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高二 地理必修3 复习资料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1、区域的主要特征
①区域的概念(a)
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
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
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⑵区域内部表现为明显的相似性和连续性,区域之间具有显著的差异性。⑶区域具有一定的优势、特色和功能。(4)区域之间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区域的发展变化是会影响到周边和相关的地区。
2、区域的空间结构
①区域空间结构的概念及类型(a)
区域空间结构是指一个地区各种区域要素的相对位置关系和空间分布形式。一般,区域空间结构由点、线、面和网络四种形式组成。
类型:乡村地域(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和城镇地域(以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
3、区域产业结构
①区域产业结构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a)
区域产业结构是指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影响产业结构的因素: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发展水平、资源配置状况、劳动力素质等。
②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a)
第一产业是广义上的农业,包括农、林、牧、渔业;第二产业指工业(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包括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4、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
①衡量区域发展水平的三个常用指标(a)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国民收入、三次产业产值比重。
②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不高,以传统农业为主。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以资源型工业和劳动密集型加工制造业为主。区域空间结构简单,区内经济差异小,中心城市缺乏,现代化交通线路数量少,分布稀疏,对外开放程度不高,表现出典型的自给自足特征,区域内部人地关系基本协调,整个区域处于低水平均衡状态。
5、工业化的阶段
工业化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第二、三产业比重迅速上升;劳动力开始由农业向制造业和服务业大规模转移;区域内部集聚作用大为加强,相继出现规模较大的中心城市和工业基地,区域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中心城市对于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大为加强,交通运输建设显著加快,区域对外开放程度提高;区域经济表现出明显的不平衡增长态势。
6、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的区域经济特征(b)
工业化、城市化水平已较高,加工制造业向资金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全面升级。第二、三产业比重较大,第三产业的增长速度和产值比重超过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基础设施齐全,交通和通讯基本形成网络。区域内部的发展差异缩小,区域的开放程度和对外联系增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高。
7、东、中、西差异
①我国三大经济地带的划分及图示(a)
范围:东部12个(辽冀京津鲁苏沪浙闽粤桂琼)、中部9个(**黑吉晋豫皖鄂湘赣)、西部10个(陕甘宁青新云贵川藏渝)。图见课本p13页。
②我国东、中、西部的区域发展差异(c)
东部经济地带 中部经济地带 西部经济地带
自然因素 位置 沿海,便于对外开放 内陆
地形 平原、丘陵为主 多高原、山地、盆地
气候 季风气候 非季风气候区广
自然资源 能源、资源缺乏 能源、资源多
社会因素 工业化
与城市化 工业化进程快,城市化水平高 工业化进程慢;城市化水平较低
科技教
育水平 较高 较低
发展机遇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东部地带抓住改革开放的机遇,积极对外开放,大力招商引资,取得了迅猛的发展 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带的社会经济发展明显加快
对外开放 开放时间较早,开放程度较高,吸引外资能力较强 开放时间较晚,开放程度较低,吸引外资能力较弱
经济因素
经济发
展水平 经济发展水平高,发展速度快 经济发展水平低,发展速度慢
产业结构 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相对发达;以轻型或轻重混合型产业为主 农业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还占有较大的比重;以重型产业为主,其中中部表现出一定的过渡性
交通运输 便利 不便利
③我国改革开放的时空发展(b)
从时间上看,开放起步于1980年设立的四个经济特区,1984年开放14个沿海城市,以后开放步伐不断加大,1992年基本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从空间上看,开放首先从南部沿海开始,从沿海的点(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的片(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南三角地带、山东半岛、辽东半岛等),再向中西部推进;但目前中西部的开放城镇仍是点状分布(长江沿海开放城市、边境开放城市、省会开放城市),在开放程度上不及东部沿海地区。
8、南方和北方
①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划分(a)
通常情况下,我国的北方和南方是针对东部季风区而言的,其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
②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区域差异、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b)
南方与北方的区域差异
区域
项目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件 地形 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山地、丘陵、平原、盆地、高原均有分布
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植被 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 常绿阔叶林及热带季雨林
土壤 棕壤、钙质土、黑土 红壤、砖红壤






件 农业产业 以旱作为主,东北地区是全国重要的商品基地 以水田为主,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和商品棉基地
工业产业 重工业发达,辽中南、京津唐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轻工业发达,沪宁杭、珠江三角洲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
产业结构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高 第一产业比重相对较低
交通运输 以公路、铁路为主 水运、公路、铁路运输都很便利
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较晚,开放程度低 对外开发较早,开放程度高
限制因素及发展方向: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限制因素 水资源不足,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不断恶化、产业结构不合理、对外开放不够 洪涝灾害,环境污染,山地水土流失严重,人地关系矛盾加剧
发展方向 调整产业结构,扩大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渤海湾地区开发和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工作 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领域,治理环境,加快产业的升级改造,协调好人地关系
1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经济合作
①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意义(b)
我国资源丰富、种类齐全,但空间分布不均,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能源和水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有利于资源的合理配置,是缩小东西差距和南北差距,实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②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的具体方案及图示(c)
⑴南水北调工程:从长江引水向北,供水至华北、西北地区。(具体图示见书本p26页)
东线:从长江下游扬州引水,利用京杭大运河等河道作为主干线进入天津。途径苏、鲁、鄂、津、京5省市,主要解决华北地区的缺水问题。东线把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四大流域连接起来。
**: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开渠输水,途经郑州、石家庄,终点北京。**工程具有水质好,覆盖面大、自流输水等优点,是解决华北水资源危机的一项重大基础设施。
西线:从长江上游引水入黄河,为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和山西6省区提供灌溉、城镇生活和工业用水,促进西北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和改善黄土高原生态环境。

⑵西气东输工程:主体工程是自**塔里木盆地轮南出发,由西向东经**、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终点到上海市。沿途将穿越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并跨越黄河、长江、淮河等江河,全长4000多千米。工程总投资预计高达1200亿元,输气量最终达到200亿立方米/年。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上海市、江苏省、浙江省以及沿线的河南省、安徽省等供应天然气。(具体图示见书本p27)
西气东输工程还包括从四川、重庆到湖北、湖南等省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可加速改善东部地区的能源结构,有效治理大气污染,改善沿线地区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大开发,拉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
⑶西电东送(具体图示见书本p29)
北通道:将“三西”(即**西部、山西、陕西)煤电基地和黄河上游水电送往京津唐地区。
中通道:将长江三峡和**江干流水电送往华中、华东和福建以及广东。
南通道:南部通道以开发云南、贵州、广西的水电为主,并以开发贵州等火电为补充,向广东等东部地区送电。

③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b)
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调出区、调入区及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地理环境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进行工程建设时,要评估工程对涉及地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包括有利的影响和不利的影响,对不利的影响要采取工程或技术手段加以克服。
南水北调:输出区可能出现水资源紧张,生态环境受到影响;输入区获得水资源,改善当地水文环境,促进经济的发展,也会在北方地区产生土壤次生盐渍化问题。
西气东输:输出区将资源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加快天然气的开发和综合使用,改善产业结构,但管道的建设易破坏沿线地区的生态环境;输入区可以缓解能源供应紧张局面,改善能源消费结构,减轻大气污染。
西电东送:输出区加快电力开发和输电线路建设,发展区域经济,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但水电站建设易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坑口火力电站易加剧环境污染;输入区获得充足的电力供应,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改善环境质量。
12、产业转移
①我国产业转移到基本特点(b)
沿海企业向内地转移:因环境、资源问题,为寻求廉价资源和低成本进行的产业转移;

②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b)
产业转移促进了被转移地区的资源的开发,被转移地区的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促进了产业的更新和升级,推动了被转移地区经济的发展;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使欠发达地区的环境污染加重,人地关系趋向紧张。
区域产业发展在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落后到先进的阶段以后,产业活动对区域地理环境的不利影响才可能逐步减轻。
【拓展提示】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可以看出产业转移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一次转移 第二次转移
时间 改革开放初 20世纪90年代
转移方向 由**向珠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转向邻近地区
转移产业 劳动密集型、传统制造业 劳动、资源密集型产业
转移原因 珠江三角洲经济发展水平低,且参与国际分工 珠江三角洲相对发达,
产业结构优化
对环境影响 环境污染加重 环境质量好转

第二章区域可持续发展
1、荒漠化的含义
①荒漠化的含义(a)
荒漠化是指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的不合理活动等因素所造成的土地退化。包括风蚀和水蚀等外力作用造成的土地退化,也涉及人类滥垦滥牧所导致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

2、荒漠化的危害与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分析该区域荒漠化发生的原因、产生危害及综合治理措施(c)
①造成荒漠化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原因
自然因素:⑴基本条件——气候干旱/暴雨;⑵物质基础——地表物质疏松;⑶动力条件——大风吹扬/水流——风力/水蚀作用。
人为原因:⑴人口增长,环境压力过大;⑵过度樵采、放牧、垦殖;⑶水资源利用不当;⑷工程建设导致地表疏松等。
荒漠化是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综合作用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结果。自然因素形成的荒漠化过程是极其缓慢的,而人为因素在加速荒漠化进程,加重了荒漠化的严重程度,并且人类活动在其发生与发展中起决定作用。
②我国西北地区的荒漠化的分布和形成原因
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等省区。
成因:⑴远离海洋的地理位置;⑵相对封闭的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周围有高大的山脉阻挡了海洋水汽的进入;⑶干旱的气候:以温带**性气候为主,降水稀少,气温日较差大;⑷稀疏的植被:以温带草原、温带荒漠为主;⑸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过度樵采、放牧、垦殖)西北地区人口的迅速增长,加大了生态环境压力,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导致草原破坏和沙漠扩大。
③荒漠化的危害
荒漠化摧毁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和环境,直接威胁人类社会生存和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空间;荒漠化导致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使农牧业生产力水平下降;给社会和相关产业造成巨大的损失;引发沙尘暴,影响大气环境质量。
④荒漠化的防治
对策:做到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治理。防治荒漠化应以人与自然的协调为核心,采取因地制宜的治理措施,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措施:全面保护潜在荒漠化地区的现有林草植被,防止产生新的沙化土地;建设必要的防护林带,阻止沙漠对绿洲的侵袭;对正在或已经荒漠化的土地进行综合治理,通过大力封沙、育林育草、沙地飞播、造林种草,扩大林草植被,恢复其生产力;封沙禁牧、禁樵禁采、合理用水、生态**。
[拓展提示]探究沙尘暴问题:
危害——沙尘暴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大气污染。
成因——自然原因:⑴气候:气候异常,北方持续干旱,气温普遍偏高;春季冷锋多带来大风。⑵地表:北方多沙质土,春季气温回升快,且有少雨,大片没有植被覆盖的土地呈干松状。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农垦,滥挖**材,草场遭到破坏,荒漠化不断加重和扩大。根本原因:人口增长过快,人口素质较低。
防治——⑴加强法制,完善机制,提高生产力水平和经济状况,改善农牧民生活是根本途径;⑵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是关键;⑶进一步营造“三北”防护林,退耕还林还草,恢复天然植被,改善生态环境是根本出路。
3、“地球之肾”
①湿地的概念(a)
湿地是水位经常接近地表或地表为浅水覆盖的地区。湿地包括沼泽、滩涂、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米的浅海区和河流、湖泊、水库、稻田。
②我国主要湿地的分布特点(a)
我国湿地类型多样,从寒温带到热带,从沿海到内陆,从平原到高山,都有较为广泛的分布。总的状况是东部湿地多,西部湿地少,湿地的地区分布不均匀。
③湿地的重要价值(b)
湿地是自然界中具有较高的生产力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系统。如生产粮食、**材、工业原料、农副产品等——被誉为“资源的宝库”;提供水资源,保护生物多样性——被誉为“生命的摇篮”;调节气候,美化环境——被誉为“天然空调机”;涵养水源,调蓄洪水——被誉为“天然水库”;净化水中污染物质——被誉为“地球之肾”;为各种野生动物生长、栖息、繁殖提供条件——被誉为“鸟类的乐园”。
4、湿地资源问题与保护湿地(c)
①湿地在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天然湿地的数量在不断减少,质量在逐渐下降,湿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效益得不到发挥,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降低;湿地资源的破坏已严重威胁到居民的生存环境和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拓展提示]湿地减少的原因探究:
自然原因——气候干旱,使干旱、半干旱地区湿地逐渐消失;海岸侵蚀,使滩涂湿地不断消失。
人为原因——人口急剧增加带来巨大的环境压力;过度利用湿地动植物资源;大量开垦湿地;泥沙淤积严重;环境污染;水利工程建设的威胁;引用物种的干扰;城市化和旅游业的发展与道路建设等。
②湿地的综合治理与保护的措施
充分认识到湿地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建立保护湿地的法规,增强保护湿地意识。采取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湿地,如退田还湖、退田还沼泽、退耕还林还草、防止水污染等。(掌握洞庭湖湿地的可持续发展综合措施,发展一、二、三产业,课本p46页)
5、田纳西河流域开发地理条件及综合治理的成就(b)
地理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丰富,冬春季降水多;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落差大;流域内水能、煤炭、石油资源丰富。
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流域管理局制定了包括防洪、航运、发电、灌溉、旅游等内容的综合性开发方案,到20世纪50年代就完成了流域的梯级开发,水力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防洪标准提供到百年一遇。在开发过程中,当地**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
成就:洪水灾害得到了有效控制,构建了庞大的航运网,拥有了水电、火电、核电相结合的电力系统,建成了以高耗能工业为骨干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森林覆盖率高,旅游业发达,流域内人均收入达全美平均水平。
6、田纳西河流域开发整治措施以及值得借鉴的经验(c)
整治的措施:⑴水资源的综合开发是流域治理的核心。通过梯级开发——防洪:减少了洪水带来的经济损失;通过修建水坝——航运:航运畅通、促进经济发展、提供就业机会。⑵电力先行,发展高耗能工业[梯级开发——发电——高耗能工业(有色金属冶炼),电力能源基地]。⑶利用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⑷提供环境质量,促进旅游业的发展,综合利用一系列的设施和优势条件,发展旅游业。
值得借鉴的经验:⑴设置专门的开发管理机构,健全法规,完善管理。⑵因地制宜地选择开发的重点,形成各具特色的开发**。⑶不断加大开发力度,吸引投资者。⑷提高流域的开放程度,为开发提供一个宽松的环境。
7、美国农业生产条件
美国农业生产的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a)
自然条件:美国本土地处25°—49°n,大部分属亚热带和温带,水热条件好,中部平原广阔,土壤肥沃,有利于农业机械化耕作和大规模经营。
社会经济条件:美国商品经济发达,消费市场巨大,农业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条件好,**的政策和法规对农业的支持力度大。
89、美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美国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主要途径(可供借鉴的经验)(b)
存在问题:对自然资源开发强度过大(如导致沙尘暴频发),大量使用农**和化肥,导致农业生态恶化,影响农产品食品安全;高度的机械化生产,能耗大,农业生产成本高。
解决途径: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发展农业新技术,采取限耕、休耕、补贴政策和农业生态保护政策,促进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10、煤炭与鲁尔区的繁荣
鲁尔工业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a)
煤炭储量丰富和水运便利是鲁尔工业区兴起的主要区位条件。具体为:⑴煤炭资源丰富:储量大,开采条件好。⑵充沛的水源: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三条河流流过。⑶水陆交通便捷:位于欧洲中部陆上交通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三条河流和人工运河都可通航,为原料运入和产品的运出提供了条件。⑷离铁矿产区较近:初期来自法国的洛林铁矿,后期来自瑞典、俄罗斯等地,依靠莱茵河的运输,铁矿运输方便。⑸广阔的市场: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工业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11、煤炭与鲁尔区的衰落
鲁尔工业区衰落的原因(b)
⑴鲁尔区属于“移铁就煤型”工业,其产业结构的主要特点是以煤炭工业为基础,以钢铁工业为主导,并高度集中于少数重工业部门。生产结构单一是衰退的内在原因。⑵廉价石油、天然气的广泛使用,是煤炭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⑶世界性钢铁过剩危机是钢铁工业衰退的主要原因。⑷新技术**的冲击是传统工业区衰退的根本原因。⑸工业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生态恶化,是新兴工业不愿到此落户的主要原因。
12、鲁尔区的新发展

(1)调整工业布局;(2)调整经济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⑶有效治理环境污染,美化环境;⑷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络;⑸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14、工业化对珠江三角洲城市化的推动作用(b)
⑴城市化是工业化的产物,工业化加速了非农产业向城市的集中;⑵工业化加速了人口向城市的集中;⑶工业化加速城市与乡村居民价值观念和生产方式转变,人们的劳作方式、人均收入、文化教育的差别也在不断缩小。
15、珠江三角洲的工业化和城市化问题
以珠江三角洲为例,分析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c)
①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耕地被大量占用、城镇和工业过度密集、环境污染严重、产业结构层次偏低、城市基础设施亟待完善、社会治安复杂等。(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等)
②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措施
⑴努力发展教育、科技,提升产业结构。一方面可以缓解大中城市的压力,减轻或避免城市化进程中的问题;另一方面又会促进城市向科技方向发展,促进城市功能的日益完善。
⑵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城市发展**。加快大中城市的发展,形成等级有序、结构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以充分增强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促进城市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别。⑶探求城市生态发展**,有效改善城市的环境质量。如改善大气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树立良好的城市形象。
第三章地理信息技术应用
1、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的概念(a)
地理信息系统(g**)是一种以采集、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地球表面与地理分布有关数据的空间信息系统。
2、地理信息系统与城市管理
g**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b)
城市规划和管理(城市规划、工程选址)、基础设施管理(交通、电力等设计与管理)、土地利用与管理、生态环境管理。
3、遥感技术
①遥感(rs)的含义(a)

②遥感的技术系统和分类(a)
遥感技术系统由遥感平台、传感器、信息传输接收装置、数字或图像处理设备以及相关技术等组成。

4、遥感与资源普查
遥感在资源普查中的应用(b)
遥感技术在资源普查中的重要应用领域有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生物资源、水资源、旅游资源、农业资源等的调查。它具有以下特点:探测范围大,获取资料的速度快、周期短,受地面条件限制少,获取的信息量大,可减少调查的盲目性。
5、遥感在环境灾害监测中的应用(b)
环境灾害监测包括环境监测和环境灾害监测。遥感技术具有大范围、实时、长期、动态和准确的特点,利用遥感技术可以及时了解环境与灾害的动态变化,对环境与灾害实施监测并作出相应的评价和预报,为环境和灾害防治提供决策依据。
6、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概念、基本组成和工作过程(a)
概念:全球定位系统(gps)是具有在陆、海、空进行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它能够实时测量“四度”:经度、纬度、高度、速度。
基本组成:全球定位系统(gps)由空间星座(24颗卫星)、用户系统、地面控制系统三个部分组成。
工作过程:gps卫星发送导航定位信号,地面控制系统对卫星进行监测和调控,用户系统接收gps卫星发射的信号进行导航定位。
7、全球定位系统与定位导航
gps的主要应用领域(a)
gps以其高技术的含量及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而广泛应用于众多的领域。主要应用领域有军事、导航、交通管理、农业、旅游娱乐、城市管理等方面。
8、数字地球的含义
①“数字地球”的基本含义(a)
“数字地球”是信息化的地球——地球的虚拟对照体。数字地球以地理坐标为依据,具有多分辨率的、海量存储的、可**显示的信息系统。通过获取地球的大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图像技术、网络技术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对真实地球及其相关现象进行数字化重现和预现,是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虚拟地球。数字地球的问世为人们认识世界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野。
②构筑数字地球的技术系统(a)
构筑数字地球的关键技术有:信息高速公路与高速网络技术、高分辨率卫星遥感(rs)技术、空间信息技术与空间数据基础设施、可视化和虚拟现实(vr)技术、大容量数据存储技术、高性能计算能力等。数字地球的核心是地球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技术体系中最基本的技术核心是“3s”技术及其集成。
9、数字地球与我们的生活
数字地球给人们生活带来的便利(b)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在农业信息遥感、太空农业等领域有广阔的研究前景。一些**已利用资源卫星进行农业资源调查、作物长势和产量监测等。也可实现农业生产和管理的数字化,使每一平方米的土地得到最优化的使用,形成一个包括对农作物、土地、土壤从宏观到微观的监测,预测农作物生长、发育状况,以及环境要素的现状和动态分析、诊断预测、耕作措施、管理方案的决策支持在内的信息农业技术系统。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可实现城市智能交通系统、城市灾害综合防治系统、交通导航、环境监测、商业选址、市场调查管理。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可实现网上远程教育。
以数字地球做平台,应用相关技术可以研究全球问题,如全球温室效应、海平面上升、臭氧层破坏、**分布带、地形遥感、全球生态环境监测、全球气候预报、生物分布等。这将使人类对自己生存环境的未来作出更好的分析和预测。
佚名
2024-05-19 16:27:27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5-19 03:36:12

    梦见有人给我复习资料

    踏实做事的几天!没有什么惊喜,无论从事业还是学业来看,对你来说都是一个平淡的日子。此外,喉咙有发炎的可能,不要吃太上火的东西。低调对你有利哦!八卦的氛围在加重,...

  • 佚名
    2024-05-19 19:09:12

    求高中地理资料

    高考地理必修三知识归纳整理(完善版)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  1.1区域与区域差异  一、**三大自然区  1、产生原因:纬度位置、海陆分布和海拔高...

  • 佚名
    2024-05-19 06:20:07

    高中地理必修二重点归纳复习资料! 急需!

    .1人口的增长、迁移与合理容量  1.相关概念  人口自然增长:即出生率-死亡率  人口机械增长:即人口迁移  2. 人口过渡理论  3.人口增长**  ** ...

  • 佚名
    2024-05-19 13:28:36

    200高分求高级秘书**的复习资料

    一些高级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 商务沟通<br />  1.在见面礼仪中要注意到:在日本,鞠躬是常见的传统礼节。;在欧洲各国喜欢拥抱的礼节&l...

  • 佚名
    2024-05-19 11:14:12

    高一文综(地理,**,历史)必修2复习资料

    必修二部分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高中地理必修三课本习题答案

    1.1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结构层次(略)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高二 地理必修3 复习资料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的概念(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⑵区域内部表现为...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求地理资料

    世界地理之最1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伯海和南海2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3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4盐度最的海...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我需要高中必修三地理的复习资料!!!请大家帮帮我!!!谢谢!!!!

    第一章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区域的主要特征①区域的概念(a)区域是指一定的地域空间。②区域的基本特征(b)基本特征:⑴区域具有一定的界线。⑵区域内部表现为...

  • 佚名
    2024-05-19 08:00:00

    急,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材第13页答案,就是讲新加坡那个,任选一个资料的就行

    资料1:1、新加坡所处的马六甲海峡连接印度洋与太平洋,地处亚洲与大洋洲、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是世界上海上交通最繁忙的枢纽之一。2、新加坡面积狭小、易出现洪涝灾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