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高一地理复习资料

1.天体系统及层次(识记)

2.太阳系概况及地球在太阳系的位置。(识记)
(1)太阳系概况
①太阳是中心(99.86%),其体积大,气体球(氢和氦),密度小,质量大,表面温度6000k。
②有“水金地、火木土、天海”八大行星;(冥王星划为矮行星)
③水最近,海最远;木星最大,地球最密、土星最稀。
④肉眼可见:水、金、火、木、土。金星最亮(逆向自转)。土星卫星最多、光环最美。
⑤流行体:行星际空间的尘埃和固体小块。沿同一轨道绕太阳运行的大群流星体,称为流星群。
⑥彗星:在扁长轨道上绕日运行的一种质量较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哈雷彗星76年回归。

(2)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

3.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理解)
(1). 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普通行星——八大行星的运动和结构特征:

(2). 地球的圈层构造:内部圈层——地核、地幔、地壳;外部圈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3). 地球上出现生命的原因:
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地球所处的行星际空间安全(运动具有共面性、同向性特征);
②稳定的光照条件:生命从低级向高级的演化没有中断;
③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昼夜交替的周期不长、大气的保温和调节作用等使地球有适当的温度;
④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体积质量适中,有大气层(氮氧为主),经过漫长演化,适于生物呼吸。
⑤液态水的产生: 地球内部的物质运动,形成原始海洋。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1、太阳辐射的概况(识记)。
①太阳辐射能主要集中在波长比较短的可见光波段,约占总能量的50%。
②地质时期储存的太阳能: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③太阳辐射是地球大气运动、水循环的主要能源。
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理解)
①是维持地表温度,促进地球上水、大气、生物活动和变化的主要动力;
②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是地球能量的源泉)如煤、石油、天然气等。
【实际应用知识】影响大阳辐射强度的因素(即影响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的因素):
①太阳高度(即纬度);②天气状况;③地势;④空气密度。
例如:青藏高原、四川盆地太阳辐射强和弱的原因。

3、太阳活动及其对地球的影响。(理解)
太阳的大气层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层。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 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活动周期11年。
①光球:太阳“黑子”(温度约低1500度)。黑子的多少作为太阳活动强弱标志,光球最亮平日见。
②色球:“日珥和耀斑”。耀斑爆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色球亮度不及光球的1/千,日全食见。
③日冕:有“太阳风”。100万度,亮度1/百万,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与降水量的年际变化与黑子的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
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电离层:地面以上80-500千米高度)
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对地质勘探、行船造成一定影响。
④两极地区的夜空出现极光现象。
  课标要求:(三)、分析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1、地球自转的方向、速度和周期。(识记)
(1).地轴的空间位置:基本稳定,地轴北段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扩展】:北半球某地北极星在当地的仰角=当地的纬度。
(2).方向: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扩展】:日月星辰都是东升西落。北半球星座日视运动的方向是围绕北极星逆时针移动。
(3).周期:
1恒星日:自转360°;时间是23时56分4秒,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1太阳日:自转360°59’;时间是24小时,比恒星日多3分56秒,是平时使用时间。
【扩展】:同一颗恒星在天空中同一位置观测的时间,每天提前4分钟,15天提前1小时,一个月提前2小时;亦即每个季度天空同一位置的星座是不同的。
(4)、速度:
⑴角速度:每小时15°,每4分钟1°。地球表面除南北两极点外,任何地点的自转角速度都是一样。
⑵线速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最快,南北纬60°减为赤道的一半。
南北极点既无角速度,也无线速度。
【扩展】:①vф=1670千米/小时×cosф(其中ф为纬度)。

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运用)
(1)、产生昼夜更替现象。
明确三个问题:①昼夜现象与昼夜更替成因的区别。
②用太阳高度h怎样表示昼夜。(明确地平圈的概念)
(昼半球各地:h>0°;晨昏线各地:h=0°;夜半球各地:h<0°)
③昼夜更替周期为24小时。
【扩展】:太阳日的意义:基本时间单位;地球生命存在的条件之一。
【能力扩展】区别晨线和昏线:从西向东进入白天的那一段是晨线,从西向东进入黑夜的那一段是昏线(∴必须先分清东、西方向)。

(2)、不同经度的地方,地方时不同。
时区的划分。
①地方时和经度的关系:不同经线上,地方时不同;同一条经线上,地方时都相同。
②时区的划分: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每隔15°划分为一个时区。
某时区中央经线的度数=时区号×15°;
某地时区号=某地经度数÷15°=商的整数部分(余数小于7.5°)或商的整数部分+1(余数大于7.5°)
日界线。
国际日期变更线(180°经线有三折):向东过日界线,日期减一天;向西过日界线,日期加一天。
时间日界限:地方时为零点的经线。
国际标准时间。
以零经度线上的时间作为国际上统一采用的标准时间。即为格林尼治时间(中时区区时),用于航海、极地及太空。
北京时间。我国从西到东跨东五、东六、东七、东八和东九区。全国统一采用首都北京所在的东八时区的区时作为标准时间,称为北京时间。即是东经120º经线的地方时。(不是北京的地方时)。
北京时间=世界时+8小时
区时的应用。
区时计算依据:
a.区时=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
经度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隔 1°,地方时差4分钟。
b.相邻两个时区的区时,相差整1个小时。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它们就相差几小时。
c.较东的时区,区时较早。东西十二区全球区时最早,180°经线(东十二区)最先进入新的一天。
d.特别计时方法:印度-东5.5区;**-东9区;欧洲一些**使用夏时制。

(3)、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纬度越高,偏转越大。
【扩展】地转偏向力对水体、大气运动的作用。例如:与河流侵蚀岸、堆积岸的关系,与河流建港的关系,与三角洲的发展关系。
【注意】:弯曲河道的河流凸岸是堆积岸,缓坡岸;
凹岸是侵蚀岸,陡坡岸。
右图中的d岸侵蚀最厉害;a岸比b岸侵蚀厉害。

3、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速度和周期。(识记)
(1)、方向:地球公转的方向和自转相同,自西向东。俯视北极逆时针。
(2)、公转轨道: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两焦点之一。
每年1月初,地球位于近日点公转速度快;
7月初,位于远日点公转速度慢。
1恒星年:公转360°,365日6时9分10秒;
1回归年: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周期,365日5时48分46秒(365四分之一日)。
d、公转速度:平均角速度:向东大致推进1°/日;平均线速度:向东大致推进30千米/秒;
近日点时:一月初,速度较快;远日点时:七月初,速度较慢。
e、公转特征:①地轴是倾斜的,北极指向北极星附近,倾斜的方向始终不变;
②地轴与黄道平面(公转轨道面)始终保持66°34’夹角。

黄赤交角 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地球公转轨道面)的交角:23°26’。
意义:它使地表接受太阳垂直照射的点有季节变化,使太阳直射点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移动。
【推论】:地球上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方能得到2次太阳直射(包括赤道)。南北回归线上的地方,一年只有1次直射现象;北回归线以北的地方,南回归线以南的地方无太阳直射。

4、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运用)
(1)、昼夜长短的变化:——反映了日照时间的长短
①北半球夏半年(3.21~9.23):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四周有极昼。
夏至(6.22),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半球反之,南极圈及其以南极夜。
②北半球冬半年(9.23~次年3.21):(与夏半年反之,学生自己归纳)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
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与昼夜长短变化规律的关系: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那个半球就是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时,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长;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时,北半球的白天越来越短。
【实际应用】不同半球的纬度数相同的两地,昼长=夜长。

(2)、正午太阳高度(h)的变化:反映太阳辐射强弱,h地方时间是12点。
【对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位置的5点认识】:
①地球上每时每刻,只有一个地方得到太阳的直射;
②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地方时一定是正午12点;
③太阳直射点出现在当地的天顶,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h = 90°。
④太阳直射时物体的影子长度为零。
⑤太阳直射点以一个回归年为周期,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
①h 因纬度而不同:同一时刻,h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离直射点越近,h就越大。
夏至日: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冬至日:直射南回归线,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地,h达一年中最大值。北半球各地,h达最小值。
春秋分时:太阳直射在赤道,h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②h 因季节而不同: 直射点越靠近时,h逐渐增大;直射点越远离时,h逐渐变小。
离直射点近时h最大;离直射点远h最小;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划分:
热带(有太阳直射现象)、
南北温带(四季分明)、
南北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
以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为界限。
【能力训练】识图地球公转轨道图和各节气日照图,说出图中四点的日期和节气。

课标要求:(四)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1、地球的内部圈层及其特点。(识记)
(1)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外部圈层包括
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
(2)地球的内部圈层是据**波划分的:
莫霍面---距离地表约33km,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
明显增加;
古登堡面---距离地表约2900km,纵波速度明显降低,
横波突然消失。

(3)地壳:位于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约17km。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分为两层:上层为硅铝层,密度较小,分布不连续;下层为硅镁层,密度较大,分布连续。
(4)地幔:位于莫霍面和古登堡面之间,分上地幔和下地幔。上地幔的软流层,一般认为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之一。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合在一起叫岩石圈。
(5)地核:古登堡面以下,外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核呈固态。
2、地球的外部圈层。(识记)
地球的外部圈层分为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形**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大气圈由气体和悬浮物组成。水圈由液态水、固态水和气态水组成的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水处于不断循环运动之中。按位置和状态,可分为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其中陆地水与人类社会的关系最为密切。生物圈由生物及其生存环境组成,生物是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主体和最活跃的因素。
佚名
2024-06-01 11:16:15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1 02:08:24

    有人能给点命理学的资料学习学习么?

    数字命理学 从毕达哥拉斯以来,数字就被看成是富有普遍知识的像征。希伯来人的密教卡巴拉,把字母与一些数值,即对宇宙、人类和上帝的意义进行解释的巧妙计算联系在一起。...

  • 佚名
    2024-06-01 07:53:39

    哪里有帮助学习自然地理的相关资料?

    或者我可以帮你归纳一下首先,自然地理最最重要的就是气候,因为高考最喜欢就是考气候。最基本的你一定要知道---〉地球五带的划分界线:南北纬60~90度寒带 北边的...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有没有高中历史,**,地理必修1.2.3.的详细总复习资料?

    只有历史的,必修1,2■第一单元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第一课)精耕细作的古代农业: 1、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的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刀耕...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求地理资料

    世界地理之最1最大的海:珊瑚海(479万多平方公里).其次**伯海和南海2最小的海:马尔马拉海,其次亚速海和渤海3盐度最高的海:红海,也是最年轻的海4盐度最的海...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高一文综(地理,**,历史)必修2复习资料

    必修二部分第一章 人口的变化§1 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数量变化包括人口的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其中,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决定性因素是自然增长...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200高分求高级秘书**的复习资料

    一些高级的复习资料第一章 商务沟通1.在见面礼仪中要注意到:在日本,鞠躬是常见的传统礼节。在欧洲各国喜欢拥抱的礼节2.录像中可能出现用餐礼仪:注意3.馈赠礼仪中...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资料员在工地上应学习哪些东西?

    你是做资料员,首先你的把自己的任务范围内的工作做好!不知道你对资料员的工作上手没有,如果没有给你推荐一本书《建筑工程资料员手册》。主要介绍资料员的工作内容和职责...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请问你还有伍光和自然地理学复习资料吗?

    伍光和自然地理的复习资料就是刘南威那本,因为前者太粗略了,要想学好自然地理,必须结合后者!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求高二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建议你买黄冈中学的高中地理总复习,里面的资料和习题都很详细

  • 佚名
    2024-06-01 08:00:00

    关于高中地理必修二,谁有详细的复习资料?

    其实地理看看书就可以 我刚会考完 要不你去 豆丁网 看看 那里东西不错 我经常去那下复习资料 我帮你在那找了找 有很多的 自己去看看吧 挺不错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