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上海市浦东中学的历史沿革

1907年,杨斯盛捐银三十余万两创立浦东中学,聘黄炎培先生为首任校长。
1906年(清光绪三十二年)12月,浦东中学校舍建成,杨公斯盛聘李平书、秦砚畦、黄炎培、顾冰畦、陆逸如、张伯初、孟子铨为校董。
1907年(清光绪三十三年)3月8日浦东中学正式开学。延聘黄炎培先生为首任校长。
1908年(清光绪三十四年)4月30日杨公积劳成疾,不幸辞世。临殁遗嘱子孙“不得干预校产校务”。还忧虑教室黑板有些反光,一再叮嘱“校中黑板必须改良!”
1911年(清宣统三年)5月,清**追授杨公斯盛盐运使衔,并列入国史馆列传,誉之为“慨磬巨金,广建学校”。1914年,四方人士纷纷募捐为杨公建铜像,连袁世凯、黎元洪两任大**也为此各捐一千银元。杨公造像始终为广大返校老校友景仰追思。时至今日,每年清明,学校全体师生都要举行祭扫仪式,缅怀杨公崇高品格,传承先烈**精神。
**,学校迁回原址(1937年8月13日遭日机炸毁,后迁址浦西,1951年返迁废墟之上)。在历任领导和教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逐步振兴。
十余年来,浦东新区**对学校进行了两次大规模的整体改造,历史名校浦东中学遂有今日之新貌。学校领导以勤朴校训为立校之基,不断改革进取,在教育、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良好业绩,形成了一定的办学特色。1996年学校被命名为“浦东新区首批德育基地”,2000年被命名为“浦东新区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进入新世纪以来,学校获得的主要荣誉称号有:区中学生行为规范三星级示范校、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区优秀党组织、市区科技教育先进单位、区文明单位等。学生在市、区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五百多次,有一百五十余人次在全国、市、区级教育刊物**,不少教科研项目获区级评比一、二等奖。
2013年8月,浦东新区教育局决定委任原龚路中学校长倪瑞明同志担任浦东中学校长,原校长吴原同志担任校党支部书记。 教学设备先进,师资力量雄厚
浦东中学是沪上最早创办的现代中学之一。早期的浦东中学占地六十余亩(操场占地二十余亩),设施俱全。据黄炎培先生回忆:“浦中校舍由我设计草图,杨斯盛先生以专家资格亲自督工,学校布局,错落有致,中间是最宏伟坚实的大礼堂,可容千人以上座位,东西各建匡字型的两层楼,楼上楼下各容几十间教室(内含实验室、宿舍、办公室)。两个匡字型向大礼堂对抱着。一边是小学,一边是中学,容量较大。后边两座饭堂,再后面是风雨操场。礼堂前是很大的运动场,设有各种运动**。校舍以北是杨先生别墅,花木满庭,下临白莲泾,清幽绝俗”。
当时浦中教学设施为国内一流。在实验方面,有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其中仪器设备、标志**品,一应俱全,多为进口,并设有专职管理人员。还设有画室、木工教室等,重视理论与实践、知识与技能、普教与职教的并重。在体育方面,晴雨操场、足球场、篮球场、垒球场、游泳池、网球场等场地齐全;单双杠、秋千架、各种球类,应有尽有。还有气势恢宏的图书馆,藏书丰富。《上海市地方志》载:“建成于**12年的浦东中学图书馆,至**21年,藏书达2万余册。”与当时的大学相比也是名列前茅的。
上世纪二十年代校友,原教育部副部长董纯才同志曾说:“我在浦东中学——当年算是全国最好的学校”,这当然也包括了对办学设施的评价。
浦东中学自创办之初,对师资选任十分严格。黄炎培先生在《八十年来》回忆中说:“我和伯初是直接受杨先生委托的。各科教师,由我严格选聘。”此后历任校长,如秦砚畦、秦景阳、朱叔源、顾珊臣、沈岪斋、姜琦等先生皆十分重视师资选聘,包括外籍教师聘用。数学教师周翰澜、王季梅、许松云,物理教师张靖远,化学教师陆咏秋,都是学有专长,颇负盛名之辈,后来都先后任大学教授。美籍英文教师孟保罗,丹麦籍德、法文教师葛麟书诸君俱备丰富教学经验。
据二十年代浦中教师徐传烈回忆:“国文教师**浑厚,对经史子集,对答如流。数理化教师非但教科书能正背、倒背,而且对有关教学资料也熟门熟路。”三十年代校友叶馥荪也说:“母校教学水平很高,特别在外语、汉语、数理化方面”;“当时理科班所用数理化教材都是外文原版制”,足见彼时师资力量的雄厚。此外学校广泛邀请名家演讲。杜威、蔡元培、**、郭沫若、恽代英、华尔德、茅盾、章乃器等中外饱学之士都曾到学校与师生面对面交流。 以学生、社会之需要设定学制,确立教学目标,设置教材和课程
浦东中学起初中学实行五年制,后改为四年制。1916年8月实行文、理分科,1919年又改为五年,并且为学年制,为减少留级生在时间上的过多损失而每一学期升级一次。1923年实行三三制新学制。1924年为适应青年学生的个**好及社会需要,以便因材施教,高中分设升学、普通、职业(设教学、商业两系)三科。1924年开始实行学分制,初中凡习满168分为毕业,高中习满150分为毕业。凡提前习满毕业学分者,即可提前毕业。另,凡学生对某一必修课程确有相当程度,得由学校特许免习,并仍给以学程应得之学分,以资激励。这样的学制显然为学生早日成才提供了鼓励和支持。
另外,学校附设“特别班”,专门招收当时文化落后的边区、内地旧制中学或程度相当的学生。二十年代校友罗尔纲初进浦中时,乃英文白丁,经学校特别补习,旋考上北京大学,治学不辍,成就卓然。他回忆道:“我的家乡广西贵县……我读的旧制中学,英文、数理化等科教师常常请不到……浦中在高中设置特别班……他们可根据短缺的课程选读高中各级课程,上课随班听讲,宿舍则另在一处……我在校时(1925年)这个特别班几乎都是广西、广东、四川的学生,我也是其中的一个。这是浦东中学对边区、内地的旧制中学生一极大的栽培。”
浦东中学早期的“课程**别着重数理化,设有专科”,但“重理而不轻文”。初、高中的学科设置分必修和选修两类。至于必修和选修课程的学习范围,得因学生学习能力,不受年级固定课程之限制。1924年5月学校各学科教授研究会为使学生选课时,事先了解有关学科之内容,以决取舍,特编订各学科教材纲要(内容包括:每周教授时数及学分制、教学年限、选习程序、教学目的、教材纲要等),汇印成册,提供系统提要简介,俾供学生选择。
因“鉴于注入式教学法之效率过低”而“竭力提倡自学辅导法”。所谓“自学辅导法”就是“学习、工作由学生自动为之,教师仅负辅导补助之责”。各科教师为研究改进教授方法,分别成立各种教授研究会,每月定期研究教学方法,有时邀请校外专家商榷讨论,还审定学程标准、教授用书、编制教材纲要、期刊编辑等。
当时理科除数理化必修外,选修课程有:高等代数、解析几何、立体几何、微积分;高等物理、高等化学,教材多系英文原版。文科除国文必修外,选修课程有:阅读、修辞、作文、应用文、**文学史、文学概论、文字学等。外文除英文必修外,选修的有:德文、法文、日文及英文阅读、修辞、作文、应用文、英美文学史等。社会科学除了中外历史、地理、时事等科必修外,选修课程有:**学、哲学概论、**学、人生哲学、法学通论、社会学、经济学、商业概论、商业实践、簿记学、银行学、心理学、教育学、教育法及珠算、打字等。还设置书法课和**学常识、性教育等课程。
丰厚盈趣的学识滋养任凭学生择取,可谓“海阔任鱼跃,天高任鸟飞”。此等课程设置,中西合璧,开风气之先,为学生提供了探求知识、发展能力、张显个性的广阔领域,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基础。

佚名
2024-06-09 03:49:22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9 16:21:44

    **墓葬制度的历史沿革是?

    **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促进了考古学...

  • 佚名
    2024-06-09 23:13:35

    十堰市太和**院的历史沿革

    1965年,原武汉**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学院)及其附属**院53名**务人员举家搬迁来到鄂西北山区建立了郧阳地区人民**院。武当山古称太和山,自古**...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金鹿航空有限公司的历史沿革

    金鹿航空有限公司前身是于1995年成立的**最早专业从事公务机业务的金鹿公务机有限公司(deer jet co.,ltd)。为首都航空的前身。2004年7月,金...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鱼翅的历史沿革

    古人称鲨鱼为鲛鱼、鱼昔,亦 写 作 沙鱼,另有海狼、吞船、吞山之别号。但人们最早加工出的鲨鱼制品则是鱼皮和鱼唇。宋朝时,鲨鱼皮和鲨鱼唇都曾名噪食界。杨彦龄《杨公...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吉安县的历史沿革

    吉安县古称庐陵县。《水经注》说它是因泸水而得名。夏、商时代(约前21世纪~前1046),地域处扬州西境。周朝(前1046~前221)地属吴、越、楚。秦始皇二十六...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开原老城的历史沿革

    有“**最北边的青砖塔”之称的崇寿寺塔,也坐落在这座老城之中。开原城,最初建于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它的前身是元建开元城。据康熙本《开原县志》记载,明初...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华山的历史沿革

    华山山名最早出现在《山海经》和《禹贡》中,即公元前3世纪就有“华山”之名。《水经·渭水注》载:“其高五千仞,削成四方,远而望之,又若花状。”古“花”、“华”通用...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上海市市南中学的历史沿革

    本校创立于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创办之初正值战火不断,苏杭一带相继失陷,沪滨到处是避难的人民。八月乱军过境,难民再无托庇之所,难童流离失学。当时美国长老会...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西湖公园的历史沿革

    许昌西湖公园的小西湖至今已有1800多年的历史,《永乐大典》称“天下西湖三十六,许州(许昌)西湖在。1958年正式建西湖公园。古建筑德星亭、听水亭、读书亭、梅花...

  • 佚名
    2024-06-09 08:00:00

    黄巷的历史沿革

    黄巷因“双黄交臂”、“文武相安”的故事而名声在外,这个巷也因此被认为运交华盖,宜室宜家,居者日众,声名日隆,硕彦间出,名宦咸集,单有清一代,就有知府林文英,榜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