家藏经纶”,彰显出曾氏宗族书香传承、仕人辈出的无尚荣光。
厅顶便是曾氏族人祭祀祖先的圣地。设有一巨型神龛,翕座为马鹤狮麟等吉兽花板,侧为棋盘状花格窗,美轮美奂,肃穆庄严。曾氏祖先牌位即供奉于此,上百块神主牌分几层陈列,密密麻麻,蔚为大观。每年农历三月十三,当地的曾氏宗亲都要在此举行“太公会”仪式,摆酒设宴,祭祖祈福,一派喜庆热闹景象。据专家考证,“太公会”是全南这支曾氏所独有的习俗,流传至今已400多年,集中体现了崇孝、守信、向善、和谐的行为理念,颇有曾子遗风。
上厅两侧,各建有一楼阁,分别置厢房2间。伫立楼阁,古祠建筑之匠心独运一览无遗:祠堂依客家民居风格合院而建,又与墙厚、窗小、天井窄、光线暗之客家民居传统迥异,气势恢弘,落落大方。更令人称奇的是,整座祠堂由54根直径为0.42米或0.22米、高7.4米的木柱支撑,所有横梁均呈微弓状,栋梁则由榫连接,榫背用横契锁定立柱,无论是整体考量,还是细节设计,无不契合力学原理。这使得宗圣公祠虽经600余年风雨沧桑而仍巍然屹立。

佚名
2024-06-01 11:47:1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