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安宁堡街道的历史沿革

安宁堡在兰州黄河北岸,距市内约18公里。堡子平面呈方形,城东北角和西南角与边墙连接,堡内街道呈“田”字形。明朝时,为了防御残元势力的侵扰而修建的屯军之地。
在安宁堡仁寿山祖师殿山门外,竖有一块明朝嘉靖改元春三月九日重建时的《大明安宁堡神庙记》石碑,碑文载:“弘治乙丑,石淙杨公总制军务,以兰为西北要冲,张掖□□□诸镇,赖此地为吭。去郡逾河三十里置安宁堡。城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周围六百四十步,东南有门,……遏虏,不使为居人行旅之害。至是始,遂播获往来。”另一史书载:“先是河北农家,常被虏患,杨公为总制时,建议于朝,以河北为临河要害,建置二堡,东为盐场,西即安宁,戍以重兵,严以烽燧,由是虏患稍息,人得耕牧。”
原来,明灭元以后,退居蒙古的蒙古贵族不甘心失败,继续与明对抗。15世纪40年代,西蒙古瓦剌部首领也先一度统一了蒙古诸部,势力日益强大,并不断出兵侵略明朝北部边境,掳掠人口财物,成为明朝北部的劲敌。至正统十四年(1449年)春,也先纠集蒙古各部,分四路向南进犯,于河北怀来土木堡大败明军,将英宗朱祁镇俘去,史称“土木之变”。
此后,明朝北部的战略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明军已经无法有效地防御残元势力的侵扰。及至16世纪初叶,东蒙古的鞑靼俺答部又相继占据河套、松山一带,并经常派骑兵进犯兰州,“立黄河饮马,甚谓闯夺河桥(即镇远浮桥),大肆恐喝”,闹得黄河北岸人民不得安稳,大片沃土不得耕牧,为此,从明正统到弘治的50多年间,驻兰明军在不断加固兰州城垣的同时,又先后修筑了兰州黄河北大岔口哨马堡(今十里店、费家营附近)、新城堡、西古(固)城、什川堡、盐场堡、安宁堡等军事城堡,并在外围修筑边墙、墩台,派重兵戍守,对阻止鞑靼骑兵的侵扰,保护河北大片农田果园,起到了重要作用,安宁堡正是在此背景下筑堡屯军的。
安宁堡在兰州黄河北岸,距市内约18公里。堡子平面呈方形,城东北角和西南角与边墙连接,堡内街道呈“田”字形。进东门直通后街十字为中街,东面南北走向为东街,北通仓院街,南通东火道。堡子正中南北走向为前街,北接仓院街,南通南城门和东西火道。西面为后街,北连窟沱、仓院街与东街相通,南与西火道相连。中街与前街十字为鼓楼。开东门南门,两门上方用青砖砌就长约1.5米,宽约80厘米的长方形砖塘,东门砖塘上镌刻正楷“安宁堡”三字,南门刻“永固”二字。碑文载:“安宁堡城高二丈,池深一丈二尺。”但据今人测算,城高三丈,连同雉堞共三丈六尺(合12米),二丈之数有待考证。城周长六百四十步(约1060米)。堡内北部正中建有三官庙一座,供奉尧、舜、禹塑像。此处乡民俗称“都会府”,是明正德时修建。大殿脊翘檐展,气势雄宏,院内芳草丛生,香火旺盛。大门起脊握角,上方正中悬“参将傅津”竖匾一块。1944年扩建安宁堡小学时大门被拆毁。1936年乡贤柴若愚先生捐银500,在大殿东西南三面建教室4座,开办了国民初级小学。在三官庙西侧有一所院落,东西北三面均有房舍,北面地势比院落高约1米,盖有较讲究的5间正房,门窗油漆彩绘,很有气魄。这座“都会府”和前街柴、晏两家大院,明时驻有千余明军,担任警戒任务。在“都会府”两端建有**库房,左为今窟沱,贮银饷兵器;右为今库院,藏**粮秣,其名沿用至今。1964年夏,安宁堡骤下暴雨,洪水冲入窟沱,又冲进紧靠城墙的晏裕福院子,并冲开一个地道。这个地道阴森,很长,一直通往城外。据老乡讲,这个地道是明朝**贮藏兵器的,长期以来无人知道它的来历。
安宁堡有东西两个栅门,西栅门在今上庄子岸门口子处,东栅门在东门外昔日葛家巷道口(今纸箱厂北部)。这两个栅门都砌在边墙上,因为在边墙外还有大片耕地和果园,那时无战事,开栅门,农民外出“人得耕牧”,“播获往来”,一旦有战事,栅门紧闭,烽燧四起,农民严防死守,以防鞑靼侵扰,保卫家园。为此,还有壮烈牺牲者。如明嘉靖七年(1528年)春,残元蒙古兵侵扰兰州,兰州卫正千户、乡贤朱辅“性孝友,善抚士卒,守河北安宁堡与贼战,颇有战获。俄贼势益众,辅力战,中流矢而死”。安宁堡朱氏始祖长子与神沟**护卫货物“因斗身亡”。由此说明,安宁堡原为军事古堡,堡名虽取“边境安靖”、“边患消宁”之意,但自明弘治建堡至清顺治150多年里,连年虏患不息,人民屡遭虏害,为保自己生命财产而牺牲的先民何止一二。

佚名
2024-06-16 13:14:4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6 09:26:14

    杨圩镇的历史沿革

    杨圩因驻地杨公圩而得名,相传明正德年间(1506—1521)朝廷官员杨洄平乱有功封为将军,致仕返乡后,乡民捐建“杨公庙”,以示纪念。后商贾云集成圩,取名杨公圩,...

  • 佚名
    2024-06-16 05:03:00

    静安寺的历史沿革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初名沪读重元(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唐代该寺更名为永泰禅院,北宋大中祥符元...

  • 佚名
    2024-06-16 12:03:57

    **清华大学的历史沿革

    经过一阵惊心动魄的**,清帝宣统于西元一九一二年三月三十日退位,**建立。**成立之后,将清华学堂改名为清华学校,于五月一日重行开课,并裁撤游美学务处,使之隶...

  • 佚名
    2024-06-16 23:13:35

    十堰市太和**院的历史沿革

    1965年,原武汉**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学院)及其附属**院53名**务人员举家搬迁来到鄂西北山区建立了郧阳地区人民**院。武当山古称太和山,自古**...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浙江西湖的历史沿革

    西湖图出自《咸淳临安志》清同治六年补刊西湖最早称武林水。《汉书·地理志》:“钱唐,西部都尉治。武林山,武林水所出,东入海,行八百三十里。[1]后又有钱水、钱唐湖...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郑州铁路局的历史沿革

    1949年3月11日,郑州铁路管理局在河南省郑州市成立,就是现在的郑州铁路局的前身。1983年,铁道部将武汉铁路局与西安铁路局以整体编制并入郑州铁路局。2005...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华山的历史沿革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公元前3世纪就有“华山”之名。《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永阳镇的历史沿革

    1953年建永阳镇,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乡,1993年洛平乡并入建永阳镇。1997年,面积63平方千米,人口2.8万,辖北七山、东垒子、西垒子、檀山、...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上海市上海中学的历史沿革

    1865年,上海市上海中学前身龙门书院成立。1905年,学校更名为苏松太道立龙门师范学校。1910年,江苏省立第二师范学校。1927年7月,更名为江苏省立上海中...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上海市闵行中学的历史沿革

    1928年8月,闵行中学的前身,上海县立初中学创办。初期只有三个班级,学生111人。校址在建设路原闵行区教育局内。1937年**战争爆发后,学校停办。19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