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山川之美》疑问及字解释

答谢中中书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⑨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康乐⑦以来,未复有能与⑧其奇者。
  注释:
  ①本文选自《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全粱文》卷四十六,中华书局1983年版。原文题为《答谢中书书》。本文为节选,题目为编者所加。谢中书,指谢征,作者的友人。中书,官职名。后一个“书”指书信,这段文字是原信的一部分。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道思想家、**学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有《华阳陶隐居集》。
  2入:**
  3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但这里指很多颜色。交辉,交相辉映。
  4四时:四季。⑨俱:都
  5晓:清晨 猿鸟:猿猴和鸟雀
  6歇:消散。
  7夕日欲颓:太阳快要落山了。(黄昏时间)颓:坠落。
  8沉鳞竞跃: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面。沉鳞,潜游在水中的鱼。
  9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佛教把世界分为欲界,**、无**。色指物质,欲界是没有**世俗的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境界,即指人间。仙都,神仙生活于其中的美好世界。
  10康乐:指南著名山水诗人谢灵运,**第一个山水诗人,重要山水诗的奠基人,是南朝晋宋间诗人。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
  11与(yù):参与。 10.竞:竞争(争着)
  译文:
  1. 山河的秀美是古代文人雅士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耸**云端,清澈的溪流可以看到底.两岸的石壁上各种颜色交相辉映.青色的树林,翠绿的竹林,四季都有.早晨的雾气即将消散,远处传来的猿猴和鸟**此起彼伏;傍晚的太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争相跳**面.这实在是人间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能置身这奇妙的山水之中.
  2.美丽的山水,是自古至今人们都喜爱谈论的话题。高耸的山峰**云霄,潺潺的流水清澈见底。两岸岩石像墙壁那么陡直,上面五彩斑斓交相辉映。山上青翠的树木与修竹四季常绿。旭日东升,早晨的雾气渐渐散去,山上猿鸣与林间鸟鸣交织成一片;西下的夕阳慢慢坠落,水中的鱼儿纷纷跃**面。这确实是人间的仙境啊!从谢灵运以来,还没有人再能见到如此奇绝的佳境。
  3.山河的美丽,自古以来(人们)共同谈论。高高山峰**云霄,清澈水流看得见水底。(阳光下的)两岸岩石峭壁(上),各种颜色交错辉映。碧绿的森林青翠的竹林,(一年)四季都有。早晨大雾将要消散(时),猿猴和鸟雀混杂的鸣叫(响成一片)。傍晚的太阳将要落下(时),潜游水中的鱼竞相(在水面)跳跃。(这里)实在是人世间的仙境。自从谢灵运以来,不再有能够沉浸(在)这奇妙的(山水境界里)的人了。
  文章总评:
  文章开始,作者从人们对山水的态度观点入手:其中“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⑨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详细描写了山川之美。古往今来,没有人不赞美青山绿水的,特别是江南的山山水水,更是柔媚亮丽、清秀绝尘,是如此的典雅、飘逸。接着描写了山水、石壁、丛林、翠竹和早晨、黄昏的景象,融情于景,表达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最后,作者发出慨叹:从谢灵运后,又有谁能欣赏如此美景呢?望天下,熙熙攘攘皆为名利,能全身心投入自然的人,还有多少呢?一片黯然之情,悄然流露。
  整篇文章,六十八言,有山水竹林、晓雾夕阳、猿鸟锦鳞,有比喻、夸张、拟人、对偶;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说不完的无限情趣、道不完的生机盎然。这在魏晋六朝“诗尚玄理,文工骈体”的文风中,可谓一枝独秀。读来凡心皆无,身在物外,心清神明。
  情感:自然景物的绮丽风光,本身就构成优美的意境,作家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以饱和着感情的语言激起读者的兴致,从而形成文学作品的意境。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动静相衬之美相互作用,构成一幅怡神悦性的山水画。全文只有68个字,就概括了古今,包罗了四时,兼顾了晨昏,山川水木,飞禽走兽,抒情议论,各类皆备。先以感慨发端,然后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最后以感慨收束。全文表达了作者沉醉山水的愉悦之晴与古今知音共赏美景的得意之感。这篇文章中有直抒胸臆的句子,文章开头写道“山川之美,古来共谈”,这个“美”字,是山川风物的客观形态,也是作者对山川风物的审美感受——愉悦,“实是欲界之仙都”,将在山水之中**的得意之态表露无疑。“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作者介绍:
  陶弘景(456年~536年),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卒谥贞白先生。南朝南齐南梁时期的道教茅山派代表人物之一,同时也是著名的**学家、思想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生于南朝宋孝武帝建三年(公元456年),死于梁武帝大同二年(公元536年),活了八十一岁,经历了南朝的宋、齐、梁三个朝代。曾任仕齐拜左卫殿中将军。弘景自幼聪明,十岁读葛洪《神仙传》,便立志养生。十五岁著《寻山志》。不足二十,作诸王侍读。虽在公门,不善交际,专心读书。三十六岁辞官隐居。二十岁被引为诸王侍读,后拜左卫殿中将军。三十六岁梁代齐而立,隐居句曲山(茅山)。梁武帝早年便与陶弘景认识,称帝之后,想让其出山为官,辅佐朝政。陶于是画了一张画,两头牛,一个自在地吃草,一个带着金笼头,被拿着鞭子的人牵着鼻子。梁武帝一见,便知其意,虽不为官,但书信不断,人称“山中宰相”。他的思想脱胎於老庄哲学和葛洪的神仙道教,杂有儒家和佛教观点。工草隶行书尤妙。对历算、地理、****等都有一定研究。曾整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并增收魏晋间名**所用新**,成《本草经集注》七卷,共载**物730种,并首创沿用至今的**物分类方法,以玉石、草木、虫、兽、果、菜、米实分类,对本草学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原书已佚,现在敦煌发现残本)其内容为历代本草书籍收载,得以流传。另著有《真诰》、《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后百一方》、《陶隐居本草》、《**总诀》等。
  弘景为人,《梁书·处士传》称:“圆通谦谨,出处冥会,心如明镜,遇物便了”。又作浑天象,高三尺,刻有二十八宿度数,七曜行道,不但用于天文历法,对修道也有帮助。曾梦佛受菩提记,名为胜力菩萨,于是到阿育王塔自己发誓,受五大戒。大同二年去世,时年八十五岁(一说八十一岁),颜色不变,屈申自如,香气满山,数日不散。先生学问渊博,著述丰富,今列于后:《学苑》一百卷,《孝经》`《论语》序注十二卷,《三礼序》一卷,注《尚书》`《毛诗传》一卷,《老子内外集四卷》,《玉匮记》三卷,《三国志赞述》一卷,《抱朴子注》二十卷,《世语阙字》二卷,《古今州郡记》三卷,并造《西域图》一张,《帝王年历》五卷,《续临川康王世说》二卷,《太公孙吴书略注》二卷,《员仪集要》三卷,《七曜新旧术数》二卷,《风雨水旱饥疫占要》一卷,《算术艺术杂事》一卷,《卜筮略要》一卷,《灵奇秘奥》一卷,《举百事吉凶历》一卷,《登真隐诀》二十四卷,《真诰》十卷,《合丹**诸法式节度》一卷,《本草经注》七卷,《肘后百一方》三卷,《梦书》一卷,《效验施用方》五卷,《集金丹**白方》一卷,《服云母诸石方》一卷,《服食草木杂**法》一卷,《断谷秘方》一卷,《消除三尸诸要法》一卷,《服气导引》一卷,《人间却灾患法》一卷。
  另据唐李延寿《南史》:“撰而未讫又十部,唯弟子得之”,藏于敦煌石室的〈〈辅行诀脏腑用**法要〉〉,当是其中的一部。是现今为止,唯一记载《汤液经法》内容的**学文献,提出了五脏辩证的提纲,在《伤寒论》与《汤液经法》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可算是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经典巨著。他撰写的著作很多,除上面提到的以外,还有《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集金丹黄白方》、《**总诀》、《华阳陶隐居集》等。能书善画,通琴棋**术。书法工于草隶,其画清真。书画有《二牛图》、《山居图、《瘗鹤铭》。
  鉴赏: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接下来的十句,作者便以清峻的笔触具体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高峰入云,清流见底”,极力描写山之高,水之净,用笔洗练,寥寥八字,就写出了仰观俯察两种视角,白云高山流水三重风物,境界清新。“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又改用平远、高远的视角极目远眺,青翠的竹木与五彩的山石相映衬,呈现出一派绚烂辉煌的气象,在清爽宜人的画卷上平添了万物**的生命力。“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阳欲颓,沉鳞竞跃”,由静景转入对动景的描写。猿鸟的鸣**穿越了清晨即将消散的薄雾,传入耳际;夕阳的余晖中,鱼儿在水中竞相嬉戏。这四句通过朝与夕两个特定时间段的生物的活动,又为画面增添了灵动感,传达了生命气息。这十句作者择取有代表性的景物加以组合,使读者对山川景物产生完整、统一的印象。
  最后,文章又以感慨收束,“实欲界之仙都”,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谢灵运以来,没有人能够欣赏它的妙处,而作者却能够从中发现无尽的乐趣,带有自豪之感,期与谢公比肩之意溢于言表!
  相关链接:
  陶弘景又称“山中宰相”――齐高帝曾经召他进宫陪伴太子读书后来,陶弘景远离尘世,隐居句曲山(今茅山)。他精通阴阳五行、山川地理、天文气象。梁武帝继位后,他“礼聘不出”。因此,每逢有凶吉、祭祀、征讨大事,朝廷都要派人进山向他请教,故称他为“山中宰相”。陶一生好松。每当轻风吹拂松枝,发出“沙沙”的声响时,他就象听到仙乐一样如痴如狂。有时,他竟一人进山,专去听山野松涛之声,人又称之“仙人”。
  写作背景 :
  本文取自陶弘景写给朋友谢中书的一封书信。文章以感慨发端: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有高雅情怀的人才可能品味山川之美,将内心的感受与友人交流,是人生一大乐事。作者正是将谢中书当作能够谈山论水的朋友,同时也期望与古往今来的林泉高士相比肩。
佚名
2024-06-16 02:40:1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16 10:07:31

    商品房住宅风水问题疑惑及**

    住次卧的人,只因床头墙隔壁为走廊之类,此八运时间段为阴气重重,阳气不足,故有不适之感。再者南面采光木土相交,气流不好,幸得西入门财贵养气能化一隅,南阳台和南窗宜...

  • 佚名
    2024-06-16 22:04:51

    请**看八字排盘及解释五行

    女生八字:己未,甲戌,壬申,戊申。官煞混杂格,五行属水,缺火。以金水为喜用。命中土旺,不要从事与土火相关的工作,不要在本地或南方生活工作。从事与金水相关的工作最...

  • 佚名
    2024-06-16 00:38:01

    川美地址历史

    美专校街不是以山城重庆的地利形胜以及商贸、官府、名人等特征命名的,而是以一所学校的校名作为街名因袭得名的。1926年,重庆长寿人杨公庹,因感于家乡需要培养一批美...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求解释山石为山,山石火川,山石光,山石己,山石夭这些念什么

    查无此字,估计是镇邪之类用的吧,那么多山压着石头,肯定有什么寓意的,赞同楼下的,直接去问他们家的人比较好,应该只有当事人知道什么意思吧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是知道【山川之美】 的疑问及注释

    答谢中中书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②俱⑨备。晓雾将歇③,猿鸟乱鸣;夕日欲颓④,沉鳞竞跃⑤。实是欲界之仙都⑥。自...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四川德阳东山美庐别墅开盘没有?

    没有正式开盘,不过貌似可以预定了,至于口碑,目前德阳最顶级的盘是公认了的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八字与改名的疑问

    起个真正的好名字岂是如此简单!!!三才五格是不实际的,名字主要是五行。五行才是本质基础。 打个比方,某人八字最怕水,水是最有害的五行,他的名字叫:...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佛”字的由来,及解释

    梵文音译而得佛是佛陀的简称,佛陀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或无上正等正觉的意思,修行到所有功德都圆满。本来佛有一万种名号,后来人们愚钝了,就慢慢简略为十种名号。**人常...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山川之美的写作背景

    作品背景介绍: 南北朝时,因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往往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因而他们在书信中常常描山绘水。表明自己所好,并作为对友人的安...

  • 佚名
    2024-06-16 08:00:00

    山川之美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态,通过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启示

    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尤其要根据作者人生经历及其所处时代环境来分析。但还是有些通用的答题套话:作者通过对祖国大好河北的描写,表现了作者对祖国河山的喜爱,对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