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禹之谟的生平事迹

禹之谟,1866年8月27日(农历7月18日),诞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贻则堂(今繁星村)。幼年一直受私塾教育,书法文章都有过人之处。
20岁时,随叔父禹骏烈去南京,在湘军部队当文书,不久担任运输粮秣事务,往来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山东等地。此后十余年均在军中度过。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任江南转运津局德州分局派运军械委员,运输粮饷军械至辽宁等沿海战区。因功绩卓著,经刘坤一保奏,以县主簿候选。但他痛感清****,辞命不受,毅然离开**,来到上海,研究实业,希望从发展民族工业入手来挽救祖国危亡。此后,多次在长江沿岸开发矿业,均未成功。
1897年回到湖南,结识谭嗣同、唐才常及哥老会首领毕永年等维新人士,对变法维新深表同情。
1900年参加唐才常自立军**的秘密筹备工作,负责从上海运送军械至汉口。**因事泄失败后,逃出汉口,经上海东渡日本。在东京结识了一批爱国留日青年,又接触了“**排满”和民权思想。鉴于“空言不是救国”,他花很大力气在东京学习新兴的应用化学,又到大坂千代田工厂学习纺织工业。1902年回到祖国,开始致力创办实业,兴学育才和**活动。
1908年在湘潭设立湘利黔毛巾织造厂,次年迁往长沙。在发展近代企业同时,还积极筹建湘学会及学生自治会,被推举为湖南商会会董和教育会会长。1904年加入华兴会。 1905年加入同盟会,成为同盟会湖南分会负责人之一。此时全国掀起了**美货运动,他通过湖南商会积极推进这一运动,促成商界于1905年8月召开有4000多人参加“湖南全省绅商**美货禁约会”。翌年,又领导了湖南铁路废约改商办的运动。
1906年夏天,为拒侮反帝、忧愤国事而献身的湖南籍留日青年陈天华和姚宏业的灵柩运回长沙。他与同盟会会员覃振、陈家鼎等人商议后,决定组织全城学生把两人遗体公葬于岳麓山,“以彰义烈”,借以扩大**影响。5月29日,公葬仪式隆重举行,万余名师生一律穿白色**,手执白旗、挽联,整队护送灵柩到岳麓山,且在墓地前隆重举行公祭活动。当晚长(沙)善(化)学务处总监俞浩庆指使**拘捕了因参加埋葬竖碑而迟归的十多名学生,作为**报复。他闻讯后,以教育会长名义向学务处和**当局交涉,要求释放学生,未获许可。于是组织学生密切监视素有狎邪之游嗜好的俞诰庆。果然第二天晚上,在**院宿**的俞诰庆被学生当场抓住,送到濂溪阁开会声讨。他主持这个**,痛斥俞的无耻行径,并迫使其同意释放被捕学生。省会民心大快,哄动一时。此时他的一系列言行早已为清廷所注意,被清廷官吏视为“挟学界、工界、商界为重,主张民权”的为首倡乱的人物,故此处境十分危险。但他毫不畏惧,坚持斗争。6月30日,由长沙回到湘乡,参加学界反对盐捐浮收的风潮,与100多名学生代表求见知县陶福曾,建议停止盐捐浮收,并将已收钱款移作教育经费。但这次交涉没有达到目的,即返回长沙。 正在伺机构陷的清朝湖南当局,立即牵强附会地罗织了一个“哄堂塞署”的罪名,于8月10日将他逮捕入狱。被捕前,有人劝他暂避一下,但他豪迈地说:“吾辈为**社会死,义也。各国改革,孰不流血?吾当为前驱!”被捕后,被秘密押送至常德。9月19日,又从常德转到边远城镇靖州(今靖县)。在靖州监狱,经历了种种严峻的考验,虽在严刑之下,断指割舌,体无完肤,而终不屈服,对同盟会的组织活动只字未吐。在监狱里,他留下了《告在世同胞遗书》,大声呼吁:“同胞!同胞!其善为死所,宁可牛马其身而死,甚毋奴隶其身而生!前途莽莽……我同胞其图之。困心衡虑,终必底于成也!”
1907年2月6日,被绞杀于靖州,临刑前高呼:“禹之谟为救**而死,救四万万人而死!”1912年,**临时**根据黄兴的提议,追赠他为“陆军左将军”。 禹之谟1867年出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一个破落的小商人家庭,十五岁到邵阳做学徒,因不满店主的敲诈而辞工。回家后,潜心史学,习剑练武。20岁时禹之谟“提三尺剑,挟一卷书”游历四方,广泛接触社会名流,研究西方社会**学说,爱国忧民之心日趋强烈。
中日甲午战争中,禹之谟在清军中任军营饷械转运,因功赏五品顶戴。战后去上海研习矿学,走“实业救国”道路,拟在长江沿岸开矿,未成。1899年,协助唐才常在上海筹建正气会。第二年春,又和唐才常在汉口组建自立军,计划在长江中下游举旗反清,事败,东渡日本,先后在东京千代田和大阪工业区研习纺织工艺和应用化学,追求“实业救国”。1903年,回国后利用从日本带回来的铁木混合织机,在湘潭县城设织布厂,生产毛巾,其产品质优价廉,畅销各地。1904年迁厂于长沙北门,规模逐渐扩大。
禹之谟创办织布厂成功,他人纷纷仿效,湖南近代织布工厂“一时创设不少”,“湘省工业之发达,盖自此始”。光绪末年,省内豫丰昌、永和祥等四家纺织机坊,年产织染布2万多匹,而且这些厂全部集中在湘潭,此地成为晚清纺织布中心。
湖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出版的《湘潭经济史略》一书中说:“湘潭近代棉纺织工业因近代****斗士、湘乡留日学者禹之谟于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在湘潭县城创办湘利黔织布局而开始起步”。《湖南省志》第一卷记载:“禹之谟在1903年创立湘潭毛巾厂,是为湖南近代机织业的开端”。
为培养**人才,禹之谟在厂里办起了工业学堂,并捐钱创办湘乡驻省中学(湘乡一中前身)和邵阳驻省中学。
1905年5月,一场源于上海、以**美货为主要内容的反美**进入高潮。上海通电全国,湖南立即响应。湖南最早投入运动的是禹之谟领导的湖南工业学堂的教职员与学生,他带领青年学生参加了在长沙召开的“湖南全省绅商**美货禁约会”,并劝说父兄停止买卖美货。
有代表认为,禹之谟领导的学生**,不仅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美货,也推动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在这场**美货的运动中,由于禹之谟精诚爱国,敢于任事,深得各界群众的拥戴。他分别被推选为湖南商会会董、湘学会会长、湖南学生自治会总干事。
1904年初,黄兴创立华兴会,禹之谟首批加入。1905年,受黄兴的委托在湖南组建同盟会湖南分会,积极组织反清斗争。1906年禹之谟被清**逮捕,受刑不屈,第二年被绞杀于靖县东门,终年39岁。 禹之谟墓位于岳麓山麓山寺北侧,与陈天华、姚洪业墓上下毗邻。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长沙市河西岳麓山麓山寺北侧。
1912年10月,自双峰迁葬于此。占地面积约29平方米。墓呈**台阶状,长方形,平顶,长245米,宽1.45米,高0.8米。茔地及坟堆皆以花岗石铺砌。墓后立汉白玉碑三通。
主碑刻“烈士禹之谟墓”六字,高1.47米,宽0.5米。左右附碑分别刻墓主禹之谟遗作《告**》手迹和朱杞、颜昌尧所撰墓志铭,均高1.27米,宽0.43米。墓前有石案、石礅、拜台及护栏等设施。

佚名
2024-06-07 08:47:01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7 23:22:48

    求古代女侠名字及生平事迹!

    吕四娘,清朝人。为吕留良之孙女(一说女儿),野史记载其为报雍正以**杀祖之仇,以选妃之名混进皇宫,后在雍正召其侍寝时以短剑将雍正斩首而亡。  据史书记载,公元一...

  • 佚名
    2024-06-07 09:04:11

    朱熹的事迹

    朱熹系**朱氏朱瓌(音同“归”,亦作朱瑰,五代十国时期婺源茶院府君)九世孙,与凤阳朱氏同宗,皆为唐太宗大臣兼史学家朱敬则公之后裔。原籍徽州婺源县(本属安徽,19...

  • 佚名
    2024-06-07 02:15:15

    关于热爱和平、保卫和平的事迹、

    活在歌声里的小英雄——王二小 “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儿去了……”这首名为《歌唱二小放牛郎》的叙事民歌传唱了许多年,优美的旋律和动人的故事影响...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禹猴的婚姻禹相最好的是

    和禹猴没有关系,直要和睦相亲就好。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禹鸡的可以娶禹虎的作老婆吗

    大慨可能不好吧。我就是属鸡的,找过两个属虎的都没有走到最后,有个在一起十一年,孩子都两个了,有个在一起一年多。最后已是。所以我自己认为不行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的事迹

    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同**领导的部队会师,提出“南泥湾政策”。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同年4月,率**军上井冈山。协助**组织指...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禹之谟的生平事迹

    禹之谟,1866年8月27日(农历7月18日),诞生于双峰县青树坪镇贻则堂(今繁星村)。幼年一直受私塾教育,书法文章都有过人之处。20岁时,随叔父禹骏烈去南京,...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禹中斌书法价格一平尺

    相同与不相同的字画在不同的人眼里价格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无论谁的书画都有好差,都有值钱与不值钱的,有贵的和相对便宜一点的,所以不能笼统用平方尺来论,只能说某一张是...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谁能给我平教经、源义经、弈庆、服部半藏这几个人的生平,事迹啊

    咳。。其实吧。。源义经、平教经和半藏都可以在百度百科里搜到。。半藏的:http://源义经的:http://平教经的:http://另外纠正下,不是弈庆,是弁庆...

  • 佚名
    2024-06-07 08:00:00

    欧阳修的生平事迹

    欧阳修四岁丧父,随叔父在现湖北随州长大,幼年家贫无资,母亲郑氏用芦苇在沙地上写字、画画,还教他识字。仁宗天圣八年(公元1030年)中进士。次年任西京(今洛阳)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