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网名大全

江郎才尽,还是江郎才未尽﹖

先介绍故事主角江淹,即所谓的江郎。对其人有一个了解。

生平简介
江淹,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祖父江耽。父亲江康之,南沙令,雅有才思,故里位于今民权县程庄镇江集村。江淹少时孤贫好学,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家境贫寒,曾采薪养母。二十岁左右教宋始安王刘子真读五经,并一度在新安王刘子鸾幕下任职,开始了他的**生涯,历仕南朝宋、齐、梁三代。

江淹在仕途上早年不甚得志。泰始二年(466年),江淹转入建平王刘景素幕,江淹受广陵令郭彦文案牵连,被诬受贿入狱,在狱中上书陈情获释。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曾多次谏劝,刘景素不纳,贬江淹为建安吴兴县令。江淹的许多代表作品都写于被贬期间。宋顺帝升明元年(477年),齐高帝萧道成执政,把江淹自吴兴召回,并任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大受重用。

萧道成代宋自立,江淹被任为骠骑豫章王记萧嶷室带东武令,迁中书侍郎,齐武帝永明间,任庐陵内史、尚书左丞、国子博士诸职。少帝萧昭业即位,江淹任御史中丞。明帝萧鸾时,又任宣城太守、秘书监诸职。

梁武帝萧衍代齐后,江淹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封醴陵侯。梁天监四年(505年),江淹去世,时年六十二。葬在故里江集村东北约六公里处(今民权县李堂乡岳庄村西),梁武帝为他素服举哀,谥曰宪伯。《梁书》、《南史》有传。

文学作品

江淹的作品,据《自序传》说有十卷,这是江淹在齐代时的记录。 据《梁书·江淹传》的记载,“凡所著述百余篇,自撰为前后集”,可知他后来又有新的作品,自己辑录为前后两集。《隋书·经籍志》记载:“《江淹集》九卷,《江淹后集》十卷。”《旧唐书》记载是“《江淹前集》十卷,《江淹后集》十卷”。唐朝之后,大多记载为十卷。明人胡之骥著有《江文通集汇注》。据《梁书》本传,他还著有《齐史·十志》,今佚。

仕宦轶事

宋顺帝升明初年,萧道成(后为齐高帝)辅政时,荆州刺史沈攸之忠于宋,举兵反对萧道成。萧道成询问江淹,江淹向他陈说萧道成必胜而沈攸之必败的五条原因。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战败**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齐高帝赏识。齐东昏侯永元年间,崔慧景**,率叛军围困京城建康,城内士族官僚纷纷投身于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往。崔慧景很快兵败,众皆服江淹有远见。后来萧衍带兵至新林(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士族官僚对他并没有看好,人人安之若素,而江淹却脱去官服,投奔萧衍。后萧衍称帝,江淹得到重用。

江淹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宋后废帝刘昱即位“多失德”,刘景素又偏听偏信左右之言,政局岌岌可危。江淹从容直谏,刘景素怒而不纳,江淹赠诗十五首以讽谏。江淹任御史中丞时,**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仲远。也曾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有脏物宝货成千上万,并拘捕了他们,交朝廷治罪。其他被检劾论治的违法官员更是不胜枚举。齐明帝曾当面称赞江淹:“从宋代以来,不曾有严明的御史中丞,君今天可说近代独一无二了。”

文学贡献

江淹突出的文学成就表现在他的辞赋方面,他是南朝辞赋大家,与鲍照并称。南朝辞赋发展到“江、鲍”,达到了一个高峰。江淹的《恨赋》、《别赋》与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可说是南朝辞赋的佳作。

江淹又是南朝骈文大家,是南朝骈文中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与鲍照、刘峻、徐陵齐名。最为知名的当数他在狱中写给建平王刘景素的《诣建平王书》,文章辞气激扬,不卑不亢,真情实感流注于字里行间。刘景素看了江淹的这篇上书后,深受感动,立即释放了他。另外,江淹的《报袁叔明书》、《与交友论隐书》等,均为当时名篇。江淹的诗作成就虽不及他的辞赋和骈文,但也不乏优秀之作,其特点是意趣深远,在齐梁诸家中尤为突出。善于拟古是江淹诗歌方面的突出特色,面貌酷似,几可乱真。
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就说江淹“善于摹拟”。江淹努力学习古人的作品,确使他**了一些绮丽之风,写出了不少在流丽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诗篇。在江淹诗歌中,有一部分为乐府歌辞。江淹的乐府歌辞在南朝中虽不能技压群雄,也算得是上乘之作

评论文章
很多人都知道一个成语,叫做“江郎才尽”,平常我们也经常用到。但是我发觉,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个成语的主角,甚至对这个主角有很大的误解。这让我觉得有点遗憾,为了让一部分人不再误解下去,今天,我就和大家简单探讨一下这个成语和他的主人。
“江郎才尽”这个成语的主角,是我们**历史上南朝时期著名文学家、**家江淹。很多人大概只知道江淹的文学大名,而不知道他在**上的成就也非常巨大。而这个成语所指,也仅仅是因为江淹在文学方面的表现。其实在**上,江淹不仅其才未尽,而且是非常有才之人。
简单说说江淹在文学方面的成就,主要表现在诗、文和辞赋三部分。不过他的诗作成就不及他在辞赋和骈文方面的成就。在诗歌方面,他长于拟古,南朝文学批评家钟嵘在《诗品》中就说江淹“善于摹拟”。不过他也确实写出了不少在流丽中带有峭拔苍劲之气的优秀诗篇。而他的抒情小赋,则代表了他文学创作的最高成就,其最为脍炙人口的《恨赋》、《别赋》与同时期另一作家鲍照的《芜城赋》、《舞鹤赋》被并称为南朝辞赋的绝唱,可说已达到了南朝辞赋的顶峰。
江淹对南朝历史的记载也有巨大贡献,《梁书.江淹传》说:“凡所著述,自撰为前后集,并《齐史》十志,并行于世”。而南朝历史最短,只有23年的齐,在其59卷的《南齐书》中,居然也撰就了八篇志,应该说,这和江淹的功劳是分不开的。
据传江淹曾有赋作100多篇,不过大多散佚,而流传至今的仅存20多篇,有《江文通集》。关于江淹散佚的作品,有专家认为,怕是因为写得不好的原因,不过这个很难考证了。不过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因为这恰好符合了“江郎才尽”这个成语。于是我们想问,江淹为什么才尽?他是真的才尽吗?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就来看看他的一生是怎样的。
众所周知,**历史在东晋之后,进入一个南北**、南北对峙的阶段。历史上叫做南北朝。南朝先后历经宋、齐、梁、陈四代。而北朝先后历经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五朝。江淹是南朝人,由于这一时期政权更迭频繁,所以他先后经历宋、齐、梁三代。在《南史》和《梁书》有传。
江淹字文通,公元444——505年。济阳考城(今河南兰考东)人(很奇怪,我发现在南朝史上,济阳考城出了很多江姓名人,并在史书中留下了名字,比如:江夷、江湛父子,江智渊、江谧、江祏、江敩等等,其中还有好几位都官至金紫光禄大夫,和江淹一样,实在让我称奇感叹不已)。
江淹幼年家境贫寒,曾靠砍柴养母,六岁能诗,十三岁丧父,《梁书.江淹传》说他“少孤贫好学,沉静少交游”。早年仕途坎坷,心怀愤懑。公元466年,江淹进入建平王刘景素幕僚,但后来却被诬入狱,《梁书.江淹传》说“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关于广陵令郭彦文,是个什么人,犯了什么罪,我找了很久,一直没找到更详细的资料,在这里就无法解释清楚了,希望了解的朋友可以补充。而在《南史.江淹传》中,这一段文字是这么记载的:“广陵令郭彦文得罪,辞连淹,系州狱,言受金”。于是我们明白,江淹主要是被诬陷受贿。
在狱中,江淹不甘无辜受罪,于是上书陈情,给刘景素上了一篇著名的《诣建平王书》,这篇陈书,文辞激扬,不卑不亢,尽显其才。刘景素看后,被其感动,并认为其才可用,于是不仅释放了他,还继续任用他。后来他还跟刘景素去到荆州镇守。再后来,刘景素密谋叛乱,江淹多次劝谏,刘景素怒而不从,并贬其为建安吴兴县(今福建浦城)令。江淹在吴兴县这个时期,非常非常重要。因为这个时期对江淹来讲,是他毕生在文学创作上最重要的时期,正所谓“文穷而后工”。他的许多具有代表性的作品都写于这个时期,达到他创作生涯的高峰。包括他最为脍炙人口的《恨赋》和《别赋》等。
江淹在吴兴县待了三年,到宋顺帝升明初年,就是公元476年,“齐帝辅政,闻其才,召为尚书驾部郎、骠骑参军事”。江淹仕途从此开始一帆风顺,虽然改朝换代,但也并未阻挡其官运亨通,到梁武帝天监元年,公元502年,官至金紫光禄大夫,改封醴陵侯,仕途达到人生最高峰。
江淹之所以能官运亨通,我想其最值得称道的,大概是两个方面,第一是远见卓识;第二是为官清正,不避权贵,直言敢谏。那么,怎么证明呢?
关于远见卓识,有这么几个故事:
一是南朝宋顺帝升明初年,萧道成(后为齐高帝)辅政时,荆州刺史沈攸之叛乱,萧道成问江淹怎么办。江淹侃侃而谈,纵论萧道成必胜而沈攸之必败的各五条原因。《梁书.江淹传》记载的五条原因如下:高帝谓淹曰:“天下纷纷若是,君谓何如?”……淹曰:“公雄武有奇略,一胜也;宽容而仁恕,二胜也;贤能毕力,三胜也;民望所归,四胜也;奉天子而伐叛逆,五胜也。彼志锐而器小,一败也;有威而无恩,二败也;士卒解体,三败也;搢绅不怀,四败也;悬兵数千里,而无同恶相济,五败也。故虽豺狼十万,而终为我获焉。”第二年,沈攸之果然战败**身亡,江淹也因此而甚得齐高帝赏识。
第二个故事,齐东昏侯永元年间,崔慧景**,率叛军围困京城建康,城内士族官僚纷纷投身于叛军门下,只有江淹称病不往。崔慧景很快兵败,众人皆服江淹有远见。《梁书.江淹传》说:永元中,崔慧景举兵围京城,衣冠悉投名刺,淹称疾不往。及事平,世服其先见。
第三个故事,齐末,梁武帝萧衍乘齐内乱,起兵举事,兵至新林(今江苏省南京市西南),江淹脱去官服,投奔萧衍。后萧衍称帝,江淹得到重用。《梁书.江淹传》说:东昏末,淹以秘书监兼卫尉,固辞不获免,遂亲职。谓人曰:“此非吾任,路人所知,……,及义师至新林,淹微服来奔,高祖(萧衍)板为冠军将军,秘书监如故,寻兼司徒左长史。中兴元年,迁吏部尚书。二年,转相国右长史,冠军将军如故”。
而关于为官清正,除了我们前面说到的刘景素谋反而江淹从容直谏,刘景素怒而不纳,江淹赠诗十五首以讽谏被贬。《梁书.江淹传》还记载:时明帝作相,因谓淹曰:“君昔在尚书中,非公事不妄行,在官宽猛能折衷;今为南司,足以震肃百僚。”淹答曰:“今日之事,可谓当官而行,更恐才劣志薄,不足以仰称明旨耳。”于是弹中书令谢朏,司徒左长史王缋、护军长史庾弘远,并以久疾不预山陵公事;又奏前益州刺史刘悛、梁州刺史阴智伯,并赃货巨万,辄收付廷尉治罪。临海太守沈昭略、永嘉太守庾昙隆,及诸郡二千石并大县官长,多被劾治,内外肃然。明帝谓淹曰:“宋世以来,不复有严明中丞,君今日可谓近世独步。”
由此我们可见,江淹这个人,不仅具有优秀的**智慧,同时也是一个十分正直的人。而他死后, 梁武帝萧衍为他素服举哀。并赐谥号为“宪伯”,宪的意思是“博闻而多能”,可见,梁武帝对他多么尊敬!
然而仕途虽然一帆风顺,功成名就。但江淹在文学创作上最开始陷入低潮,从齐武帝永明后期,他就很少再有传世之作,故有“江郎才尽”之说。
而“江郎才尽”这个典故出自南朝梁钟嵘《诗品》。故事大意说:“江淹罢宣城郡,遂宿冶亭,梦一美丈夫,自称郭璞,谓淹曰:‘我有笔在卿处多年矣,可以见还。’淹探怀中,得五色笔以授之。尔后为诗,不复成语,故世传江淹才尽。”而还有两段关于“江郎才尽”的故事与这个稍有不同,记载在《南史.江淹传》中。其中一段是说:江淹在宣城太守卸任回来的路上,一天晚上梦见有个自称张景阳(西晋文学家张协,字景阳)的人对他说:“从前我把一匹锦寄存在你那里,现在可以还给我了。”江淹从怀中拿出几尺锦给他,结果这个人却生气地说:“怎么只剩这么点了?”然后回头看见丘迟(南朝文学家)就对他说:“剩下的几尺没什么用,送给你。”于是从此江淹的辞赋文章就不行了。另一段与《诗品》记载的相似,也是还五色笔给郭璞,不同的是结果“尔后为诗绝无美句”,就是说没有“不复成语”那么严重,只是作诗没有什么精彩之处而已。
这些故事,我们只能把它当作神话传说,不可当真。但江淹才思减退却是事实,于是很多后人研究者不满足于这些故事的草率,试图探讨江淹晚年,尤其是自宣城太守卸任后,作品不如从前的真实原因。我在这里把前人相关的研究结果列举一下,让大家了解一下。
根据现代学者曹旭在《诗品集注》中的总结,清朝以前对江淹才尽的解释主要有四种观点:
第一、江淹晚年遇到喜好文墨而又气量狭窄的梁武帝,不敢以文才凌驾于帝王之上,所以故意“藏拙”,不是真的才尽。
第二、江淹对当时流行的“永明体”文风不满,但无力与之抗衡,只能搁笔表示**。
第三、江淹由于生活环境改变,晚年已身居高位,俗务缠身,没有时间进行文学创作。
第四、江淹真的才尽了。
近年来,很多现代学者或其他研究江淹的人们,对其“才尽”的看法仍然众说纷纭,总体来说大致有两类说法:
第一、部分研究者坚持认为江淹确实“才尽”,只是“才尽”的具体时间说法不一。
第二、大多数研究者认为,“才尽”只是江淹远离祸患、自我保护的一种策略,并非真的才尽。
对于这些看法,我想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做出符合自己口味的选择。我个人更倾向于江淹之所以才尽,应该确实是官至显达,俗务太多造成的。因为毕竟不管做官,还是做文学,都需要竭心尽力。要想两者兼备,我想,这多少有些难为了江淹。不过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一件事情,解释的原因越多,似乎每个说法都有道理,但其实这恰恰离真相也就越来越远。
在我们学到的历史人物中,我们的教科书常常说某人具有优秀的才华,但是因为**黑暗,使得他无法施展自己的抱负,比如李白、苏轼等等。一生受人排挤、屡遭贬谪。但我想这其实是一个误导,因为江淹恰好向我们做了一个最好的反证,一个人是否能在某方面有所成就,得看他是否在这方面具备才能。我想假如李白、苏轼真的能在**上有很大的作为,那么,他们的文学作品也就不会那么千古扬名了。
像江淹这样具备优秀**智慧以及正直人品的人,我想我们后人不仅要记住,而且应该好好学习!一句“江郎才尽”,不知道让多少人对这样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误会了多少年啊!
佚名
2024-06-02 06:06:18
最佳回答
类似问题(10)
  • 佚名
    2024-06-02 09:45:18

    是阳寿现尽还是阴寿先尽?

    无量天尊!阴阳相辅,阳尽阴生。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长江是江还是河?黄河是河还是海?

    在我国境内,通常把注入内海或者湖泊的河流叫河。例如:黄河,注入渤海叫河而通常把注入外海或大洋的河流叫江。例如:长江注入黄海渤海是**的内海,黄海也属于日韩等国,...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老公的前女友夸我们是郎才女貌怎么回答

    呵呵,你应该是觉得开心就好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江郎才尽”中的江郎到底是谁?

    世人都以为江郎才尽,传此成语或讽江郎,或惜江郎,却不知江郎早期以才闻名,后期却一心专注于政事,一腔才华尽付家国之治,不在诗文上下功夫,自然不再出精彩作品。江郎和...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江郎才尽,还是江郎才未尽﹖

    先介绍故事主角江淹,即所谓的江郎。对其人有一个了解。生平简介江淹,宋州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商丘市民权县程庄镇)人,南朝著名文学家、散文家,祖父江耽。父亲江康之,南...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江门哪个楼盘才是真正的‘销冠’

    pper, and get a snooze before starting.' in p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词的作者是谁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杨慎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首诗的全文是什么?

    临江仙《廿一史弹词》第三段说秦汉开场词【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 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 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滚滚长江向东流,不再回头,多少英雄像翻飞的浪花般消逝。东逝水意思是江水向东流逝水而去,这里将时光比喻为江水。淘尽:荡涤一空。该诗句语出明代文学家杨慎...

  • 佚名
    2024-06-02 08:00:00

    简述《江郎才尽 》的故事

    南朝梁有个著名的才子叫江淹,他一生写了不少精彩的散文、诗歌,被人们称为「才子江郎」。江淹是济阳考城(今河南省兰考县)人,从小与母相依为命。虽然家境贫困,但凭着自...