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形容父亲或母亲的四字成语

阿保之功
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丙吉传》:“是时掖庭宫婢则令民夫上书,自陈尝有阿保之功。” 每个父母都有~ 作主语、宾语;指父母的成绩

阿保之劳
阿保:保护养育。保护养育幼儿的功劳——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晋书·顾和传》:“帝以保母周氏有阿保之劳,颌假其名号,内外皆奉诏。” 作主语、宾语;指父母的成绩

哀哀父母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下的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情肠!★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

哀毁骨立
哀:悲哀;毁:损坏身体;骨立:形容极瘦,只剩下骨架。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出处:《后汉书·韦彪传》:“孝行纯至,父母卒,哀毁三年,不出庐寝。服竟,羸瘠骨立异形,**疗数年乃起。”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虽不备礼,而哀毁骨立。”
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极尽半子之谊。★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作主语、分句;形容守孝期间悲痛尽礼

哀毁瘠立
旧时形容在父母丧中因过度悲伤而瘦得只剩一把骨头。——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二回:“众亲戚已到,商量在本族亲房立了一个儿子过来,然后大殓治丧。蘧公子哀毁瘠立,极尽半子之谊。”
作主语、分句;形容丧亲之悲痛

爱非其道
道:方法。对某人很亲爱,方法不对头。指父母对子女的溺爱

出处:清·郑燮《潍县署中与舍弟墨第二书》:“余五十二岁,始得一子,岂有不爱之理?然爱之必以其道。” 教育子女要注意~ 作宾语;指溺爱

白云孤飞
比喻客居他乡,思念父母。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客中思亲云~。★宋·胡继宗《书言故事·天文类》

白云亲舍
亲:指父母;舍:居住。比喻思念父母的话。——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新唐书·狄仁杰传》:“荐授并州法曹参军,亲在河阳。仁杰登太行山,反顾,见白云孤飞,谓左右曰:‘吾亲舍其下。’瞻怅久之。云移,乃得去。”
南望~在,故乡回首凄凄。★清·秋谨《临江仙·题李艺垣〈慕莱堂集〉》词

班衣戏采
相传老莱子七十岁时穿彩衣作儿戏以娱亲。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虽无儿,效老莱,班衣戏采。”

班衣戏彩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出处:参见“斑衣戏彩”。 虽无儿,效老莱,~。★清·新广东武生《黄萧养回头》

斑衣戏彩
指身穿彩衣,作婴儿戏耍以娱父母。后以之为老养父母的孝亲典故。——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北堂书钞》卷一二九引《孝子传》言老莱子年七十,父母尚在,因常服斑衣,为婴儿戏以娱父母。
那二十四孝上~,他们不能来戏彩引老祖宗笑一笑,我这里好容易引的老祖宗笑一笑……难道反笑我不成?★《红楼梦》第五四回

抱恨终天
恨:悔恨;终天:终身。旧指因父母去世而一辈子感到悲痛。现指因做错某事而后悔一辈子。

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十八:“丹客住了哭,对富翁道:‘本待与主翁完成美事,少尽报效之心,论证知遭此大变,抱恨终天!’”
今**已丧,~,身虽在彼,誓不为设一谋。★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四十一回

彩衣娱亲
传说春秋时有个老莱子,很孝顺,七十岁了有时还穿着彩色衣服,扮成幼儿,引父母发笑。后作为孝顺父母的典故。

出处: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戏彩娱亲,老莱子之孝。★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祖孙父子》

柴毁骨立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柴毁灭性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

出处: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

晨昏定省
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承欢膝下
承欢:旧指侍奉父母;膝下:子女幼时依于父母膝下,故表示幼年。旧指侍奉父母。——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孝经·圣治》:“故亲生之膝下,以养父母曰严。”

创巨痛深
创:创伤;痛:疼痛。受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丧,犹如体受重创。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出处:《礼记·三年问》:“创巨者其日久,痛甚者其愈迟;三年者,称情而立文,所以为至痛极也。”

春晖寸草
春晖:春天的阳光;比喻父母对儿女的慈爱抚养。寸草:一寸长的小草;比喻子女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无限感戴心情。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恋亲慈,百蹈危机总未知。★柳亚子《吊刘烈士炳生》

椿庭萱室
指父母。——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无 望三五夜月对影而双天上人间齐焕采;占八千春秋百分之一~共遐龄。★见“八十双寿”联

椿萱并茂
椿:多年生落叶乔木;萱:古人以为可以使人忘忧的萱草。椿萱:喻父母,古称父为“椿庭”,母为“萱堂”。比喻父母健在。

出处:汉·牟融《送徐浩》诗:“知君此去情偏切,堂上椿萱雪满头。”

慈乌反哺
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有母子爱。★阿英《花鸟争奇》

慈乌返哺
慈:奉养。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寸草春晖
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

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无根处,枉教丹桂吐奇芬。★清·方成培《雷峰塔·祭塔》

冬温夏清
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指人子孝道。亦泛称冬暖夏凉。

出处:北魏《张猛龙碑》:“冬温夏清,晓夕承奉。”

冬温夏凊
凊:凉。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凊。”
一望琼花争怒放。飞越群山,人喜从天降。宫阙常年观白浪,~真佳况。★**《蝶恋花·访问亚洲三国(一)》词

饿鬼投胎
比喻大量吃东西而不劳动,造成对父母的拖累

出处:欧阳山《苦斗》:“咱们也不嫉妒他人,纵使不一定是个讨债的,也难免是个饿鬼投胎。” 作宾语、定语;指儿女与父母的关系

搤臂啮指
指至孝之人与父母心相感应。

出处:汉·王充《论衡·感虚》:“曾母……以右手搤其左臂。曾子左臂立痛,即弛至问母……”
《后汉书·周磐传》:“磐同郡蔡顺……尝出求薪,有客卒至,母望顺不还,乃噬其指。顺即心动,弃薪弛归。”
人以是知~,古孝子非虚语也。★清·钱谦益《故福建宁府推官待赠吏科给事嘉善柯君墓志铭》

恩同父母
恩:恩惠;同:如同。待人的好处、恩惠之大如同父母一样。——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唐·陈子昂《为张著作谢父官表》:“伏惟神皇陛下,恩同父母,矜照恳诚,信其赤心,实有馨竭。”
某等众人,正欲如此,与**出力,建功立业,以为忠臣。今得太尉恩相,力赐保奏,~。★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三回 作谓语、宾语;指恩重

儿大不由娘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由不得父母做主

出处: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89回:“别说我是他妗子,我就是他娘,他‘儿大不由娘’,我也管不的他。” ~,我也没办法了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孩子大了

儿大不由爷
由:听从,顺从。儿女长大**,由不得父母做主

出处: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2回:“如今就是你把**叫起来,儿大不由爷,他也管我不住。” ~,让他自己决定吧!
作宾语、定语、分句;指孩子大了

儿女之债
债:欠帐。父母对子女所承担的教养婚嫁的义务——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元·高明《琵琶记·丞相教女》:“愿相公早毕儿女之债。” 为人父母就得承担这~ 作主语、宾语;指父母的责任

反哺之情
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恩情。

出处:明·李时珍《本草纲目·禽部》:“慈鸟:此鸟初生,母哺六十日,长则反哺六十日,可谓慈孝矣。”
他按月把钱寄给乡下的母亲,好让母亲从这~中来体会儿子对她的孝心。

反哺之私
反哺:幼鸟长大后,衔食喂其母。比喻子女长大奉养父母,报答养育之恩。

出处:晋·成公绥《乌赋》:“雏既壮而能飞兮,乃衔食而反哺。” 我们都有~,赡养老人是天职。

分形共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分形连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后亦用于兄弟间。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兄弟》:“兄弟者,分形连气之人也。”

分形同气
形容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十分密切。

出处:《吕氏春秋·精通》:“父母之于子也,子之于父母也,一体而两分,同气而异息。”

风木含悲
比喻因父母亡故,孝子不能奉养的悲伤。——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九:“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
先父公弼,作宦黄州,因而流寓岐亭,不幸~,年来独与妻房柳氏,谐其伉俪。★明·汪廷讷《狮吼记·叙别》

风木之悲
风木:同“风树”,比喻因父母亡故,不能奉养。指丧父母的悲伤。

出处:明·顾大典《青衫记·元白揣摩》:“早年失怙,常怀风木之悲;壮岁鼓盆,久虚琴瑟之乐。” ~何及!★清·顾炎武《与李湘北书》

风木之思
比喻父母亡故,不及孝养而生的思念之情。

出处:明·张居正《承天大志纪赞·陵寝纪》:“臣谨以山川形胜、陵宫规制,各为一图,用备九重瞻览,少慰风木之思。”
只是漂流已久,岂无~,伉俪重谐,方有室家之恋。今欲暂归祭扫,后当图效涓埃。★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

父慈子孝
父:指父母;子:子女。父母对子女慈爱,子女对父母孝顺。——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礼记·礼运》:“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悌,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

父母恩勤
指父母养育子女的恩惠和辛劳。

出处:《诗经·豳风·鸱鸮》:“恩斯勤斯,鬻子之闵斯。” ~,养我身兮。★明·归有光《招张贞女辞》

父母之邦
指祖国。

出处:《论语·微子》:“枉道而事人,何必去父母之邦。”

割股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无

割骨疗亲
股:大腿。旧指孝子割舍自己腿上的肉来治疗父母的疾病。

出处:无

割襟之盟
割襟:指腹为婚时,各自割下衣襟,彼此珍藏作为信物。指男女在未出生前就由其父母订立下婚约。

出处:《元史·刑法志·二·户婚》:“诸男女议婚,有以指腹割衿为定婚者,禁之。”
这两家~,果是有之,但工部举家已绝,郎君所遇,乃其幽官,想是夙愿了。★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三十回

孤犊触乳
原意是独生子因溺爱,助长了骄气,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无依无靠的人请求别人的援助。——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后汉书·仇览传》注引谢丞《后汉书》:“孤独触乳,骄子骂母。”

骨肉离散
骨肉:指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比喻亲人分散,不能团聚。

出处:《诗经·唐风·杕杜》小序:“《杕杜》刺时也。君不能亲其宗族,骨肉离散,独居而无兄弟,将为沃所并尔。”
“冲风夺佳气”,~也。★清·无名氏《杜诗言志》卷八

骨肉团圆
骨肉:比喻父母兄弟子女等亲人。指亲人离而复聚。

出处:元·无名氏《合同文字》第一折:“待他长大**后,须教骨肉再团圆。”

顾复之恩
顾:回头看;复:反复。比喻父母养育的恩德。——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顾我复我,出入腹我。 吾闻父子之亲,出自天性。子虽不孝,为父者未尝失其~。★元·石君宝《曲江柳》第四折

好女**嫁时衣
比喻自食其力,不依靠父母或祖上遗产生活。

出处:旧谚:“好男不吃分家饭,好女**嫁时衣。”

昊天罔极
原指天空广大无边,后比喻父母的恩德极大。

出处:《诗经·小雅·蓼莪》:“欲报之德,昊天罔极。”
亏得祖父抚养**,以有今日!这~之恩,无从补报万一,思之真是令人愧恨欲死!★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四回

昏定晨省
昏:天刚黑;省:探望、问候。晚间服侍就寝,早上省视问安。旧时侍奉父母的日常礼节。——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礼记·曲礼上》:“凡为人子之礼,冬温而夏清,昏定而晨省。”
不但将亲戚朋友一概杜绝了,而且连家庭中~,一发都随他的便了。★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十六回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王戎和峤同时遭大丧,俱以孝称,王鸡骨支床,和哭泣备礼。” 积数日,~,较前尤甚。★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寄生》

家贫亲老
家里贫穷,父母年老。旧时指家境困难,又不能离开年老父母出外谋生。

出处:无

藉草枕块
藉:垫衬。古时居父母之丧,坐卧在草垫上,枕着土块。形容悲痛欲绝。——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十四回:“贾珍贾蓉此时为礼法所拘,不免在灵旁藉草枕块,恨苦居丧。”

金枷玉锁
枷:套在脖子上的刑具;锁:用铁环连接而成的刑具。比喻儿女既是父母的宝贝,又是负担和包袱。

出处: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二折:“到来日只少个殃**,儿女是金枷玉锁。”

老莱娱亲
表示孝顺父母。

出处:西汉·刘向《列女传》:“老莱子孝养二亲,行年七十,婴儿自娱,着五色彩衣,尝取浆上堂,跌仆,因卧地为小儿蹄,或美鸟鸟于亲侧。”
其中最使我不解,甚至于发生反感的,是‘~’和‘郭巨埋儿’两件事。★鲁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图)》

老牛舐犊
舐:舔;犊:小牛。老牛舔小牛。比喻父母疼爱子女。——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 ~,情所难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七十七回

门闾之望
指父母对子女的想望。

出处:《战国策·齐策六》:“王孙贾年十五,事闵王。王出走,失王之处。其母曰:‘女朝出而晚来,则吾倚门而望;女暮出而不还,则吾倚闾而望。’”

母慈子孝
母亲慈祥爱子,子女孝顺父母,是封建社会所提倡的道德风范。

出处:无

寝苫枕草
睡草荐,以草把为枕。古时居父母丧的礼节。——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无

寝苫枕干
指古时父母被人所杀,子女卧草枕盾,表示时刻不忘报仇。

出处:无

寝苫枕块
苫:草荐。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

出处:《仪礼·既夕礼》:“居倚庐,寝苫枕块。” 下了艰,却不肯守着居丧的礼节,在那~的时候,还要寻那阳台巫峡的风流。★清·张春帆《宦海》第十五回

寝苫枕土
睡在草荐上,头枕着土块。古时宗法所规定的居父母丧的礼节。同“寝苫枕块”。——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无

劬劳之恩
指父母辛劳养育子女之恩。

出处:无

全受全归
封建礼教认为人的身体来自父母,应当终身洁身自爱,以没有受过污辱损害的身体回到父母生我时那样。

出处:《礼记·祭义》:“父母全而生之,子全而归之。”

犬马之养
供养父母的谦辞。——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论语·为政》:“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

如丧考妣
丧:死去;考:已死的父亲;妣:已死的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尚书·舜典》:“二十有八载,帝乃殂落,百姓如丧考妣。”

入孝出弟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同“入孝出悌”。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 小学之方,洒扫应对,~,动罔或悖。行有余力,诵诗读书,咏歌舞蹈。★宋·朱熹《〈小学〉题辞》

入孝出悌
指回家要孝顺父母,出外要敬爱兄长。亦作‘入孝出弟’。——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语出《论语·学而》:“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汉·桓宽《盐铁论·授时》:“教之以德,齐之以礼,**徙义而从善,莫不入孝出悌,夫何奢侈暴慢之有?”
诸子敬奉教,从进士,贡有司,~,朝经暮史,闾巷之间循循焉。★宋·叶适《孟达甫墓志铭》

若丧考妣
丧:死去;考:父亲;妣:母亲。好象死了父母一样地伤心。

出处:汉·扬雄《元后诔》:“享国六十,殂落而崩。四海伤怀,擗踊拊心,若丧考妣,遏密八音。”
单是提倡新式标点,就会有一大群人“~”。★鲁迅《且介亭杂文·忆刘半农君》

三媒六证
旧时婚姻,由父母包办,还必须有媒人介绍。表示郑重其事。

出处:元·武汉臣《生金阁》第二折:“我大茶小礼,三媒六证,亲自娶了个夫人。”

三亲六眷
三亲:父母、兄弟、夫妇;眷:家属、亲戚。泛指众亲戚。——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元·关汉卿《鲁斋郎》第一折:“那里管三亲六眷尽埋冤。”

杀彘教子
彘:猪。父母说话算数,教子诚实无欺。

出处:《韩非子·外诸说左上》:“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曾子曰:‘……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所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扇席温枕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出处:无

扇枕温被
形容对父母十分尽心。——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晋书·王延传》:“延事亲色养,夏则扇枕席,冬则以身温被。”

扇枕温衾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同“扇枕温席”。

出处:无

扇枕温席
形容对父母十分孝敬。

出处:汉·刘珍《东观汉记·黄香传》:“冬无被裤而亲极滋味,暑即扇床枕,寒即以身温席。” 奉君母朱夫人及所生陈氏并~,叔父绘常叹伏之。★《南史·刘苞传》

慎终追远
终:人死;远:指祖先。旧指慎重地办理父母丧事,虔诚地祭祀远代祖先。后也指谨慎从事,追念前贤。——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论语学而》:“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五间正殿前,悬一块闹龙填青匾,写道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三回

施衿结褵
本指古代女子出嫁,母亲将五彩丝绳和佩巾结于其身。后比喻父母对子女的教训。

出处:语出《诗·豳风·东山》:“之子于归,皇驳其马,亲结其缡,九十其仪。”又《仪礼·士昏礼》:“母施衿结帨,曰:‘勉之敬之。夙夜毋违宫事。’”
~,虔恭中馈。★晋张华《女史箴》

菽水承欢
菽水:豆和水,指普通饮食;承欢:侍奉父母使其欢喜。指奉养父母,使父母欢乐。

出处:《礼记·檀弓下》:“啜菽饮水尽其欢,斯之谓孝。”

霜露之悲
对父母先祖的悲思。—— 描写父母的成语

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终制》:“若报罔极之德,霜露之悲,有时斋供。”

霜露之辰
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出处:无

霜露之感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霜露之思
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 关于父母的成语

出处:《礼记·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既极,宜沾雨露之恩。★明·高则诚《琵琶记·一门旌奖》

天之骄子
佚名
2024-06-08 09:04: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河水的四字成语

    波光粼粼 泛起微波 碧波荡漾  波涛汹涌 波浪滔天 狂涛怒吼 惊涛骇浪  川流不息  波澜壮阔 浩浩荡荡 镜花水月 随波逐流 水天一色  **大海 波光粼粼 泛...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孤独 四字成语

    只身孤影 只:单独的。指孤单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单形”。影只形单 犹形单影只。形单影只 只:单独。形容孤独,没有同伴。形孤影只 同“形单影只”。形影自...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孤独的八字成语

    断雁孤鸿 鸿:鸿雁。离了群的孤独大雁。比喻孤身独处,多指未成婚的男子。出处:明·张凤翼《红拂记·杨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断雁孤鸿,可曾寻偶否?凤只鸾孤 只:单...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四七合数二十八用成语或俗语怎么形容?

    二八佳人èr bā jiā rén【解释】二八:指十六岁;佳人:美女。十五六岁的美女。【出处】宋·苏轼《李铃辖座上分题戴花》诗:“二八佳人细马驮,十千美酒渭城歌...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快的六字成语

    迅雷不及掩耳,词语。比喻来势凶猛,使人来不及防备,也作“迅雷不及掩耳之势”。 中文名 迅雷不及掩耳 外文名 as sudden as lightning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人的八字成语

    人山人海rén shān rén hǎi[释义] 人多得像大山大海一样;形容聚集在一起的人特别多。[语出] 《西湖老人繁胜录》:“四山四海;三千三百;衣山衣...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心情悲伤的四字成语。

    形容心情悲伤的四字成语:痛不欲生、悲痛欲绝、肝肠寸断、欲哭无泪、心如刀割、痛心疾首、哀毁骨立、撕心裂肺、痛哭流涕、凄入肝脾、吞声忍泪、情凄意切、黯然销魂、呼天抢...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孤独的四字词语

    形容孤独的四字词语比较常见的有:形单影只、孑然一身、形影相吊、茕茕孑立、孤苦伶仃、举目无亲、根孤伎薄、孤掌难鸣、踽踽独行、无依无靠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形容花鸟的四字词语

    鸟语花香百花齐放,百鸟争鸣

  • 佚名
    2024-06-08 08:00:00

    求形容晚霞的词语或成语

    霞光万道 彩霞满天 彩霞缤纷 晚霞如火 朝霞灿烂 晚霞绯红晚霞如血 晚霞瑰丽 丹霞似锦 云霞漂浮 霞光耀日 朱霞烂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