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聊斋第43回是什么内容

《聊斋志异》第四十三章《毛狐》的主要内容:

马天荣是个庸俗贫穷而不自量力的角色,他结识了“致亦风流”的狐女,不珍视二人的恩爱,反而鄙视狐女非天姿国色,并伸手向狐女要银子,狐女巧施计谋,让他欢天喜地得到白金二锭,变成一咬即断的锡块,并帮他娶进一个胸背皆驼、项缩如龟、脚大尺余的丑妇。

《毛狐》中的狐女对异想天开的马天荣说:“吾等皆随人现化。子且无一金之福,落雁沉鱼,何能消受?以我蠢陋,固不足以奉上流,然较之大足驼背者,即为国色。”(“我们狐仙也是根据交往的对象变化的。 

你连享受一两银子的福份都没有,就是白送你一位美人,你又如何消受?以我的丑陋愚蠢,当然不配去侍奉上流人物。但是跟那种驼背弯腰,长着一双大脚板的女人比起来,我也算国色了。”)

从这段调侃之语我们可以了悟到:聊斋中那些天姿国色的狐女、仙女来人间与凡俗男子遇合,是这些男子数世修行的结果。《毛狐》中的狐女皆不是天姿国色,而正是她的“细毛遍体”考验着男主角的品格,让他们露出不自量力、爱财爱色的面目来。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创作背景

蒲松龄出生于书香世家,他早年也曾想借助科举入仕,可惜屡试不第,只能以教书为生。他自幼便对民间的鬼神故事兴致浓厚。

据说,蒲松龄曾为了搜集素材,在家门口开了一家茶馆,来喝茶的人可以用一个故事代替茶钱。借助这个方法,蒲松龄搜集了大量离奇的故事,经过整理、加工过后,他都将其收录到了《聊斋志异》中。

据清人笔记《三借庐笔谈》记载:蒲松龄每晨起就在大道边铺席于地,并摆设烟茶,坐待过往行人,以搜集奇闻异事。每听到一事,回家后就加以粉饰润色。

康熙元年(1662),蒲松龄22岁时开始撰写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40岁的蒲松龄初次将手稿集结成书,名为《聊斋志异》,南高珩作序。此后屡有增补。直至康熙二三十九年前后和康熙四十六年,该书还有少量补作。《聊斋志异》的写作历时四十余年,倾注了蒲松龄大半生精力。

参考资料来源:百科-聊斋志异

佚名
2024-06-01 12:48:14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