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中山公园的建设沿革

1925年3月12日上午9时30分,**在北平(北京)逝世,举国悲痛。
**逝世后,他的遗体历经了磨难,在守灵人尽职护卫下,才免遭不测。**逝世前,曾经吩咐葬礼仪式和棺木式样仿照列宁的格式,让民众瞻仰遗容。可当**逝世时,**赠送的玻璃钢棺材没能及时运到,只好暂时安放在西式玻璃盖棺木棺内,停放在北平香山碧云寺石塔之中。
1925年3月30日****送来玻璃钢棺材时,**的遗体已入殓半个多月了,由于防腐措施不当,遗容不能再供后人瞻仰,只好改为土葬。 1925年4月4日,在北平的**中央执行委员筹备安葬事宜,推举张静江、汪精卫、林森、于右任、戴传贤、杨庶堪、邵力子、宋子文、孔祥熙、叶楚伧、林焕廷、陈去病12人负责**的葬事工作,为葬事筹备委员。
1925年4月18日在上海成都路广仁里张静江家中举行了第一次会议。据记载,从1925年4月18日到1929年6月18日,葬事筹备委员会一共召开了**次会议,诸如**先生的葬事经费(包括陵墓工程经费)的筹集、中山陵设计图案的征求、陵墓工程承包人的选定、中山陵园的造林和绿化以及**先生的灵榇由北京迎归南京安葬等等,这一系列的大事,曾多次经葬事筹备委员会详加讨论,作出决定,付诸实施。 早在**元年(1912年),**在南京任临时大**的时候,曾几次到过紫金山。1912年3月10日,**先生辞去临时大**职务之后,与胡汉民等人到紫金山打猎。他看到这里背负青山,前临平川,气势十分雄伟,笑对左右说:待我他日辞世后,愿向国民乞此一抷土,以安置躯壳尔。
**先生灵榇暂厝碧云寺。**早就表示希望百年后葬于紫金山,在弥留之际,仍以归葬南京紫金山嘱咐家属及侍疾者。孙先生有遗嘱:“吾死之后,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为临时**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也。”遵照**遗愿,灵枢暂厝于北平香山碧云寺内,在南京钟山修建陵墓。陈运和诗《中山陵》有名句:“一生就是屹立的一座中山陵,我有幸登上你生命的终点”。
遵照**归葬南京紫金山的遗愿,葬事筹备委员会成立前,北京治丧处就已派林森往南京初勘葬地。林森回北京后向治丧处作了汇报,由治丧处代表与段祺瑞**接洽。
1925年4月4日,北京**秘书厅致电南京督办卢永祥、江苏省长韩国钧,令其妥为照料。葬事筹备处成立后,首先由家属及葬事筹备处代表林焕廷、叶楚沧等实地勘察墓址,并确定工作顺序进行。(一)确定墓址;(二)测量墓地;(三)交涉圈地;(四)征求陵墓图案;(五)决定陵墓图案;(六)招标包工;(七)兴工。
4月21日晨,**、孙科等由上海抵京(南京),上午出席了南京各界追悼**大会,下午即赴紫金山。先至虎山,这是明孝陵西侧的一座小丘,地势较低,不宜作墓址,随即登山向东行,至小茅山,途中发现有两处小坡,都高出明孝陵,当天未能作出决定。第二天再次登山,由山顶至小茅山万福寺,这座寺庙位于如今中山陵东北的一段平台上,从山顶上看,发现紫霞湖上也有一处平台,但面积较小,不合用。**表示墓址不宜选在山顶,应建于南坡平阳处,实地勘察之后,便回上海。
4月23日晚,葬事筹备委员会召开了第二次会议,确定紫金山中茅山坡为墓址所在地,并决定派主任干事杨杏佛赴宁接洽圈地、测量、照相,做好建陵准备工作。 在选址、圈地的同时,悬奖征求陵墓设计图案的工作也在积极进行。1925年5月2日,葬事筹备委员会确定奖金总额为5000元。之后,由孙科及主持工程的常务委员宋子文的代表赫门起草《陵墓悬奖征求图案条例》,5月13日在葬事筹备委员会议上通过,并从5月15日起登报公布。原定8月31日截止,为期3个半月,后来因海外应征者要求延期而延至9月15日截止。
到9月15日止,共收到应征图案四十余份,全部陈列于上海大洲公司三楼,从9月16日起到9月20日止,由葬事筹备处敦请评判顾问到陈列室阅览评判。评判委员会成员包括全体葬事筹备委员、家属代表,并聘请四名专家为顾问,即土木工程师、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德国建筑师朴士、**画家王一亭、雕刻家李金发。
1925年9月20日,在上海四川路大洲公司三楼召开了葬事筹备委员及家属联席会议,对应征图案进行评判。出席会议的有**、孙科及夫人、林焕廷、叶楚沧、孔祥熙、陈去病、杨杏佛。特聘评价顾问也都在前一天写了书面评判报告,由杨杏佛在会上报告了顾问们的评判结果,大家对第一、第二两奖意见一致,但对第三奖有不同看法,最后表决,通过了得奖名单:大奖吕彦直;二奖范文照;三奖杨锡宗。名誉奖:1.孚开洋行乃君(cyrill nebuskad);2.赵深;3.开尔思(franc** kales);4.恩那与佛雷(c.y.anney and w.frey)5.戈登士达(w.livin goldenstaedt);6.士达打洋建筑公司(zdanwitch and goldenstaedt)等。
中山陵设计二等奖,范文照;三等奖,杨锡宗
得奖者由葬事筹备委员会发函通知,未得奖者每人赠送一幅**遗像及著作,以示感谢。同时,在《**日报》、《申报》等报纸上刊登广告,公布评判结果。从9月22日到9月26日止,公开展览5天,每天都有一千多人前来参观。上海的各家中西报纸都发表文章加以评论,称誉这次悬奖征求陵墓图案是历史上空前的建筑设计比赛。
9月27日下午4时,筹事葬备委员会在上海成都路广仁里张静江家中再次开会,详细审查比较了吕彦直和范文照设计的陵墓图案、说明书及估价表,一致决定采用吕彦直设计的陵墓图案,并聘请他为陵墓建筑师。[1]
吕彦直设计的图案,平面呈警钟形,寓有“**民众”之意,祭堂外观形式给人以庄严肃穆之感,整个建筑朴实坚固,合于**观念,而又糅合西方建筑精神,融汇了**古代与西方建筑的精华,符合**的气概和精神。吕彦直设计的中山陵墓图案,融汇**古代建筑,诸如斗拱、檐椽、券门、歇山式屋顶等民族风格,同时又吸取西方建筑,如灵堂重檐歇山式四角堡垒式方屋,既庄严简朴,又别创新格。特别是其全局平面图呈一警钟形,因而受到评选者的一致推崇。中山陵的建筑剔除古代帝陵的神道石刻,保留了“牌坊”、“陵门”、“碑亭”、“祭堂”、“墓室”。墓室在祭堂之后,与祭堂相通,人可由祭堂入墓室瞻仰。
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在评判报告中称赞吕彦直的设计图案“简朴浑厚,最适合于陵墓之性质及地势之情形,且全部平面作钟形,尤有木铎警世之想”。
吕彦直被聘请为陵墓总建筑师,由陵墓样稿得奖者、著名建筑师吕彦直设计施工。
1929年3月18日,吕彦直主持建造中山陵积劳成疾,中山陵墓工程还未告成,就因患肝癌不幸逝世,年仅36岁。
1930年5月28日,为了表彰吕彦直为建造中山陵所作出的杰出贡献,**陵园管理委员会通过决议,决定在祭堂西南角奠基室内为吕彦直建纪念碑,地位、大小与奠基石相同。此碑由捷克雕刻家高琪雕刻,上部为吕彦直半身遗像,下部刻于右任所书的碑文:“**陵墓建筑师吕彦直监理陵工积劳病故,**陵园管理委员会于十九年五月二十八日议决,立石纪念。” 一期工程
陵墓图案及建筑师确定之后,葬事筹备处即着手准备招标包工。1925年12月19日开标,投标者只有7家,最后由姚新记得标。
中山陵是姚锡舟承包的最后一项工程。因为陵墓工程浩大,所需各种建筑材料,往往需要承包人垫支,所以没有20万两白银以上资本的厂家是难以承包这项工程的。据姚锡舟自述,他承包陵墓工程,从一开始就不是为了图利,而是“抱一名誉观念、义务、决心”,“当估价之初,即其一崇拜伟人观念,以故一再删削,实觉无利可图,殊与异常营业有异”。事实也正是如此,姚锡舟承建中山陵,除费尽艰辛而外,还亏损14万两银子。后来林森曾对姚说:“先生这次为修**陵寝出了力,亏了本,国民**是知道的......”
根据葬事筹备处与姚新记营造厂签订的合同,陵墓工程于1926年1月15日正式破土动工。这年3月12日是**逝世一周年纪念日,下午3时在紫金山墓地举行了隆重的陵墓奠基典礼。虽然下雨,各界代表及**员冒雨前来参加典礼的仍有万人左右,其中有外地来的三千余人。**中央执行委员会代表邓泽如主持仪式,叶楚伧任司仪宣读**遗嘱,邓泽如致辞,葬事筹备处主任干事杨杏佛报告了葬事筹备的经过。接着,中央党部代表邓泽如举行奠基石揭幕仪式,将事先覆盖在奠基石的一面****揭去,露出奠基石,上镌“**十五年三月十二日****为**孙先生陵墓行奠基礼”。这块谭延闿书写,唐仲芳刻石的奠基石现在就置于祭堂西南角墙根。
1927年5月以后,第一期工程进度逐渐加快。刘梦锡工程师亲自驻工地监督施工。为保证陵墓工程质量,选料十分讲究。“凡水泥均须选用上等马牌及泰山牌水泥,祭堂内墙须用灰色意大利大理石护壁,粉刷须在纸筋灰中拌入麻丝,祭堂及墓室铺地,均须选白色意大利大理石,而且不具有灰色斑纹者......”钢筋混凝土中竹节钢的拉力试验,砂、石、混凝土的强度检验,均由南洋大学校长凌鸿勋和**工程学会会长徐佩璜在场主持,并参照美国材料试验公会的检验标准进行检验。施工技术要求极为严格,各项工程开工前,必须根据详图事先做成模型一一经吕彦直亲自审阅,认可后方可开工。有些事还要报告负责工程的葬事筹备委员会委员林森批准。
陵墓第一期工程,包括陵墓、祭堂、平台、石阶、围墙及石坡各项工程,由巨海姚新记营造承办,于1926年1月15日开工,首先炸山填土,追至1927年度,因军事之影响,运输交通均大感困难,故工程距原定计划甚远。4月26日葬事筹备处由上海迁移南京,此时,国民**军克复南京,大局甫定,重定未完成工程分期竣工办法,迨至**十八年(1929年)春,**陵墓第一部工程始克告竣。接下来便是迎接**先生灵榇的安葬。
二期及三期工程
1928年,中山陵第二期工程招标,经葬事筹备处讨论决定,由上海新金记康号承包。原定计划牌坊、陵门、碑亭、大围墙、卫士室等都是属于二期工程的,由于多种原因,留待以后三期工程了。至11月24日,在合同签字后10日内,新金记康号开工。当时,国民**已经定都南京,材料的运输等都比第一期工程方便多了,除了祭堂前钢筋混凝土护壁的石铺面以及石阶比较精细外,其余挖土、填土、水沟等都属粗工。所以第二部工程能按合同规定时间,到1929年春全部竣工。
第三期工程,待**先生奉安后着手进行的。1929年7月,国内几家大报纸登出中山陵第三期工程招标广告。**先生安葬南京以后,**先生葬事筹备处撤销了,代之以“**陵园管理委员会”,继续主持陵墓工程。吕彦直的挚友、建筑师李锦沛、黄檀甫等人,按照吕彦直设计的蓝图完成了他生前未竟的事业。
第三期工程包括:牌坊、陵门、碑亭、卫士室、大围墙等建筑。经招标承办,结果由上海陶馥记营造厂承包,以41.97万两银中标,于1929年8月底正式开工,全部工程于**二十年(1931年)底竣工。
1929年7月陶馥记营造厂承包了中山陵的第三期工程。这时候,各项建筑材料的运输,要比第一期工程顺利得多了。如陵门、碑亭和牌坊所用的琉璃瓦,是当时冬天向广东裕华公司定购的。裕华公司烧制以后,分三批由广州运往南京。经**陵园管理委员会请求,**除了给予免税护照之外,还分令沿途各关监督,遇到有陵工所用琉璃瓦报运,即予免税放行。
但是,第三部工程浩大,仍然碰到不少困难。碑亭里的大石碑,牌坊的柱座、石柱和横梁全要用整块的巨型福建花岗石来制。陶馥记营造厂虽然是一家著名的建筑公司,但那时还没有多少现代化设备,主要还是靠人工搬运。工程所用的这些巨型花岗石的采购,以及在紫金山南坡施工建筑,都要付出极大的劳力,从牌坊、碑亭、陵门仍然可以看出工程的巨大和艰辛。至1931年年底第三期工程已全部告竣,标志着中山陵除纪念性建筑外,主体工程全部完成。 1929年1月14日奉安委员会成立。
1929年1月18日在国民**会议厅召开第一次委员会议,确定在国民**组织办公处,开始办公,积极开展了迎榇奉安的各项准备工作。南京修筑了一条迎榇大道,自下关江边的中山码头,经鼓楼、新街口、中山门直达中山陵,全长15公里,其中由中山门至中山陵的一段长三公里,由葬事筹备委员会负责修筑。当年5月**先生移灵奉安的一切准备工作分别就绪。
1929年4月23日举行,国民**以何应钦为“**奉安迎柩总指挥”。
1929年5月10日下午3时,迎榇宣传列车从南京浦口出发,途经滁州、蚌埠、徐州、充州、泰安、济南、德州、沧州、天津等地,均作较长的时间停留,于5月21日下午6时抵达北京。
1929年5月26日,遗体从北平迁往南京,当时就在这卧像下5米左右处安放了从美国定购的紫铜棺。
1929年5月28日,**灵柩由北平运抵首都南京。三天公祭结束后,6月1日举行了隆重的奉安大典。
1929年6月1日国民**举行了奉安大典,将**的遗体迁葬于南京钟山。
1929年7月1日,国民**组织**陵园管理委员会,葬事筹委会是日撤消,一切经手事项移交**陵管会办理。
1931年,全陵工程次第落成,面积共8万余平方米。

佚名
2024-06-02 20:08:43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21:37:49

    刘铭传墓园的墓园建设

    墓园将分两期建设为了让墓园更加吻合当时的时代特点,规划设计人员曾赴湖南考察了与刘铭传同时代的人物,如曾国藩和左宗棠的墓园,并将按刘铭传的官秩来设计墓园。同时,...

  • 佚名
    2024-06-02 15:27:05

    刘湘墓园的历史沿革

    1938年1月20日(**27年),刘湘因病不治,在汉口万国**院去世,终年48岁。1938年2月14日,国民**明令国葬刘湘,由刘湘部下在成都武侯词西侧选定墓...

  • 佚名
    2024-06-02 16:21:44

    **墓葬制度的历史沿革是?

    **墓葬史(套装上下册)》内容简介:考古学成为一门具有科学意义、独立的学科,应该从十八世纪开始,具体地讲,1760-一1840年间,法国资产阶级**促进了考古学...

  • 佚名
    2024-06-02 05:30:07

    漳平市第三中学的历史沿革

    1998年9月1日,经龙岩市**批准,新创办的漳平第三中学开学招生。后与菁城中学、铁路中学合并成为一所完全中学。2011年又与漳平三中、和平中学合并。初中部位于...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国学班的历史沿革

    国学,兴起于二十世纪初,而大盛于二十年代,八十年代又有“寻根”热,九十年代“国学”热再起遂至今,无不是今人对于传统文化的反思与正视。 章太炎于1906年9月在东...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后中央**对殡葬改革公墓建设有什么规定

    (一)带头文明节俭办丧事,树立时代风尚。党员、干部应当带头文明治丧,简办丧事。要在殡仪馆或合适场所集中办理丧事活动,自觉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合法权益,不得在居...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源城区的建置沿革

    河源古为百越之地,在《尚书》的“禹贡”一章划为扬州区域,秦、两汉、三国、两晋等朝代均属古龙川县地,属南海郡管辖。南朝齐永明元年(483)析龙川地置河源、新丰二县...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上海市闵行中学的历史沿革

    1928年8月,闵行中学的前身,上海县立初中学创办。初期只有三个班级,学生111人。校址在建设路原闵行区教育局内。1937年**战争爆发后,学校停办。1940年...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左仆射的官职沿革

    尚书仆射为尚书令之副。尚书令阙,仆射便是尚书台(后称省)的长官。汉武帝至元帝时,兼用士人与宦官为仆射,宣帝时,宦官弘恭为中尚书令,宦官石显为仆射;元帝时石显为令...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安康站的历史沿革

    1968年4月,襄渝铁路开工建设。1973年4月11日,安康站土建工程和铺轨完成。初期的站房为砖木结构,分为旅客候车室、售票处、行包房及行政办公房,面积839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