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郑州轻工业学院的办学条件

院系名称 专业设置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本科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动画、数字媒体艺术、绘画、工艺美术、工业设计、服装设计与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易斯顿美术学院 本科  绘画、雕塑、环境设计、产品设计、视觉传达、数字媒体艺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科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郑州轻工业学院材料与化学工程学院本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级特色专业点)、化学工程与工艺(精细化工)、应用化学、环境工程、化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郑州轻工业学院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本科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制冷与空调方向,**级特色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 郑州轻工业学院建筑环境工程学院本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本科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业、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省级特色专业)、智能电网信息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本科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车辆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本科电子信息工程郑州轻工业学院计算机与通信工程学院本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工程、软件工程、物联网工程、运维与安全、物联网技术、嵌入式软件、3g软件郑州轻工业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本科工商管理、商务管理、旅游管理、会计学(省级特色专业点)、财务管理、经济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市场营销、物流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郑州轻工业学院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本科  食品科学与工程(**特色专业点)、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质量与安全郑州轻工业学院**科学与工程学院本科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科学与工程专业方向、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学 郑州轻工业学院政法学院本科社会工作、法学、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郑州轻工业学院软件学院本科软件工程(j**a技术方向、测试技术方向、过程控制方向、会计方向)专科软件技术(j**a技术方向、测试技术方向)、计算机应用技术(.net技术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网页设计与.net技术)、网络系统管理郑州轻工业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本科电子商务、数字媒体艺术、网络工程、产品设计、环境设计、国际经济与贸易郑州轻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本科英语、**语、汉语国际教育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本科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郑州轻工业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本科  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
教育 艺术设计、电子信息技术和经济管理等专业郑州轻工业学院体育系本科社会体育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专科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电脑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人力资源管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郑州轻工业学院民族职业学院专科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装潢设计等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教育中心  郑州轻工业学院思想**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本科  郑州轻工业学院工程训练中心     学校现有教职工1700余人。其中,专任教师1200余人,副高级职称以上教师600余人,拥有博士学位教师400余人,硕士及以上学位教师的比例达到80%以上。拥有双聘院士、河南省“百人计划”人选、省级特聘教授、享受**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级中青年骨干教师、省厅级以上学术技术带头人200余人,形成了以院士及河南省特聘教授为核心,以学术造诣深厚的教授、博士为中坚,以中青年教师为支撑的专业技术职务、学历层次和年龄结构比较合理,专兼结合,具有较高教学科研水平的师资队伍。学校有电气工程等9个学科副教授任职资格评审权。 双聘院士:
张明高、经福谦、沈绪榜
特聘教授: 姓名 职称 聘用岗位 聘用时间级别杨公明 食品科学与工程 教授 食品科学 2003年 省级 张金仓 材料物理 教授 材料学 2004年 省级 李春文 自动化 教授 电机与电器 2004年 省级 陈学东 动力学与控制 教授 机械设计及理论 2007年 省级 魏东芝 生物工程 教授 发酵工程 2005年 省级 王永华 机电一体化 教授 电气工程 2009年 校级 魏云冰 电气工程 副教授 电机与电器 2009年 校级 陈志军 高分子物理化学 教授 材料学 2009年 校级 陈镇平 物理 教授 凝聚态物理 2009年 校级 张治红 功能高分子 教授 材料学 2009年 校级 学位点建设
学校1998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资格,拥有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等10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材料学、制冷及低温工程、发酵工程等9个独立设置的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自主设置**科学与工程等6个目录外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点。拥有工程硕士(食品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等14个授权领域)、艺术硕士(设计艺术领域)、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会计硕士等5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8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是河南省第一个获批艺术类一级硕士点的高校。具有具有高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形成了全日制招生、工程硕士、同等学历和高校教师攻读硕士学位、联合培养博士等不同类型的研究生教育培养体系,截止到2013年,在校研究生达到近1100人。
重点学科建设
电机与电器学科于1999年获得第五批河南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在此基础上应用化学、食品科学于2004年成为第六批河南省重点学科,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于2005年增补为第六批河南省重点学科,学校省级重点学科的数量达到4个。在河南省第八批重点学科申报中,学校共获得13个省级重点一级学科、3个省级重点二级学科。其中,河南省重点资助学科有食品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等2个。
硕士点和重点学科表
硕士点一级硕士点学科化学工程与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机械工程、艺术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马克思主义理论、管理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10个)二级硕士点学科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制冷及低温工程、信号与信息处理、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生物化工、发酵工程(9个)专业学位硕士点艺术硕士、工商管理硕士、社会工作硕士、会计硕士、工程硕士(机械工程、电气工程、化学工程、计算机技术、物流工程、工业设计工程、仪器仪表工程、控制工程、材料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食品工程、项目管理、动力工程、工业工程(14个)目录外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科学与工程方向)、信息与计算科学、社会工作与社会法治、国际商务英语、软件工程技术与服务、生物信息处理与控制(6个)重点学科省部级重点资助一级学科(2个):食品科学与工程(**方向)、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一级重点学科(13个):电气工程、机械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工程与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设计学
二级重点学科(3个):社会学、凝聚态物理、环境工程 校级应用数学、物理电子学、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 学生就业
实行主辅修制、导师制等,加强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毕业生受到社会的广泛欢迎,毕业生面向全国择业,多年来一次就业率均超过85%,总体就业率95%以上。建校以来,为**和地方的经济建设输送了6万余名高素质人才,他们中有成绩斐然的专家学者,有政绩卓著的党政工作者,也有卓有建树的企业家。
精品课程
学校获得**级教学成果奖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47项;现有**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21门;**级特色专业4个,**“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3个;双学位授予点5个,省级特色专业14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3个;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省级精品课程21门。
**级精品课程(1门):**化学
省级精品课程(21门):机械制图 、计算机应用基础 、微生物学 、程序设计技术 、化工原理 、机械原理 、大学物理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微**原理及应用 、市场营销学 、线性代数与空间解析几何 、室内设计 、分析化学 、电子商务概论 、电气控制及可编程**技术 、高分子材料成型工程 、**化学 、数控加工技术 、高分子化学 、设计概论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特色专业
**级特色专业(4个):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在省高校排名第二):食品科学与工程(**工程方向)、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
**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省级特色专业(14个):工业设计、食品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艺术设计、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会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动画、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应用化学、市场营销、**语(韩语)
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3个):热能与动力工程、软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专业(6个):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市场营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建筑电气与智能化、社会工作。
教学团队
河南省省级教学团队(7个、总数在全省高校排名第四):**科学与工程教学团队、电器控制技术教学团队、 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教学团队、计算机基础教育 教学团队、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教学团队、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大学语文教学团队。 学校设有计算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分析测试中心、网络中心、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体育场、体育馆、标准游泳池等良好的体育设施。配备有电子阅览、语音听力等现代化设备。截至2011年底科研教学设备总价值达2.5亿元,高速宽带信息网便捷地连通教学楼、实验楼、办公楼、学生宿舍、教工宿舍等校园的每一角落。学校是“河南省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示范工程单位”。

佚名
2024-06-09 07:07:5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