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古代西方天文历法对**的影响

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的没落和中西天文学的融合

明清时期,传统天文历法虽然在个别领域仍有所发展,在个别时期也曾有复兴的苗头,但从整体上看,它经历了长期停滞,渐趋衰落,并融入世界 天文学发展的总潮流中去的历史过程。

一、传统天文历法的停滞和西学的东渐
自明初开始,到明万历年间的约二百年中,除了对异常天象的观测仍在 继续,个别实用天文学(如航海天文学)有所进展外,天文历法的研究完全 陷于停顿的状态。
明初统治者对天文历法采取了极其严厉的政策:“国初学天文有严禁, 习历者遣戍,造历者殊死”。这严重地摧残了民间对天文历法的研究。至明 孝宗(1488—1505 年)时,曾“命征山林隐逸能通历学者以备其选,而卒无 应者”,(61)可见历法在民间几成绝学。此外,极少数有幸涉足天文历法的 官员,多趋保守,满足于成规旧法以应付日历等的安排,久而久之,对于历 理渐渐茫然无知,甚至出现以讹传讹的现象。间有改革历法的议论,亦并无 真知灼见之识,或为“祖制不可变”的强大思潮所淹没。遂使有明一代,沿 用元代授时历,一无更改,殊可悲叹!
到明万历年间(1573—1620 年),国初的禁令已松弛,间有朱载堉、邢 云路等人起而对授时历进行较深入的研究。朱载堉先后献上圣寿万年历和黄 钟历,虽然从整体上看它们乃是授时历的翻版,但在回归年长度古大今小等 问题上较授时历有所修正。邢云路著《古今律历考》,对上自古四分历,下 至授时历的历法作了全面的评述。邢云路还在兰州立六丈高表,进行了万历 三十六年(1608 年)冬至时刻的实测工作,进而算得回归年长度值为 365.24219 日的新值,与理论值之差仅约 2 秒,是为我国古代、亦为当时世 界上的最佳值,(62)这是在传统历法经过长期停滞之后,迸发出的灿烂火花。 明末,正当人们渐渐从二百多年的迷蒙中醒来,开始发掘传统历法并有 所发现的时候,西方传统的天文学知识,随着传教士的东来,开始传入**。 从此开始了两种不同体系的天文历法相互交锋,又彼此融汇的复杂过程。 先是以徐光启为首的一批学者,崇尚西法,他们与传教士一起,共同编 纂了《崇祯历书》,对西法作了系统的介绍,对西法的传播起了极重要的作 用。到明清之际,则有王锡阐、梅文鼎等人,兼通中西之法,他们尽力取中 西法之长,力图融中西法于一炉,如王锡阐编撰的《晓庵新法》便是中西历 法合璧的产物。清初,以杨光先为首的一批官员,对西法采取全然排斥的态 度,其自身对传统历法又茫然无知,这对于天文历法的发展是无益有害的。 这些情况,大概反映了明末清初人们对西法传入的三种不同态度。
1723 年,清雍正皇帝下令把西方传教士赶出**,自此到 1840 年** 战争爆发的一百余年中,清王朝采取的闭关锁国政策,和愈演愈烈的**, 对于天文学的发展,带来了极其严重的恶果。这时的学者只能埋头于对古代 传统历法的注释和整理工作,而西方天文学在此间更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 如果说明末清初**传统历法还可以与西方传统天文学相媲美,到此时则无 以望其项背了,传统天文历法的落后状况已成定局,而这时的**学者还不 能自知。
1840 年以后,长期禁锢的门户才被打开,近代天文学知识第二次以全新 的面貌传入,在**学者面前,展现了一个五彩纷呈的天文学知识的世界, 人们才认识到自身的落后,开始翻译、学习新的天文学知识,踏上了追赶近 现代天文学发展潮流的艰巨而漫长的道路。

二、航海天文知识的发展
在航海中,观测日、月、星辰以确定船位和航向的方法,至迟在汉代已 见端倪,到明代则得到了很大的进步,这是明代前期郑和船队七次下西洋的 伟大航行所促成的。
在《郑和航海图》中,从苏门答腊往西途中所经过的地点,共有 64 处当 地所见北辰星(即北极星)和华盖星(即小熊星座β星、γ星等八颗星)地 平高度的记录,这是航海中利用了天文定位法的明证。类似的记录,还见于 清初的《顺风相送》一书中,说明天文定位法在明清时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它与利用指南针针经法相参照,是为这时航海定位的两大方法。
在《郑和航海图》中(自己去看),还有四幅附图,称为“过洋牵星图”,它以图示 的方法标出船位经印度洋某些地区时所见若干星辰的方位和高度角,这就更 具体和形象地表明当时人们由测量星辰的地平坐标以确定船位的天文方法。 而在《顺风相送》等书中,还有关于观测太阳出没以确定方向的方法,它是 以歌诀的形式表达的,是民间的比较通用的一种天文导航法。
用来观测星辰方位角的仪器大约是指南针,而观测星辰的高度角的仪器 叫做牵星板。据明代李翊的《戒庵老人漫笔》记载,它由 12 块乌木板(最大 约 22×22 厘米,依次减小)和一块四角皆缺(缺口大小不一,分别代表某一 定角度)的象牙板组成。观测时,左手拿一块乌木板,向前方伸出,右手牵 直穿于木板中央的引绳,使绳与木板垂直,又令木板的下边缘与水平线相切, 眼在绳端仰视,使木板的上边缘(或置象牙板在木板上边缘以调节之)与星 辰相切,由此便可测知星辰的地平高度。

三、《崇祯历书》的编纂
崇祯二至七年(1629—1634 年),在徐光启和李天经先后领导下的历局, 聘请龙华民、邓玉函、罗雅谷等**会士参加,编辑了一部比较系统地介绍 欧洲天文学的卷帙浩繁的著作——《崇祯历书》,共计 137 卷。 该书分为节次六日和基本五目,前者是将历法分为日躔、恒星、月离、 日月交会、五纬星和五星凌犯六个部分;后者是指法原(天文学理论)、法 数(天文用表)、法算(天文学计算中必备的数学知识,主要是三角学和几 何学)、法器(测量仪器和计算工具)以及会通(中西各种度量单位的换算 表)五大部分。其中法原 40 卷,约占全书的三分之一,是全书的核心,它不 但论述了历法本身,而且还着重讨论了作为历法基础的天文学理论和计算方 法等问题。 该书采用了十六世纪丹麦天文学家第谷的宇宙体系,以为地球是宇宙的 中心,月亮、太阳和恒星绕地球旋转,而五大行星则绕太阳运行。这个体系

比利玛窦等人传来的托勒玫地心学说有进步,但较哥白尼体系却是个退步。 该书还采用本轮、均轮等一整套小轮系统来解释日月五星运动的不均匀性现 象,而此时小轮系统已被开普勒证明是一种主观的虚构,天体绕中心体作椭 圆轨道运动才是真谛。从这两方面看,《崇祯历书》所根据的并不是当时先 进的理论,而是业已落后的东西。 尽管如此,第谷体系和小轮系统对**学者来说,也还是较新颖的知识。 更重要的是,该书还引进了一系列新的天文概念和计算方法。如明确的地球 概念,测量经纬度的方法,日月食计算新法,周日视差和蒙气差的改正值, 球面和平面三角学的准确公式,严格的黄道坐标系统,冬至点和太阳近地点 的区别,圆周的 360°制等等。它还介绍了哥白尼、第谷、伽利略、开普勒 等人的部分科学成果和天文数据。如它大量引用了哥白尼《天体运行论》中 的材料,基本上译出了其中的八章,译用了哥白尼发表的 27 项观测记录中的 17 项;介绍了伽利略关于太阳黑子在日面上运行的新发现;译出了开普勒《论 火星的运动》一书中的几段材料,等等。这些都大大扩展了人们在天文学领 域的视野。
清初,传教士又将《崇祯历书》略作整理进呈给清帝,改书名为《西洋 历法新书》,共 100 卷。在其后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它一直成为当时天文学 家学习和研究西方天文学的最主要著作,对我国天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四、王锡阐、梅文鼎等人的天文工作
清初,涌现出一批积极学习、研究中西天文学的学者,形成了一个兼通 中西天文学的流派,王锡阐和梅文鼎便是其代表人物。
王锡阐(1628—1682 年),字寅旭,号晓庵,江苏吴江人。梅文鼎(1633 —1721 年),字定九,号勿庵,安徽宣城人。他们对中西天文学均采取去伪 存真的科学态度,并脚踏实地作了大量的工作。 王氏之学以精深见长。在深入钻研中西天文学和亲自从事天文观测实践 的基础上,他提出了不少独到的见解。(63)他指出西法有精到之处,但还存 在不完善以至讹误的地方。如西法以为月亮在近地点时视半径大,因而月食 食分就相对地要小些。王锡阐则正确地申明:月亮在近地点时,其本身大小 是不变的,而地球影锥的截面却肯定要大些,所以月食食分不会反而减小。 又如,他指出了传教士汤若望在计算日食时刻时,把定朔时刻和食甚时刻混 为一谈的错误,以及把平气和定气合二为一的曲解。王锡阐还认为中法虽有 不及西法之处,但也不乏超胜的部分。他极力阐明传统历法的优点,在对我 国历代黄赤交角测量结果分析中,敏锐地提出了黄赤交角古大今小的正确概念。 在《五星行度解》一书中,王锡阐还在第谷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 独特的行星运动理论,并推导出了一组公式,用于行星位置的预报。
晓庵新法》是王锡阐融汇中西天文学的杰作,这是我国古代最后一部 以传统体例形制出现的历法,在内容上兼收中西历法的长处,并有所发明创 造。如提出了日月食初亏和复圆方位角计算的新方法,独立发明了计算金星、 水星凌日的方法,还提出了细致地计算月掩行星和五星凌犯的初、终时刻的 方法,等等。
梅氏则以博大闻名,他的最主要工作是在数学方面,但对天文学亦多所 论述。仅天文学著述就达 40 余种之多,有对传统历法的评述、注释和研究, 有对《崇祯历书》的评论及正误补缺的工作,有对古代天文仪器的研究,和 对他自己所创制的仪器的说明等等。这些著作对于中西天文学的异同得失有 着十分深入中肯的评介,对中西法的融通起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薛凤祚是与王锡阐齐名的另一位学者。他经过 30 余年的学习和研究,写 成了《历学会通》一书,十分系统、详尽地介绍了欧洲天体运动的计算方法, 并充分利用了传入不久的对数这一有效的数学方法。该书是我国学者独立完 成的影响很大的介绍西方天文学的著作。

五、近代天文学知识的传入
1760 年,法国**会士蒋友仁向乾隆帝进献《坤舆全图》,在图的四周 说明文字中,肯定了哥白尼学说是唯一正确的理论,并介绍了开普勒运动定 律和地球为椭球体的事实。但是,这幅世界地图,连同前不久传入的表演哥 白尼学说的两架仪器,都被锁在深宫密室之中,没起到它应有的作用。自 1840 年**战争失败以后,**才真正掀起了学习西方天文学的热潮。
1844 年,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书中对西方各国的**、经济、 军事和科学技术作了介绍。其中译载了好几篇有关哥白尼学说的文章,并附 有地球沿椭圆形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图象,这是第一批公开宣扬和肯定哥白尼 学说的中文文献。 1859 年,**学者李善兰和英国传教士伟烈亚力通力合作,翻译出版了 《谈天》一书,这是近代天文学传入**的一个重大**。该书是英国天文 学家约翰•赫歇耳编著的一部深入浅出的优秀天文学著作,原名《天文学纲 要》,在西方曾风靡一时,广为流传。《谈天》是据原书 1851 年新版译出的, 书中全面地介绍了当时西方已取得的先进的天文学知识:有对太阳系结构和 行星运动理论的较详细的叙述,有对万有引力定律、光行差、太阳黑子理论、 行星摄动理论(包括其轨道根数摄动的几何解等)、彗星轨道理论等的论述, 有对恒星系,如变星、双星、星团、星云等的讨论。从而展示了一幅崭新的、 丰富多彩的天文学画图。 李善兰为《谈天》写了篇极其精彩的序言,极力宣传哥白尼的地动日心 说、开普勒三大定律和牛顿的万有引力学说的正确性,尖锐地批评当时一些 保守的**学者对哥白尼学说的歪曲和攻击。 《谈天》出版后,受到广大读者的欢迎。1874 年,徐建寅又把 1871 年 为止的天文学最新进展补充进去,出版了《谈天》增订本。经由李善兰等人 的努力,从哥白尼开始到牛顿完成的建立在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之上的近代天 文学知识,在**站稳了脚跟。
1885 年,康有为写了《诸天讲》一书,其后屡经修改,到 1930 年他去 世以后才正式发表。该书介绍了许多天文学最新知识:恒星光谱型,太阳的 化学元素组成,太阳上的核反应,以及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设,张伯伦 和摩尔顿提出的太阳系形成的半碰撞假说,乔治•达尔文的关于月亮起源于 因地球迅速自转而从地球分离出来的假说,等等。
康有为以及严复、谭嗣同,以至**的先行者**都是哥白尼和牛顿 学说的信奉者,又都十分重视对宇宙演化学说的学习、研究和引申,这些都 曾是他们批判封建主义而变法革新的思想武器。 他们的工作,为近代天文学的传播,起了独特的和重要的作用。

老曹回答,必属佳作,请您给分,谢谢合作!
佚名
2024-06-06 21:20:2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06:26:46

    谈谈《易经》对**古代哲学发展的影响

    正我国古代的一部《易经》,**一座由五百七十六块长短砖建筑起来的迷宫,两千多年以来,引起了许多思想家、**家及考古学者的极大兴趣。 《易经》中的卦辞、爻辞不但记...

  • 佚名
    2024-06-06 15:16:57

    周易对后世**文化或世界文化的影响?

    《易经》是**文化的源头,虽是儒家经典,但对**家、兵家、道家、阴阳家、法家、纵横家等等,都有很大的影响。 中华文化象一棵大树,几部经典,代代有人去注说,历...

  • 佚名
    2024-06-06 22:36:41

    道教和佛教对**文化影响的事例

    在**文化史上,真正对**社会产生影响的,乃儒、释、道三家。 早期的儒家思想比较富有生活气息,发展至宋明理学,则将重点落实于心性。关于心性的内容,是早期**哲学...

  • 佚名
    2024-06-06 00:11:06

    道教对**文化有什么影响

    道教的思想和起源,与华夏文化一体。自盘古开天地的巫神崇拜,到封神演义的巫化道时期,春秋老子开启的道家思想,东汉张道陵创立道教,立庙传道。道教奉老子为太上老君,盘...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易经》与《道德经》哪部古代经典对**文化影响较深?为什么?

    明天给你们解答关于《易经》《道德经》《论语》《周易 参同契》《太上老君说常清净经》这些《经》中之精的奥秘,我所能解答这些《经》中之精的奥秘,肯定是很多不为人知的...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古代西方天文历法对**的影响

    现在用的公元纪年历法就是采取西方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西方文化对**有什么负面影响?

    西学东进,西节也迅速在这片土地上枝叶繁茂起来,甚至有喧宾夺主之势头!圣诞节、情人节、复活节、万圣节、感恩节似乎已经成了光辉的“**节”,商家的精明造势加上年轻一...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周易对**古代文论的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1)阴阳之道。阴阳学说把世界看成是矛盾对立的统一体。在思维方式 上启发了后人以对立划分的眼光去评析变化发展的事物。**古代文论中 许多矛盾对立的范畴如美丑、虚...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古代盗墓的方法?

    有好地方发现?我来协助你去。方法不外传哈哈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古代的天文历法与**古代的农业有什么关系

    农业生产与季节、天象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代的天文历法知识,就是在农业生产的实践中不断积累起来、又直接为农业生产服务的。**古历采用阴阳合历,即以太阳的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