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认祖归宗-----------------高姓

【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
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士兵生活、人民疾苦为内容。代表作有《燕歌行》。
高 琼:宋代亳州蒙城人,通晓军政,勇猛仗义,其后人许多成为军事将领,高琼一族被一度赞为“高家将”。
高 兴:元蔡州(今河南省汝南)人。出身农家,元武宗时官至河南行省左丞相。
高 启:元末明初长洲(今江苏苏州)人。学识渊博,擅长诗赋,与杨基、张羽、徐贲并称“吴中四士”,其著作被后人汇编为《高太史全集》。
高 武:明嘉靖年间人,所传针炙之术在我国**学上占重要地位。
高 翔:今江苏扬州人,清代“扬州八怪”之一。擅长山水,画梅风格疏秀,亦能画像。
高 鹗:清代文学家,汉军镶黄旗人,《红楼梦》后四十回的续写者。
高渐离:战国末年时燕人,擅长击筑,燕太子丹派荆轲谋刺秦王政(即秦始皇),到易水送行,他击筑,荆轲和歌。后因在筑内暗藏铅块扑击秦始皇,不中被杀。
高仙芝:唐代**族人,精于骑射,官至鸿胪卿、假御史中丞、右御林大将军等职。
高怀德:今河北正定西南人,宋初将领。以忠厚倜傥、威武勇敢著称。
高皇后:今安徽蒙城人,宋英宗之皇后。哲宗时她起用司马光,废止王安石变法措施,共执政九年。
高汝砺:金右丞相,封寿国公。现山西省应县人。曾对纸钞的推行和发展起到一定作用。对金国的**和经济的发展也起到一定的作用。为人正直。
高克恭:元代画家,字彦敬,号房山,其先回鹘(**尔族),籍贯大同(今属山西省),居于燕京(今北京市),晚年寓钱塘(今浙江省杭州)。官至刑部尚书。 善书画,《云横秀岭》、《墨竹石坡》为其代表作。与赵孟頫齐名,时人有“南有赵魏北有高”之称。
高则诚:今浙江省永嘉人。元代著名戏曲家,所著南戏剧本《琵琶记》流传甚广。
高文秀:今山东省人,元代戏曲作家。有“小汉卿”的美称。
高攀龙:江苏省无锡人,明代东林党首领之一。当朝大儒,曾与顾宪成在东林书院讲学,时称“高顾”。
高一功:明末米脂(今属陕西)人,农民军将领,随李自成起兵反明。
高斗魁:清代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以**术精湛名噪一时,著有《**学心法》、《四明**案》、《吹毛篇》等**学著作。
高凤翰:清代胶州(今属山东)人,著名书画家。著有《湖海集》、《南阜集》、《归云集》等作品。
高剑父:广东省番禺人,岭南画派的创立者,早年间加入同盟会,参加过黄花岗**。
高士其:福建省福州人,现代科学文艺作家。曾任中央**科学普及顾问、**科普创作协会名誉会长等职。
【郡望堂号】
1、郡望
渤海郡:西汉时置郡,治所在浮阳(今河北省沧州)。此支高氏,其开基始祖为东汉太守渤海太守高洪。
渔阳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后置郡,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西南。以渔水之阳得名。
广陵国:汉时置,治所在今江苏省扬州市。此支高氏,为吴丹阳太守高瑞之后。
河南郡:汉时改秦三川郡置郡,治所在雒阳(今河南洛阳市东北)。此支高氏,为鲜卑族高氏之后开基。
辽东郡:战国燕将秦开击退东胡所建郡,治所在襄平(今辽宁省辽阳市)。
2、堂号
厚余堂:孔子弟子高柴,做费城宰(今之县长)。孔子评他:“柴也愚”。朱熹注“愚是知不足而后知有余”。《词海》:愚,纯朴也。由是,高姓后代以“厚余”作为高姓的堂号。
渤海堂:唐朝时高固、高崇文都被封为渤海郡王;北齐高欢被封为渤海王。
此外,高姓的主要堂号还有:“渔阳堂”、“辽东堂”、“广陵堂”、“河南堂”、“有继堂”、“供侯堂”、“双玉堂”、“后余堂”、“报本堂”、“守愚堂”等。
【高姓宗祠通用对联】
〖高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三年泣血;
八战铭功。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春秋时卫国人高柴,字子羔,孔子的弟子,性情仁爱,对父母孝敬,为双亲执丧礼,泣血(哀痛至极,哭泣无声,如血出)三年。下联说唐代幽州人高崇文,字崇文,贞元年间随韩全义镇守长武城,治军有名。吐蕃兵侵犯宁州,他率军前去,大获全胜,封渤海郡王。剑南西川节度使刘阀反乱,他由宰相杜黄裳推荐,以左神策行营节度使率兵讨伐,在鹿头山八战八胜,活捉刘癖,晋封为南平郡王。后官邻宁节度使、京西诸军都统。
技工翦马;
兆应射雕。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北朝时东魏渤海蓨人高欢,字贺六浑,先后参加破六韩拔陵、杜洛周、葛荣等**军,后随葛荣投奔尔朱荣。一次,尔朱荣让他去剪一匹恶马(把马腿交叉绑起来),他不用羁绊就完成了,那马竟也不踢不咬,他说:“对付恶人也应该这样!”得到尔朱荣的信任,官晋州刺史。尔朱荣死后,他依靠鲜卑**,联络山东士族,掌东魏兵权,称大丞相。后逼孝武帝西奔长安,另立孝静帝,执掌朝政达十六年。死后,他儿子高洋代东魏建北齐,追尊他为神武帝。下联典指唐末幽州人高骈,字千里,高崇文的孙子。初任朱叔明的司马,一天,有两只大雕从天上飞过,他说:“我如果能富贵,就应该射中。”果然一箭射落二雕,当时号称“落雕御史”。僖宗时,历任天平、剑南、镇海、淮南节度使,诸道行营都统等职,**黄巾**军。他慑于**军声威,又因朝中互相倾轧,坐守扬州,企图保存实力,割据一方。封渤海郡王。后因相信仙术,重用方士吕用之,将士离心,被部将所杀。
供侯世德;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广东省梅州市高氏宗祠“供侯堂”堂联。
户部世泽;
渤海家声。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金·高德基,大定中,官户部尚书。下联典出高姓望族渤海郡。
女中尧舜;
学本程朱。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宋英宗高皇后,临政九年,朝政清明,人称为“女中尧舜”。下联典指明·高攀龙,志于程朱之学,后与顾宪成修复东林书院讲学其中。
豹变隐雾;
鸿渐表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高凤,少耽学,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唐山中,不应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高彪,群举孝廉第一,校书东观,数奏赋颂奇文,因事讽谏,灵帝诏东观画彪像,以劝学者。
-----------------------------------------------------------------
〖高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渤海家声远;
洪溪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安徽省旌德县高甲村高氏宗祠联。上联典出高氏郡望;下联嵌“洪溪”为祠西水名。
渤海家声远,
龙门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长乐市龙门村高氏宗祠联。龙门高氏宗祠是一座经清代重修过的明代古建筑,祠堂前有宽阔的石埕。祠堂依山而进,共有三进院落,逐层升高,气势宏敞。大门两侧镌有这副对联。主祠厅上悬挂有高鲁敬献的匾额:“本固枝荣”。祠堂上还有许多科举功名的牌匾。据族谱及方志等文献,可知在宋代的淳化、绍兴、淳熙等年代,高氏子孙数人高中进士,明、清则更辉煌。祠堂背扆的山就叫翁山,传说居此山的老人多享高寿,因而此山被命名为“翁山”。翁山之巅原有**大王庙,年代久远已毁圯,现已改建为龙源寺。登上山巅,四面风景尽收眼底。东面可见绿树茂盛的三台案山,东北及北面可眺望长乐市现代化的高楼广厦,西北依稀可辨通往闽江的下洞江,这就是明初郑和下西洋时的太平港遗迹,当年的太平港,水面宽广,郑和的船队:帆樯如云,舸连舰接,声势浩大,气象万千。震惊世界的七下西洋,就是从这儿起锚的。东南可见过洋山。南面及西南,近可俯看龙门村鳞次栉比的民居房舍,远可了望绿野田畴及银光闪烁的河渠池沼。龙门村口有古渡头,登船,经过上洞江,入闽江,可直航福州台江。
渤海家声远;
禹州世泽长。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武平县高氏宗祠联。
隐钓变之雾;
表鸿渐之仪。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东汉隐士高凤,字文通,叶人。少耽学,家以农为业,昼夜读书不息,遂成名儒。元和间教授西堂山中,不征辟,隐身渔钓。下联典指东汉内黄令高彪,字义方,无锡人。诸生,游太学,有雅而纳于言,郡举孝廉第一。除郎中,校书东观,迁内黄令,有德政。诏东观画彪像,以对学者。
才女称学士;
夫妇捐忠躯。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南唐高越妻,美而慧,有文才,称“女学士”。下联典指唐高睿与妻**,同陷虏中,虏以官爵饵之,睿顾其妻曰:“报国酬恩,正在今日。”遂同为虏害。
子孝双亲乐;
家和万事成。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间丞相府;
天上蕊珠宫。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一门五举子;
三步两道台。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1)
此联已经不是一般的荣耀了,如此的口气,如此的气势,在滇中地区的名门望族中,只有高氏才配享有。蒙元大军的进入,元王朝的建立,使高氏家族蒙受了一场劫难。动荡之后,受到重创的高氏家族,由于最高统治者对西南边疆采取了特殊的优抚政策,逐渐恢复了生气。高泰祥高泰祥肩负使命,抗拒元军,为元军所诛,但蒙元统治者仍未视其为死敌,待忽必烈统一大业完成后,其子高琼仍受封于领地姚安,为世袭土官。这一职务,是元王朝为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所特设的。根据各地土酋不同的实力,他们所受的职务分别为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等。这些土官,就这样长期沿袭下来。明王朝实行“改土设流”的政策后,他们同朝廷所委派的官员一起,共同治理地方。(下“七言联·(2)”同)
-----------------------------------------------------------------
〖高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燕歌行中咏边塞;
兰墅集外续红楼。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702-765),字达夫,渤海蓨(今河北省景县)人。初仕封丘(今河南省封丘)县尉,不久投河西节度使哥舒翰任掌书记。后官至淮南、西川节度使,终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其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及兵士生活状况之“边塞诗”为著,《燕歌行》即其代表作。有《高常侍集》。下联典指清代文学家高鹗(约1738-约1815),字兰墅,兰史,别吨红缕外史,汉军镶旗人。乾隆进士,曾任侍读学士,刑科给事中。一般认为,曹雪芹作八十回本《石头记》,由他续成一百二十回本《红楼梦》,让宝、黛爱情故事终以悲剧结局,使曹书成为首尾完整的文学巨著。另有《兰墅诗钞》。
莫道名高与爵贵;
须知子孝和妻贤。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爵不如天爵贵;
功名争似孝名高。
——明·高则诚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元末明初戏曲作家高则诚《琵琶记》中联语句。
人居东晋风流后;
家在西湖山水间。
——清·高螺舟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书法家高螺舟书赠联。高螺舟,字人鉴,仁和人。道光进士。
达夫诗派吟边塞;
剑父画风创岭南。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适事典。下联典指近代画家高仑,字剑父,开创“岭南画派”。
池上诗系春草梦;
水心人坐藕花风。
——明·高允恭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明代画家高允恭,撰贵阳中山公园池心亭联。高允恭,字彦敬,号房山,畏兀儿族。居大都房山(今北京市房山)。官至刑部尚书、大名路总管。著有《云横秀岭》、《墨竹石英钟坡》等。
软红不到藤萝外;
嫩绿新添几案前。
——清·高其佩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画家高其佩(1660-1734)自题联。高其佩,字韦之,号见园,铁岭人。以指画称一时。官至刑部右侍郎。
九爽七公八宰相;
三王一帝五封侯。
横额:高让公故里
——赵鹤清撰云南省姚安县光禄镇土官衙门高氏故里(2)
-----------------------------------------------------------------
〖高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前辈典型,秀才风味;
华嵩品格,江海文章。
——清·文治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清代乾隆进士文治(梦楼)赠老儒高心余联。
雅号吟哦,传诗窖令昔;
博通典故,致梁国多咨。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高仁义誉的事典。下联典指唐代相王府文学高仲舒的事典。高仲舒,通训诂学,擢明经。开元初,宁景、苏颋当国,多向他咨访。终太子右庶子。
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
十手所指,吾身安可自欺。
——高二适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当代诗人、书法家高二适(1903-1977)撰书联。高二适,江苏东台人。毕生治学,厥功甚伟。对书法有深入研究,能融章今草狂于一炉,章士钊有诗赞云:“客来倘临池兴,惟望书家噪一高。”极表推崇。
从安海、溯渤海,海阔渊源远;
由凤山、迁平山,山秀人文多。
——佚名撰高姓宗祠通用联
此联为福建省安溪县大坪乡高氏宗祠联。全联典出本支高姓族人的迁徙历史。
佚名
2024-06-02 06:57:0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