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跪求和回忆鲁迅有关的文章

怀 鲁 迅

  文\郁达夫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会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
  馆去,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
  的心肺与紧捏的拳头。
  这不是寻常的丧事,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象是大**要来,或黎时将到时充
  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
  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
  知拥护,爱戴,崇仰的**,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自觉出了民
  族的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
  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一九三六年十月二十四日在上海

  我对于鲁迅之认识

  文\**

  世之毁誉过当者,莫如对于鲁迅先生。
  鲁迅先生和他的弟弟启明先生,都是《新青年》作者之一人,虽然不是
  最主要的作者,发表的文字也很不少,尤其是启明先生;然而他们两位,都
  有他们自己独立的思想,不是因为附和《新青年》作者中那一个人而参加的,
  所以他们的作品在《新青年》**别有价值,这是我个人的私见。
  鲁迅先生的短篇幽默文章,在**有空前的天才,思想也是前进的。在
  **十六七年,他还没有接近政党以前,党中一班无知妄人,把他骂得一文
  不值,那时我曾为他大抱不平。后来他接近了政党,同是那一班无知妄人,
  忽然把他抬到三十三层天以上,仿佛鲁迅先生从前是个狗,后来是个神。我
  却以为真实的鲁迅并不是神,也不是狗,而是个人,有文学天才的人。
  最后,有几个诚实的人,告诉我一点关于鲁迅先生大约可信的消息:鲁
  迅对于他所接近的政党之联合战线政策,并不根本反对,他所反对的乃是对
  于土豪劣绅政客**商都一概联合,以此怀恨而终。在现时全**人血战中,
  竟有了上海的商人接济敌人以食粮和秘密推销大批日货来认购救国公债的怪
  现象,由此看来,鲁迅先生的意见,未必全无理由吧!在这一点,这位老文
  学家终于还保持着一点独立思想的精神,不肯轻于随声附和,是值得我们钦
  佩的。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

  鲁迅
  文\林语堂

  我无须介绍鲁迅,这位**最深刻的批评家而且大约是少年**之
  最风行的作者。在**大家都知道他,——我说大家,却是除了那班“老支
  那手”(oldchinahands),他们二十五年来完全是攒在上海租界的圈子里,
  在他们的经历中不曾读过一句**报。但这个当然是题外的话,因为鲁迅分
  明地不会在他们的银钱帐簿里得到一个地位,而且即使要介绍他,那种“老
  **手”也不会知道这是什么一回事。
  新文**动已经产生了一批青年作者,他们的大多数喜欢写一些伤心感
  慨的诗,满篇多带着浪漫的“厌世性”,这种厌世性便是十九世纪初期的浪
  漫派之征象;同时还有一样多的小说作家(往往也就是那些“诗人”),他
  们所写的总是那千篇一律的三角关系和同类的题目。这些之中,有些是写得
  很漂亮,往往显出一种刻画的能力和描写的手段,胜过那种纤巧的雅致的古
  典文体中任何作品。然而,这种进步大都只是方法上和技术上的进步;我们
  在各方面所见的是一些摸索着而且未成熟的,黾勉的初学者,一些羽毛未丰
  而渐渐伸足于新文学界的青年;当然,我们也常偶然发见一些精采的文字,
  如同当今在西方诸国的一般杂志文章中所能发见的那样,但是这湍流浩荡的
  文学的渊海还要产出一位天才才成,那是大家所切望的。因为这个理由,我
  们对于鲁迅的成熟的艺术必得另眼相看,以别于那班“萌芽”的作者。如果
  鲁迅,这位叛逆的思想家,是戴上了“青年叛徒们的领袖”的头衔,那就是
  因为实际上那班青年叛徒们还不曾在他们同辈中见到什么充分的成熟性和
  “独到处”,充分的气魄和足以给他们仰望的巍然的力量。力量是产生于真
  确的见解,而真确的见解则是由于知识和艰苦的世故中之“磨炼”。
  在这篇短文中,我的意思不是来论述鲁迅的思想,亦不是来说明他的闪
  烁的文笔,放浪的诙谐,和极精明的辩证(他运用这一切来嘲讽**的旧观
  念和旧制度,自**的拳术以至于**人下巴的毛病,自那乡下愚夫以至于
  那英国回来而假充古之学者的教育总长)——说明这一切如何给他在现代中
  国的文学界中赢得一种独特的地位,我只想说一说这位深湛的年老的**学
  者(学者这个字我用的是它真切的古义)在过去两年中如何度过了他的生活,
  以及近来他所遭遇的一些事情。那是处于极复杂的环境中(用心理学上的说
  法)的生活,在那时,如他对我所说的,要“作人”实在不容易。他如何从
  那些极艰难的境况中爬出来的办法,即足以佐证我所说的关于他深知**人
  的生活及其生活法的那些话。那“深知”是由于年老,但还是由于透彻底明
  了**的历史,因为,照他的话,在**古时候,学者“作人”从来就不容
  易。
  鲁迅固然还活着,但是你决不能预知什么时候他愿意死。他不会告诉你。
  尤甚者,如果他觉得不大容易过下去的时候,他觉得不能不装死或经过一种
  蛰伏的时期以安息他的心灵的时候,那么他便这样做。他已经这样做了几回,
  ——三回罢,照我所知道。他曾经死了似的不闻一切外事,一心钞他的汉碑,
  玩他的古董,活埋于一间闹鬼的屋子里(那屋子里据说在若干年前曾经有一
  个女人自缢而死),在那古城北京(非现在**的**的北平)之偏僻
  的角落里,一直到后来钱玄同教授才把他从他的洞窟里拉出来而且怂恿他开
  手写文章和小说,这便是使他全国闻名的那些文章和小说。
  一九二六年春天,张作霖快入北京的时候,当时的**列出五十个过激
  的教授和“智识分子”的名单(由那保守派的大本营拟出来的)预备通缉他
  们。鲁迅当然是其中的一个,在那些过激的教授大都离去北京之前不久,我
  问鲁迅,“你打算怎么办呢,现在?”“装死”便是他的回答。
  这回他可没有完全做到,因为他当时被劝南下,担任福建某大学(它的
  名字我不便说出来)的**文学讲座。那不是确切地如通常所谓完全斩绝世
  事的纠缠,但我亦不能一定说不如此。那地方的四周是**人的公共坟地,
  并不是“神圣之野”(camposanto——按即意大利国内的一公葬场),绝不
  是呵,不过是一些小山,山上面遍布一些土堆和一些张口于行人过道中的坟
  坑罢了,这正是普遍的公共坟地之类,在那里有乞丐的和北兵的尸体腐烂着
  而且毫无遮拦地发出臭气来,而那知识界的空气呢,比起来也只好得一点。
  鲁迅在这种地方实在是一只“令人担忧的”白象,与其说是一种敬礼,毋宁
  说是一种累物。不管他如何担心,他本可以在这个窟窿里安居十年而且可以
  每天徊徘于空旷之所,没有什么人知道他是谁,而且全**也不知道关于他
  的事。他曾经对我说,他的主意是想在这个地方致献两年的工夫于学问的研
  究,其著作则由这大学付款出版,这本是那学校的当局们所满口答应的。他
  所得的结果却是用了他一腔热诚走去上当,或者他是不知不觉地上了他的一
  个朋友并敬爱他者的当。那已经允许的预算竟成画饼,鲁迅的专心研究两年
  之计划便加人类的一切脆弱的希望一样地结局了;就是他所在的那机关的经
  常费也核减了;那机关实在是靠不定的。空气严重起来了;有些谰言和攻击
  居然说鲁迅实在不曾辞去他北京的职务,说鲁迅是故意地不远数千里而来使
  这平静的地方发生风潮,——用了什么魔怪的引力呢,他们可没有说。当时
  的事实分明是不利于他的,凡属他所到的地方,那里便有青年学生们之显著
  的活动,写白话文的恶趋势,非孔的空气之增长,如此等等,这都是难以否
  认的。是的,当时的事实是大不利于他的。鲁迅曾经把他自己比之于一种乌
  鸦,它带给恶运和火灾于它所落在的家里,——看一看他的头发和胡须之暗
  黑,这比拟倒也不错,以一种尼采式的坦然态度,他便离却了那个大城。
  这样便终结了他第二个时期的决定的隐晦。当有人知道他觉得这地方“太
  难当”的时候,马上便有电报接连地从广州拍来,请求他往中山大学担任文
  科学长。他这样做不是他所愿意的。但是他还有什么别的地方可以去呢,可
  怜的招人疑忌的乌鸦?那些敬爱他的学生们有许多随着他走了。在上说的那
  地方他所受到的憎恶和怀疑,正如那些热心钦佩他的人们之崇拜和感慕,是
  一样地到了高度。鲁迅从来不愿有办事的种种职责;他的习惯,甚至于常常
  辞谢宴会的邀请。所以他担任这学长职务的时候,他明白地拟想:一俟他们
  能够找到别一个人来,他马上就要卸却这学长的职务。
  那是一九二七年之初。那是北伐的时候而且又是**起了紧迫的**
  的时候。那位无锡学者吴稚辉(有人说他是“苏州文人”的化身),与杨虎,
  杜月签等同心合力,已经在这时开始了所谓“清党运动”,想“清去”国民
  党中的恶化分子。这种运动是轰轰烈烈的,普遍于那班军事领袖之中。国民
  党已经公开地宣言彻底**,正如张作霖或孙传芳一样的诚意;而且那些地
  方当局都“惟恐或后”地表示他们如何遵照中央的这种意旨。结果便是:共
  **或准**党每日杀得愈多,则那班地方长官愈容易“表示他们的态度”。
  有些人实在滥用了这位无锡学者和杨虎,杜月笙之流那样“辞严义正”地开
  始干出来的那种办法,而且竟越过了他的原来的意思。有些天真的青年和未
  到自主年龄的童年人以及剪发的女子,因此也不免胡杀了;但是那班当局们
  是不会错的。他们是热忱地为了**的利益。但是,那究竟是一种危险的
  时候,对于有过激之名的人们。所以鲁迅的决意隐晦的第三个时期便到了。
  因为鲁迅是有危险性的,太新了而且太现代的了,而且竟敢同情于妇女的剪
  发哩!
  我无须详细地述说他当时所处的那种不容易应付的境况。他因此退出了
  中山大学,于是住在那广州城中某地方的一间楼房里。空气是充满了残杀,
  随处都要小心,甚至于要莫吸从哈尔滨或海参崴输入的烟卷,而且甚至于要
  小心着在自己的“朋友们”中发表私人的意见,以及诸如此类的小事情。鲁
  迅之名可是太大了,使他不能享受他的隐晦生活,有些学生们被遣来**他
  的意见,论这个,论那个,及其他的许多题目。但是,我已说过,鲁迅是深
  谙在**社会中“做人”的术法的。他不缄默,怕的是受害,他做得更聪明
  些,他谈出一大堆话来,关于一些他的对方简直莫名其妙的事情(例如,安
  特列夫哪,陀斯托也夫斯奇哪。)当然,那些来谈的人是十分愕然的回去了
  ——他们如何报告那种“访问”于他们的上司,则非我们所得知。
  还有一种策略哩。他的态度是定要测度出来的,理所当然。由那些有权
  势的当局作后台老板的一个大学便请他讲演。这恰似从前那法利赛人将一个
  有西撤像的钱币交给**时所询问的那个问题(见《马可福音》第十二章),
  那情形是相同的。如果鲁迅拒绝了,那便会视为是表明不尊重那些当局们的
  一种“态度”。鲁迅却不那样,他更聪明些。他答应了;他洋洋洒洒地演了
  一大篇有趣的话,谈的是纪元前三世纪的文学状况(按即指《魏晋风度及文
  章与**及酒之关系》那一篇讲演。)在那一篇演说里,他解释当时有些学者
  为了避免**上的纠缠之故不得不“一醉就是两个月”的故事。那些听众都
  觉得有趣味,赞叹他的创见与通篇中精彩的解说,而且,当然地,并没有看
  出那要点。
  但是鲁迅总算达了他的目的。他表示他不过是一个将心思用于古代的一
  些玩意的问题上的学者罢了。这使得当时那班权势者满意了。**也曾显示
  过正相同的应世的智慧哩。他们的注意是放松了,而在放松的时候,鲁迅便
  乘机来到上海,在他到这里的晚上我看见他,一个受了满身的疮痍灵魂,但
  是一个光荣胜利的“武夫作家”——他现在还是如此。
  他在过去一年中所出版的最近的著作中,有一种是《唐宋传奇集》,共
  两卷,又一种是《而已集》,包含一些讲演和论文,大都是在广州的时候所
  写的。

  悼鲁迅先生 

  文\巴金

  十月十九日上午,一个不幸的消息从上海的一角传出来,在极短的时间里就传遍了全**,全世界:

  鲁迅先生逝世了!

  花圈、唁电、挽辞、眼泪、哀哭从**各个地方像洪流一样地汇集到上海来。任何一个小城市的报纸上也发表了哀悼的文章,连最远僻的村镇里也响起了悲痛的哭声。全**的良心从没有像现在这样地悲痛的。这一个老人,他的一支笔、一颗心做出了那些巨人所不能完成的事业。甚至在他安静地闭上眼睛的时候,他还把成千上万的人牵引到他的身边。不论是亲密的朋友或者恨深的仇敌,都怀着最深的敬意在他的遗体前哀痛地埋下了头。至少在这一刻全**的良心是团结在一起的。

  我们没有多的言辞来哀悼这么一位伟大的人,因为一切的语言在这个老人的面前都变成了十分渺小;我们不能单单用眼泪来埋葬死者,因为死者是一个至死不屈的英勇战士。但是我们也无法制止悲痛来否认我们的巨大损失;这个老人的逝世使我们失去了一位伟大的导师,青年失去了一个爱护他们的知己朋友,**人民失去了一个代他们说话的人,中华民族解放运动失去了一个英勇的战士。这个缺额是无法填补的。

  鲁讯先生是伟大的。没有人能够否认这样的一句话。然而我们并不想称他做巨星,比他作太阳,因为这样的比喻太抽象了。他并不是我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自然界的壮观。他从不曾高高地坐在**青年的头上。一个不识者的简单的信函就可以引起他胸怀的吐露;一个在困苦中的青年的呼吁也会得到他同情的帮忙。在**没有一个作家像他那样爱护青年的。

  然而把这样的一个人单单看作**文艺界的珍宝是不够的。我们固然珍惜他在文学上的成就,我们也和别的许多人一样以为他的作品可以列入世界不朽的名作之林,但是我们更重视:在民族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伟大的战士;在人类解放运动中,他是一个勇敢的先驱。

  鲁迅先生的人格比他的作品更伟大。近二三十年来他的正义的呼声响彻了**的暗夜,在荆棘遍地的荒野中,他高举着思想的火炬,领导无数的青年向着远远的一线亮光前进。

  现在,这样的一个人从**的地平线上消失了。他的死是全**人民的一个不可补偿的损失。尤其是在国难加深、民族解放运动炽烈的时候,失去了这样的一个伟大的导师,我们的哀痛不是没有原因的。

  别了,鲁迅先生!你说:“忘记我。”没有一个人能够忘记你的。我们不会让你静静地死去。你会活起来,活在我们的心里,活在全**人民的心里。你活着来看大家怎样继承你的遗志向中华民族解放的道路迈进!

  1936年10月在上海
  还有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http://
佚名
2024-06-06 21:51:16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6 19:40:48

    关于鲁迅的短文

    野草 题辞  当我沉默着的时候,我觉得充实;我将开口,同时感到空虚。  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于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

  • 佚名
    2024-06-06 13:03:36

    鲁迅的详细资料包括他写的名言,诗句,文章

    鲁迅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家。鲁迅原名周树人,字樟寿,号豫才;“鲁迅”是其投身五四五四运动后使用的一个笔名...

  • 佚名
    2024-06-06 19:45:26

    有关鲁迅先生的故事

    鲁迅是**著名的文学家,他的著作很多,其中最著名的是《阿q正传》。鲁迅有许多有趣的小故事,其中一个是这样的: 有一天,鲁迅穿着一件破旧的衣服上理发院去理发。理发...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急需鲁迅《离婚》的原文!

    离婚  “阿阿,木叔!新年恭喜,发财发财!”  “你好,八三!恭喜恭喜!……”  “唉唉,恭喜!爱姑也在这里……”  “阿阿,木公公!……”  庄木三和他的女儿...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鲁迅的《风筝》原文

    1.作者看到“远处有一二风筝浮动”,就感到“惊异和悲哀”,这是因为:鲁迅有兄弟之情,有游戏之于儿童的意义,有鲁迅的自省精神,有鲁迅对小兄弟身受“**”却无怨恨的...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偷书”不是“偷”而是“ 窃书”出自鲁迅哪篇文章?

    出自鲁迅的《孔乙己》。1、原文片段:他们又故意的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鲁迅先生都写过哪些文章?

    鲁迅(1881~1936)  **文学家,思想家,**家,**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生平与创作 鲁迅出身于没落...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鲁迅的国文老师是谁?

    鲁迅的国文老师有两个,分别是章太炎和寿镜吾,详解如下:  一、寿镜吾:  塾师寿镜吾。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三味的意思,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

  • 佚名
    2024-06-06 08:00:00

    与《回忆鲁迅先生》有关的问题

    文章表现出鲁迅先生动作敏捷,性急以及坚毅的个性,但同时也是爽朗乐观、率真可亲、平易近人。例如:“鲁迅先生的笑声是明朗的,是从心里的欢喜。若有人说了什么可笑的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