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三虱争讼》这则寓言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虱子,令人讨厌之物,但在古代**,却是文人们津津乐道的东西。从现在的科学描述和介绍来看,虱子微小的体貌特征、寄生的生活习性和惹人不快的作为,是**古代文人对虱子的“体察”和 “玩味” 的焦点,其文化属意和心理定势确乎发人深省。
(一)虱子的文学寓意和文化信息 文学上的最早记载见于先秦诗文,如宋玉《小言赋》中有“烹虱胫,切虮肝,会九族而同嚌,犹委余而不殚”的名句,散存于诗文中的虱子指称大同小异,但文化属意却大相径庭。
1.虱子体小,常代指一种极细微的空间感觉。战国时《列子 汤问》中有“纪昌学射”的故事: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之后,虽锥末倒眥,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昌以牦县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县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撇开这个成语故事的寓意和道理不说,把悬在窗前牛尾毛上的虱子作为练习眼力的道具和箭靶,确实让人感到耳目一新;“纪昌贯虱”的射技也令人叹为观止。大概古人认为再也没有比虱子更小的实体存在了,因而把“虱轮”作为空间感觉上的细微活体的代称借“谓视大如小”之意(《辞源》,商务印书馆 1986.8.p2777)。
这在古印度人关于空间感觉的表述上有相似的地方:七微尘成一窗尘,七窗尘成一兔毛端尘,,七兔毛端尘成一羊毛端尘,七羊毛端尘成一牛毛端尘,七牛毛端尘成一虮,七虮成一虱,七虱成一芥子,七芥子成一大麦……现在有些方言中还保留着把“虮子、虱”作为细小空间或长度单位的说法,如有虮子那么大、有一虱恁长等,可惜字典中没有这个义项。
2.虱子寄生成性,危害宿主,也常以之比喻作恶的人或有害的事物。《韩非子
佚名
2024-06-07 07:05:0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