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求翻译 明史 列传 第十一 张士诚的那段

张士诚,小名叫“九四”,是泰州(今属江苏)白驹场亭的人。有三个弟弟,都是靠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谋取不法利润。(张士诚)非常轻视财富而喜欢施舍,深受朋友的喜爱。曾经卖盐给一些富户,经常遭受他们的欺凌和侮辱,有的甚至不给钱。其中元军的弓箭手丘义对张士诚欺压**得尤其厉害。张士诚非常愤怒,就带领着几个弟弟和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死了丘义,顺带着把那些平时欺压他们的富户们也都杀掉,放火烧了他们的住宅,然后到旁边州的盐场,招募一些青年人当兵。当时,在盐场干活的盐丁们正嫌工作太苦太累,于是共同推举张士诚为首,攻下了泰州。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杀掉了行省参政赵琏,同时攻取了兴化,在德胜湖(江苏兴化附近)集结,有一万多人。元朝廷派人拿着“万户”的委任状去招降他们,张士诚嫌官太小,不接受。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这一年是元顺帝至正十三年(1353)。
 第二年,元朝的右丞相脱脱统领大军前来征讨张士诚,屡次打败他们,**高邮,已经攻下高邮的外城,而且毁坏了它。但是,就在高邮城快要被攻破的时候,顺帝听信谗言,撤销了脱脱的兵权、官爵,另派将军取代了他。张士诚趁机反击,元兵溃败撤军,于是张士诚再度振兴起来。过了年,淮东一带发生饥荒,张士诚就派他的弟弟张士德从通州(今属江苏)渡过长江进入常熟。
  至正十六年二月,张士诚攻陷平江(今江苏苏州市),接着又攻陷湖州、松江及常州等路(均属江苏)。他把平江(苏州)改为隆平府,张士诚从高邮迁都到这里。就以承天寺为办公场所,盘腿坐在大殿中,在梁上射三箭作为标识。这一年,朱元璋也攻下集庆(今江苏南京),派遣杨宪向张士诚传达友好的意思。在给张士诚的信中,朱元璋写道:“过去(东汉初年),隗嚚(注意,是隗“嚚”(yín),不是隗“嚣”)在(今甘肃)天水称雄,现在足下也在姑苏(苏州)称王,事势相等,我十分为足下高兴。与邻邦保持友好,各自安守辖境,这是古人崇尚的美德,我心里十分仰慕。希望今后我们能够互通信使,不要被谗言所迷惑,致使产生边界纠纷。”张士诚收到朱元璋的信,扣住杨宪,也不回信。后来竟然派遣**进攻镇江,结果被徐达在龙潭击败。朱元璋随即派徐达和汤和攻常州。张士诚派兵来援救,大败,损失了姓张和姓汤的两员战将,这才写信求和,请求每年送给明军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朱元璋回信,限令他放回杨宪,每年只要送五十万石粮食就行了。张士诚又不搭理了。
早先张士诚攻下平江(苏州),随即就派兵攻嘉兴(今属浙江)。结果当地驻军元朝的守将、苗族大帅杨完者多次打败张士诚的**。于是他派张士德绕道攻破杭州。杨完者回兵救援,张士德又吃了败仗,逃了回来。次年,朱元璋派耿炳文攻取长兴(属浙江),徐达攻取常州,吴良等攻取江阴(均属浙江),张士诚的**西面、南面都被堵住,势力逐渐衰落。不久,徐达率兵攻下宜兴,然后进攻常熟。张士德迎战失败,被前锋赵德胜活捉。张士德,小名叫九六,善于打仗,有谋略,能得将士的喜欢,浙西地区都是他打下来的。张士德被捉住后,张士诚非常郁闷。朱元璋想留在张士德来招降张士诚。张士德派人偷偷地给张士诚送信,叫他投降元朝。于是张士诚就决定请求向元军投降。江浙行省右丞相达识帖睦迩将此事报告给朝廷,元朝廷封张士诚为太尉,他手下的文武官员都按级别封了官。张士德押送到金陵(南京)以后,拒绝进食,最后饿死。张士诚虽然不再称王,但是,仍然和以前一样拥有**和土地。达识帖睦迩在杭州与杨完者有矛盾,私下里召来了张士诚的**。张士诚派史文炳偷袭杀掉杨完者,就占据了杭州。顺帝派人向张士诚要粮,赐给他龙衣和御酒。张士诚从海上往大都送粮十一万石,每年都送这么多。这样,张士诚更加骄横,让他的部下**,要求元朝廷封他为王,元朝廷没有答应。
  至正二十三年(1363)九月,张士诚干脆又自立为吴王,尊他的母亲曹氏为王太妃,按照王的身份地位设置属官,在城里另外建造了府第。他让弟弟张士信为浙江行省左丞相,把勾结他袭击杨完者的达识帖睦迩囚禁在嘉兴。元朝廷再来要粮食就不给了。他手下有个参军叫俞思齐,字中孚,泰州人,劝谏张士诚说:“过去我们是‘贼’的身份,当然可以不给大都送粮,现在是元朝的臣子,怎么可以不进贡粮食呢?”张士诚大怒,去推桌案,结果扑到在地。俞思齐看劝不动他,就装病逃走了。那时,张士诚占据的地盘,南到绍兴,北超过徐州,到达济宁的金沟,西边占据汝宁府(河南汝南县)、颍州(安徽阜阳)、濠州(安徽凤阳东北)、泗州(江苏盱眙),东边直到大海,纵横两千余里,带甲的将士数十万。以弟弟张士信和女婿潘元绍为心腹,以左丞徐义、李伯升、吕珍为爪牙,以参军**夫、蔡彦文、叶德新等人为智囊团,以元朝的学士陈基、右丞饶介掌管秘书工作。他还喜欢招揽宾客,所赠送的车马、居室、家具之类很多。那些侨居在杭州和当地贫穷无依靠的人都争着来投靠他。
张士诚的为人,表面上寡言少语,好像很有器量,但是内心里并没有远大的志向。占据吴地(今江苏南部地区)以后,这一带很多年都没有战事了,因此人口多,经济也很繁盛,张士诚就逐渐变得奢侈、骄纵起来,不想过问政务。他的弟弟张士信、女婿潘元绍更是贪婪敛财,金玉珍宝和古代的书法名画,都是堆满了屋子,天天唱歌跳舞使自己高兴。他手下的将帅们也拖拖拉拉不肯服从命令,每当有战斗,都在那儿装病,索要大量的田宅、封赏**,然后才肯出兵打仗。刚到军中,就拉来大量的丫环、小妾、乐器,在前线吹拉弹唱,或者就招揽那些能说会道的游谈之士,**博、踢球,都不把军务放在心上,到打了败仗、失去了地盘,张士诚也一概不去过问。过后不久,还是让他们领兵打仗。从上到下都是这样嘻嘻哈哈,贪图享乐,直至最后灭亡。
朱元璋的地盘就在张士诚的旁边。张士诚多次派兵进攻常州、江阴、建德、长兴、诸全,都没有取胜,只好退回;而朱元璋派邵荣攻湖州,胡大海攻绍兴,常遇春攻杭州,也没能攻下。廖永安被张士诚俘虏,谢再兴叛变投降张士诚,正赶上朱元璋与陈友谅相持不下,也没有能力管张士诚的事。陈友谅也派人约张士诚夹攻朱元璋,但是张士诚想当个旁观者,表面上答应了陈友谅,最后还是没有行动。等到朱元璋攻下武昌,消灭了陈友谅,率领**回到南京,就命令徐达等人谋划攻取淮东地区,先后打下泰州、通州(江苏南通),包围了高邮。张士诚派**从长江逆流而上,救援高邮。朱元璋亲自率领**击退了张士诚的**。徐达等人于是拿下高邮,夺取淮安,淮北一带都落入明军的手中。于是到平江(苏州)发布檄文,罗列了张士诚的八大罪状。徐达、常遇春帅兵从太湖挺进湖州,张士诚的**迎战于毘山,又战于七里桥,都被打败,于是就**湖州。张士诚派朱暹、五太子等率领六万人前来救援,驻扎在旧馆,外围筑五座大砦防备敌人。徐达、常遇春在外面筑了十座大砦包围了他们,切断了敌人的粮道。张士诚知道事情紧急,亲自督兵来迎战,在皂林被打败。他手下的将军徐志坚败在东迁,潘元绍败在乌镇,所有的山水陆寨都被攻破,对旧馆的救援道路都被截断,五太子、朱暹、吕珍都投降了。所谓“五太子”,是张士诚的养子,短小精悍,能平地跃起一丈有余,又擅长游泳;吕珍、朱暹都是善战的老将,这时候都投降了。徐达等把他们投降的消息通报湖州,湖州守将李伯升等投降,献出城池。嘉兴、松江都相继投降,潘原明也把杭州献给了朱元璋的将军李文忠。
至正二十六年十一月,朱元璋的大军进攻平江,在城外筑起长长的战壕围困他。张士诚坚守数月。朱元璋派人送信招降他,信上说:“古代的豪杰,以敬畏天命、顺应民心为贤,以保全自身和家族为智,就像汉代的窦融、宋朝的钱俶,都是这类人。你要好好想一想,不要自取灭亡,让天下人笑话你。”张士诚还是不回信。多次突围决战,没有一次胜利。李伯升知道张士诚已经非常困窘了,就派手下贴心的说客**进城,说服张士诚说:“当初您所倚仗的,就是湖州、嘉兴、杭州这些地方,现在都失去了。您独力坚守这座孤城,恐怕城里出现变故,您虽然想死,只怕都死不了。不如顺应天命,派使者到金陵去,把您归顺投降以拯救百姓的意思传达过去,然后打开城门,着便装等候朱元璋的命令,应该封您个万户侯不成问题。再说,您现在的地盘,就好像**博,得到的是人家的东西,然后再丢掉,于您又有什么损失呢?”张士诚抬头看了他很久,说:“让我想想。”于是辞去来人,但是还是不肯投降。张士诚过去有特种兵号称“十条龙”的,都是骁猛善斗,每到打仗的时候,他们就披着银铠、穿着锦衣,出入阵中,到这时也都战败,掉到万里桥下淹死了。最后,丞相张士信被炮弹打中,死了,城里边人情汹汹没有愿意固守的。至正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张士诚纠集剩下的将士,与明军在万寿寺东街激战,这些人都四散奔逃,剩下张士诚孤家寡人,心慌意乱地跑回自己的府第,关上门去上吊,他以前的部将赵世雄把他解救了下来。大将军徐达多次派李伯升、潘元绍等劝谕他,张士诚闭上眼睛不肯讲话。众人把他抬出葑门,送到船上,他就不再进食,到了金陵,到底还是上吊死了。死时四十七岁。朱元璋命人买棺材埋葬了他。
张士诚被包围的时候,问他的妻子刘氏说:“我马上就要死了,你们怎么办?”刘氏说:“您不用担心,我一定不会辜负你的。”她在齐云楼下堆上柴草,城破的时候,把张士诚所有的小妾都赶上楼,命令养子张辰保放火焚烧齐云楼,自己也上吊死了。张士诚有两个年幼的儿子藏在民间,后来不知道下落。
先是,**夫等三人在张士诚政权当政,当地人知道他们必然会失败,有“黄菜叶”的童谣传唱,最后都应验了。【注:“黄菜叶”—— 张士信为丞相,宠信三个**臣:**夫、蔡彦文、叶德新,他们专会吃喝玩乐,阿谀逢迎,又会坑害老百姓。吴人都戏谑地称他们为“黄菜叶”。后来朱元璋诛灭张士诚,抓住这三个坏蛋杀掉,把他们的尸首挂在竹竿上让风吹干。当时人编了十七字谣(现在叫“三句半”):“丞相做事业,专用‘黄菜叶’。一朝西风起,干瘪。”】
佚名
2024-06-09 06:02:0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11:18:11

    梁书 列传第二十一翻译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地人。父亲王广之是齐朝优秀的将领,官做到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王珍国最初从冠军行参军官职做起,逐渐升迁虎贲中郎将、南谯太守,他治理地方时有能...

  • 佚名
    2024-06-09 12:28:06

    <明史.列传第八十二>翻译

    高拱,字肃卿,新郑人。嘉靖二十年进士。选庶吉士。逾年,授编修。穆宗居裕邸,出阁请读,拱与检讨陈以勤并为侍讲。世宗讳言立太子,而景王未之国,中外危疑。拱侍裕邸九年...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梁书 列传第二十一翻译

    王珍国,字德重,沛国相地人。父亲王广之是齐朝优秀的将领,官做到散骑常侍、车骑将军。王珍国最初从冠军行参军官职做起,逐渐升迁虎贲中郎将、南谯太守,他治理地方时有能...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明史.于谦传》翻译

    翻译:于谦,字廷益,钱塘人。七岁的时候,有个和尚惊奇于他的相貌,说:“这是将来救世的宰相呀。永乐十九年,于谦考中了进士。宣德初年,任命于谦为御史。奏对的时候,他...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史记·淮阴侯列传翻译

    原发布者:快乐的老0和小7 淮阴侯列传全文及翻译淮阴侯韩信者,淮阴人也。始为布衣时①,贫无行②,不得推择为吏③,又不能治生商贾④,常从人寄食饮,人多厌之者。常数...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明史列传第七十三原文及翻译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他的伯父是张辅之,身为南京的工部尚书。张溥小时候很爱学习,读书的话必定用手抄上一遍,抄完以后朗诵,然后烧掉,接着又抄,就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完...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明史 列传第九十九 翻译

    有点难啊- -主要是不认识人(而且你这两句话不是在一起的吧。。。)那个时候,水西宣慰府的安万铨凭借自己人多势众,飞扬跋扈,在拜见上司时也不摆出好脸色,也不好好说...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古文翻译 北齐书第二十一卷列传第十三

    在这种地方问这种问题,恐怕要失望了。这里的问题一般都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或者简单一搜就能搜到的,你想让人家无偿翻译大篇文章,就算有这个能力,也没有这个时间,更...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明史列传第一百七十六 有关张浦得翻译,最好有个别字词翻译

    张溥,字天如,太仓人。他的伯父是张辅之,身为南京的工部尚书。张溥小时候很爱学习,读书的话必定用手抄上一遍,抄完以后朗诵,然后烧掉,接着又抄,就这样反复六七次才完...

  • 佚名
    2024-06-09 08: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