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柯云路推荐:净空法师谈如何改变命运

因果皆是方便门 柯云路 有网友将净空法师在凤凰台讲《了凡四训》的电子版发给我,看后推荐给更多朋友。 熟悉**佛教历史的朋友们会知道,**禅宗庙宇“百丈清规”的创始人,著名的百丈和尚。根据他的指示,佛教并非“不落因果”,而是“不昧因果”。这个世界上需要修佛的是凡人,而不是佛。佛已不需要修佛,凡人需要修佛。而凡人只要在世间言行做事,就必落因果。所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就好象一个人做了损人利己之事,他不可能不遭别人仇恨,也不可能内心完全不歉疚。今天欺世盗名占了便宜,明天就可能**摔个大跤。 对于一般大众,解脱人世苦恼,最初只能从“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入手,以此逐步改变自己旧的熏习。 而真正修到超尘拔俗的高境界的,那就“不昧因果”了,也即完全不在乎因果了。做尽善事,也没想到一丝一毫善报。 再到了更彻底的程度,根本不分别什么是善,什么是恶了。一切都任心自在,随心所欲,但一切作为都自然而然在利众生。那时就如禅宗四祖道信和尚说的了:“一切因果皆如梦幻”,根本不在视野里了。 然而一上来就讲这样的彻底解脱之道,肯定离我们一般人太远了。绝大多数人可能望而止步。 净空法师讲《了凡四训》,从因果入手,算是一个方便法门。佛教开悟众生讲方便。特别在当今物欲横流的消费时代,这样讲有其当机之处。这也是他的讲话能够流传较广的原因。 当然,在佛教修为中达到较高境界的人,可能对《了凡四训》不以为然,以为那不够“究竟”。然而,一人之究竟抵不上万人入门之方便。净空法师的苦心该得到理解和尊敬。如果有更多的人因此多善而少恶,这总是好事。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净空法师 一、立命之学 本书共分四篇,第一篇“立命之学”。立命是说命运决定有,但是命运是可以改造的。什么人主宰命运?自己。自己主宰命运,自己当然能改造命运,这是立命之学的原理。 余童年丧父。**命弃举业学**。谓可以养生。可以济人。且习一艺以成名。尔父夙心也。 “余”,了凡先生自称。“举业”,读书求取功名。了凡先生童年时,父亲很早过世,家境并不富裕,母亲劝他不要念书,希望他能学**,这样既可以养活自己,也能救济一些病苦之人,而且这也是他父亲的心愿。人能有技术谋生,在物质生活上就不会缺乏。如果**术精明,成为一代名**,也可以说是大善知识。 古时候念书,目的是考取功名,志在为社会大众服务,这是好事情。如果没有天分,没有福报,没有缘分,这也是不能强求的。 宋朝名宰相范仲淹,童年的时候遇到一位算命的老先生,他问算命先生:“你看我将来能不能作宰相?” 算命先生就笑他:“你年纪轻轻,过分自负!” 范仲淹把话题一转,说:“你再看看,我能不能作**生?” 算命先生觉得很奇怪,怎么一下从作宰相掉到作**生,就问他:“这是什么意思?” 范仲淹说:“唯有宰相跟**生能够救人。” 算命先生送他一句话:“你有这种心,真宰相也。” 后来,他果然做了宰相。由此可知,范仲淹从小立志是以救天下为己任,所以勤奋好学,目标不是为自己,是为帮助社会、**,帮助世人离苦得乐。 从这个故事就能体会到古人读书志在圣贤。何谓“圣”?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与因果道理通达明了的人,这是圣人,在佛门称为佛菩萨。所以,佛菩萨是人,不是神,也不是仙,是个明白人。凡夫对于宇宙人生真相不清楚,是个糊涂人。所以,佛劝导众生要学佛,学佛就是学做个明白人,不要做糊涂人。 后余在慈云寺。遇一老者。修髯伟貌。飘飘若仙。余敬礼之。 “慈云”,比喻佛陀的教诲、教学。“慈”是爱,“云”代表无心,就是无私心;“慈云”就是无私心的大爱,以真诚的爱心,清净的爱心,平等的爱心,爱护一切众生。“寺”是古代朝廷永久设立,直属皇帝管辖的一级单位。在当时建立佛寺主要的工作,第一是将梵文经典翻译成中文,第二是讲经教学。所以,佛教是佛陀教育,不是宗教,这是我们要辨别清楚的。 **从后汉以后,教育有两大主导:一是佛陀教育,一是儒家教育。儒家以孔孟为主导,由礼部尚书(相当于现在的教育部长)负责推动儒家的教育;佛陀教育直接由皇帝亲自推动。所以,佛教在**民间的影响远远超过儒家,全国各地寺院林立。 佛教寺院都是教学的场所,**古代学校少,大多数人都到寺院来读书。寺院藏经楼就像图书馆,不仅陈列佛教典籍,诸子百家、三教九流的典籍无不收藏,内容非常丰富。出家人都是有学有修的学者,所以读书人借住在寺院,既可以利用藏书,有疑问时也可以向出家人请教,这是寺院真正的功能。可是现在几乎变质了,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个现象。 我们称出家人为法师,“师”是老师,遵照佛陀的理论与教学方法,自己如是修行,亦如是教化众生。佛教教学是多元文化的教育,不分**,不分种族,不分宗教,有教无类,平等教学。只要你肯学,法师认真教导,而且都是义务,不计报酬的。 了凡先生十五岁时,在慈云寺遇到一位老人,“修髯伟貌”,胡须很长,相貌魁梧。“飘飘若仙”,不像是凡人的样子。了凡先生看到之后,对老人生起恭敬心。由此可知,人能不能成就,就在这些地方看,一分恭敬就有一分成就,十分恭敬就有十分成就。了凡先生从小家教好,虽然年纪轻轻,处事待人接物很懂规矩,这才能讨人欢喜。 语余曰。子仕路中人也。明年即进学。何不读书。余告以故。并叩老者姓氏里居。曰。吾姓孔。云南人也。得邵子皇极数正传。数该传汝。 这个老人告诉他,你是作官的命,明年就会考取秀才,为什么不读书?他就把母亲教导他不要念书,去学**的缘故告诉老人。并向老人请教贵姓,从何处来?老人告诉他,姓孔,云南人,得邵康节先生《皇极经世书》之正传,从定数上来看,应该传给你。 《皇极经世书》属于高等数学,一个人的命运,乃至**、世界的命运,都可以从《易经》卦数来断定。 孔先生何以一见了凡这位十五岁的小孩,就要把自己平生所学传授给他?这是缘分,同时也是了凡先生好学,知道礼敬,谦虚、诚恳,这是他本身具足法器的资格,所以有条件接受**的承传。 如果你对于学问、德行、道业没有诚意,对于长者没有敬意,纵然遇到贤德之人,人家想传授给你,你不能接受,也无可奈何!古时候,高僧大德以及世间的学者,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找到传人。一个有学问有道德的人,自己一生纵然建功立业,成就辉煌,如果没有传人,他死了,事业也就告终。这个成就不是真正的成就,圆满的成就一定要后继有人。如果是真实伟大的成就,他的传人成就必定在他之上。所以,他要全心全力栽培他的传人,决定没有嫉妒、障碍,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余引之归。告母。母曰。善待之。试其数。纤悉皆验。余遂起读书之念。谋之表兄沈称。言。郁海谷先生。在沈友夫家开馆。我送汝寄学甚便。余遂礼郁为师。 “开馆”就是教私塾。了凡先生引导孔先生回家,并告诉母亲。母亲说:“好好招待他,并试试他算得灵不灵?”一试,果然很灵。因此,他对孔先生的推算就有信心,也生起读书的念头。于是跟他的表兄商量,到郁海谷先生那里寄学,了凡先生就拜郁先生为师。 孔为余起数。县考童生当十四名。府考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赴考。三处名数皆合。复为卜终身休咎。言。某年考第几名。某年当补廪。某年当贡。贡后某年当选四川一大尹。在任三年半。即宜告归。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当终于正寝。惜无子。余备录而谨记之。 “提学”,相当于现在一个省的教育厅长。“补廪”,廪是廪生,这是秀才的一个等级,领取**发给的米粮,相当于现在的公费生;但是有一定的名额,有缺额才能补。“当贡”,贡生是秀才的最高阶级,廪生为其次,贡生就有资格入太学读书。“大尹”,县长。 孔先生替他推算说:“你明年县考秀才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是十六岁,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吻合。可见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有实学的数术专家。 了凡先生经过这一年三次考试,与孔先生所算完全相符,这才真正相信命运,于是请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吉凶祸福。孔先生告诉他,你在某年参加考试考第几名,某年你可以补廪,某年当贡。你在出贡后某一年,就会当选四川大尹,在任三年半就要告老还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命中无子。他就将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流年休咎,做了备忘录。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悬定”就是算定。“宗师”是当时的提学,管一省的教育。自此以后,每年读书考试,名次都被孔先生算定,丝毫不差。唯独他当廪生,领**九十一石五斗米粮,就能从廪生升到贡生,这一点好像算得不太准。因为他领廪米七十余石时,屠宗师就批准补贡生。因此,他心中开始有了疑惑。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署印”,代理提学。“五策”,五篇论文;“奏议”,从前大臣对皇帝建议的这些文字。“博”,见闻广博,学识丰富;“洽”,对理论了解得透彻;“淹”,文义透彻;“贯”,功夫一贯。 屠宗师批准他补贡的文件,被代理提学的杨先生驳回,不准他补贡。一直到丁卯年,了凡先生三十三岁,这时主持教育的长官殷秋溟先生,在闲暇时重新翻阅考卷,突然发现了凡先生的考卷,非常感叹的说:“这五篇文章的见解文字,等于五篇奏议,写得真好!怎能使这样一位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老于窗下,一辈子当穷秀才?”于是再次为他申请补贡,这一次批准了。孔先生算得一点没错,确实他的廪生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贡。这时他才完全相信一个人有命运,迟早都有定时,强求不得。于是他的心定下来,妄念没有了,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这种人是标准凡夫,而我们连一个标准凡夫都做不到,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妄求。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哪里求得到?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燕都”,北京。“南雍”,南京的国子监(**大学),升为贡生就要到国子监念书。 在北京住了一年,他终日**,不阅文字。既然一切皆是命,想什么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实在说,他是被命运所拘,无可奈何。 第二年,他从北京回到南京的国子监。在没有上学之前,先到南京栖霞寺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的号,法名是“**”。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高僧大德,十九岁开始参学,寻师访道,开悟之后,韬光养晦,专做苦行。以后被一些地方名士、官员发现,帮助**复兴了栖霞道场。但是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在山后人迹罕至的“天开岩”苦修。 **平常接众,不管谁去访问,一句话都不说,丢一个**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了凡先生去参访,跟云谷**对坐三天三夜,未曾说一句话。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云谷禅师说:“凡夫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缠缚,心定不下来。你**三日,不见你有妄念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平常很少说话的云谷禅师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说了这么一大堆话,这也是特别的缘分。我们要晓得人与人之间确实有时节因缘,他遇到云谷禅师,这才开始转变命运,“立命之学”就是云谷禅师传授给他的。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他说自己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二十年没有丝毫差误,想起心动念也是枉然,因此把心定下来了。 了凡先生一生如果按照命运过日子,到五十三岁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大过失,来生肯定不堕三恶道,这是标准凡夫。凡人只要有妄念在,就不能没有数;也就是说,你就不能没有定命。如果没有妄念,就能超越命运。了凡先生能改造命运,但是并没有超越命运,不过这已经非常难得,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舞,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向他学习。 为什么云谷禅师没有把高一层超越命运的方法教导了凡先生?这就是观机授教。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观机,观察你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应机说法,所以一切众生遇到这些高人没有不得利益的。观察了凡先生的本质、天赋,他是中等的根性,对中根当然不能说上法;说上法,他不能接受。因此,说法必须要契理契机,法不契机,等于是闲言语。 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命运,都有定数,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了凡先生一生的命运被人算定,因此他清楚自己一生所行的方向、目标,就照著命运过日子。我们可怜,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茫茫人海中盲目摸索。如果在摸索的过程中随顺烦恼,就会造作罪业,造罪业会损福减寿,这种情形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心地善良,无非分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规矩,不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必定替自己增福增寿,不知不觉当中就得福报。 现前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是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浊恶。凡夫之人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环境不善,造不善业的机会就多,而且不知不觉在造。**曾经讲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地方发生了一件儿子杀父亲的逆伦命案,这件事在从前是不得了的大事,结果这个儿子处以死刑,皇帝并下命令将县长撤职查办。县长犯了什么过失?这个地方是你统治教化的区域,你教化出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是你的教育失败,县长撤职,巡抚(相当省长)记过。这种行政处分还是其次,朝廷下令将那个县的城墙拆掉一个角,这就表示这个县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是全县人民的耻辱。 这种事在现在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由此可知,古时候的教学跟现在的教育相比之下,我们就能明了,何以古时候社会能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而今日无论是富贵贫贱,普遍都不幸福、不快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里面有定数。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语言造作,导致定数都在变化。如果变化的幅度不大,与你的定数就不会差距太多,一般算命看相的都能算得很准。如果我们的恶念善念、善行恶行变动很大,就把定数改变了。如果你有大善,你命本来不好,它会变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恶,你命本来很好,就会变坏。 尤其在现代社会,事事都在诱惑人,人心如何能定得下来?所以,今天修道、做学问不容易成就。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要有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能够明理;你有福德,面对一切诱惑,不会起心动念,这是真功夫,这是真福德。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本来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原来你也是一个凡夫。何谓豪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就是英雄豪杰。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了凡先生做到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要真正省悟过来,看看云谷禅师如何开导教化了凡先生,如何帮他将这些错误的观念扭转过来,这是真实的学问。了凡先生能接受、能明了,这是他的善根。能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是他的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好的善知识开导他,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所以他改变了命运,道理在此地。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人未能无心”,这个心是指妄想心,就是起心动念。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只要起心动念,你就有数;换言之,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什么人能超越命运?没有妄念的人,没有妄念的人是英雄豪杰,不为命数所拘。云谷禅师举两个例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所以他的命算不出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中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损还有余福。譬如,秦始皇作皇帝时,短短几十年就把过去生中修积的福统统享尽,两代就亡了。如果他能修德积善,不造违理的恶事,他的福报能传很多代。明太祖朱元璋传十七代。如果他作帝王时,胡作妄为,造作恶业,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后代子孙。云谷禅师告诉他:“你这一生会被命运拘束住,是因为你还有妄念,不能算是功夫,只可以说是个标准的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了凡先生听了之后,反过来向禅师请教。了凡先生问:“人既然有命运,命运能够逃避吗?”禅师告诉他:“命是由我作,福是自己求。”。我们要相信,古圣先贤、诸佛菩萨是过来人,他们对于这个事实真相彻底明了,丝毫无误。命数从哪里来的?用科学家的说法,一般讲三度空间、四度空间、五度空间。在理论上说,空间是无限的。我们在人道,生活在三度空间,对于四度空间以上维次的众生,我们就不知道。今天科学已经证实有十一度空间的存在,但是如何突破空间维次,还在研究中。空间维次突破了,就知道过去、未来,清楚明了过去造的是什么因,现在得的是什么果报;这一生造的是什么因,来世是什么果报。这不是推算,这是现量境界。孔先生是从《易经》数理上推断,推断的相当正确;但是不敢讲完全正确,因为只要有丝毫误差,结果就完全不相同。但是如果能够突破空间维次,就决定正确,因为过去、现在、未来是亲眼所见。 古印度婆罗门教、瑜伽、数论这些**们都修禅定,都有这个能力,因此六道之内的空间维次,他们几乎完全突破,所以他们很清楚六道的状况。但是他只知其当然,不知其所以然。六道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为什么会有这些变化?他就不知道了。因此,释迦牟尼佛出现在这个世间,就是为了这些人有能力观察到这些境界,但是对于这些境界还有许多疑惑不能解除。所谓众生有感,佛菩萨就有应,所以释迦牟尼佛应化到这个世间,为我们说明这些现象之所以然。 不同维次的空间是怎么发生的?佛告诉我们,都是从妄想、分别、执著变现出来。我们冷静思惟观察,众生的妄想无量无边,前念灭了,后念就生,一天不知道起多少个妄念,不知道有多少分别、执著,才造成不同维次的空间,造成种种不同的现象。佛常讲十法界依正庄严,这是“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这是佛一语道破宇宙人生现象的根源。就像萤光幕上现的相,这是心现的;这个相能活动、能产生变化是识变的,识就是妄想、分别、执著,它能将现象变得非常复杂。 因此,云谷禅师讲“命由我作”,不是别人做的,与别人毫不相关。自己身外的境界是一个幻境,《金刚经》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不是真实的。这种现象,不能说它有,也不能说它无。如同作梦一样,你不能说没有梦中境界,梦中境界确实存在,但是你不能说它有,因为它是虚幻的,确确实实了不可得。我们细心观察,人生在世的确是一场梦。你晚上睡著了,有人把你的身体抬走,你都不知道。由此可知,身不是我。西方哲学家很聪明,知道身不是我,于是提出一个理论:“我思故我在”,就是承认物质的身体不是我,是虚幻的,能够思惟想像的才是我。这是比一般人要高出一等,是不是真相?不是。我思是妄想,不是事实真相。佛法的境界更高,连我思也放下,彻法底源,恢复到真心本性,然后才能看到宇宙人生的真相,即“一真法界”,或者称为“真如”、“第一义谛”。 既然起了妄想、分别、执著,我们想要断除,问题是断不掉,妄念还是一个接著一个,这就是我们的功夫不得力。虽然从经教中明白了,深信不疑,这只是解悟,没有契入真实的境界,还是不能解决问题。因此,解悟之后要把这些理论、方法落实在生活中,逐渐提升自己的境界,这样才能解决问题,于是才说“命由我作”。 人的一生穷通富贵,这是命。命有定数,定数从何而来?自己造作的。佛法讲因果通三世,人决定有过去世、未来世。时间单位最小的是秒,佛法讲刹那;一弹指有六十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一弹指,如果弹得快,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分之一秒的六十分之一,这是一刹那。一个念头生,一个念头灭,一刹那当中有九百念头生灭,实在太微细了,我们粗心大意,觉察不到。什么人能观察得到?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伏住,到相当深度的禅定功夫,就可以见到这个生灭现象。大乘佛法讲能够见到刹那生灭的头数是圆教八地菩萨,与如来的果位非常接近,这才真正了解宇宙人生真相。 我们动一个善念,利益别人,利益社会,利益众生,果报是福。我们动一个恶念,损人利己,果报是凶、是灾祸。一个人一生的吉凶祸福是自己起心动念、言语造作的果报,所以说“命由我作”。真正明白通达的人,肯定这个说法与事实,他在这一生当中,无论遭遇什么样横逆不善的环境,决定不怨天尤人;反过来怪自己,我自己造作不善,才受这种苦报。明了之后,福要自己去求。怎么求法?改过迁善。 早年,章嘉**劝我出家,弘扬佛法,这是他老人家为我指出一条明路。我跟**三年,奠定我学佛的基础。以后我在台中亲近李炳南老居士,学教十年。尔后这一生,福自己求。从二十六岁开始学佛,我就小心谨慎,依教奉行。年轻时,看相算命的说我过不了四十五岁。四十五岁那年,果然害了一场病,我不看**生、也不吃**,因为我明白**生可以**病,不能**命。所以,关起门来念佛,求生净土。一个月之后,身体慢慢好了,就继续从事于讲经弘法的工作,再没有生过病。记得有一年,甘珠**告诉我:“净空法师,从前我们都在背后说,你这个人很聪明,可惜没有福报又短命。你这些年弘扬佛法,命运完全转过来了,不但有福报,而且很长寿。” 所以,命可以改,改命的方法就是觉悟之后再不造恶,起心动念为别人想,为社会想,为众生想,不要为自己想。然而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了凡先生做了十几年,感应才现前。我自己差不多做了三十年,感应才能觉察。到晚年,确实甘珠**讲的话应验了,愈来愈顺利,心地也愈来愈清净。我今天在这个世间为别人活,不为我自己,自己没有了,名闻利养、五欲六尘的享受早就放下了。印光**晚年常说:“我一无所有,也不怕死。”我现在差不多也入了这个境界,自己一无所有,真的也不怕死。死对我来讲是一桩欢喜的事情,因为我知道死了到哪里去。明白生从哪里来,死往哪里去,这就是“命由我作,福自己求。”。 了凡先生改命运改得很辛苦,我这一生很幸运,比他改得顺利。原因是我始终没有离开老师,老师常在身边督促、指导,十三年的耳提面命,这个利益太大了。年轻时虽然很用功,但是没有达到古人所讲的标准,给自己打分数,充其量也不过六十分刚及格而已,现在大概能到八、九十分,所以效验愈来愈明显。 有人问我:“法师,你怎么修的?你怎么教人?”我结合自己五十年的修学心得,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前十个字是存心。无论是物质环境(顺境与逆境)、人事环境(善缘与恶缘),我们必须在境缘当中磨炼自己,一定要以真诚心处事待人接物。别人用虚妄心对我没有关系,那是他,与我不相干;甚至于他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与我都不相干。自己要一味真诚待人,这样转祸为福就转得快,灾消福来。 平时以清净心处事待人接物,清净就是一尘不染,顺境不起贪恋之心,恶境不起嗔恚之心,永远保持自己清净平等之心,自然常生智慧。爱护一切众生之心油然而生,就是慈悲心。慈悲心,二、三年就有效验。印光**早年住的寮房有蚊虫、跳蚤,他的侍者想把它们赶出去。**说:“不必,有它们在显示我自己修行的德行不够,不能感动它们。”**到七十岁以后,这些蚊虫等果然不见了。我现在也七十多岁了,以前我居住的房子也有蚂蚁、蟑螂,这两年逐渐少了,我很欢喜有了效果。 我在图文巴的小道场,刚开始蚂蚁、蟑螂、小虫很多。山上住了两位同修,我告诉她们决定不杀生,对于它们要以清净心、恭敬心、真诚的爱心来对待;不但不可以伤害,连害它们的念头都要断绝。看到它们,我们合掌称“蚂蚁菩萨,蟑螂菩萨”,我们要以这样的心对待它。告诉它,我们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房子是我的生活环境,房子外面是你们的生活环境,希望我们和睦相处,互不干扰。这一年半以来,蚂蚁少了百分之九十,不像从前成群结队了。不仅对这些小动物如此,对植物也不例外。我们花园里种了很多树木花草,还有蔬菜,我们也是用爱心对待它们、照顾它们,花开得特别美、特别香,这些小树、蔬菜长得特别好。我们不用化肥,不用农**,纯以爱心来照顾,因此树木花草都有感应。 这些都是说明“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这是我五十年学佛所体验到的,命运完全转过来了。虽然不敢说得大自在、大圆满,但是接近自在、圆满了,有信心可以得到。 “诗书所称,的为明训”。古圣先贤著作中所说的训示,我们要相信。“我教典中说”,“我”是云谷禅师,“我教”是佛教。佛经讲:“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我早年学佛,心里也是有希求,章嘉**告诉我,“佛氏门中,有求必应”。。他老人家教我求的方法,说得比云谷禅师简单,非常有效,他说:“你真心祈求,没有感应,这是自己有业障。障碍不在佛法那一边,障碍在自己本身,只要消除业障,有求必应。”我向老
佚名
2024-06-06 18:27:2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14:59:06

    风水如何改变命运

    一个人的命运是不是天生注定不可改变的?其实并不是这样的。运势不好的时候,通过改变周围或者自身都是可以引起气场变化,达到转运的目的的,最怕的是明知不顺但是无所作为...

  • 佚名
    2024-06-06 00:56:37

    如何改变命运

    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上,机会来了,就要争取。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净空法师谈如何给亲人度亡

    净空法师法语:怎样超度他们离苦?1 佛在《地藏经》上明白为我们开示,凡是梦到已经过世的家亲眷属或是熟人,这都是他与你有缘分,有求于你,你应当帮助他。2 不学佛的...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如何改变衰运

    这可是命中注定?到底何为命呢?其一说的是先天之命,即由每个人的出生时间决定。所谓时也命也。孔子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夫子对一生的总结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知...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命运坎坷如何改运

    命运=命+运,人生下来有个命,这是前世的善恶决定的和这一世的善恶无关,这一世的善恶改变的是运,所以才能改变命运,但命运不是那么好改的,必须积功累德到一定程度才能...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人的命运是苦的要如何改变

    人生下来有个命,这是前世的善恶决定的和这一世的善恶无关,这一世的善恶改变的是运,所以才能改变命运,但命运不是那么好改的,必须积功累德到一定程度才能扭转,所以会有...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净空法师:命运能不能改造

    一个人的命运,要靠天分,要靠奋斗,但更重要的是判断自己所处的历史进程,因为世界的变化越来越快。在时代浪潮里,一个人的努力和天份,简直不值一提。只有踩到了浪潮之巅...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净空法师与星云**?

    佛家对出家人,即使是很有修行、很有成就的出家人,称呼师父或法师比较妥当,用净空老法师自己的话说,一般出家人当不起“**”的称号。信众称出家人为**,一是表示对出...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如何选择婚姻 净空法师

    要明白一个道理 :一切因缘生 万般不由人 一般的事情都是早就定好的了缘分有早晚 婚姻也是有长短 也不必如此 执着起心!一切自然而然为好吧!修行不是求婚姻好坏...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净空法师谈离婚

    结婚离婚都是缘,强求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