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为什么韩国人姓宋,金的很多很多

金姓有几个来源,第一来自新罗国王金阏智,第二来自伽耶国王金首露。朴姓来自新罗国王始祖朴赫居世(新罗国王虽然是同一家族,却有朴、金两个姓)。这两个姓都属于来自神话传说的姓氏。济州岛的高、夫、梁三姓也来自神话传说。百济国王扶余氏和**国王高氏是自己起姓。
  还有一些姓氏是古代**皇帝或者韩半岛三国国王赐姓(比如新罗国王赐的金海许氏、**皇帝赐的甘泉文氏)、自己创氏改姓(**灭亡后,王氏王族纷纷改姓玉、全、田等)。百济义慈王之子扶余隆在**后去**唐朝学习,被唐高宗赐姓曰徐。新罗第三代儒理王在将全国划分为6个部落后,给每个部落的酋长都赐姓,比如俱礼马赐姓为孙,苏伐都利赐姓为崔等等。
  还有国王给“乱民”起侮辱性的姓,比如**太祖给百济遗民起的牛、马、象(后改为尚)、獐(后改为张)、豚(后改为顿)等姓氏。还有一些来源不详的古代姓氏,比如从箕子**传下来的鲜于、徐,辰韩传下来的苏姓,百济时的“八大姓”——沙、燕、解、国、真、苗等。
  有些**古姓和**传来的姓重复,但其“本贯”(祖籍地)不同。从**传入**的主要姓氏有张(蒙元公主陪嫁人员)、孔(明末曲阜孔氏渡海避难)、闵(始祖为宋朝使臣闵称道)、印(晋朝使臣印瑞)、左(蒙元驻耽罗岛牧马官左亨苏)、朱(南宋末期前往**避难的朱熹之孙朱潜后裔)、明、升(明初被流放的明玉珍之子明升后裔)、杜(北宋真宗时因逃避**的兵部尚书杜庆宁后裔)等等。
  还有些姓氏,虽然在**有相同的姓氏,但始祖不同,比如李氏,既有新罗时期、**时期自己“创氏”或者被赐姓的(比如全州李氏、公州李氏、仁川李氏),也有从**传入的,比如唐朝援新罗将领李茂(延安李氏始祖)的后裔、西汉文人李般第24代孙李璜(固城李氏始祖)、**开国功臣**蒙元人李之兰(青海李氏始祖)、陇西人、汉乐浪太守李震(安岳李氏始祖)等。
  韩国人口最多的金、朴、李、崔、郑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个本贯、朴氏的70多个本贯、崔氏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没有从**传过去的相同姓氏。李氏109个本贯中,大约有30多个是从**传入的。郑氏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的始祖来自**。
  **和韩国的安、卞、边、蔡、曹、陈、池、丁、范、方、房、洪、蒋、吉、康、孔、廉、卢、明、南、潘、千、秦、秋、任、沈、慎、石、宋、魏、阎、严、杨、殷、印、禹、朱等姓氏完全来自汉唐直至明朝时期的**,有完整的家谱文献可以佐证。林、鲁、柳、车、罗、吕、南宫、芮、王、吴等姓氏则在族谱中相传始祖是商周战国秦汉时代进入**的**人。
  同姓、相同本贯,或者不同本贯但源自同一始祖的情况下不能通婚。分以下几种情况:
  一、同族、同姓、同本,绝对禁止通婚,比如全州李氏和全州李氏之间,安东金氏和安东金氏之间。即使和外国的同族通婚也不可以,比如说虽然早已出了五服,但是韩国曲阜孔氏和**曲阜孔氏间也是绝对禁止通婚的。
  二、异族、同姓、同本,比如南阳洪氏分“唐洪”和“土洪”,“唐洪”始祖为唐朝时前往新罗定居的洪殷悦,“土洪”始祖为**土著洪先幸,则这两族之间可以通婚。
  三、同族、同姓、异本,比如江陵金氏和光州金氏,其始祖、本贯都不同,但其远古祖先都是金阏智,因此以不通婚为好。还有一种情况是绝对禁止通婚的,即始祖下面出现异地的分支,比如宝城吴氏始祖是**时期因抗击元军被封为宝城君的吴贤弼,长兴吴氏的始祖吴天佑是吴贤弼第六世孙吴思忠的次子,因此这两族之间是绝对禁止通婚的。
  四、异族、同姓、异本,这种情况在大姓中出现,比如金海金氏和江陵金氏之间,远古始祖一个是首露王,一个是金阏智,相互间无血缘关系,不影响通婚。
  五、同族、异姓、同本,比如金海金氏和金海许氏,始祖都是首露王,因此禁止通婚。

  韩国汉姓的起源(转)
  此文章非发帖者臆造,为韩国学者片泓基多年研究成果,中对金、李、罗、刘、张等等姓氏流入半岛均作了介绍.
  据一九八五年的人口调查,归化姓氏(汉姓)的人口高达一千万,已占当时韩国人口的近三分之一,这个比例在国内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也是达不到的,实际情况也许还不止于此,韩国姓氏中金姓就高达900万,李姓高达600万......这只是现代的统计而已,早在千百年前,**人在**半岛建立近千年的政权,500年的直辖郡县,那又会是什么情况呢?
  如果我们根据真实的资料和数据,而不是出于个人好恶来看待**半岛的民族构成,那么,代表着亚洲人血脉象征的姓氏,直接反映出了其间的关系,以韩国现有两百五十个姓氏来看,**人流入**的姓氏占其50%以上,这个50%又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说,每两个韩国姓氏中,就有一个是**人(绝大部分为汉人)的后裔仍然保留着祖先的姓氏。
  我们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民族的主体就是数千年来汉族的后裔,下面为韩国学者片泓基的原文

  从族谱学看韩中交流
  韩国:片泓基

  韩国和**结下邦交关系,相传是始于三千一百年前周武王灭殷时,殷贤者箕子带同几位志士东来避难抵**,建立了箕子**。其四十八代后孙韩奇鲜于等创三氏姓。同时,随同箕子东来之康侯、景如松、琴应、南宫修、鲁启等各成为抗氏、经氏、**、南宫、鲁氏的始祖。其后,后汉光武帝四年(新罗儒理王五年),后汉儒臣黄洛与丘大林将军出使交趾,在赴交趾国途中,船行至东海遇风浪,漂流至**平海丑山港,不得已,在该处定居下来,此为韩国黄氏和丘氏的始祖。此黄、丘二姓为箕子以后,最初来韩国的归化姓氏。此后至西元九三五年新罗灭亡之时为止,总计有四十余姓氏归化来韩。唐高宗五年(新罗武烈王七年),唐苏定方率援军进攻百济时,时任中郎将之李茂于战争结束后并未返唐,归化新罗,新罗王封其为延安伯。因此,其后孙便以李茂为始祖,即以延安为其本贯。延安李氏人口达十二万六千余人,为韩国姓氏中大姓,**、**朝时人才辈出,为一名门大家。唐玄宗时,金忠以按廉使赴日本途中,遭遇台风漂流至**盈德地方,后居于该地并归化新罗,景德王赐姓为南氏。南氏人口亦有二十一万人三千余人,属大姓之一,历史上亦人才辈出,为一名门大族。
  唐宪宗二年(新罗哀庄王八年),东来的李瑗三个儿子枝春、叶春、花春于景文王四年,因讨伐**有功,受赐姓为安氏,名字亦各自改为邦俊、邦杰、邦侠。邦俊受封为竹山君,邦杰为广州君,其后孙们即将本贯据于竹山、广州。邦杰的十三世孙向(裕)于**忠烈王十二年以儒学提举随忠烈王入元,笔抄朱子全书归来,为韩国最初研究朱子学之学者。

  白姓:
  韩国白氏始祖的宇经原为苏州人,唐朝时为仕,官至吏部尚书,后为**人所陷逃亡至新罗,新罗宣德王宠之,援以左仆射司空兼大司徒之官爵。目前白氏人口约有三十万人,历史上白氏人物辈出,亦为一名门大族。

  张姓:
  韩国张氏始祖贞弼原为浙江省人,新罗贞圣王六年随其父来韩,十八岁时随正使赴唐,文科及第,官至吏部尚书,后又返回**,于**太祖十三年于与金宣平、权幸等,以退甄宣军之功,成为**开国之功臣。

  禹姓:
  韩国禹氏始祖玄,**显宗五年文科及第,官至门下侍中平章事。其八世孙倬,文科及第,官至成均祭酒,程子之学最初自**传来之时,无人能晓,倬仅费时一月即通晓之,并以之教导后进,此为韩国理学之蒿矢。倬对经史、易学亦深通晓,世人皆称之为易东先生。

  刘姓:
  韩国刘氏始祖荃为汉高祖刘邦之四十世孙,宋朝时官至翰林学士和兵部尚书,**文宗三十六年归化来韩。荃精通九经、百家书,穷天文、地理,不出仕专心为义成后进而努力。目前刘氏人口约有二十万人,历史上人才辈出,亦为名门大族。

  青海李氏及朱氏:
  南宋忠臣岳飞五子莲为避秦桧之延祸,东渡归化来韩。其六世孙李元开助李成桂建立**,策录开国一等功臣,封为青海君,此为青海李氏之始祖。宋宁宗十七年,朱熹之曾孙潜率子余庆、婿具存裕归化来韩,此为韩国朱氏之始祖。其婿具存裕为韩国具氏之始祖。潜之孙悦,忠烈王时官至一品职之知都兼议事府,受封为绫城君。与朱熹之曾孙潜同为**名门后裔,归化来韩之其他姓氏兹列举如下:

  诸氏:
  新罗兴德王时,诸葛亮的二十世孙公巡东渡归化来韩,公巡十三世孙的泓与滢将复姓诸葛分宗为朱与葛,泓为诸氏,滢与诸氏,各为其始祖。
  新罗贞圣王二年,孟子四十世孙承训为翰林院五经博士,据经典为传播儒学来韩,后归化新罗。其后孙思诚为**初期有名之政丞,其清廉自持为**朝之代表。
  孔子的五十四世孙昭为元朝之翰林学士,陪侍恭王妃鲁国公主来韩,后归化**。其孙俯与郑梦周、李墙等相交,诗文超卓,书法直追王羲之自成一家,当代名士之碑文皆出自其手。

  程氏:
  宋程颐(伊川)之十四世孙思祖,元顺帝时为御尉校丞,陪侍恭悠王妃鲁国公主来韩,后归化**,官至殿中侍御史,为韩国程氏之始祖。

  董氏:
  汉王帝时之大儒董仲舒的五十一代孙承宣,恭悠王十七年以接慰使前来**,后未返国归化**,成为广川董氏之始祖。另承宣之弟印宣的曾孙越,于明孝宗一年以皇帝登极诏使来韩,返国后将其遍历韩国名胜古迹之见闻,载于**赋中刊行。其七代孙一元于丁酉两乱时,以提督参战,立下大战功凯旋而归,与同时参战之二子大顺、昌顺归化定居**。其后孙称印宣为一世祖,以广川为本贯,形成广川董氏之一支。

  明氏:
  元顺帝二十三年,大夏国立于成都,明玉珍在三年即驾崩,其子异继承王位,洪武四年隆明,次年(恭悠王二十一年)率陈理等男女二十七人东来归化**,与尹熙宗之女结婚居于开城,与李成桂为围棋棋友,关系至为密切。相传后日李成桂登基时,异母彭氏制献龙袍衰衣,李太祖大受感动。此为**衰衣制度之蒿矢。其后,太宗封之为华蜀君,下赐忠烈世录。

  左氏:
  元镇历了济洲**三别抄武士的最后抵抗,于元宗十四年六月在济洲设置耽罗总管府,作为征伐日本的前哨基地。元朝军士见济洲为天然之牧草地,两年后便于此地开设了牧场,引进蒙古的战马饲养,并派遣春秋战国时代著速左传之作者左丘明的六十七代孙亨苏为牧马场的监牧官,此为韩国左氏的始祖。其后孙有一段期间以其先人世居地的**青州(山东省)为本贯,一九二二年随着**户籍令的制定,因韩国无青州之地名,为整顿户籍,改同音之清州为本贯。左氏二代祖自又为明**,时值王后重病百**无效,闻自以神**,召至宫内治王后之疾,自以调配灵**令王后服下,不数日即愈,王钦服其神术,下赐自以以所居一圆之地。十四代孙时佑为韩末儒学者,任济州乡校训长作育许多后生。

  其他二十余姓氏:
  **朝时历经壬辰、丁酉两乱和丙子胡乱有二十余姓氏归化,此些姓氏视其归化之理由分别为:一、壬辰、丁酉两乱时,参加明朝援军前来的将兵各因各人情事不返国而归化**:如苏州贾氏、广州董氏、杜陵杜氏、浙江徐氏、浙江施氏、浙江刘氏、浙江张氏、颖阳千氏、秋溪秋氏、浙江彭氏、浙江片氏、全州扈氏、晋阳化氏等皆属此类。二、参加明朝援军返国之将兵后孙,当明朝为清所灭时,纷纷走避往其先人曾立下战功的**并归化之:如上谷麻氏、海州石氏、浙江柴氏、陇西李氏、广东陈氏等均属此类。三、明末以使臣身份前来**便定居下来者:如巴陵楚氏、巴陵胡氏等属于此类。四、丙子胡乱时作为人质押往潘阳的凤林大君,当其返国时陪从来**而归化者:如济南王氏、琅琊郑氏、临驹冯氏、杭州黄氏等属于此。有一特别值得记述之事,就是有关壬辰倭乱时想当总司令身份率军来**的李松将军与时任兵部尚书的石星及李如松副将参战的秋水镜之故事。李如松将军于壬辰年末率军渡鸭绿江直逼平壤城,与倭军相战半年,终收复倭军占领之平壤城,并乘胜追击,于收复汉阳后返国。李如松停留**时遇琴氏夫人,生下子夫忠,其后孙世居巨济岛,其亦于此。明亡时,李如松之孙应祖避难来**,其后孙世居江原道淮阳地方。李如松之么弟如梅亦与其兄参战后返国,其孙成龙与表兄弟之应祖避难来**,其后孙世居忠清南道舒川之地。**王朝实录里记载:李如松将军返国时,将自己之宝剑赠予琴氏夫人,然目前不传于子孙间。李如松的五代祖英,原为**星州李氏,犯重罪走避**,其后孙在**立下战功,位及于**,后归化**,本贯亦改为陇西。李如松曾向**官员言及此事。

  壬辰倭乱时,兵部尚书石星之夫人柳氏,为石星任礼部侍郎时所再娶之夫人。柳氏夫人年轻时,双亲不幸罹疾去逝,独生女之柳氏无力将父母安葬于浙江故乡,不得已只得委身****。柳氏**时偶遇****译官洪纯彦,蒙其好意代为赎身,并得将双亲下葬浙江故乡。柳氏念念不忘洪译官之恩德,既使在成为礼部侍郎石星之夫人之后,犹积极地寻觅恩人,时洪纯彦率辨诬使一行前来,为回报其恩德,柳氏向礼部侍郎的丈夫亲述洪纯彦救赎之恩。因此,使臣一行因柳氏之助圆满达成其目的,使臣一行之功得以光国功臣策录,洪纯彦亦以二等功臣获策录,同时受封为唐城君。其后,洪纯彦在壬辰倭乱时,于派遣数万援兵来**协助收复平壤城与汉阳之事上,亦扮演了决定性之角色。后来石星因丁西雨乱投狱殉国,柳氏夫人二子东来**海州归化定居,柳氏死于该地,其二子往南走避,其后孙世居领南地方,本贯即以当初定居之海州为之。

  秋氏:
  南宋高宗时,位及门下侍中之秋磕于**仁宗时东来韩国,定居于咸兴,是为秋氏之始祖。其孙嫡,自幼精于文章书法,博通百家,官及民部尚书艺文馆大提学,忠烈王三十一年任国学教授时,为使文字启蒙之幼儿有一学习古典之门书,在各种经书和诸子百家诗赋中,取其易懂又具深意的两百六十个字,分成十九篇编成明心宝鉴。此书成为日后数百年间初学者之道义教本,李栗谷数次详议此书,并为之作序与跋文,西山**亦熟读此书数遍,并将之录至自己之著书儒家鉴中。目前在大邱市郊花园面所在地之秋适祠堂的仁兴院中,尚保存著明心宝鉴木刻版一百六十余枚。秋适之孙濡,于朱元章初建明朝之际,即恭悠王十二年前往**协助朱元章,成为开国功臣,并将其祖父所作之明心宝鉴传至**。
  濡之五代孙水镜,于壬辰倭乱时任李如松之副将,与长男蔗、次男荻同时参战。树立战功,被封为完山府院君,归化定居于全州。丁酉两乱时,三男菊、四男芝、五男蔺随麻贵将军来**,于全州遇其父兄,终战后与父兄定居于全州。其后孙们即以全州为本贯并世居全州。

  济南王氏、琅琊郑氏、临驹冯氏、杭州黄氏等
  西元一六三六年即仁祖十四年,清入侵**,**战败,清以**王子为人质,将凤林大君押往潘阳,历八年,在西元一luc tu四年即仁祖二十二年,始让其返国。当时于潘阳的九名明朝遗臣陪从凤林大君逃来**,此谓之九义士。此九义士中,有五名士的子孙绝后,只有四名义士之子孙得继香烟,是为济南王氏、琅琊郑氏、临驹冯氏、杭州黄氏等。

  总结:
  箕子**之后历经新罗、**、**,自**东来归化之姓氏合计共有一百三十六个,其中箕子**时八个,新罗时四十一个,**时六十二个姓氏。以韩国有两百五十个姓氏观之,半数以上的姓氏来自**的归化姓氏。据一九八五年的人口调查,归化姓氏的人口高达一千万。由此观之,事实证明,韩国和**的交邻关系是多么的深厚。透过这种和**的血缘兄弟关系,韩国在历史上,每当**民族处境危难而有需援助之时,**轧无保留地给予最大的协助,平时文化交流频繁,经济上则相互交易特产品,对彼此的产业发展大有裨益。

  氏祖为**人的**姓氏
  请参看”뿌리를 찾아서”

  其一
  1 신안주(新安朱)
  시...조...명:주 잠(朱 潜)
  시 조 유 래: 신안주씨는 중국 송나라 신안현 사람인 주잠(朱 潜)이 고려 고종때 동래하여 나주에 정착하게 되면서부터 그를 동래조로 하여 계대를 이어오고 있다.
  잠은 주자(朱子 : 본명은 희, 성리학을 대성한 남송의 유학자)의 증손으로 송나라 사직이 위태롭게 되자 아들 여경(余庆)을 데리고 바다를 건너 망명해 와서 금성에 자리잡고 살았다고[조선씨족통보]에 기록되어 있다.
  후에 원나라에서 송의 유민을 압송하려 했을 때 이름을 적덕(积德)이라 고치고 능성 고정리에 은거하였다가 여러 곳으로 이거하여 지명에 따라 따로 본관을 사용해 온 관계로 신안, 나주, 능성 등 45개 파로 갈리었다

  2 의령남(宜寧南) ,고성남(固城南)、영양남(英阳南)
  시...조...명:남 민(南 敏) : 초명은 김 충(金 忠)
  시 조 유 래:중국(**) 봉양부(凤阳府) 여남(汝南) 사람으로, 당(唐)나라 현종(玄宗) 천보(天宝) 14년(신라 경덕왕 14)에 안렴사(按廉使)로 일본(日本)에 갔다가 귀로(归路)에 태풍(台风)을 만나서 신라(新罗)의 인근 지역인 경북 영덕군 축산면 축산동죽도(庆北盈德郡丑山面丑山洞竹岛)에 표착(漂着)하였다. 그는 신라에서 살기를 원하여 경덕왕(景德王)이 이러한 사실을 당천자(唐天子)에게 알리자 이 소식을 전해들은 당천자는 =십생구사지신(十生九死之臣)을 신례(臣礼)로 부를 수 없으니 소원(所愿)대로 하라=는 조서를 내렸다. 현존(现存)하는 관향(贯鄕)은 영양(英阳), 의령(宜寧), 고성(固城) 3본이다.

  3 해주왕(海州王)
  시...조...명:왕 유(王 儒)
  시 조 유 래:중국 산동성(山东省) 사람인데 고려조에 귀하하여 태조때 사성(赐姓) 되었고, 대상(大相)을 지냈으며 장순공(章顺公)에 봉해졌다고 한다.

  4 태원안(太原安)
  시...조...명:안만세(安万世)
  시 조 유 래:본래 원(元)나라 태원(太原) 출신으로, 1351년(공민왕 즉위) 고려(**) 공민왕 비(恭愍王妃)인 노국대장공주(魯国大长公主 : 원나라 황족 위왕의 딸. 1349년 공민왕과 혼인)가 우리나라에 들어올 때 함께 배행(陪行)하고 동래(东来)

  5 청주양(淸州杨)
  시...조...명:양 기(杨 起)
  시 조 유 래:중국 원나라에서 고려 원종(元宗)때 동래하여 정착

  来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40cc3d01000b1d.html
佚名
2024-06-02 00:04:10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22:06:12

    梦见韩国很多小朋友来家乡旅游

    今天你的想法有些超前,你总是想到更多和未来有关的东西,觉得现在的储备不足。因此,会有较强的继续进修**。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韩国男人都很帅?

    2017冬季机车羊羔毛翻领外尽显男士内敛气质,个性剪裁,优雅自然的简约造型,时尚魅力提升,沉稳雅致,高调展示硬朗线条,带来别样装饰艺术气息。2017冬季机车羊羔...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宋朝姓赵国名是宋?

    自有皇帝以来,**的传统就是以封地的称号为国名,和姓名无关。秦襄公因为攻伐戎人有功,被周平王封为诸侯,并且对秦襄公许诺:戎无道,侵伐我丰岐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很多韩国人都姓金

    **古代王氏**王朝的国君与他的臣子大都为王姓,后来王氏**被李氏**(李朝)所取代 所以王氏遗民都不敢在姓王了 于是就在自己的姓——王 这个字之上添加笔画 于...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韩国人和**人的姓氏和**人的相同?

    隋唐时期**半岛有部分是属于**的。而且当时**国力强势,八方来朝。在这种背景下当时的**族受了汉族的同化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韩国用的都是**的姓、名

    **、韩国是在**秦汉朝交替时,由于战乱,部分居民迁移至**半岛而逐渐形成、建国。它们同日本一样,都受到儒家文化圈的深刻影响,甚至习俗、姓氏也大多相像。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韩国、**和越南等国的姓氏跟我们的一样的了?

    商朝灭亡的时候,商朝贤臣箕子,率领5000人东逃到辽东半岛和**半岛,以平壤为首都,建立了**国。这是最早的**。1000多年后,**人卫满**了箕子**,建立...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韩国人的姓有姓李也有姓金的他们不是说韩语吗

    韩国人当然是说韩语了。姓李也好,姓金也好 ,都是翻译过来的,如:이세민(一赛民)翻译成中文是:李世民。김영호(ki姆,英ng,候)翻译成中文是:金永浩括号内,是...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韩国人姓金和姓李的特别多?

    一、韩国人的几个大姓:韩国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郑、张、韩、林为最多,姓名多由姓氏及双音节名字构成。韩国妇女婚后并不随夫姓,但子...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为什么泰国很多人都有“养小鬼”的习俗?

    "泰国"喻为--千佛之国,南接马来西亚,西北接缅甸,东北接老挝, 东南接柬浦寨,是几个小乘佛教及巫术大国的汇聚点.所以有这样的习俗就不奇怪了  。泰国实行自由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