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郑成功的历史背景是什么

郑成功(1624年—1662年),祖籍**福建南安人,民族英雄。但出生于日本九州平户,母为日**川氏,原名郑森,字明俨,号大木。后由南明唐王隆武帝赐国姓朱,名成功,故又称国姓爷。郑成功为明朝最后一个强调反清复明的官员,并透过实质的**攻击让当时**的荷兰东印度公司之人员撤退,而流传下了众多极富传说色彩的活动遗迹和传奇故事。死后葬于**台南鹿耳门港附近。“koxinga”一词是外国人对他的习称,即源自“国姓爷”。

生平

郑成功的父亲为郑芝龙,受明朝朝廷招安前为一海盗首领。母亲是日本女子田川松,明天启四年(1624年,日本宽永元年)农历七月十四日(8月27日),在日本平户海滨产下郑成功,因此郑成功是中日混血儿。七岁之前跟随母亲住在平户,1630年郑芝龙将他带回南安教养,因受限于日本禁止女人离境的规定,故田川氏并未随行,郑芝龙延聘儒士教育郑成功,以便争取科考功名。先世自光州固始县[今河南首潢州县]入闽,居漳州,再移粤之潮州,至始祖隐石公,复居泉州南安县。七岁回**后,十五岁考中秀才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自缢,吴三桂引清兵入关。在这样的乱世里郑成功入南京国子监太学读书,拜当时南京礼部尚书钱谦益为师。

郑成功有四弟。唯一同母的是终身未曾离开日本的七左卫门(又名田川次郎左卫门),目前还有后人在日本。

反清

郑成功受南明隆武帝拢络,赐姓为明朝的国姓朱,并封忠孝伯,这也就是他俗称国姓爷的由来。22岁任南明隆武帝御营中军都督。清顺治三年(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清军攻克福建,唐王隆武皇帝遇害,在清大学士洪承畴的招抚下,郑成功的父亲认为明朝气数已尽,不顾郑成功的反对,只身北上向清朝朝廷投降。清军在这时掠劫郑家,郑成功的母亲田川氏为免受辱于清兵,**自尽。“国仇家恨”之下,隆武二年十二月(1647年1月)郑成功在烈屿(小**)起兵,旗帜上的称号是“忠孝伯招讨大将军罪臣朱成功”。永历三年(1649年)改奉南明永历年号,永历帝封他为延平郡王,故亦有称其为郑延平者。1651年到1652年在闽南小盈岭、海澄(今龙海)等地取得3次重大胜利,歼灭驻闽清军主力。后挥师北取浙江舟山,南破广东揭阳。顺治十二年(1655年),清定远大将军济度率兵约3万入闽,会同驻闽清军,进攻郑军。郑成功利用清军不善水战的弱点,诱其出海作战,次年四月将其水师歼灭于厦门围头海域。在**后的16年间,郑成功据地在现今小**和厦门(当时为一小岛,并没有和**连在一起)一带的小岛,完全控制了海权,以和外国人做生意收集资金,筹备军力,并且深入内陆广设商业据点,收集许多有关清军与朝廷的情报,曾经几次起兵,也和清朝廷议和以争取时间恢复兵力。期间,降清的郑芝龙在清庭的要求下多次写信给郑成功招降,清帝亦曾下诏册封郑成功为靖海将军海澄公,郑成功坚辞不受;顺治十四年(1657年),郑芝龙与郑成功私信被清廷截获,以通敌罪流徙郑芝龙于宁古塔。

顺治十五年(1658年),郑成功统率水陆军17万北伐,次年入长江,克镇江,围南京,后因中清军缓兵之计,损兵折将,败退厦门。十七年,在福建海门港(今龙海东)歼灭清将达素所率水师4万余人,军威复振。

东进**

1661年康熙皇帝初即位,之前的郑氏降将黄梧陈灭贼五策,包括长达20年的迁界令,自山东至广东沿海廿里,断绝郑成功的经济支援;毁沿海船只,寸板不许下水;同时杀成功之父郑芝龙于宁古塔流徙处,(一说斩于北京柴市口,即今府学胡同西口,元代刑场);挖郑氏祖坟;移驻投诚官兵,分垦荒地。由于清**的新策略,郑成功和他的**断绝了经济来源,面临着严重的财政危机,不得不放弃以近岸离岛为基地,骚扰东南沿海的军事策略,转而进攻已久为大航海时代以来远渡重洋来到亚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英国人、荷兰人所分别殖民割据的**,作为新的基地,这一年三月二十三,郑成功亲率将士2.5万、战船数百艘,自**料罗湾出发,经**,出敌不意地在鹿耳门及禾寮港登陆。先以优势兵力夺取荷军防守薄弱的赤嵌城(今台南市内),继又对防御坚固的首府**城(今台南市安平区)长期围困。经过九个月的苦战,在早年由其父协助渡海的汉人**的支持下于1662年打败荷兰人,迫使殖民总督揆一于同年十二月十三日(1662年2月1日)签字投降,撤离**。于是祭告山川,颁屯垦令,开东宁王国,立郑家天下,拥有现在**南部以及一部份东部的土地,设“承天府”,改台南为“东都”,以示候明永历帝东来之意,争取明朝遗臣效忠。另辟海外干坤、抗清朝于海外。同年4月间传来桂王朱由榔死于缅甸的消息。虽然仍有其他明朝宗室在台,但成功已决定不再拥立新帝,自为**之主。郑成功在台成立第一个汉人政权,然而,因为当时热带地方卫生条件不好,郑成功感染时疫,终于病倒,同年5月病逝,享年39岁。原葬台南洲仔尾,1**9年迁葬南安祖墓。

郑成功的儿子郑经继续经营**,改东都为东宁。依陈永华之议,移植明朝中央官制,对内虽仍奉已死的明永历帝之正朔,与**内陆清王朝之顺治、康熙各朝互不统属,对外则自称“东宁王国”,始有开国长治之想,经营成效斐然。后因降将施琅师法郑成功当年进攻荷兰人故技,攻克**岛,因此孙子郑克塽于1683年降清,为免**民众起反抗之心,郑氏在台诸坟悉数遭清王朝掘起迁葬**内陆。1684年4月,**(时为**府)正式纳入大清帝国版图,隶属福建省,下设**县,凤山县与诸罗县,总计郑氏政权在**只有短短二十几年的时间而已,但是因为其特殊背景,因此不只是**的历史学家重视,还广受**以及日本的史界注目,提出各种不同的有趣观点。

评价

郑成功接收父亲的兵力,成员多是盗贼出身,于是郑成功一直是“强人统治”,“严刑峻法”,极少接受属下的意见。然而他的文人背景却也能让他以德服众,同时也有助于他对商业方面的经营,创造出胜过他父亲的局面。

因郑成功为汉和混血,日本人亦视之为大和英雄,如今日本平户(今长崎县平户市)海滨尚有“儿诞石”,相传郑成功即在此出生。日本作家近松门左卫门曾写了一部名为《国姓爷合战》的净琉璃剧,风靡一时。

****时期,日人拆除为数不少的汉人庙宇。但位于台南,清代设立祭拜郑成功的延平郡王祠所幸被保存。并另在旁兴建和风建筑“开山神社”,亦供奉郑氏,形成双庙格局。直至战后,开山神社遭拆除,延平郡王祠则将原先闽式建筑整修为北方朝廷式。

**把郑成功看作从荷兰人手上**的民族英雄,日本则把郑成功看成第一个日裔子孙经营**的例子,而**则把郑成功看成汉人脱离**统治,****,建立新天地的典范。
佚名
2024-06-04 07:14:2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4 11:06:13

    本山酒的历史背景?

    本山酒的“泉酿”工艺据说是传承东北老一辈祖先“采撷深山活水,清泉入酒”的独有历史酿酒工艺

  • 佚名
    2024-06-04 19:42:50

    郑成功的成就

    生平简介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

  • 佚名
    2024-06-04 13:14:35

    郑成功的主要历史功绩?

    1、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厦门出发,渡海赶走荷兰殖民者,**。2、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从此**建立起与祖国**相同的府...

  • 佚名
    2024-06-04 10:09:48

    <行路难>其一的历史背景

    1、背景  公元742年(天宝元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李白本是个积极入世的人,被世人称作“诗仙”,他才高志大,很想像管仲、张良、诸葛亮等杰出人物一样...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的历史背景

    **地方千年的历史,可以概括为一句话,叫做“三个高潮”“两个低谷”。第一个高潮是公元7世纪初到8世纪中叶,松赞干布建立吐蕃王朝,积极加强与唐朝的联盟,引入中原地...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郑成功的主要历史功绩?

    1、1661年(顺治十八年),郑成功率领大军从**、厦门出发,渡海赶走荷兰殖民者,**。2、废除荷兰侵略者的一切殖民体制和机构,从此**建立起与祖国**相同的府...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郑成功北伐的背景

    郑成功率部坚持抗清十余年,成为南明军中的一支主力。后经养精蓄锐,军力大增,达到鼎盛时期 。从清顺治三年(1646年)起,郑成功就主动进攻,先后发起攻打海澄、泉...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描述郑成功历史功绩的句子

    郑成功组织明朝遗孤北上抗清,**岛。郑成功(1624.08.26-1662.06.23),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大木。 福建泉州南安人,汉族,明末清初军事家...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郑成功历史功绩,

    郑成功(1624-1662年),明清之际民族英雄。汉族。本名森,又名福松,字明俨,号大木,福建省南安市石井镇人。祖籍河南省固始县汪棚乡邓大庙村。弘光时监生,隆武...

  • 佚名
    2024-06-04 08:00:00

    郑成功的主要功绩是什么?(三分)

    有远大的目光 勇敢 坚持不懈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