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请问上海静安寺的由来谁知道啊?谢谢!

相传三国孙吴赤乌十年(247年),初名沪渎重玄寺。宋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更名静安寺。这就是静安寺的由来。

历史沿革:

静安寺相传始建于三国吴大帝孙权赤乌十年(247年),创始人为康僧会。初名沪读重元(玄)寺,寺址位于吴淞江(今苏州河)北岸。南宋嘉定九年(1216年),因寺址逼近江岸,寺基有倾圯之危,住持仲依将寺院迁至芦浦沸井浜畔,即现今寺址。

明洪武二年(13**年),铸洪武大钟,耗铜六千斤,上有“洪武二年铸,祝皇太子千秋”铭文,声洪震远。清初以来,静安寺屡经兴废。清乾隆六年(1741年),礼部侍郎麦焕出资重修大殿。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歙人孙思望倡议捐资重修殿堂。寺僧大海,曾将寺内被火焚余的宋代银杏树干,雕成十八尊罗汉及一尊韦驮像于寺内供奉。

**元年(1912年),第一个全国性佛教组织——中华佛教总会成立,会址设于静安寺,著名爱国诗僧寄禅法师(八指头陀)任会长。次年,寄禅为保护全国寺庙财产,赴京**未果,不幸圆寂于北京法源寺。2009年12月19日,静安寺15吨纯银浇铸的如来佛祖银身像进驻寺内。大雄宝殿上添置菩萨、诸弟子等十余座3吨重银像。

扩展资料:

静安寺历任方丈:

1、智俨

宋代静安寺住持,有道行,人皆称虾子和尚,远近闻名。相传智俨和尚示寂前,曾用蒲草搓绳万余条,悬于廊下。人们竟相施钱,一根根绳子都串满为止。在其示寂后,人们用这笔钱造了一座佛阁。

2、寿宁 

字无为,号一庵,上海人,元末静安寺住持,以诗名于世。所居之室,名“绿云洞”。他于洞外植桧竹桐柏,邀群贤作诗,与之唱和,后汇集题咏,编成《静安八咏集》一书,流传后世,影响很大,静安寺元时达于鼎盛,驰名中外。

3、鹤峰 

(?—1883)清末静安寺住持。太平天国**期间,静安寺遭战火毁坏,寺宇大部分成为断壁残恒,仅存一座大殿。光绪六年(1880年)住持鹤峰决心重建,得邑人李朝观、唐景星、杭州巨商胡雪岩、姚曦和著名**店主人胡庆余等人资助,修复山门及各殿堂。

于次年(1881年)四月初八日落成,举行隆重的“浴佛节”仪式,四众云集,车水马龙,盛况空前,有名的“静安寺庙会”即启源于此。自是静安寺中兴,寺貌改观,有《重建静安寺记》勒碑详记其事。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静安寺 (上海市静安区古寺)

参考资料来源:上海静安寺-历代方丈

佚名
2024-06-16 18:08:1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