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鱼翅的历史沿革

古人称鲨鱼为鲛鱼、鱼昔 ,亦 写 作 沙鱼,另有海狼、吞船、吞山之别号。
但人们最早加工出的鲨鱼制品则是鱼皮和鱼唇。宋朝时,鲨鱼皮和鲨鱼唇都曾名噪食界。杨彦龄《杨公笔录》在夸奖鳆鱼的时候,认为江珧柱、沙鱼、赤鳔之类“皆可北面矣”,这里说的沙鱼仅指其鱼皮和鱼唇制品。鲨鱼皮经过加工并细切成丝后,称为鲨 鱼皮脍,非常珍贵,梅尧臣曾获友人馈赠,写下了《答持国遗鲨 鱼皮脍》一诗,其中透露了这种珍品的一些信息,其《宛陵集》卷二九载其诗云:“海鱼沙玉皮,翦脍金齑酽。远持享佳宾,岂用饰宝剑。予贫食几稀,君爱则已泛。终当饭葵藿,此味不为欠。”有人认为鱼翅在宋代已登食坛,乃是将鲨鱼皮脍误认为鱼翅。
其实,我国加工鱼翅的历史并不长,从明朝开始,人们才发现鲨鱼鳍。一般说来,鱼翅原料处理,首先要经过相对复杂的处理。古籍中曾介绍过鱼翅的加工情况,首先,捕鲨本身就带有危险性,因为鲨鱼凶猛,能够攻击人类。乾隆《诸城县志》卷一二曾记载说:“最悍者沙,……其翅猛恶,噬人,泅水者遇之必毙,海上畏之,号曰海狼。”捕鲨之后,粗加工成为翅板(或称翅片、原翅、皮翅),细加工则成翅丝(或称软刺、明翅)。郝懿行《记海错》叙述说:“沙鱼色黄如沙,无鳞有甲,长或数尺,丰上杀下,肉瘠而味薄,殊不美也。
明朝把鱼翅推向饮食市场之后,立刻引起强烈共鸣,认识其价值者逐渐增多。李时珍《本草纲目》卷四四记述说:“沙鱼……形并似鱼,青目赤颊,可见食用鱼翅之风率先起自南方,但很快就感染到北方食界,就连宫廷膳食中也添加了这种原料,如刘若愚《明宫史》火集就记载:“先帝最喜用……鲨鱼筋”。鲨鱼筋,指鲨鱼翅筋。成书于明代的小说《**梅》第五十三回也把鱼翅视为高档食料,按《**梅》描写鱼翅,仅列入饮食,说明那时的一般人尚无从问津。《汪穰卿笔记》卷三曾探讨鱼翅。入清以后,鱼翅作为新兴的海产珍品,迅速发展起来,不但供应量明显增加,身价也在一步步攀升。郝懿行《记海错》说鱼翅在乾隆年代“酒筵间以为上肴”。从那时起,南北各地都可见到鱼翅宴席,《竹叶亭杂记》卷八记载说:“京师筵席多尚异味,……近日筵席,鱼翅必用镇江肉翅,其上者斤直二两有余。”《水窗春呓》卷下记述那帮主管治理黄河的河厅官员,有清一代,鱼翅一般都在高档宴席中展露身影,致有“无翅不成席”之说。然而,鱼翅虽然名贵,但烹调却颇费功力,只有技艺高超的厨人才能制作出的鱼翅菜肴。为此,清代厨家各显神通,不断推出新型的鱼翅菜品,鱼翅口味,同时也逐渐形成了区域性的烹饪特色。当时食界共推闽、粤鱼翅,烹饪最良。如《汪穰卿笔记》卷三在论述鱼翅制作时说:“顾庖人为此未必尽得法,大约闽、粤人最擅长,次则河南。又以火腿四肘、鸡四只亦精造,火腿去爪,去滴油,去骨,鸡鸭去腹中物,去爪翼,煮极融化而漉取其汁。 大略驾群才。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铭功会稽岭,骋望琅琊台。刑徒七十万,起土骊山隈。
尚采不死**,茫然使心哀。连**射海鱼,长鲸正崔嵬。
额鼻象五岳,扬波喷云雷。鬐鬣蔽青天,何由睹蓬莱。
徐巿载秦女,楼船几时回。但见三泉下,金棺葬寒灰。
凤飞九千仞,五章备彩珍。衔书且虚归,空入周与秦。
横绝历四海,所居未得邻。吾营紫河车,千载落风尘。
**物秘海岳,采铅青溪滨。时登大楼山,举手望仙真。
羽驾灭去影,飙车绝回轮。尚恐丹液迟,志愿不及申。
徒霜镜中发,羞彼鹤上人。桃李何处开,此花非我春。
唯应清都境,长与韩众亲。
当时的风水师认为鲨鱼为佛教护法神“摩羯”。吃鱼翅是最不吉利的事情,而且熹宗起天启年号、喜鱼翅,寓意国破家亡,妻离子散、霉运连连。所以明朝灭亡后一直到清中期前无人敢吃鱼翅,鱼翅也被排除八珍。

佚名
2024-06-09 23:29:29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06:21:50

    北京福田公墓的历史沿革

    北京福田公墓 因距福田寺不远,故取名福田公墓。1930年,原清末九门提督江朝宗之子江宝昌(又名江宝苍,兼江济堂的代表)与救世新教会负责人沈性礼商议,由江宝昌出地...

  • 佚名
    2024-06-09 11:14:52

    青龙桥的历史沿革

    云南凤庆古称顺宁府,以产茶著称。但由于凤庆地处大山腹地,交通闭塞,加之澜沧江阻隔了与内地的交通,凤庆的茶虽好,却一直无法运往内地。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

  • 佚名
    2024-06-09 14:31:59

    三僚村的历史沿革

    现为兴国县梅窖镇所辖的行政村。苏区时期一度属于胜利县,**期间属于仁爱乡,1949年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建立了三僚乡人民**,下设曾屋、廖屋、排上、背...

  • 佚名
    2024-06-09 15:41:45

    吉安县的历史沿革

    吉安县古称庐陵县。《水经注》说它是因泸水而得名。夏、商时代(约前21世纪~前1046),地域处扬州西境。周朝(前1046~前221)地属吴、越、楚。秦始皇二十六...

  • 佚名
    2024-06-09 07:59:19

    杜家祠堂的历史变革

    杜家祠堂于1931年5月竣工,杜月笙定于1931年6月10日举行杜祠落成典礼。奉主入祠典礼规格之高,排场之大,堪称空前绝后。几万人的仪仗队由六个大队组成,**政...

  • 佚名
    2024-06-09 15:43:33

    兴国县的历史沿革

    建县始于三国。236年(吴嘉禾五年),析赣县地,置平阳县,属扬州庐陵南部都尉。280年(西晋太康元年),改平阳县为平固县。282年(太康三年),罢南部都尉置南康...

  • 佚名
    2024-06-09 21:46:10

    静安寺的历史沿革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初名沪读重元(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唐代该寺更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十堰市太和**院的历史沿革

    1965年,原武汉**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学院)及其附属**院53名**务人员举家搬迁来到鄂西北山区建立了郧阳地区人民**院。武当山古称太和山,自古**...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订书机的历史沿革

    最早使用订书机的可能是法王路易十五。他所使用的订书钉都是手工精心打造,上面印有皇家标志,用于将皇室文件装订在一起。1868年查尔斯·古尔德(charles go...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海会寺的历史沿革

    万历四十二年(1614年),朝廷敕赐海会寺新名“万善寺”,并颁大藏经卷,但丹阳民间仍习惯称“海会寺”。同一时期,丹阳地方人士为“镇风水”,在丹阳东门古运河畔兴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