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历史上大器晚成的人及故事

很多,有苏老泉(苏轼他老爹),唐代诗人陈子昂和姜子牙等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三字经》
苏洵,号老泉。

姓名: 苏洵

又名: 号老泉 字明允

性别: 男

生卒年: 1009—1066

所属朝代: 宋代

所属文学时期: 宋代文学

所属流派: 三苏 唐宋八大家

代表作品: 权书 衡论

同时期作家: 曾巩 欧阳修 王安石 苏轼 苏辙
作家生平

作家生平

苏洵(1009~1066)

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佑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佑三年,仁宗召他到舍人院参加考试,他推托有病,不肯应诏。嘉佑五年,任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与陈州项城(今属河南)县令姚□同修礼书《太常因革礼》。书成不久,即去世,追赠光禄寺丞。

苏洵是有**抱负的人。他说他作文的主要目的是“言当世之要”,是为了“施之于今”。在《衡论》和《上皇帝书》等重要议论文中,他提出了一整套**革新的主张。他认为,要治理好**,必须“审势”、“定所尚”。他主张“尚威”,加强吏治,破苟且之心和怠惰之气,激发天下人的进取心,使宋王朝振兴。由于苏洵比较了解社会实际,又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以古为鉴,因此,他的政论文中尽管不免有迂阔偏颇之论,但不少观点还是切中时弊的。

曾巩说苏洵“颇喜言兵”。苏洵的《权书》10篇、《几策》中的《审敌》篇、《衡论》中的《御将》和《兵制》篇,还有《上韩枢密书》、《制敌》和《上皇帝书》,都论述了军事问题。在著名的《六国论》中,他认为六国破灭,弊在贿秦。实际上是借古讽今,指责宋王朝的屈辱政策。《审敌》更进一步揭露这种贿敌政策的实质是残民。《兵制》提出了改革兵制、恢复武举、信用才将等主张。《权书》系统地研究战略战术问题。在《项籍》中,他指出项籍不能乘胜直捣咸阳的战略错误。他还强调避实击虚、以强攻弱、善用奇兵和疑兵、打速决战、突击取胜等战略战术原则。

苏洵的抒情散文不多,但也不乏优秀的篇章。在《送石昌言使北引》中,他希望出使契丹的友人石昌言不畏**,藐视敌人,写得有气势。《张益州画像记》记叙张方平治理益州的事迹,塑造了一个宽政爱民的封建官吏形象。《木假山记》借物抒怀,赞美一种巍然自立、刚直不阿的精神。

苏洵的散文论点鲜明,论据有力,语言锋利,纵横恣肆,具有雄辩的说服力。欧阳修称赞他“博辩宏伟”,“纵横上下,出入驰骤,必造于深微而后止”(《故霸州文安县主簿苏君墓志铭》);曾巩也评论他的文章“指事析理,引物托喻”,“烦能不乱,肆能不流”(《苏明允哀词》),这些说法都是比较中肯的。艺术风格以雄奇为主,而又富于变化。一部分文章又以曲折多变、纡徐宛转见长。苏洵在《上田枢密书》中也自评其文兼得“诗人之优柔,骚人之清深,孟、韩之温淳,迁、固之雄刚,孙、吴之简切”。他的文章语言古朴简劲、凝炼隽永;但有时又能铺陈排比,尤善作形象生动的妙喻,如《仲兄字文甫说》,以风水相激比喻自然成文的一段描写,即是一例。

苏洵论文,见解亦多精辟。他反对浮艳怪涩的时文,提倡学习古文;强调文章要“得乎吾心”,写“胸中之言”;主张文章应“有为而作”,“言必中当世之过”。他还探讨了不同文体的共同要求和不同写法。他特别善于从比较中品评各家散文的风格和艺术特色,例如《上欧阳内翰第一书》对孟子、韩愈和欧阳修文章的评论就很精当。

苏洵作诗不多,擅写五古,质朴苍劲。宋人叶梦得评其诗“精深有味,语不徒发,正类其文”(《石林诗话》)。其《欧阳永叔白兔》、《忆山送人》、《颜书》、《答二任》、《送吴待制中复知潭州二首》等都不失为佳作,但总的成就远逊于散文。

苏洵著作,宋代以多种版本流行,原本大都散佚,今存者有北宋刊《类编增广老苏先生大全文集》残卷。通行本有《四部丛刊》影宋钞本、《嘉佑集》15卷。

唐代诗人陈子昂,早年没有用心读书,以至“年十八未知书”,都18岁了,在学识上还一无所知,\要改弦易辙,要急起直追,需要强大的精神动力,需要果断的抉择。果然,不久在父母教育下,他一旦悔悟,入乡校求学,便“慨然立志”,谢绝门客,专精文典。终于,数年攻读,一举成才。

姜子牙
姜尚

姜尚,名望,吕氏,字子牙,或单呼牙。也称吕尚,因是齐国始祖而称“太公望”,俗称姜太公。东海海滨人。西周初年,被周文王封为“太师”(武官名),被尊为“师尚父”,辅佐文王,与谋“翦商”。后辅佐周武王灭商。因功封于齐,成为周代齐国的始祖。他是**历史上最享盛名的**家、军事家和谋略家。

相传姜尚的先世为贵族,在舜时为官,因功被封于吕(今河南南阳),故为吕氏,名吕尚。**古代的姓是母系氏族的产物,所以“姓”即“女生”,后来在一个姓中又以男性为主有了氏,到春秋战国以后,氏越来越多,姓和氏逐渐合二为一,就是现在所说的姓氏。

后来家道中落,至姜尚时已沦为贫民。为维持生计,姜尚年轻时曾在商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宰牛**,又到孟津(今河南孟津县东北)做过卖酒生意。他虽贫寒,但胸怀大志,勤苦学习,始终不倦地研究、探讨治国兴邦之道,以期有朝一日能够大展宏图,为国效力。直到暮年,终于遇到了施展才华之机。

当时,正是东方大国殷商王朝走向衰亡的时期。殷纣王暴虐无道,荒**无度,朝**败,**,经济崩溃,民不聊生,怨声载道。而西部的周国由于西伯姬昌(后为周文王)倡行仁政,发展经济,实行勤俭立国和裕民政策,社会清明,人心安定,国势日强,天下民众倾心于周,四边诸侯望风依附。壮心不已的姜尚,获悉姬昌为了治国兴邦,正在广求天下贤能之士,便毅然离开商朝,来到渭水之滨的西周领地,栖身于磻溪,终日以垂钓为事,以静观世态的变化,待机出山。一天,姜尚在磻溪垂钓时,恰遇到此游猎的西伯姬昌,二人不期而遇,谈得十分投机。姬昌见姜尚学识渊博,通晓历史和时势,便向他请教治国兴邦的良策,姜尚当即提出了“三常”之说:“一曰君以举贤为常,二曰官以任贤为常,三曰士以敬贤为常。”意思是,要治国兴邦,必须以贤为本,重视发掘、使用人才。姬昌听后甚喜,说道:“我先君太公预言;‘当有圣人至周,周才得以兴盛。’您就是那位圣人吧?我太公望子(盼望先生)久矣!”于是,姬昌亲自把姜尚扶上车辇,一起回宫,拜为太师,称“太公望”。从此,英雄有了用武之地。
佚名
2024-06-05 02:42:2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5 09:43:31

    曹操的历史成语故事

    1、望梅止渴东汉末年,曹操带兵打仗,在行军的路上遇到了很大的困难,那就是,荒原百里,没有水源,将士们都干渴难忍,有的体弱的士兵,都被干渴的晕倒了,曹操看到这样的...

  • 佚名
    2024-06-05 19:33:58

    **历史上孝敬父母的动人故事

    1、卧冰求鲤晋朝的王祥,早年丧母,继母朱氏并不养他,常在其父面前数说王祥的是非。他因而失去父亲之疼爱,总是让他打扫牛棚。父母生病,他忙着照顾父母,连衣带都来不及...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红楼梦的20个成语故事的历史人物

    宏篇巨著《红楼梦》,人物繁多,个个栩栩如生。那么,《红楼梦》中究竟写了多少人物呢?  《红楼梦》,**古代四大名著之一,章回体长篇小说,成书于1784年(清乾隆...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关于历史人的故事?

    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因“李陵**”,为投降匈奴的李陵求情,因其直言触怒了汉武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护,遂遭受宫刑.在狱中司马迁发奋图强,自强不息,忍受了非常人所能忍...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害人终害己的历史故事

    1、有个猎人带着一群**去打猎,路上遇着一位比丘,他觉得晦气,心里嘀咕道:“今天不吉祥,可能打不到猎了。”结果进了山,确实没打到任何猎物。回家的路上,又碰着那个...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描写历史故事的六个成语和描写寓言故事的八字成语

    【描写历史故事的成语】:一饭千金礼贤下士负荆请罪管鲍之交大义灭亲风吹草动有志者事竟成鸡鸣狗盗塞翁失马舍生取义一鸣惊人破釜沉舟一败涂地半途而废闻鸡起舞卧薪尝胆毛遂...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延河的历史故事?

    根据《太平广记》中记载,在唐代大历年间(公元776——779),延安有一年轻貌美的女子,经常一人孤单地在城中游荡,城中年轻男子多与她有染,几年后女子病亡,城中人...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来自历史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四面楚歌、滥竽充数、孟母三迁、邯郸学步、负荆请罪、叶公好龙、亡羊补牢、囫囵吞枣、三顾茅庐、退避三舍、草木皆兵、按图索骥、后来居上、邯郸学歨、如火如荼、望梅止渴、...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 佚名
    2024-06-05 08:00:00

    历史故事的成语:翁中捉鳖

    瓮中捉鳖wèng zhōng zhuō biē【解释】从大坛子里捉王八。比喻想要捕捉的对象已在掌握之中。形容手到擒来,轻易而有把握。【出处】元·康进之《李逵负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